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93章 遇见江南
    一连等了半个月,谁都知道杨孟君已经回都,却没有上过一次早朝。按理说镇国公征战归来,太子殿下怎么着也要去拜会拜会才对,你说君拜臣不合礼数吧,太子又没登基成帝。要说太子监国繁忙吧,出去溜达一圈也耽搁不了什么事儿。况且杨孟君又是太子爷结拜大哥,与私也该亲自去辅国将军府看看才对。

    这下倒好,太子爷不出金銮殿,镇国公不入皇城。百官一时间纷纷闭口无言,这个关头谁也不知道他俩心里到底怎么想的,万一触了霉头,不管是得罪这俩人哪一个,都是灭顶之灾。

    满朝公卿各怀心思,杨孟君却清闲至极。

    没事儿就带着洛清怡策马郊野,临台高歌望江而赋好不快活,丝毫没有把国事放在心里。殊不知满堂文武眼巴巴地等着他上朝,他越是这般满不在乎,那些官老爷就一日不得心里安生。

    这一日傍晚,亲自送洛清怡回府,洛林已经在门口等着他了。

    老人看着他俩亲热的模样,由衷开怀,临了不忘轻描淡写一句,“快新年了,过年回家来吃饭。”

    杨孟君笑着答应,回到辅国将军府。

    东方玄机已经在他房内恭候多时,也只有东方玄机能自由进出杨孟君书房了。

    “呦,稀客啊,尚书令大人百忙之间还不忘来看看末将,末将倍感荣幸啊。”

    东方玄机没好气地瞄他一眼,皱眉道“理清思路没有”

    见他如此开门见山,杨孟君也不再继续开玩笑,盘膝对坐,说道“差不多了,我离开这两年发生的事情还真多。”

    东方玄机点头道“那你准备怎么办”

    杨孟君不假思索道“顺着他的想法来呗,那些沉疴旧疾早该治一治了,尤其是你的尚书省,以前李毅碍于局势不稳迟迟没有动手,这次扬威军拿下函谷关中原以南大定,也是时候该整顿内政了。而且早点让李非接手治国树立威信,也是好事。”

    东方玄机微微点头,起身道“心里有数就行,明日你去早朝。”

    杨孟君头疼道“你们去打官腔就好,非要我去干嘛我去了,李非心里能得劲当着我的面发号施令,尴尬不尴尬”

    “尴尬什么他是太子储君未来的国主,你是镇国公,有何不妥”

    杨孟君摆摆手,不耐道“行行,听你的就是。对了,给我送件朝服,以前的都不合身了。”

    杨孟君经历破茧成蝶之后身形和以前的确不太一样,个头高了一些,体态也略微瘦了些。

    好在天衣阁负责给他缝制蟒袍,准备的极其丰富,就怕哪天杨孟君胖了或瘦了。

    “明早之前给你送来。”

    说罢这一句,东方玄机便推门而出,不再给他多说什么。

    等他走后,杨孟君皱了皱眉头,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他自然明白李非削弱尚书省的初衷是什么。尚书省不同于中书省,六部尚书侍郎执事,大多是洛林旧臣,这批人为官多年从南唐风雨飘渺之际一直任职到现在,内外的权柄早已不能用官补子来衡量。以前还有中书省门下省来制衡,三足鼎立之外又有翰林院国子监来互相制约,倒也显得不是多么难以掌控。

    可自从西蜀投降后大量蜀中旧臣涌入临安,以往的格局彻底被打破。之后又有王鹤门下一变,新生的中书省根基不足,而孔昭刚开始又是闲云野鹤般的态度,门下省被打入冷宫。唯有尚书省一脉独存,其内的官员也就越来越出格。

    如今太子监国,虽然李毅还在。但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毅何尝不是想铲除这块病根但他自己又不好下手,毕竟这群老臣对他对南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让李非来做这些事,也在情理之中,并不会引起太大反弹。

    最麻烦的是,这种动作乃帝王之术最基本的道理,却又不能明着来,那就只好委屈东方玄机这个尚书令了。看起来是太子爷不太信任东方玄机,从而对其一顿连消带打,其实则是隔山打牛。要不然东方玄机现在怎么还是尚书令而没有被撤职呢

