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4章 填报志愿
    填志愿的那天很快来到。

    乐喜一早起来看到后妈已经早早做好早饭,  乐顺坐在饭桌上像是等她良久。

    乐乐今天放假睡懒觉,汪红英进去怎么叫都不起,最后饭桌上只有他们三个人。

    早饭吃的馒头和拌菜,  还有汪红英特地早起去外面早餐摊上打回来的豆浆,  里面加了白糖,味道甜甜的。

    乐乐本来还想赖床,  结果被这豆浆的甜味馋起来,  很快收拾好坐上桌。

    他们家饭桌上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那一套,  开吃没多久,乐顺问起填志愿的事,向乐喜确认“真的就选那个了”

    乐喜点头,  昨晚她和他们说第一志愿报北大中文系,  乐顺则出于谨慎想让她填个最靠谱的。

    反正市里前几名的学校都是名牌大学,  上哪个都一样,  但前提是得先被录取进去。

    汪红英比较赞同乐喜,说“既然喜子能考那么好的分数,  就让她试试呗,  又不是只让填一个志愿,  下面两个咱谨慎一点。”

    乐喜顺势表示“爸看中哪一所到时我报上第二个志愿。”

    乐顺斟酌片刻,  才吐露出他认为比较保险且不错的学校名字,人大或者医大,  也即是人民大学和医科大学。

    人民大学还可以,  毕竟乐喜后世听过这学校,貌似挺不错的,在人民群众中间很有知名度,  大众对它的印象也很好。

    当年她苦心孤诣地将成绩拉上去的时候,  家里表姐就鼓励她考人大,  可惜她最后考砸了,根本够不到人大的录取分数线,只能选了其他地方的一个普通学校。

    现在她有机会去人大上学,心里却并没有任何对它的执念,比起人大,她还是更希望能入读北大。

    所以人大可以作为备选,但对于去那里,她并没有多少期待。

    至于另一个医科大,乐喜摇摇头,直接弃选。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再说她也不是学医那块料,干嘛去凑那个热闹,而且文科生可以报医科学校医学专业吗

    乐喜不了解这方面,只知道前世有个同学想报医学专业去学医,却在体检时悲催地被检查出色弱,只能含恨放弃。

    她不清楚自己现在有没有色弱啥的,但学医还是算了。

    她敬重佩服医生,可让她去当医生,抱歉,臣妾做不到啊。

    因此综合来考虑,乐顺的两个学校选项,人大还可以考虑作为第二志愿,医科大直接ass不考虑。

    乐顺劝道“你们小姑娘还是太年轻,当医生其实很不错的,这年头谁能没个头疼脑热,哪里缺什么都不会缺了医生,要我说它可比进厂当职工还要来得靠谱。工人是铁饭碗,它是金饭碗”

    乐顺对医生推崇备至,看来是想闺女去学医。

    但是乐喜疯狂摇头拒绝,对当医生实在敬谢不敏,这辈子八成是没可能的,放弃吧。

    牛不喝水总不能强按头,乐顺只好打消想让家里将来培养出一个医生的念头,不过好歹乐喜选了他给的另一个期待选项,倒也不算多失望。

    这么一番讨论过后,乐喜的第二个志愿便暂定人大了。

    接下来是第三个,乐顺已经发过言,也争取到了目标位置,所以不再出声,而乐喜也一时没什么好想法,父女俩不禁都看向汪红英。

    汪红英刚才一直认真听他们俩说,自己并没有乱插嘴讲什么,现在见他们看过来,神色一愣“看我干啥,你们继续说啊。”

    乐顺示意她也讲两句,孩子这不正选学校呢,人生关键时刻,她这个当妈的不能没点参与度啊。

    汪红英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听他这么一讲,眼眶突然有点热,心里感到十分熨帖,但犹豫过后仍旧十动然拒道“这喜子的人生大事,你们爷俩商量就好了,我瞎掺和什么呀。”

    乐喜笑着邀请道“妈也说说呗,给咱提点建议也好,一人计短三人计长嘛。”

    乐乐听到这句话,终于肯从豆浆碗里拔出头来,举手说“这句话我懂,语文老师刚教过,意思就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另外三人“”

    乐喜呼噜一下臭弟弟的头,把他摁下去继续吃饭,大人说话,小孩子默默听着就好了,别乱插嘴。

    经过乐乐这样一打岔,汪红英紧绷起来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下来,在乐喜和乐顺的鼓励催促下道出自己的看法。

    “喜子想报北大,咱应该让她报,毕竟好成绩是她自己考来的,报学校自然也该由她自个儿做主。”

