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皋宜郡郡守府中。

    宋南楼看着面前的友人,  扬了扬眉“你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师诸和微笑“襄青那边的事情由小温校尉掌管,弟闲来无事,索性过来兄长这边瞧瞧。”

    宋南楼跟师诸和自幼相识,  颇为了解对方的想法,知道他这个时候跑来皋宜,  是不欲与宗室争功,同时也想韬光养晦的意思,当下摇了摇头,  道“你虽然已经出仕,但办事的时候,  却只肯出六分力气。”

    师诸和笑“只要不误了公务,  何妨得行乐时且行乐”又道,  “如今兄长已然择主,弟却还想再闲云野鹤几年。”

    宋南楼知道自己这个友人一直觉得大周气数将尽,又自认不是那个能够力挽狂澜的英雄豪杰,早就下定决心,准备找一个合适的主君辅佐,对方虽然同样觉得小皇帝聪颖天赋,可惜受困于朝中局势,  再怎么努力,  也只是徒劳而已。

    作为已经打定主意跟皇帝混的臣子,  宋南楼十分希望能把友人也带入到这个任劳任怨的工作氛围当中,于是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这是陛下前些日子写与我的,  你可以瞧一瞧。”

    师诸和接过,  一目十行地看完,  末了点了点头,  感慨“陛下明见千里。”

    信上的内容很简单,  只是要求宋南楼加大殴打当地豪强的力度,尽量从这些人身上多获取一些粮草出来,并征调豪族家中的奴婢徒附为民夫,往庆邑郡送一部分粮草过去温谨明当初之所以会防着庆邑部附近的边营回调,就是因为此地跟皋宜、襄青等郡都处在同一个方向上,而且途中至少有三分之一都是水路,行进速度不会太慢。

    除此之外,信上还提了一点需要跟襄青那边通气的问题两郡事情解决得比想象得要快,等一切尘埃落定后,禁军且不忙着往回走,等督促完春耕再返回不迟。

    宋南楼“当时随同而来的还有另一封信,陛下有谕,若是萧西驰将军忽然过来,就把第二封信给她。”看着友人,“不过直到今天,我都没听见建平那有什么特别动静你觉得萧将军会过来么”

    师诸和“若是没有第二封信,萧将军倒有五成可能过来,既然有了第二封信,那可能便不足一成。”

    宋南楼点头温晏然会这么嘱咐,就是猜到萧西驰有意出逃,那么自然会对此多加防范,之所以还给第二封信,只是为了以防万一。

    师诸和静静站着,面上忽然泛出一丝苦笑“陛下若是能早生五十年”

    宋南楼负手,道“我本来也希望陛下能早生五十年,不过如今也并不算晚。”

    师诸和没有说话,宋南楼也不指望立刻便能说服友人,笑道“你心中还是不信,那不妨多瞧上一瞧。”

    此时此刻,在谈论建平情势的并非只有宋南楼这边的人,泉陵侯那边也因为京中变化超出了掌控而有些忙乱除了温谨明本人还十分坐得住之外,褚氏跟崔氏都有点坐立难安起来。

    私室当中。

    收到信件的褚丛默默无言,半晌之后才对与幕僚道“咱们倒是小瞧了温惊梅。”

    幕僚“依明公之意,近来种种都是国师的手笔”

    褚丛点头“虽然京中的来信总说天子明察秋毫,但小皇帝当真如传言一般聪慧,年少时岂能一点风声都不曾传出”又道,“其实当时给温惊梅加上柱国的时候我便有所怀疑,按大周惯例,天桴宫一向不涉朝政,但你看自从小皇帝登基之后,他温惊梅可有一点原来避世的模样”

    幕僚露出若有所思之色,随后衷心赞叹“明公所言极是。”又帮着批评了几句,“谁能想到,温惊梅自小装得淡泊名利,原来是为了这一日。”

    他们在建平内也有耳目,可以确认天子时常驾临天桴宫,与国师相见,前段时间还也选拔了不少天桴那边的道官入朝。

    褚丛轻叹“连袁言时都渐渐想要抽身退步,可见天桴宫势力何其之大。”

    幕僚佩服道“还是明公见事分明若是温惊梅未曾把持朝政,那把持朝政者就必定是袁言时,如今他被降职为光禄大夫,连改元后都未曾复归原位,那朝中权柄究竟落于何人之手,也就不必赘言了。”

    温晏然并不知道她的潜在对手都在琢磨些什么,不然肯定得感慨一句,如果不把她穿越人士的背景纳入考虑的话,这两位的思路还是挺正确的

    幕僚“既然如此,不知明公该如何为泉陵侯解忧”

    褚丛冷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袁言时的性情,此时多半只是暂时蛰伏,咱们在建平内还有几个能用的人手,且让放些流言,打压一下温惊梅,只要天桴宫那边稍露颓势,袁言时必定会乘势而起,他们彼此争斗不休,岂不方便君侯徐徐图谋”

    西雍宫内,被无数人深刻惦记的皇帝,此刻正拿着一份边地的舆图细看。

    天子勤政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就需要近侍们多多照料,池仪留意时辰,掐准时间端了一盏温水过来让天子润喉。

    作为近侍,她十分了解天子生活上的喜好,比如陛下虽然并不讨厌甜点,却颇为反感在建平达官贵人家中所流行的加了蜜的水,嫌弃此类饮品喝起来不够解渴,平日里首选温水,其次是泡得偏淡的茶。

