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个学生加上李清霖,以及书院的两名杂役,学生们的书童一同出行,人数众多,为了安全起见,请的是当地颇有名气的镖队护送。他们从青杭镇出发,马车转到船,再换到马车,折腾了三天,终于到了启智书院。
温博然看着眼前这个比李家书院壮观了几倍的院门,接下来三个月都要在这里安置学习,他提了一口气,跟着大部队往里走。宿舍在最里面,他们先放下行李,集中在一起听了李清霖的一顿训话,才在张柏邧的带领下参观了书院的各个功能区。
启智书院准备了一场接风宴,由院长出面招待他们,之后,又安排了一些成绩年纪相仿的学生跟他们一起学习。启智书院的先生与李清霖轮流上阵,通过授课的方式,让他们更快融合在一起。
温博然虽然是乙班的学生,轮成绩不如甲班的尖子生,但综合素质还是不错的。他如同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不同的先生带来的除了风格上的转变之外,还有不同的侧重点。原本四书五经就已经粗略读过一遍,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地研读扩展。
李治续发现了他的上进心后,很是高兴,到哪儿都带着自家表弟,在他和先生的帮助下,温博然的进步无疑是巨大的。在启智书院呆了小三个月,比之前他在李家书院呆的半年效果还要好,进步的幅度之大,让李清霖也很讶然。
之后,这一行人也没有回青杭镇,而是直接往扬州去了。
江浙一带一向是文风鼎盛,李清霖有意让他们多加锻炼,生怕这些学生骄傲自满。而这一次游学倒不是去固定的某家书院交流,而是约好江南的几家书院一起办交流会,通过协商,将地点定在了净慈寺。
江南除了文风鼎盛之外,非常繁华,港口众多,盐、丝绸、茶叶等行业的产地,商业发达,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赚钱的行当。江南的书院大多都有豪商在后面支持着,寺庙也是一样,出手都挺大方的。
这一次的交流会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哪怕距离下一次乡试还有挺长一段时间。有一些出色的人选,已经被豪商看中,暗中接触,算是提前投资了。
张家在净慈寺附近有一座小两进的宅子,他们便没有宿在净慈寺。休沐的时候他们会去扬州城逛街,上一次乡试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那一届学子正好会试,榜单已出,不日便要殿试。温博然关注着他们的情况,也留意到了其中一个非常非常熟悉的人名。
作为状元候选人之一,张柏邧的族兄张廷玉是大家热议的对象。三年前的那一次会试,因为他父亲张英为礼部尚书,是考官,避了之后,今年的张廷玉以几近而立之年参加会试,成绩挺靠前,大家都很看好他。
而另一位出身姑苏,家中列侯数代,同为汉人出身的林海。
一开始温博然是茫然的,他即使不怎么喜欢看剧,基本的历史知识储备也都还是有,张廷玉这个名字是非常熟悉。但等他了解过林家,了解过林海这个人之后,就越发奇怪了。他一直以为自己是穿越到了清朝,却不曾想,还掺入了小说的情节。
要是他的记忆没有发生错乱的话,林海应该就是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了。温博然只觉得自己的头疼得厉害,脑仁嗡嗡的。
既然是如此,只能当做野史看待,很多事情就应该跟他记忆中的有了不同。也幸好他原本就已经做好了跟历史名人相见共事的准备,现在,只是这些历史名人里面,加入了曾经他老婆最喜欢的红楼梦里面的人物而已。
如果李香香真是李香香,她应该会很激动吧
殿试很快过去,今科状元、榜眼和探花名单都出来了,温博然看到探花林海时,已经波澜不惊。他偶尔也会感慨,自己竟然跟林黛玉的父亲成了一辈的人,心情莫名有些奇奇怪怪的。
不过显然,他也没有要去结交的意思,依着时间线推进,接下来应该就是林如海与贾府小姐成婚,在京城任职后,转到扬州来了。而红楼的剧情发展,要到十几年后,他这会儿只是暗暗记住了这件事而已,等他过了乡试,最好不要再等,会试也该冲一波。