    先表达一番对乐喜的支持,随即她又表示对乐顺的赞同,“孩他爸想让喜子将来当医生,这份心意是好的,可孩子不喜欢,咱也不能强求。”

    “所以,我琢磨着既然孩他爸想让喜子将来能有个好保障,而喜子又不想去学医,那不如将第三个志愿填上北师大将来学成出来当老师,老师和医生一样,都是旱涝保收的金饭碗。”

    而北师大虽然比不上北大人大那么有名,但也是全市头一波的好大学,当个保底的备选足够了。

    这是汪红英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乐顺父女俩让她讲,那她便讲出来,选不选的全看他们。

    乐顺、乐喜因为她这番话都沉思起来。

    乐顺觉得汪红英可真说在他心坎上了,医生和老师确实都是他看中的两个金饭碗,乐喜既然不肯学医,那去上师范将来当老师也成啊。

    就是乐喜那分数如果是真的,上北师大感觉有点亏了,不过当个保底的选项还好,而且谁说人家北大出来的不能当老师了,指不定乐喜被北大录取,到时毕业能留校任教呢。

    那也能当老师,还是大学老师,福利待遇肯定没得说。

    而乐喜则想到,以前她那个爸在她考砸后,也让她上师范当老师。

    他倒不像汪红英一样,是在为她考虑什么前途,只因为那时候国家大力支持教育,有一种师范生除了不要学费还会发生活补贴。

    如果乐喜那时报考这种师范生,她那个爸就不用再负担她上大学的花销,能省下一笔钱给娇妻幼子。

    乐喜当时没同意,私自报了远离家乡相隔千里外的学校,专业选的计算机,没开学人便迁户口跑路了,可把那个爸气得半死,扬言以后不会再管她。

    大学四年,他说到做到了,乐喜也没让他管分毫,学费申请的助学贷款,生活费是自己半工半读外加奖学金赚的,辛苦熬过四年,终于毕业找到工作能赚钱自食其力了,放话再不会管她的家里立马又扒上来,不停地介绍相亲,想通过让她嫁回去的方式把她捏在手心里,以后方便给他们一家当牛做马。

    乐喜现在想起这些事已经没什么感觉了,当时却被膈应的不行。

    但她对上师范当老师没啥排斥,那时候国家那个政策也很好,不知道惠及了多少家庭贫困上不起学的女孩子。

    所以汪红英提出第三个志愿可以填北师大保底,她并没有反对,考虑过后觉得可行,是个不错的选择。

    父女两人都没意见,于是第三个志愿便定下报北师大。

    学校敲定,然后还有专业,除了第一个已经被乐喜确定,其他两个都还没决定报什么。

    乐顺倒是想让她报人大的医学专业,可惜乐喜告诉他,人家人大没开这专业,而且到一个人民大学学医是认真的吗

    乐喜拿着老师给的学校专业参考册考虑良久,最终选了人大的汉语言文学,其实也是属于中文系,他们有个专门的文学院,里面很多专业分类,都是搞文学的,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

    乐顺对此没有任何意外,嘀咕说“你这是打定主意要学文是吧”

    乐喜理所当然道“我是文科生嘛,不学文学什么。”反正这辈子打死不入理工科。

    剩下的第三个学校的专业,她选的是外文系,学英语专业。

    乐顺和汪红英一见都很犹豫,劝她换个,比如那个数学系就不错啊,她的数学不也考得很好嘛。

    乐喜果断摇头“数学往上太难了,我只能学懂高中阶段的,还多亏了卫诚补课补得好。”再让她深入研究,那是为难她胖虎。

    汪红英暗暗提点现在形势还不明朗,未来怎么样也不清楚,她选个外文系学人家洋鬼子说话,总感觉不太好。

    乐喜便道那是以前,现在时代在改变,社会形势也在变化,国家需要各种人才,所以大学才会设下这门专业,既然设下了,那就是让人去报去学的,怕什么。

    乐顺听了深觉有理,她愿意报就让她报了,反正只是其中一个选项,最后中选的又不一定正好是它。

    他们爷俩都决定了,汪红英自然再没话说。

    饭后,卫诚卡着点过来,手里拎着两大兜核桃,说是站里收到的农副产品样本,他之前听到乐喜无意中抱怨猪脑汤喝伤了,于是特地争取来两兜给她吃。

    核桃补脑效果比猪脑汤强,味道也不错,闲时敲两颗,不容易吃厌。

    汪红英惊喜地接过,夸卫诚懂事知道疼人。

    乐顺也很满意,但他不免担心“农副产品样本应该有大作用的吧,你就这么把它送来给我们吃,会不会出问题”

