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看热闹散去,而崔良又脸色冰冷的重回座位,也不敢再谈论什么,生怕惹恼了这个“太岁”。
山林外头早已日上三竿,不过君子山内郁郁葱葱,阴影遍地。倒也不觉得有多热,反而不时就传来阵阵细风好不清爽。
忽然间,林间溪畔文人墨客们各自回到位置,只见一中年男子从望海阁后双手负后缓步走来。男子五十来岁,一身清峻灰衣一尘不染。蓄着长须,满头灰白长发梳的整整齐齐。
男子身后跟了三人,一个三十左右的青年,一个清瘦老叟,还有一年岁跟该男子年纪差不多神态自若的先生。
男子到望海阁“东海遗珠”匾额下站定,嗓音醇厚道“首先欢迎各地名流来此小聚,共参曲水流觞盛事。”
接着男子清了清嗓子道“鄙人扬州崔氏崔庆元
,得同道中人厚爱,称一声德馨先生,也是倍感荣幸。”
说罢还抱拳躬身朝众人行了一礼。
众人纷纷起身回礼。
德馨先生起身站直道“鄙人不才,任此次盛会主持,如有失礼之处还请诸位海涵。”又是躬身行礼,众人回礼。
吴冲撇撇嘴咕哝道“读书人就是规矩多”
德馨先生身形往左移了移,介绍道“这位是庐州望族姜氏元清公子。”
这位三十来岁的公子向前一步,面带微笑冲满坐群贤行礼。
众人怯怯私语道“竟然是庐州第一才子姜元清姜公子。”
德馨先生呵呵一笑道“这位想来诸公也有所耳闻,这位前辈乃西蜀剑南道竹林居士。”
那个老叟也抱拳道“能与满座才子坐而论道,实乃老夫荣幸啊。”
有一士子起身道“能和老先生这样的文林栋梁一起共参如此盛事,也是我们的荣幸,大伙说是不是啊。”
众人哈哈笑道“是啊,也是我们的荣幸啊。”
德馨先生看场间气氛渐渐起来,也轻轻一笑,旋即道“最后这位便是漳州曹公明先生”
众人沸腾了,曹公明何许人也当年天下未乱之时曹先生是先帝嘉兴二年的科举状元郎后任国子监左祭酒,誉满长安的理科大家。先帝驾崩,移都临安后曹先生便退出了庙堂,辞官告老在乡。这些年苦心研究学问,少有露面之日。
值得一提的是曹公明家境贫寒,靠自己一步步努力才走到了状元的位置,身后并无家族支持。
只见曹公明微微行礼,也不言语,行礼罢便退回了德馨先生身后。
介绍完三人,德馨先生平和道“想必各位也早都等不及了吧闲话不多说,曲水流觞,现在开始”
阁后一排妙龄少女,穿着同样的衣服,拿着酒壶袅袅行来。给每一位在坐士子身前桌上各放了一壶酒。之后便盘腿坐下,侍奉在旁。
德馨先生拍拍手道“今次也有许多第一次参加曲水流觞的少年俊彦,老夫在此给诸位再说一说规矩。这次跟以往稍有不同,命题由我身后三位文林栋梁所出,乘酒的木盘顺着溪流直下。诸位要是有所表达便让身旁侍女拦下木盘,取下盘中酒后再诉说自己的观点。如果得到在座士子半数以上的认同,便请满饮此杯。呵呵,如果没达到半数以上的认可,那还请放下酒杯,任期直流而下。最终排名按赞同你言论的士子数目决定。”
说到此处,德馨先生沉吟一声道“还有一点,就是各位发表言论后,其余士子也可也对你的观点提出疑问,这样的话就需要你解释别人的提问。如果说不上来,那么此次拦酒可算不做数了,哈哈。那就请公明先生来宣布此次大会命题。”
说罢便退后和元清公子还有竹林居士一同至望海
阁内坐下。
曹公明前迈一步道“众所周知,我大唐山河破碎已有十年,复我国土,救我子民乃我辈读书人之使命,此次命题便是我大唐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真正原因为何如何才能救国于危难之间”
说罢便退回阁内落座。