若是能同朝为官,想来日后有相见之日。
结束了游学之行,回到书院苦读。目标一直都有,计划也没有中断过,温博然按部就班,学习,强身健体,不断丰富自身,琴棋书画都抽出时间涉猎一二,骑射也渐入佳境。当然了,因为李治续的有意维护,在升入甲班后,随着相处时间增加,交流越发深入,几个人感情颇为深厚。
李清雯原本还担心儿子不死心,在发现他的的确确是认真读书后,对贵文照旧关注着李家的事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干涉。
不过她自己也留了个心眼,总能在第一时间得知李家的消息,通过她嫂子的关系,算是变相监视着李知府的后院。为了防止被发现,李清雯非常小心,花出去的银钱无数,偶尔还会放电消息给贵文,让他给温博然通风报信。
她已经想通了,尤其在李家传出来些许消息,说李大小姐被退亲之后。如果儿子真的很喜欢的话,在他过了乡试之后,可以考虑找个熟人上门试探一番。
如今的李夫人来自京城,并不容易接近,但李大小姐的外家,洪家人还是能接触一下的。或许到时候还是应该要借助娘家的力量,李清雯开始认真为自己的儿子谋划,原本不甚在意的扩张速度变慢的生意,也慢慢抓了起来。
当然了,这些她都是瞒着温老太太和温老爷做的事情,要叫他们知道了,说不定会更多事儿。就老太太那个护短的性子,绝对绝对看不上一个被退亲的姑娘,哪怕人家是知府家的千金。在她眼里,温博然值得最好的。
原先也有点这个想法的李清雯却已经清醒过来了,在儿子的揭露下,面对自家其实就是小康之家,跟权贵豪富还有超大的距离这个事实。
时间过得非常快,一眨眼就是又一年的乡试到来。
已经准备了三年的温博然,随着乡试日子的不停逼近,心情越发紧张,原本觉得十拿九稳的事儿在真正事到临头时,在莫名的紧张感之下,对自己的实力产生了一些怀疑。
温博然知道这是所有的学子都面临的问题,心理压力谁都有,就看谁能够更快调节好,应对考试。他努力缓解着,学着自我调试。
这一次李治续要下场,刘世凡和张柏邧也是,反倒是覃宝不着急,他才十七岁,基本功不算特别扎实,先生和他的父母都想让他下场试试,被覃宝拒绝了。他用温博然举例,说明自己其实跟当初的温博然没有两样的,经历一次失败并没有太多的好处,才叫他们打消了念头。
书院的人在临考前都回了各自的家中修整,温博然直接跟着李治续回了李家。李启明显然对此也非常在意,给他们上了些课,除了梳理知识点,猜一猜考题之外,就是想要开解两个孩子,不让他们太过紧张以至于影响成绩。
“按说考前不应该泄气,但是作为过来人还是要提醒你们,科考一事并不全是考的学识,心态也很重要,运气也有一定因素。”作为送出过无数届学生的李明启当然感触更深一些,“你们要认真谨慎对待,不要大意,不需太过害怕,保持平常心,若是没过也没什么大不了,三年之后再来一次就是了”
要知道乡试录取人数就那么多,总不能全都是李家书院的人,总不能都是自家的孩子。历来科考都是如此,越是临近考试,越要放松心情才行。
李明启已经退位给李清霖,将书院交给儿子之后,自己闲赋在家。这些事情其实不用他多说,道理都懂,但真的也是要看每个人的情况。
李治续有些担心温博然,他并不是跟自己似的十拿九稳,所以心情受影响很正常。祖父训话的时候他一言不发,只静静听着,等回到自己的书房,他拉着温博然,生怕他会太在意祖父的话,细细开解,有些笨拙地安慰。
“表哥无需担忧,我都明白的,这几日不过是一时拧巴了而已。”温博然笑着安慰李治续,“反正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了,这几日温故知新就是了。”
至于考试那天,他觉得自己的心态应该要比这些古人更好些才对
埋头苦读三年了,如果不能拿到好成绩,岂不是辜负了自己这些日子来的努力。温博然想到自己的父母家人,想到了前妻儿子,心中满是昂扬斗志,眼中的精光乍现,倒是叫边上的李治续很是惊奇,他还没见过温博然这一面。
一直以来温博然的情绪都不怎么外放表现,这时候倒是能看出几分少年心性来。
作者有话要说周末眨眼就过去了,太颓废导致一点存稿都没有,所以更新时间就很飘忽不定
尽量日更,但估计都会在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