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3章 第103章
    三月初晨,太阳还没爬上山头时,朝露尚能浸湿衣脚,十三四岁的少年跟在高他一个肩膀的道士身后,亦步亦趋赶着路。

    少年身上挎着个装了吃食的褡裢,前方道士则挎着个书箱。少年往前伸手,轻轻拽住书箱后面那根带子,小小地扯了几下,眼皮子在将眯未眯之间,语气带着些许抱怨

    “哥哥,为何非得起这么早,天还没亮呢”

    道士头也不回“拜师自然要有诚意。你见哪个学生,日上三竿才去拜见先生的”

    “唉。”少年阿一叹口气,取出褡裢里装着的窝头,有气无力地啃着,“其实又不是非得拜师,我大可以自学的”

    道士冷嗖嗖的一句“您厉害。”

    阿一乖乖闭嘴,男人又把腰间的水袋递给他,阿一喝了一大口,将窝头咽下,道“那便听哥哥的,拜师就是了。可我去了张先生家的私塾,以后得一个月才回得来一趟吧”

    “不,”道士转过身垂下眼睑,用几根指头认真揩去阿一嘴边渣子,“是每三月回一趟家。我与张先生事先已说好了。”

    “啊”少年抬头,不可思议地看着道士,眼神又颇有些受伤的小兽般那股可怜劲,“哥哥是在家嫌我烦了吗”

    “阿一。”男人静了片刻,“你总得成家立业的。”

    少年生着闷气,挎紧褡裢一气往前赶“你自己都没成过家立过业,凭什么来说我我不需要你来管”

    少年这么说着,却又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紧跟着他的男人不察间,与他撞了个满怀。

    “怎么了”男人低头,耐心地问。

    阿一将脑袋埋进他怀里,声音有种辨不清的情绪,在未暝的天光下发酵“对不起,我口不择言了。”

    道士的手揉过他柔软的发丝,像初晨的山风拂过他脸颊,天生低几度的声音像从胸膛里发出似的

    “不必与我说对不起,在我这里,你永远不会是错的那一个。”

    阿一觉得这话有问题,蹙起眉来正要好生掰扯掰扯。

    道士却转回刚才的话题“就算不成家立业,也要学会一个人好好地生活。阿一,永远别依赖任何一个人,只有自己,才是最可信的。”

    未经世事的少年眉头不松“为何我不懂,哥哥也不能依赖么”

    “就算我想要如此,我也不能代替你。”男人示意他往前看,山路曲曲折折,前方有柳暗花明,也有峭壁绝路,“这条路,永远只你一人能走。”

    “现在我可以牵着你,背着你,引你走。可我能陪你几程呢,阿一”

    阿一默了默,语气执拗“一直一直,不行吗”

    “阿一。”他静默了一会,如此答道“你如此聪慧,应该知道答案的。”

    那场对话此后久久藏在阿一心底。

    他以为道长便要走了,那只是离开前的说辞,毕竟捡来的家人终究不能长久。可说好是每三月回一趟家,道长却每半月便会来私塾见他,或是带被褥衣物,或是带他从外地买回的吃食。

