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4章 第 74 章
    见过大人物两天后,民生部对外正式宣布民生基金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第三期将由鸿升独家发行,规模为769亿元,项目运行时间为3年。

    看到这个消息,业界有点懵。

    “鸿升鸿升怎么会做资管业务现在别说头部,中部投行都没人做资管了吧”

    “鸿升今年业绩不是挺好的吗怎么还看得上这种小case塞牙缝都不够。”

    有人不解,也有人嘲讽,“人家这是既要西瓜,又要芝麻,什么都想掺上一脚,吃上一口。”

    “这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

    当然,更多的是阴阳怪气“唉,这块业务竞争本来就白热化了,现在国际大投行还下场来抢饭吃,我们这种小银行日子没法过了。”

    “没办法,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民生部大概觉得交给外资机构能扭亏为盈,毕竟前两期亏得裤衩都不剩。”

    对这种说法,稍懂资管的人都表示不同意,“怎么盈你们看这期募集的规模,明显是为了补前两期的亏空,我给它毛算算,想要把窟窿填上,收益率至少得180以上呵呵,现在什么资产项目能年化率180”

    这是实话,按照目前资管市场的平均盈利水平,年化不会超过15。尤其这两年,业内人都门清,市面上运行的绝大部分项目都和民生的前两期一样血亏。只能靠下期筹资来兑付,拆东墙补西墙。

    鸿升现在要实现远超市场十几倍的收益,不说天方夜谭,也算痴人说梦。

    “不过,我听到小道消息,说kr提前认购了15的份额。”

    “啊”

    众人震惊,日进斗金的kr居然会拿出一个亿来买资管产品,鸿升这期产品这么吸引人

    在一片质疑和猜测中,鸿升和民生部官方网站很快贴出了一份长达64页的民生第三期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书。

    而那些等着看热闹的同行,在看完计划书的第一页后,就惊掉了下巴。

    “oc我没看错吧,鸿升居然列了投资结构图”

    “什么结构图你往下看,连资金去向都写得明明白白”

    “不止”

    震惊的人们越往下看越发现这份计划书的“超常规”操作首先,它清楚地说明了整个项目基金将重点投资到私募证券基金和vc两大块,并明确了各自占比;其次,在每一个大类下,它竟然详细列出了资金的去向,甚至具体到了钱最终投向了那些项目和企业里;最后,它居然打破刚性兑付,要求投资人自负盈亏。

    去通道、去黑箱、去刚性兑付。

    这三大逆常规操作,在业界掀起轩然大波。让早已习惯了在黑箱里层层嫁接通道的其他同行集体炸毛。

    “鸿升在搞什么拿漂亮国那套来中国玩他们玩得转吗”

    “瞧把他们能得,就他们知道通道和黑箱不行,我们都是煞笔呗。”

    “还取消刚醒兑付不兑付,谁敢买,真当老百姓是韭菜”

    外面吵翻了天,身处鸿升总部的章牧之和周奚的电话也没停过。

    此刻章牧之刚刚结束与g聂坤的通话,捏着发烫的手机,向办公桌后面的周奚汇报,“聂坤也想认购10。”

    与那些群情激愤的资管同行预料的截然相反,“打破刚性兑付”的第三期计划不仅有人敢买,还特别抢手。

    除了之前允诺过的kr和乔柏,外商联合会的8家机构没看完项目书就已经争先恐后地来电请周奚要“照顾盟友”,这会儿连奸猾的聂坤都来电请章牧之多少给g搞一点份额。

    那些可能连“猪”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的商行、保险和小平台根本不知道,鸿升这份产品客户群压根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各大投资机构。

    而他们认定的刚性兑付在这些深谙投资的banker们面前,一文不值。他们更看中的是鸿升这份计划书的内外价值。

    私募证券基金vc的投资结构,212的灵活投资年限,哪怕没有计划书里那几家风投一致看好的企业,就凭鸿升和周奚去年的战绩,这产品买了绝对包赚不亏。

    “没办法,我们拿不到头部项目,这回趁机蹭蹭鸿升的光。”这是一位外资联合会会员半开玩笑的话,却真实反应了来抢购的机构心声。

    买了这产品,相当于间接享受到鸿升手里那些头部vc项目的红利,这种千载难逢的好事,他们不抢才是傻子。

    尤其是现在外面都在传kr抢先定下了15的份额,连宁神这种投资大佬都想蹭一波红利,可见鸿升这期计划多诱人。

    说到这里,章牧之笑呵呵地说,“宁总也真够意思,居然让人放话出去说他们提前订购,帮我们背书。”

    看周奚瞥自己,章牧之忙不迭补充,“当然最主要还是替他们谋划。”

    这产品抢的人越多,需求越旺盛,日后第一个2年期满,退出价格才会水涨船高,前面投下来钱的kr才能赚更多。kr这“宣传”是帮鸿升,更是帮自己。

    “不过,聂坤那边我们给多少”

    章牧之思忖,10是不可能的,贡献了一家头部项目的kr也才拿到15,而外资联合会的成员最多的才5,g和他们的关系,撑死给3个点。

    果不其然,周奚的和他想得一样,“给他3吧。”

    章牧之颔首,表示记下了,又闲聊道,“刚才聂坤说今天的朋友圈一半是骂咱们的。”