    不过不喜欢蜜水的温晏然其实也理解为什么这种饮料能够流行起来大周立国已久,建平作为都城的历史已久有了三百多年,历年积攒的生活污水渗入地下,也影响了城中居民的饮用水,悼帝当年曾令水官重新引了城外活水的支流入城中的清凉池,并使专人维护,到了厉帝时期,皇家用水便不再从清凉池走,而是选用山泉跟露水,瑶宫跟桂宫虽然与太启宫相连,但都位于城外,两宫边上有山,厉帝生活豪奢,竟令匠人把山中清泉用铜管引下,供自己取用。

    等温晏然登基后,瑶宫跟桂宫已经失去了皇帝常居之所的用处,但原先的设施都保留了下来,每天都有专人从桂宫瑶宫那边将泉水送来天子这边。

    温晏然觉得这样不错,她人不在瑶宫,却不耽误享受瑶宫的便利,既保证了宫中供水,也有助于让旁人逐渐领悟到自己是个跟先帝一样糟糕的昏君。

    池仪等人则在心中感慨,天子自然是简朴的天子,却没有因为想要凸显自己的简朴,刻意废弃宫苑中的器物,行动纯系自然,分毫不见造作之态,实在是有道明君。

    既然皇帝偏爱泉水,建平内的达官贵人乃至平民百姓自然也纷纷效仿,靠此为生的小贩每天早晨从城外取水来城中售卖的,并将自己卖的泉水取名为桂泉跟瑶泉,算是蹭一蹭皇家的光。

    因为此时年假已接近尾声,作为皇帝,温晏然已经开始逐步恢复工作,再度埋首于各类文书当中,到了未时二刻,池仪过去提醒天子,说袁言时已经快要到了。

    温晏然觉得既然已经过完年又改了年号,总得需要梳理一下来年的工作思路,这事她一个人做难免事倍功半,于是把评论区中公认的大忠臣给喊了过来,打算从对方身上获取一些灵感。

    看见人进殿,温晏然客气地站起身,含笑招呼了一声“太傅久等。”

    袁言时先是躬身一礼,然后才纠正道“老臣已经不再担任太傅一职,还请陛下莫要再用旧日称谓。”

    温晏然微微一笑,不置可否,给对方赐了座后,直接切入正题。

    她今天喊人来,是想问一问对方,作为皇帝,想要维持住自己的统治,她的依仗究竟在何处。

    有关温晏然的问题,许多经史著作中都给了相当深刻的意见,袁言时更是颇为熟练类似的御前奏对,张口直接提了一句“道德”

    温晏然做了个打住的手势,笑“今日先只谈人。”

    袁言时心头一跳,感觉头皮有些发麻。

    天子这样说,等于是在问自己有哪些人可信。

    袁言时不知皇帝到底想做什么,只能本着自己的出身跟立场,给了一个绝对不会错的答案“士族多有仁义恢弘者,足可为陛下肱骨。”

    他自己是世家出身,目前也隐有建州士族领袖的地位,必定要为自己人张目,也希望皇帝能多重视他们士族一点。

    温晏然微微颔首。

    袁言时是被剧透过的忠臣,当然不至于在这些基本问题上欺骗自己,而且对方的说法也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认知。

    经过几代昏君的共同努力,大周皇室在民间的声望降到了一个低点,而士族大多还是心向朝廷的,毕竟如今能在朝中为官的人,绝大多数也出生于世家大族世家大族,这些家族掌握了教育资源跟仕途资源,一向受人尊敬,也就不会想着改朝换代。

    不考虑道德情感因素,越是能在这个政权的统治下获得好处的人,就越会倾向于拥护这个政权。

    她想了一想,若是把除了皇室以外的家族按势力排序的话,那由上到下应该是门阀,世族以及豪强。

    在温晏然还不算太深刻的认知中,门阀属于世家的终极形态,至于豪强,若是换做开国时期,倒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士族,但现在大周气数将尽,阶层固化严重,目前底层官吏还有不少豪强出身的人,但上层官吏基本全都是世家子女,不过可能是受到当前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大周的门阀非常少,中枢对地方依旧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

    温晏然想,这些大约也就是最不希望改朝换代的人了。

    她记得自己之前看书的时候曾翻到过一句话,“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温晏然原本觉得这是一句充满从心风格的劝告,不过受袁言时今天教导的启发,她觉得这可能是在委婉地告知统治者,他们权威究竟来自于什么地方。

    温晏然有点庆幸,还好自己做事谨慎,今天召忠臣过来多问了两句,不然险些对谁才是自己队友这点产生了误解。

    作为一个典型的偏科选手,温晏然的历史知识储备颇为贫瘠,只隐约记得以前在网上看过一些有关政策与社会结构的分析有些时候看似正确的改革反而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果,像帝辛,因为改革奴隶制度被认为背叛了贵族阶级,反而遭遇了逐鹿之败,也成功背负上了昏君的名头。

    结合上从袁言时口中问出来的答案,温晏然大致能够确定,所谓的气运之子们多半也集中在门阀、世家以及豪强这三个统治阶层,想要成功成为一个能令所有人感到“这世界已经没救了”的昏君,她就要痛击这些潜在的队友。

    袁言时看着一脸若有所思的皇帝,心中的不安越来越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