    有京师的宫廷点心玉露团,也有秦淮河边的蒸儿糕,还有西北大漠捎来的有他脸那么大的馕饼据哥哥说,他出了嘉峪关,是为了给一位故人立碑。

    似乎,哥哥总有很多很多故人。

    这一点总引小孩暗暗嫉妒。那些被哥哥惦记的故人,死了还让哥哥念念不忘去寻他的尸首,去立他功名不朽的碑。

    可他,如何才能和哥哥一直一直在一起呢

    这个问题曾困扰阿一整个少年时期。

    两个没有任何羁绊的人,怎样一根绳才能把他们彼此牵得牢牢的,让对方再也说不出“可我能陪你几程”这样伤人心的话呢

    从玉游镇张先生的私塾,到姑苏寒山寺书院,他背负书箱不远千里求学,坐船而上,穿深山,过水乡,可求的是什么学,自己也没弄明白。

    直到十八九岁那年,参加解试时,坐在贡院的考房里。

    深夜,他裹着被子咬着笔头,冥思苦想考案上的策论题目,刚有了新思路,在密密麻麻的草纸上写下新的几行字时

    贡院沉寂的深夜,被过路的嫁娶队伍喜庆的鞭炮声吵醒。

    据说是本地风俗,迎亲队伍天没亮便会出城。

    那一刻的鞭炮声忽然炸响在他心原。两姓相亲,永结同好,两个萍水相逢应不识的陌生人,便为那薄薄的一纸婚契,和司礼人高高的一唱一拜天地,便彼此命运相牵,再不分离。

    男女如此,可若是双方皆是男子呢

    是了,哥哥又不是俗家弟子,又怎会在意世俗呢

    他仰起头,城东南的玄微神君观的铁塔上,明月高悬。

    隔壁考房的仁兄不知怎的可能是做题做自闭了,忽然对月诗兴大发,悠悠念起打油诗

    “我以清风煮月,换得二两烧酒。”

    “与君共饮,销得人间半世愁”

    诗不咋样,但在这清风明月下念来,便别有味道。

    困扰心中多年的郁结一朝得散,阿一缓缓舒出了那口气,竟也来了兴致,朗声抬杠对方

    “销得人间半世愁莫非君已五十老叟”

    四周传来考生们稀疏的笑声。都是些还没睡、熬夜做题的家伙。

    隔壁那位仁兄还待回敬几句,监考的差役却过来了,梆子敲了几下槛壁“考场肃静肃静”

    本以为这茬便过去了,第一场考完结束时,监考收了卷子,阿一把笔墨纸砚、蜡烛线香收进书箱里,隔壁便探进个脑袋。

    “这位仁兄,在下今年虽刚及弱冠,但作诗嘛,难道仁兄便没写过半世一生这类酸句子”

    阿一心情甚好,看向来人,不由笑道

    “您便是那位二两烧酒兄了”

    对方也傻笑片刻“是也是也,在下郑玉,字允珏。不知仁兄是”

    阿一朝他拱手“云一,字舟遥。”

    “舟遥兄”

    “允珏兄”

    “我请舟遥兄喝二两烧酒去”

    “那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第二场开考时,位次换了,隔壁也变了人,倒少去许多趣味。三场九日考下来,人也累得不成人样,散场时,阿一又见到那位允珏兄,对方竟还精力旺盛,热情满满地说请他再聚。

    郑允珏人缘极好,考三场,竟把自己周遭的考生认了个遍,阿一托他的福,在酒楼上也结识了几个谈得不错的伙伴。

    一行人打趣着相约来年考场再见,但也不知道,有几个是嘴上说着不见不散,下月放榜便榜上有名的。

    反正阿一是那其中一个。

    郑允珏对他的行径表示极为唾弃。

    然后,他也榜上有名。

    这厮便急忙改换脸色,笑着围着阿一“舟遥兄长舟遥兄短”,且振振有词道“来年考场再见会试的考场上再见,也是不见不散嘛”

    那日酒楼聚会,竟只他俩马上便不见不散了。

    阿一写信,托人捎回云门湖天水庄。秋闱放榜后便已九月,明年进京,二月便是春闱,时间实在太赶,于是今年便不回去。顺带附上自己的解试名次,也算是跟道长分享好消息。

    只是,若允珏兄知晓,定会再次唾弃这厮的装模作样。

    解试第一,还装成什么勉强分享一下好消息的样子啊呸

    阿一便先回书院住两个月,将考中的消息报给照顾他多年的书院先生们,顺便和郑允珏约好,两月后一道上京。

    先生们知道消息自是高兴不已。书院今年终于出了个解元,既是学生的好事,也是书院的好事。

    其中有位许先生,是教过阿一好几科的恩师,平日也最为照顾他,念他一人在外求学,逢年过节便邀他回自家做客。

    今年过年时也一样,阿一带了些礼品去许家拜年,师娘便热情地邀他留下过夜。饭桌上,阿一吃出了唯一那枚包了铜钱的饺子,师娘便乐呵呵道“大吉大利阿一明年便又要高中喽”

