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我赶明去看看能不能认识他一番,帮你瞅瞅他是个咋样的人,我可先说好了,他人不管咋样,以后我的姐姐们出嫁了,都不能受气。
谁敢给你们气受,我就,咔嚓了他”
二丫见她说着还做个抹脖子的动作,不由笑的不行。
李家柒翻个白眼儿双手抱胸看二姐笑,就听前面三姐喊她
“大弟,快些,咱娘也要跟你一起去县城哩。”
“哎呦你这话姐记住了,你快去县里吧,咱娘不去谁付钱啊”
李家柒转身往前院儿跑,见赵氏换上了件相对补丁少一些的衣服,准大姐夫正在跟大姐说话呢,见到她出来,赵氏就道
“走了,你跟你二姐嘀咕啥呢”
“我也去”
六丫从外面跑出来,五丫也跟在身后,七八岁的年纪正是猫狗都嫌的年纪,不管男娃女娃儿都一样。
赵氏嫌弃的摆手
“你俩上山打猪草喂兔子去,哪里都有你们。”
被无情的驱赶,两个丫头立刻就蔫儿了,这次李家柒也不帮她们说话了,实在是路途有些远,他们为了快去快回都是坐的牛车,牛车还是按照人头收费的,一个人要两个铜板,赵氏能答应带她们才叫怪了。
“大丫你去不去”
大丫其实也很想去,只是去的时候要两文回来还要两文,她就摇头了
“娘你们去吧,我在家帮爹干活”
“那行吧,我们去了”
牛车是去镇上坐的他们村里连头牛都没有了,坐牛车的时候,赵氏就跟赶车的老牛头道
“我抱着他,给你两人个人的钱行不”
老牛头应一声“成”
这样来回就能省下四文钱,到了县里,郑刚就要付钱被赵氏一巴掌给拍回去
“干啥呢,不用你,婶子让你帮忙干活还让你搭钱那成什么了你要这样儿俺们以后就再不招呼你帮忙了。”
郑刚讪讪的将钱揣回怀里
“婶子你们来县里要干啥”
赵氏不是第一次来县里,熟门熟路的往一边走一边道
“咱们先去布庄,再去成衣店看看人家有没有剩下的布头,要是有咱们就看能不能花点钱买了。”
“哦婶子要纳鞋底么”
“不是,咳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走,就去那家”
布庄的布头都大些要四文钱一大包,赵氏直接买了,又去成衣店,成衣店的布头就碎些了,两文钱一大包的赵氏买了三四家的。
“买的时候不觉的,这一买就多了,这么多咱们能用完么”
李家柒有些无语的看着马车上的六大包三小包布头,暗道一声,她们娘心里可能是住了个购物狂。
坐马车的时候老牛头见他们这样哎呦一声
“你们这大包小包是发达啊”
赵氏将布头往车上一放
“咳发达什么啊,都是些不值钱的破布头,这不是买不起布么,寻思着弄点布头回去,没想到这县里咋有这么多,这得做多少衣裳你说。”
跟他们一起坐牛车去镇上的一个妇人翻个白眼儿
“这有什么,别说县里了,就是镇上都不少,这不是那齐王和那些叛军都死了,咱们的好日子就来了,那些有钱人家被叛军霍霍的可不少,这一安稳了可不得多做点衣服,而且啊,你们不知道么”
这位妇人穿的还算是体面,就是这话问的有些让人无语,你都没说什么事,就问他们知不知道,赵氏顺嘴就问
“不知道啊啥事”
“这你们都不知道,刚才县里发了公文,咱们梅花县今年的赋税减半啊”
“这可是大好事啊”
听这妇人一说还真是一件大好事,车上的另外一个婆子哼哼一声
“好事是好事,可今年这庄稼还不知道咋样呢,俺们家种的晚,到现在那稻子都还没灌浆呢”
李家柒微微蹙眉看一眼赵氏,他们家的稻子也没灌浆呢,当初种子少,他们家分了二亩地只种了一亩地的。
“娘,这个时候还能种秋白菜么,我想吃腌酸菜了。”
他个六岁的小童说这话,牛车上的人都只是一笑,赵氏就琢磨着
“这个时候种白菜能整长是能长,就是等好了也下霜了,这要是被霜一打就蔫儿了。”
“可好歹也是菜啊”
“那可不,咱们这冬天就靠白菜萝卜过了,菜籽儿倒是有,等回去让你爹赶紧补种上些看看。”
听赵氏这么说,那一旁的妇人眼睛也亮了道
“大妹子,你家娃这主意好,如今稻子没灌浆,俺们光着急了,咋就没想到要补种点白菜萝卜啥的你说,这冬天可不就指望这些东西过了。”
她说着看向赵氏他们的布头,这些布头占了两个人的地方,赵氏又多给补了两个人的钱,这些钱还是六丫他们陆陆续续挖野菜赚的。
李家柒真是见识到了,这古代农家,一个月竟然可以只花两百多文,这还是在要买粮食吃,粮食价格稍微贵些的情况下。
赵氏见李家柒被夸,也是笑“可不是,俺们家这娃儿聪明着呢”
“大妹子你这些布头也不值几个钱,我看着还挺好的,给俺挑几块呗”
这要求就有些表脸了,赵氏的脸立马冷下来,伸手挡开那婆子的手
“抱歉了大姐,我家这八个娃儿呢,这些都不够分的。”
“呵呵,是么”
到了县城他们就只能背着往家走,好在都是布头也不太沉,赵氏一人背着两个大包,郑刚一人背着一个大包一个小包,后来愣是将赵氏身上的大包抢过去,给换了个小包。
李家柒自己背着两个小包袱,前面一个后面一个,这要是摔倒都不带疼的。
三人就这造型,一进村里就引来围观
“只是干啥呢”
“发财了啊”
“这都买的啥啊”
面对村人的好奇围观和询问,赵氏早就有所准备,她前面的小包里是一包破旧些的碎布头,不仅颜色暗沉还小块的那种,伸手抓出一把给他们看
“甭看了,甭看了,都是这些碎布头,这不是买不起布就寻思着弄些布头回来么,这些也要好几文钱呢,我们家里孩子多,就不给大家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