德馨先生待曹公明说完,出来道“命题就是如此,那就开始吧。”
上流处只见女子倒一杯酒放入一个木盘之上,木盘随流而下。
杨孟君的座位本就比较靠前,木盘近了,杨孟君细细观察了木盘一番。
此盘极厚,中间有一凹槽,槽中有一夜光杯,内盛七分满的玉京酿。
杨孟君也不着急发表言论,而是认真思考了一番命题,任由木盘流过眼前。
待木盘随波流至中央时,一士子唤身旁侍女拦住木盘,起身接过夜光杯道“既然诸位兄台如此谦让
,那我就做这出头鸟,给诸位阐述一番我所认为。”
满座士子皆淡笑不语,静待下问。
此士子道“愚以为,天下大乱的根本在于朝廷重武轻文,我辈士子不得重用,任由武人祸乱朝纲,以至于纲常沦丧,道德失陷。武人打天下,文臣守江山乃自古不可变的道理。可朝廷倚重将种门庭,致使我辈士林子弟无用武之地,这才出现了天下大乱的局面。”
待此人说完,德馨先生呵呵一笑,也看不真切表情“这位小相公的观点可有人质疑”
德馨先生刚说完便有一青衣公子起身道“胡言乱语,我辈文人士子何时不得重用了大唐立国之初便兴礼法,传道义。就是乡间百姓也能读些诗书,可见朝廷对文人是何等的重视,何等的培养更何况北境之乱也从未有过间断,每年死于北方蛮子之手的边境之民可曾少了不用武人如何守江山,如何保中原”
最先发表观点的士子无言以对,脸色苍白的放回
酒杯,重重坐下。
木盘继续缓流而下,途径这个青衣公子身前时,这位公子也不劳烦身边侍女,自己取下酒杯道“众所周知,天下大乱并非是朝廷行政之过,而是五王之错,试问各位,如果五王不割地自立,安安稳稳的做王爷,我三百年大唐何至于偏安江南道一隅何至于成如今局面”
德馨先生轻轻颌首,心道“此子虽说目光不甚长远,倒也有些见地,比刚才那个要好上一些。”
不等德馨先生说话,又一士子起身道“愚以为天下大乱虽有五王叛乱之过,更多的是北境蛮夷南侵。试想,如果草原五国不结盟约举兵南下中原,五王安敢叛乱”
青衣公子放下酒杯,坐地不语。
当日在醉江南跟随崔良身后的一个扬州本地望族公子拦下木盘,起身先对众人行一礼,接着道“两位所说皆对,不过你们都忽略了一点,北境狼族为何会结盟南下根本原因在于杨家,在于扬威军太强
如果北方五国不联手,任何一国都不是扬威军之对手。为何我说天下大乱的原因在于杨家的原因便是如此。杨家扬威军过强,三百年来镇守大唐北方门户,可并不是死守国门,而是不时便进军草原,斩落一颗颗敌军头颅来换取军功稳定自家地位。如果杨家不逼北方至此,北方五国安能放下互相间的仇恨,联手对付我大唐”
满座士子皆交头接耳“此言有理”云云。
看引起在座士子窃窃私语,这位本地士子脸上浮现得意的笑容。刚想问可有人质疑,便见相临木案的士子拍案而起道“满口胡言国之霍乱皆赖北境五国,你为敌国洗脱是为不忠。我大唐天下本就是杨家先祖和高祖皇帝共同打下来的,杨家何须那点军功来稳定自己地位如果没有杨家先祖于三百年前终止战乱,现在有没有你还两说呢,此为不孝。杨家三百年来镇守北方门户,中原可见一丝狼烟照你这样说杨家镇守北方是错了此为不仁君子不背议他人,你竟然在此豪言阔论他人不是,此为不义。如此不忠不
孝不仁不义之人,吾羞于之同坐为伍”说罢还搬起木案往下流移了移。
被如此说,这位本地公子也是脸色铁青,无言相对,只能喘着粗气坐下不语。
听人说杨家,扬威军的不是,就连杨孟君都有些坐不住了,刚要起身反驳,便见另一位士子站出来斥责了此人。杨孟君也只能继续安坐,静等此人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