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浩宇出现在早朝上的消息,朝会还没结束太后那里就已经知道了。
她还微微有些诧异,这宋云依前一日才抵达京城,元浩宇怎么会回来的这么快
还是说他知道她要来京城后,就已经在做安排了
太后的心中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感觉,按说他在京城为他赐婚会更方便,可想到他的脾气,太后又忍不住有些头疼了。
“去让人候着,早朝一结束,就将五王爷还有皇帝一起叫过来。”
现在他人都进京了,那婚事也该有个结果。
这样想着,她又让人去国公府送消息,让钱氏带着赵晴儿来宫里。
赵家的姑娘不说天方国色,也是都是难得的美人。
那个宋云依在乡下长大,早几年又一直是吃不饱穿不暖的,跟野草一样长大的人,如何能跟一直娇养着的长大的赵晴儿相比。
她儿子的王妃,必须端庄贤德,不能有半点品德名声上的问题。
她这边心里不停的盘算着,想着也许元浩宇看到病好的赵晴儿,就会立即将宋云依忘了。
也想着如果等一下出现冲突,她应该如何让儿子服软。
她想的越来越多,但等着等着已经临近晌午,钱氏带着赵晴儿都已经到了慈宁宫,前面的朝会还没有结束。
太后烦闷的说道:“到底怎么回事怎么还没过来,可是将哀家的话都传过去了”
“回太后娘娘,陛下连同各大人们还都在大殿上,早朝似是还没结束。”早朝还没结束,能有什么事需要套路这么久
元浩宇的折子一递上去,皇帝的脸色瞬间就变得很难看。
自请藩王,真是异想天开。
不说大梁从开朝以来就没有立过藩王,就是有他也不会将这事应下来。
“战王,你这折子不批,以后也不要再跟朕递类似的请求。”
皇帝冷着脸,一目十行的看完,就直接冷声拒绝。
元浩宇对这个结果也算意料之中,他一撩衣袍,抓起袍子就跪了下去。
“恳请陛下可以答应微臣的请求,微臣自请封王自请封地,从今以后非传召再不入京,为大梁永世驻守边关。”
皇帝遮遮掩掩不想说的,元浩宇却是想都没想的,立即当众说了出来。
他这话就像热油中滴入了一滴水,瞬间从前的平静彻底炸开了。
“不可,万万不可啊陛下,藩王之乱还历历在目,这是前车之鉴,封藩王就是祸乱的开始,陛下万万要三思啊。”
姜晨一步从队列中走出,面上的神色痛心疾首,像是元浩宇说了什么天地不容的话一般。
“臣附议,藩王不能封,求陛下三思。”
有姜晨带头,没一会的功夫,就呼啦啦的跪下了近半数的大臣。
元浩宇头都没回,也不在意被谁发现了。
他没做结党营私的心思,所以对到底有哪些人反对半点不好奇。皇帝的脸色已经彻底沉了下来,他有心想要结束早朝,将元浩宇叫到御书房骂上一顿。
但准备起身的瞬间,他就意识到,眼前的这一切,也许都是他的宝贝弟弟的手笔。
他在直白的告诉自己,为了宋云依他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陛下,臣奏折上还写了一件事,若是能做成就是利国利民、可以流传千古的大事,请陛下过目。”
利国利民、流传千古他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皇帝又看了眼折子,视线扫到其上那两列小字,心中瞬间一紧。
钱庄还没有顺利推行下去,现在他们又将视线放在了书册上
宋云依都能想到的道理,他堂堂的当今天子又如何会不知。“此事容后再议。”
“不可啊,陛下此事万万不可,不能有半点商量余地。”
姜晨还在撕心裂肺的求上听,皇帝嫌恶的白他一眼,别以为他不知道,这两个家伙在唱双簧。
要不是他折子上说的法子让他心动,他这会已经拂袖离开。
只是不少清流被姜晨带起节奏,他现在一时半刻也没办法宣布退朝。
“非要如此吗”
“是。”
元浩宇回的斩钉截铁,皇帝幽幽的叹了口气,这个弟弟这是生气了啊。
下方还有大臣站出来,从各个角度阐述绝不可立藩王的原因,元浩宇就跪在地上默默的听着。
皇帝头疼的看着众人,他桌案上还有一堆折子没有批复,哪里有时间听这些老家伙在这里废话。
时间一拖再拖,一直到过了午时一刻,皇帝这才终于烦闷的坐不住了。
起身对着还在慷慨激昂的大臣,冰冷的哼了一声,就让一旁的太监宣布退朝。
元浩宇面无表情的从地上站起来,在太监的讨好的目光中,跟着一道去了御书房。
姜晨已经坐在椅子上喝水,想要做一个尽职的托并不容易,他这会口干舌燥的,急需补充水分。
“陛下,慈宁宫的张公公还在殿外候着,说是太后让您同殿下下了朝就过去。”
有人进来通传,被皇帝不耐烦的挥手赶走。去慈宁宫还能有什么事,不就是又想提国公府。
他都已经看在太后的面上厚待赵家,做人还是见好就收比较好。
他将元浩宇在早朝上递上去的奏折,直接摔到了他脚边。
“不给朕好好的解释一下吗没事闹些什么幺蛾子,请封地做藩王,你疯了是吗”
元浩宇进宫前,就已经想过皇帝会有的反应,这是他的所有预想中最可能发生的一种。
果然,皇帝还是他了解的那个皇帝。
他从地上将奏折捡起来,又双手托着恭敬的摆了一个上奏的姿态。
说道:“回陛下,微臣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准备这样做的。”
他将奏折又送了上去,这才退回到刚刚的位置,然后躬身谨慎的说道。
“微臣希望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封地,想要做什么都不需要层层上批,微臣可以陪着未来的王妃,一起去推行一些奇思妙想,将对江山社稷有益的想法,全部试过有效后,再递送到陛下眼前。”
免得那个钱庄的点子,明明她前后出力最多,就被人无视功劳的看做理所当然。
元浩宇有些庆幸皇帝这次将人叫来,如果宋云依不进京,他还不知自己的皇兄抱持的是这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