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朕就不能去”
“您现在是皇上,身份不同,不能有半点闪失。”这话的意思是顾寒的命比较值钱,而自己死了就死了。
顾寒原本是在朝中反对的声音听多了,想要在张渊这儿得个赞同,谁料听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回答。
“出去”
“好勒。”知道劝不动他,张渊很是听话。
可是他转身脚还没踏出去又停住了。
“陛下。”他回过头“张才人以前得过寒疾,身子骨其实并没有您看起来的那么硬朗,天冷了,叫她少出门、多烤点碳火。”他以为顾寒并不知道那些事。
这忽然来的一句话,再加上方才的那些诡异,等于把“我刚才去见楚婉婉了”直接写在了脸上。
顾寒的神色登时阴鸷了下去“朕的后妃,轮不着你来多舌。”
那杀气腾腾的眼神,或许换个旁人也就不敢出声了,但是张渊这辈子都不知道“怂”字怎么写。
“过去您和她的恩恩怨怨臣不知道,也没有立场去置喙,但是您既然让她进宫了,总不会是想她死吧她真有可能会死的。”他接着道。
“出去”顾寒的语气含着压抑的怒火,像是野兽攻击前喉咙里滚动着的威胁。
“陛下”
他的话还没说完,一个茶杯“嗖”地一下砸了过来。
张渊反应敏捷,侧身躲过,那茶杯擦着身子而过,“啪”地一声砸在身后的柱子上,实心的金丝楠木竟被砸出一个拳头大的坑。
他在杯子里头藏了暗劲,若是真被砸到,不死也得断几根筋骨,一出手,是正儿八经想要张渊的命。
“你滚不滚”他问。
再不滚下一次就不是杯子那么简单了。
他什么时候都很理智,唯独碰到楚婉婉就不行,他以自己为圆心楚婉婉为半径画了一个领地,这个领地之外,他克己平和,谁要是踏进这个领地,看见的就是一只炸了毛的野兽。
“你对她最好的保护就是别在朕面前提她的名字。”他威胁道。
从此以后,顾寒再也没有在后宫召见过张渊。
他千防万防不让他们两人见面,但是总有些情况是免不了的,比如中秋家宴。
本来呢,以楚婉婉的身份她是没有资格去参加的,毕竟文御史往后宫塞了上百人,若是全都去只怕玉华宫坐都坐不下,所以能去的都是上了品阶的嫔妃和三品以上的大臣。
而那些没有品阶的嫔妃,不仅不能去还得用心给太后准备礼物,然后由宸妃统一送给太后,也是实惨了。
但是顾寒那日去水月阁的时候刚巧听到了楚婉婉和李才人闲聊。
楚婉婉说“也不知道家宴上头有些什么好吃的,应该有螃蟹吧,这个季节的螃蟹是最肥的。”
以前每一年家宴她父皇都会选最好给她,有一年她吃多了,还闹了好几天肚子呢。
“陛下这么宠姐姐,姐姐让陛下带你去呗。”
楚婉婉十九,李才人十八,比她小一岁,所以李才人叫她姐姐。
“还是算了吧。”
楚婉婉真是有苦说不出,所有人都觉得顾寒很宠自己,可是他明明对她横眉冷眼从来都没一个好脸色,每天晚上还逼迫她做苦工。
只有她知道,他对她只有单纯的报复而已。
但是她已经没有心情想那些了,她趴在桌子上,心情有些闷闷地问李才人“中秋节,你会想你的家人吗”
李才人愣了一下,脸上有些难堪“我从小都没有家人,所以”
楚婉婉很是羡慕“真好。”
李才人一脸
哈喽,你礼貌吗
“没有总比有过然后再失去的好。”楚婉婉接着道。
一句话勾起了李才人的好奇“姐姐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啊他们是坏人。”
竟然还有人这么形容自己父母的
却又听她接着道“但是我还是很爱他们。”
顾寒听到这句话没有推门进去,而是转身就离开了。
赵公公跟了上去“陛下今日不歇在水月阁吗”
“回堇瑟宫。”顾寒只答了一句话。
赵公公却欲哭无泪,他好容易才将那些公文搬过来了的说。
过了几天,楚婉婉伺候顾寒批改奏折的时候听他“随口”说了一句“过几天,你陪朕一起去参加中秋家宴。”
楚婉婉“哈”
不是说她没那个资格参加吗
“朕身边缺一个服侍的丫鬟,你刚好合适。”
这特么,晚上要她伺候笔墨也就算了,吃饭还要她伺候
为什么她刚刚觉得他有一点点好的时候,他就会马上做点什么让她意识到那只是个错觉
这满宫里这么多的丫鬟就差她这么一个变着法儿地整她也不知道找一个合理一点的理由。
“陛下,臣妾觉得自己笨手拙舌的恐怕不适合胜任这份工作。”
“朕不要你觉得,朕要朕觉得。
听听,听听这霸道总裁的言论,楚婉婉彻底不说话了。
但是她不说话,他这公文批着批着还是能找出些幺蛾子“你这里怎么这么冷”
“有吗臣妾觉得还好啊。”
顾寒看了她一眼,楚婉婉赶紧低头。
“是,是,是,陛下说冷就是冷。”
“你屋里没有烧炭”
“现在烧炭是不是早了点”
只怕不是早了一点,现在才九月,虽然说是一场大雨褪了凉,但是穿两件薄衫也就不觉得冷了,哪个烧包会在这个时候燃碳
但是楚婉婉一看到顾寒一个眼神马上心领神会。
你说烧炭就烧炭,反正用的又不是她的银子。
她马上架炉子烧炭,把火烧得旺旺的。
热死他
不大一会儿,这货又不对劲了“这碳太差了。”不暖和,味道还重。
“换银丝碳。”
楚婉婉
特么的要求还挺多“陛下,臣妾这儿没有银丝碳。”
要用好的回你的堇瑟宫去。
“明儿去找赵常德拿,就说是朕的吩咐。”
楚婉婉忍了又忍,忍了又忍,实在是忍不住了,她凑在顾寒身边,小心翼翼问“陛陛下,您是不是肾不好”
顾寒批改公文的手忽然一顿,那奏折上浸了好大一个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