    其实哪里用聂坤转述,章牧之闭着眼睛都能想到那帮人是怎么骂鸿升的。

    无外乎就是破坏规矩,打其他机构的脸,装x逞能

    说到底,不就是有了他们的珠玉在前,那些人一方面发愁以后要想继续按照原来那套,在黑箱里随便摸一个项目,层层嫁接通道,包装一下就赚钱怕是会被拿出来狠狠地摩擦。另一方面又没能力没本事做出鸿升这样真正的资管业务。

    所以鸿升哪里是动了人家的奶酪,明明是砸了人家饭碗。不被狠狠骂才怪。

    周奚不以为意地撇了下嘴,没有接话。

    当自欺变成主流,清醒就成为犯罪。

    那些在朋友圈骂着周奚和鸿升的同行,他们难道不知道当前资管市场是畸形的吗难道不知道通道和黑箱早已酿成了巨大的市场风险,随时会像漂亮国一样把老百姓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吗

    不,他们知道,只是每个人都在自我开脱大家都这么做,我只是照常规而已。

    然而,常规就是对的吗

    一件错事,一个人做是错,一百人做也是错。那么一万人呢

    是常规,是理所当然,真奇怪。

    然而,就在一些机构和同行阴阳怪气嘲讽和讨伐鸿升时。当天下午,三大监管平台官媒齐齐下场,高度赞扬了鸿升此份计划的“三去”,并明确指出,监管部门将把该项计划列为资管业务新规的试点项目,全力打造一个符合新规的精品和模板。

    此番言论一出,业界再次被炸开了锅。

    人们早忘了讨伐鸿升,所有人的关注点全部落在了三大监管平台反复提及的“新规”两个字上,哪怕再迟钝的从业者也感受到了一场足以洗刷行业和市场的“暴风雨”即将到来。

    让大家更为忧虑的是,与以往三方各自为政不同,这一次,三位当家老爷似乎要联手整治家风。

    这就意味着,这几年,靠着钻营三个家族管理有松有紧,家风有严有宠的空子,套利胡来的做法再也行不通。

    监管利剑下,人人自危。那些前一秒还在骂鸿升“玩乱市场”的同行,后一秒开始艳羡起它们抓住先机,再一次走在了前面。

    这时,反应迅速的机构立马开始联系鸿升,希望能派人来学习这种模式。

    然而,还有更敏锐的同行,在认真研读完64页的计划后,窥到了一些蛛丝马迹鸿升的vc类投资的重点居然是十方科技。

    十方科技是当前最火热的互联网新兴企业,被看作下一个行业的独角兽。而众所周知,kr是它们的独家投资机构,如果没有kr让渡股权,鸿升是不可能完成重仓十方的操作。

    可是,kr为什么会把这么重要的好项目分给鸿升这里面说不太通

    于是,上一回,在外资联合会成立时提出“感觉鸿升和kr在下一盘大棋”的那位老兄的言论被翻了出来。

    这一回,联系不久前两家机构成为云衍的一致行动人,越来越多的人更清晰地意识到,周奚和宁延怕是不像外表那样水火不容。

    有人连蒙带猜,也有人直接求证。

    kr总部,季郁彤正拿着电话打哈哈,“师兄你看得可真仔细,这么一小点都被你看见了。”

    “不看仔细点怎么行”电话里男人声音带笑,“郁彤,你老实跟我说,你们和鸿升是不是在搞什么大计划”

    “什么大计划”季郁彤不答反问。

    “我要是知道,还问你”男人敛了点笑,“怎么,信不过师兄”

    “没有。”

    看出她不会讲,对方也不再逼问,“行了,不方便讲就算了。我来电话也不是想套话,而是有件事,我思来想去觉得得提醒你。”

    “什么”季郁彤问。

    “其实,关于十方的事儿,我不是从计划书里看出来的,而是天圣的人告诉我,你们把十方科技无条件给了鸿升。另外”那边稍稍顿了下,才说“你们和鸿升在谋的东西,天圣怕是早就知道,而且,他们也想谋。”

    季郁彤微微一滞,随即恢复常色,“师兄,你和天圣很熟”

    “天圣的老三和我老婆是远房亲戚,所以有点交情。”

    应是知道她想问什么,男人主动答,“前两天他到我家里吃饭,喝多了说漏了嘴。”

    “他说什么”季郁彤探听。

    对方来电显然就是要卖这个人情给kr,也不隐瞒,直接复述了当时的话“我们老大说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怕他俩有本事,就怕他俩假把式。”

    对方言尽于此,不肯再多言。季郁彤连声道谢,挂了电话直奔楼上宁延办公室。

    kr已经放假了好几天了,但是鉴于大事未落定,季郁彤、吴应都主动留下来加班。

    大楼里空荡荡的,季郁彤高跟鞋踩在地板上的声音又急又密。

    眼看快到宁延办公室门口,突然里面出来一个人,险些与她撞了个满怀。

    季郁彤堪堪稳住脚步,抬起下巴,看着一脸镇定的吴应,问“老大在吗”

    “在和周总打电话。”

    “公事还是私事”

    “应该是公事。”

    季郁彤颔首,绕过吴应,抬手敲了敲半开的门,看见宁延朝她点头示意,她才快步进去。

    刚走到办公桌前,就听见宁延说,“他们应该早就得了消息,怕是一直在等我们撬开监管,坐收渔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