    而另一方面,大力提拔中书省在朝中的地位。一来是展现出宽宏大度的一面,毕竟西蜀旧臣的底子也很不错。二来就是李非在培植自己的党羽,甚至中书省这个壳子里面,已经有太多新鲜血液是李非从地方提拔上来的,原本的西蜀旧臣被他移花接木的换了一茬又一茬。

    这也是李非对武将一系没有大肆变革的原因,武将一系没有文臣那么复杂的关系。只要稳住了杨孟君,南唐百万大军就不会有任何变故。

    想稳住杨孟君对李非来说可太简单了,什么赏赐恩惠都是虚的,一声“大哥”比啥都强。

    所以这次李非毫无顾忌放开手的改革内部,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知道杨孟君不会说什么,甚至都不会管这事儿。虽然尚书省旧臣大多是洛林门生,而洛家和杨孟君又有着超然的关系,但也无所谓了。洛言官升右仆射,对洛家对杨孟君就是最好的交代。

    一大清早,杨孟君也没惊动谁,穿好蟒袍后就这么双手负后大咧咧地朝着皇宫走去。

    一路上碰到的达官显贵何其多他也没有跟谁聊上几句,只是正常行礼回礼罢了。

    他这般风轻云淡,那些急着上朝的官老爷们心里就越是打鼓。他们宁肯镇国公殿下多露出几分真性情,哪怕是狂怒也好啊。这般阴晴不定的,不管是谁的心里都踏实不下来。

    一些尚书省旧臣看到杨孟君仿佛看到了主心骨一般,跟在他后面也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还有一刻钟上朝,大殿前一片绯紫煞是让人心驰神往,一心苦读圣贤书的目的不就是有朝一日能穿着官袍进入这个大殿么

    杨孟君没有站在最显眼的位置,而是和比他早来一步的东方玄机并肩立于殿门右侧,轻声交谈着。

    孔昭和苏之祥到来后朝杨孟君拱手示意,杨孟君也回一礼。

    对于这个天下第一文臣,杨孟君一直有些别样的想法。自他统帅扬威军以来,唯一的一次吃败仗就是孔昭。偏偏这位被齐国朝堂定以治国十分,理政十分,谋略十分,胸怀十分,行军九分的人物,在他眼里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去深刻钻研的东西。

    杨孟君不自觉地盯着孔昭看,这位丞相大人手持一把羽扇正闭目养神,丝毫不在乎别人的眼光。

    苏之祥朝着杨孟君善意一笑,又看了看气定神闲的孔昭,转过头来瞟了眼还算晴朗的天空。

    这位二品大员悠悠然地走过来,笑问道“殿下今日没佩刀”

    杨孟君也笑了,打了个哈欠说道“起的早,忘带了。”

    苏之祥哦了一声,在他耳边嘀咕道“孔大人让我转告你一句话,殿下可有闲情逸致听一听”

    杨孟君看了眼孔昭,疑惑道“直言便是。”

    “长安还是洛阳,殿下慎重抉择。”

    说罢,苏之祥便施然告退。

    还没等杨孟君仔细琢磨,殿门吱啦一声被从里打开,司马福康高声道“太子殿下有旨,百官入殿。”

    杨孟君当仁不让地走在最前面,直接坐在那张李毅为他准备的椅子上。

    这张椅子杨孟君也没坐过多少次,毕竟他出征在外的时间远比在临安的时间长。

    李非也从后面走了出来,一身太子蟒袍的他看起来神采奕奕,华贵又干练。

    两人互相一笑,没有说一句话。

    李非毕竟还没登基,龙椅他也没坐,而是在另一边和杨孟君并排而坐。

    以往李毅主持早朝时,百官入殿需跪拜,如今换了太子爷把持朝政,百官也无需大礼,齐齐长揖及地。

    杨孟君扫视一周,有熟面孔也有新面孔,然后便直接靠在椅子上闭眼养身,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