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既与北方诸世家的谈判出奇地顺利,几乎是在观若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从太原离开了。
天水赵家与姜家毫不意外地站在了眉瑾所代表的晏氏这一边,李氏早已经失去了与他们平等对话的权利。
赵家与姜家人都表示会好好地“照顾”陇西李氏的所有人,他们也就不用再费心地对李郜做什么了。
在陇西唯一由晏既亲自出面做的事,是要求李郜撕毁了晏清送来的婚书,重新篆刻了李媛翊衣冠冢上的碑文。
将李玄耀的牌位撤下来,唯一值得他们悼念与尊重的小辈,只有李媛翊一个人。
而北方诸世家以雁门衡氏为首其实有许多家族原本也已经不成气候了。
眉瑾以赵家外孙女的身份给衡家的家主去了信,言明了当年青华山中发生在衡氏身上的一切,取得了他们的体谅。
而当然的,陇西李家更是多了一个对他们怒目而视的敌人,观若与晏既都乐享其成。
做完这一切之后,晏徊当年的那些老副将都仍然被留在了太原,也被重新赋予了重用。
太原对于晏既而言的意义不言而喻,他不想再有任何人的铁骑踏上这片土地,屠杀他心中最亲近的人民了。
他们自己则一路往东走,如之前所计划好的那样,先回到了长安。
帝王之都,富贵繁华之地,数年前经历过的那一场战争短暂地消耗了这座城市的元气,但就如晏既曾经所说的那样,百姓是最为坚强和勇敢的。
不过数年,它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就仿佛从来没有经历过那一场灾祸。
观若的旧居不知何时已经为来此避难的百姓所占有,她和晏既身着便衣,只是经过了哪里,并不打算打扰。
这里于她而言已经更像是一个符号,没有了父亲,没有了旧日的痕迹,没有了那棵晏既曾经短暂停留过的槐树。
屋舍俨然,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
所以她只是短暂地将目光停留在那个她曾经成长的地方,很快就将它抛诸脑后了。
她希望这里能给居住于其中的人家带来幸福。
“这里的房屋格局,甚至新旧都差不多,只是居住在街头巷尾的百姓改换了面貌,就好像全不相同了。”
晏既也这样感慨。
观若笑了笑,“你只要知道这里曾经有一个我叫你恋恋不舍,辗转反侧的挂念便好了。”
“我们在意的都只是曾经,又何必管当下。”
捧着装满衣物木盆的平民少女,锦衣华服隐于槐树之上的贵族少年,趾高气昂、艳丽无匹的郡主,怜贫惜弱、不苟言笑的颍川仕女,都已经远去了。
和这里曾经的风景一起。
那个艳如桃花的景阳郡主再也不会醒来了,他们和过去挥手作别,却仍然还生活在这个世间。
他们一起在长安城中走过很长的路,从城西一直走到最为繁华的城东。
数年之前观若就对城东的繁华感到无所适从,到了如今,也还是陌生与兴奋交织在一起。
晏既是当年在朱雀大街上驰宝马、飞金骢的少年,对这里的一切自然都很熟悉。
不会改变的是朱雀大街上传承百年的老字号,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故事,有他喜爱的,经常光顾的,也有他所讨厌的。
朱雀大街上还有不少的酒楼,有不同的味道,他同不同的人喝过不同的酒。他将他记得的,一一说给观若听。
最后,他们在仍然巍峨庄严的皇城之前停下来。
这个王朝已经许久都没有帝王了,当年被毁坏的城墙如今都已经修补过,执金吾的将士离开,换做了着银甲的士兵。
而后这些着银甲的士兵又换了他们誓死效忠的将军,仍然忠心耿耿地站在宫城之前,为宫城之中的虚无抵御着外来之人。
“想要进去看一看么”晏既低头问着观若。
而她早已经被城楼之上的文字吸引了目光,那是“正阳”两个字。与许多人的故事都有关。
安虑公主一生的噩梦起源于此,或许也有其他人对它拥有美好的怀恋。
每一任皇后都从这里走进宫城,每一位亡国之君,则总是从其他的城门落荒而逃,这不是属于“正阳”的故事了。
她从前从没有好好地看过这两个字,她不是从这座城门走近宫城的,也不是从这里出来的,她今日走进去,不再是走进自己的生活,而只是一个旁观者了。
观若和晏既携手穿过了城门,来到那一片广阔的广场之上。
汉白玉的地面曾经染上过鲜血,也都一一被洗刷干净了。
他们一直往前走着,观若遽然停下了脚步,“今生刚醒来的时候,我就是在这里,跪在你的脚边的。”
她所跪的那一块地面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她就是知道那是在哪里。
晏既心中生了一些分明不该有的愧疚,“那时我还想着,你与前生的反应不同,你表现的太镇定了。”
“或许是你前生一直在用你的柔弱无依来欺骗我,你实际上总是很冷静,就像是你在云蔚山属于我的白粥里下毒时一样。”
爱一个人,恨一个人,对待同一件事的看法总是不同的,没什么可以指摘的。
人们总是追求理性,却在不知不觉间被感性所操纵。
“那时我只是太过害怕,又太过惊异了而已。当年跪在这片广场之上乌泱泱的人,到如今,也不剩多少在这世上了。”
观若没有纠缠于此,她并不是想激起晏既的愧疚之心实际上他也并没有什么可以愧疚的,那时她总是梁帝金尊玉贵的妃子,是他的仇敌。
正殿之中人去楼空,许久无人打扫,四处都积攒着厚厚的灰尘。
即便是人去楼空之时,也距离文嘉皇后过世的时候太远了,里面不会有他们所怀恋的故人痕迹,唯有那个早已经谢罪的罪人留下的踪影,他们很快就离开了。
再穿过一道宫门,便是观若从前也生活了数年的地方了。
红墙金瓦,不似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