    卫诚摆手道“没事,多出来不少,都没地方放,领导干脆让当员工福利了。”

    乐顺这才放心收下,又问卫诚吃饭没,示意汪红英给他弄点。

    卫诚赶忙阻止,说不用再麻烦,他吃过饭来的。

    乐喜没让汪红英重新开火,径直给卫诚沏了碗鸡蛋茶,再把一些零嘴点心装盘往他面前一放,齐活。

    卫诚偏偏没感觉到怠慢,还很高兴,“阿姨不用忙活,这些就可以了。”

    汪红英看向乐顺,后者摆了摆手。

    因为是休息日,他们倒没有着急出门上班,正好卫诚来了,乐顺便和他一起在家里坐着说说话,顺便谈论一下乐喜的志愿填报问题。

    没说多久,老师上门家访,并亲自送来一份志愿填报表,打算和乐喜及其家人一块商量后完成填报工作。

    汪红英热情地招待,感慨道“老师真是有心了,都需要像这样一家家商量填报吗”

    老师叹气“那可不,填报志愿毕竟是大事,有的学生家长也不懂,为了以防万一,我不上门一家家盯着,心里不踏实啊。”

    乐顺点点头,“您这是负责任,不容易啊。”

    老师摇摇头,不容易没什么,只要学生最后都能收到录取通知书,她就心满意足了。

    闲话叙过,老师很快进入主题,问他们有没有商量过这件事,结果如何。

    乐喜立即将他们深思熟虑的答案告知,得到老师的赞许“不错,看来提前有准备,不用老师再多费心思。”

    这样一来事情好办多了,老师拿出表格给乐喜,亲眼看着她将三个志愿学校以及专业填上去,然后在最下面签了自己的名字。

    乐喜写完刚要交上,老师突然指着志愿填报栏下面的选项问“这个你不打算勾上吗”

    乐喜仔细一看,发现填报栏后面竟然还跟着一行带小方框的字是否服从调剂。

    对啊,还有这个,差点给忘了。

    乐顺他们赶紧问老师这个选项是什么意思,老师给他们解释一遍,最后几人都看向乐喜。

    “我们建议是都选上,但是你也可以自己决定。”

    乐喜犹豫一番,最终选择只在第一个学校后面打了勾,其他两个都没有。

    以她预估的分数,后面两个即便不服从调剂,报的专业也能成功录取,只有心仪目标北大有点悬,为了实现梦想,她咬咬牙勾上了。

    如果到时能顺利上中文系最好,万一没进被调剂到其他专业,她也自认倒霉。

    最后勾好这一处,志愿表就完成了,乐喜放下笔肩膀一塌,活像打过一场硬仗,浑身好像都虚脱了似的。

    卫诚咔吧咔吧几下捏出一把核桃肉送上,“给,吃了补补脑,看你满脑门的汗,肯定是思考问题用脑过度了。”

    乐喜看他一眼,默默接过来塞进嘴里嚼着,旁边随即又递来一碗热茶,她一口气吨吨吨喝光,感觉人才将将缓过来。

    这个时候,老师已经确认志愿表填报无误,并在两位家长的见证下装袋封条,然后妥善收进公文包里,起身告辞,准备接着去下一家。

    乐喜一家热情地把人送到楼下,被众多邻居看到后,随之她填报志愿的消息便传开了。

    等送完老师离开,一家人再上楼时便被一些邻居拦住,追问他们都报了什么学校。

    乐顺打着哈哈半丝口风不漏,在结果没确定之前,他什么都不会往外透露,还为此叮嘱过家里其他人。

    他不讲,乐喜他们自然也不会多讲什么,任谁问都笑笑了事。

    一家人应付过众人上楼后,被糊弄一通的邻居们反应过来直撇嘴,说这八成没考得怎么样,报的也不是啥好学校,所以才没脸说出来吧,前头还道是能考高分呢,结果就这就这

    众人嘁了一声,心里各种鄙夷轻视,转头各回各家。

    但知道内情的人也不是没有。

    比如第二天上班,乐顺领导前来巡查车间,和乐顺讲完工作后随意聊起孩子的事,乐顺被他问起闺女的高考情况,便把真实情况告诉了他。

    对方很惊讶,没想到传言有误,乐家还真有可能出个大学生好苗子,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领导是个会逢源做人的,正好晚上有个领导班子餐会,乐顺是车间主任,怎么也算一个小领导,他决定锦上添花送个顺水人情,带人过去露露脸。

