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话:挣钱为主
    镇上的东西自然比平安大集上的全乎,老袁氏想着家里,就又往粮油铺去买了些糙米和粗盐。

    豆油家里还有好些,暂时就不买了。

    买好了这些,时候也不早了,不耽搁,祖孙俩就赶紧往镇口去,赶路回村。

    周五斤每天得半下午没了货拉才会回村,这个时候,自然是坐不了他的牛车的,所幸背上东西不重,走路回家也行。

    走出不远就下了官道走小路,这样又能快上两刻钟。

    等回到家时,已经快申时了。

    今日太累了,宋秋也不想再接着往山上去脸山菌了,灌了半碗凉开水,就坐下来休息。

    就在灶屋里,老袁氏将钱袋子拿出来,高兴的和宋秋说着今儿的进项。

    “鸡枞菌卖了七十五文,一背篓山菌卖了六十九文,背去的菜也卖了三十二文,可有不少呢”

    “坐牛车花了两文,摊位费花了五文,吃面四文,买布一共去了二十七文,买了五斤糙米和一斤盐,花了三十五文,再把你张爷爷家的钱还了,加上昨儿的,阿秋你算算,咱还剩多少”

    宋秋听着,很快就心算了出来,“今儿卖了一百七十六文钱,花了七十三文文,还剩一百零三文,刨除给张爷爷家的一百钱,加上咱昨儿的六十一文的进项,还能有六十四文呢”

    老袁氏听着,点点头,手里也麻溜的将串在一起的一百个钱放到一边,剩下的铜板子悉数拨到了钱袋子里。

    “你张爷爷家的一百钱我一会儿就给他家送去,明儿吃席再送十文礼金,咱还剩五十四文呢,你舅公家的一百大钱也差不多了。”

    “等还完了,多卖几场山菌,就给你攒嫁妆了。”

    宋秋今年已经十三了,他们这一片的风俗,十三已经可以开始说亲了,再多留姑娘两年的,最多十七也得将姑娘嫁出去的,要不然,就是老姑娘了。

    说到攒嫁妆,宋秋耸了耸眉头。

    她前世二十六还没嫁人呢,这才十三,哪跟哪儿呢,她想说她一点都不急的。

    但见她奶絮絮叨叨的,一心都是为她操持,就没有说什么了。

    歇够脚了,老袁氏攥着一串钱往隔壁张家去。

    老邓氏正在堂屋里逗小孙子,苗氏也要做些家里活的,孩子一般都是老邓氏在带。

    这是她最小的一个孙子,养在跟前的,自然多疼几分的。

    “几天没瞧着,石蛋儿这都会扶着凳子走了啊”

    老袁氏也逗了两句,就将手里的铜钱送了过去,“阿秋病这一场,真是多亏张老哥和嫂子你们俩了。”

    “咱们几十年的了,谁跟谁你可别跟我客套,我说这钱我也不急,你就不就手不就手随便哪个时候再还都行的。”老邓氏见她还钱来了,立马就道。

    她这话可不是客套,张宋两家,那本来就是没得说的,又是这么近住着的。

    “我咋会跟嫂子你客套昨儿阿秋运气好,捡了些鸡枞菌,你也是看着的,今儿都卖了,这钱我正好就手,放着也是放着,先还了你也是一样的。”老袁氏道。

    老邓氏听着,这才没多说,将钱接了去,“你们家阿秋没得说,是个好的,她打小我就喜欢她呢。”

    夸自家孩子,当家长都欢喜,老袁氏心里笑着,嘴上还要说哪里哪里,顺便再夸了张家的孩子们一番。

    回到家,天还没黑呢,老袁氏就干脆拉了宋秋看了身量,裁了今儿买回来的布给她做衣裳。

    老袁氏针线活不咋好,粗粗的做一身衣裳是没问题,要绣花样什么的,那是没有的。

    时下他们这地儿小姑娘穿的都是大差不差一样的款式,夏天的衣裳,上裳是交领的小袖罗衫,下裳是宽大的长裙。

    老袁氏很快就起了头,逮了紫色的布就做起了罗衫来。

    宋秋在一旁看着,紫色做了上裳,那剩下的那块黑色的布就是做裙子了。

    紫配黑。

    嗯。

    宋秋想捂眼睛,但好歹耐脏,她如今身上这身短了的衣裳,裙子就是黑色的,毕竟要干活,拖来拖去的,颜色不深的,可不耐穿。

    如今穷,讲究不来,她先才在布庄里也是看到的,便宜的粗布,颜色除了黑和灰还有红和紫,就是绿和蓝还有褐了。

    要想有漂亮的浅色,那都是好一点的棉布往上才有的。

    宋秋想象了半天,这紫色上衣配黑色裙子的样子,但实在想象不出来,也干脆不想了。

    罢了,她这副身体跟个瘦秧鸡似的,就是穿凤袍都不会好看。

    随便穿吧,眼下还是挣钱为主。

    有了富余,再想漂亮的事吧。

    天不亮,趁着露水,宋秋就和张梨花一起往山上去捡山菌了。

    经过卖鸡枞菌的甜头,宋秋睁大了眼睛找的仔细,就希望再碰上鸡枞菌,哪怕一丛呢。

    张梨花也想能寻到鸡枞菌呢,更是找得格外仔细。

    可惜,这玩意不好寻,捡了一个早上,也没见着。

    太阳渐渐冒头,山上的露水也化了去,一背山菌背下山,宋秋收拾收拾,就准备跟着她奶一起往刘才贵家去吃席了。

    隔壁张家要去吃席的除了老邓氏还有张老豆,一般一家去两个,都是家里的话事人,除非像宋家这样,也没有多的人的。

    四个人就一起往村中去,到了刘才贵家时,院子里已经坐上人了。

    老袁氏跟老邓氏一起将随的礼交给刘才贵的媳妇黄菜花,这才去找桌子坐。

    一桌坐八个,爷们跟爷们坐在一起,好喝酒,妇人就跟妇人坐在一起,正好。

    大家相互打了招呼,说起闲来,宋秋就老实跟在老袁氏后头就行。

    一溜的,来吃席的小姑娘就数不出来几个。

    松山村就二十四户人家,关系都挺好,这种酒席的事儿,自然是每家都要去的。

    除了本村人,外村的,也就刘才贵自家的亲戚些了,多的也没有了,顶多坐个七八桌。

    所以院子里也就只摆了八张桌子。

    松山村人都没有田地,聚在一起说闲也是说些跟田地无关的事儿。

    男人们侃大山,女人们三句也不离家长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