    乐顺得知果断应下,不管领导打着什么主意,总归有机会结识厂里的领导们扩展人脉关系,他不赶紧抓住才是傻。

    因此晚上下班后乐顺没回去,派人给汪红英递了信,说和领导去喝酒,晚点再回。

    汪红英还没走出厂,收到信儿不免犯嘀咕,“又喝酒,闺女才有点出息,他就一而再地找人喝酒,不会是飘了吧”

    这个疑问暂时没人为她解答,直到晚上很晚的时候,乐顺终于醉醺醺地回到家。

    此时家里两个孩子都已经睡了,只有汪红英还在客厅里等着,见他回来赶紧把人扶到凳子上坐下,然后端来一早备好的醒酒汤。

    乐顺不知道遇到什么好事,高兴得直傻笑,挥着手道“我其实没醉,就是喝酒上头,脸看着红。”

    汪红英不管,直接上手灌,嘴里不忘怼他“你不光脸红,脖子也红,不管有没有醉,反正喝了酒就得喝醒酒汤,不然明儿个起来肯定头疼,到时还怎么上班”

    提到上班,乐顺立马老实了,咕咚喝完醒酒汤,趁着汪红英去放碗的功夫,他呆坐在那儿片刻,缓缓醒过神来,最后抹了一把脸,嘿嘿傻乐起来。

    汪红英回来看到,瞧了瞧他,提议道“要不要再来一碗,我看你醉的不轻。”还在傻笑呢。

    乐顺赶忙摇头,说自己清醒了,傻笑是因为高兴,特别高兴。

    汪红英就道有啥好事,讲出来让她也乐呵乐呵。

    乐顺提到这个顿时来了兴致,精神焕发地和汪红英描述了一番他和厂领导们同桌吃饭喝酒的画面,感到特别骄傲。

    汪红英不以为意,不就是陪领导吃个饭,有啥好嘚瑟的。

    她还和妇联主任一块去买过菜呢,她骄傲了吗

    乐顺红光满面地强调“这不一样,领导不光认可了我过往的努力,还送给咱家一个工作机会”

    “什么”汪红英惊呆。

    厂里具体什么情况,她还不清楚吗

    厂里职工那么多,职工子女也多,但是可以安排岗位的机会却不多,还大都被提前预定给关系户,一个萝卜一个坑,全部内部消化,基本没有多余名额能放出来的。

    而他们家虽然不算外人,但也属于抢不到萝卜坑的那类,结果现在乐顺告诉她,他们居然被分到一个工作机会

    感觉怎么不信呢。

    乐顺拍着胸膛保证“我可没骗你,是一个临时工的学习机会,十个人一起学,最后谁学得好谁留下当学徒,以只要不出差错就能转正做正式工人,拿正式工资,跟咱们一样。”

    汪红英越听越狐疑,问“如果是真的,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便宜咱们了”

    不是她贬低自家,而是他们家虽然在外边算得上是令人羡慕的双职工家庭,但在厂里往上数一数,他们夫妻俩还真排不上号。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汪红英一直认为他们家挺有自知之明的。

    乐顺兴奋解释“不是便宜咱们,是厂领导看咱家要出个能耐人了,随手送的面子礼,说是给喜子暑假过去玩玩,可能打量着她以后要上学,不会真的占那个位置。”

    汪红英恍然,原来是看在他们家未来名牌大学生的面子上才给的机会。

    那这领导给的也太不诚心了,明知道乐喜暑假一过就去上大学,不可能留在厂里当什么学徒,还给一个竞争学徒的临时工机会,说什么玩玩体验生活,一点都不实惠。

    乐顺说你得了吧,厂里空岗位竞争那么激烈,他们能有个机会就不错了,人家领导把机会给他们了,可没说再收回去,那机会就是他们的了,到时如果能凭借这十分之一的机会表现良好,顺利留下当学徒,领导也不会有啥意见。

    汪红英听得点头,但随后一想不对啊。

    乐喜去上大学这件事没得跑,那乐顺说的可以抓住机会、表现良好、顺利当学徒的人是谁

    乐顺笑着看她,“你弟弟青石不是在垃圾场待的不爽快,一直想换个工作吗到时喜子上大学离开,咱可以把这个机会留给他,如果他能从十个人里脱颖而出,那就是他自己的本事。”

    汪红英不敢置信“真的”

    “那还有假吗,反正话我放这里了,你们要不要这个机会,自己决定。”乐顺换个姿势,舒舒服服地喝茶。

    汪红英眼里泛起泪花,感动地抹了一把,破涕而笑“要当然要的,可你都不跟喜子商量下。”

    她和弟弟肯定都没什么意见,但万一乐喜这里不愿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