    阿一微怔。凭自己那运气,居然也能时来运转

    但他很快看出,包了铜钱的那枚饺子比其他饺子少了个褶,想是师娘特意留的记号,就为了舀到他这碗来,于是笑笑,受了这好福气和好心意。

    吃着吃着,师娘忽然无心般提起,书院山长有个小女儿,正当龄,模样也生得极好,曾见过阿一几面,便有意

    见阿一神情微微一滞,许先生说了师娘几句莫管闲事、阿一年纪还轻之类的话,这话题便默契地跳了过去。吃完年夜饭,听着外头传来的鞭炮声,阿一陪许先生在小院里散步,又听他问起

    “舟遥,你家里的兄长,可给你定过亲没”

    阿一不知如何回答,只好摇头。

    许先生便又说“山长的女儿是好,可山长早已不做官。进了京,没中便不说了,若是中了,还要沉得住气。那些榜下捉婿的,多是商贾人家,虽说大富大贵也不错,但”

    先生顿了顿。

    “你以后是要入官场的,亲事固然要看喜欢与否,但多份助力,亦是好事。”

    “学生受教。”阿一不好反驳师长,只能点点头表示听到了。

    鞭炮声静了下去。下一轮的鞭炮还没点响,周遭难得的寂静,院外一墙之隔,忽然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踩着雪自远方而来。

    阿一开始时还没多想,只听先生问“对了,舟遥,我还从没问过你,将来的志向是做什么”

    踩雪声便停在院门口。阿一沉浸入这个问题,组织语言,好半晌才答“学生一开始确不知为何所学,只知读书是兄长叫我做,便只好去做的。”

    “后来,圣人之学、书中之道又给了学生新的乐趣。正应了那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先生捋着胡子点点头。

    他便继续道“横渠先生有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学生寒窗十载,虽才华、见识都极为浅薄,却仍想,一生便做好其中一句,便不负少年时读过的十年书了。”

    先生问“是哪一句呢”

    阿一抬起头,笃定地答“为生民立命。虽区区小儿,亦有为民之心。”

    门外忽有脚步声远去。新一轮的鞭炮声响起,先生不作评价,只点点头往堂内去了。阿一站在原地,忽回过神想到什么,打开院门冲了出去。

    沿着墙边,雪地留下深一脚浅一脚的印记,蜿蜒着没入飞雪之中了。

    “哥哥”

    他喃喃道。

    “我该怎么做呢。”

    像问志向,也问他们。

    京师的日月截然不同于书院。

    这里永远暗流涌动,波云诡谲,繁华之下,藏着辨不清的人心和填不满的欲望。无论好恶,总是躲不过去的。

    譬如宫中那位皇帝,十年不曾上朝。

    譬如搅动京城风云的,却是关雎宫那位荣宠不尽的沈贵妃。

    譬如京师大街小巷谁都知道,谁都不敢议论的,那位沈妃,竟是男儿身。

    “陛下岂效晏齐二世皇帝,阴阳颠倒,不辨人伦,施宠渥于佞妃”当年多少台谏官在金殿上叩头泣血,大义凛然,气得皇帝陛下瞋目以对,气极而晕。

    皇帝竟与满朝文武赌气,以至于此后十年未曾上朝。

    暗暗较劲的君臣在京师,乃至天下的官场上角斗不尽。

    譬如阿一参加会试时,礼部出的策论中便有一题试论阴阳食日赋。

    这所谓的阴阳食日赋,便指齐二世时,某地出现天狗食日的异象,有书生为讽刺昏君强纳男子为妃而作的那篇赋。通篇笔锋犀利,极尽痛斥天子行径之阴阳颠倒、藐视天道、罔顾人伦。

    称不上古今谏赋中最一流之作,却称得上古今谏赋中最绝之作反正任何读书人看了,都得拍案叫爽。

    阿一读书的时候,翻到这篇雄赋,便深深觉得,这作者指不定和那齐二世有何十八代血仇,以至于骂得就像皇帝看上了他似的。

    礼部出这篇赋为论题,那是什么心思就差摆到明面上来了。

    傻子都知道,得附和考官意图啊。但骂太狠了也不好,毕竟今上还活着,而且还活得好好的。你还得搁这位皇帝手底下混个十年八年的呢。

    所以礼部也不傻,否则干嘛要你论阴阳食日赋呢

    直接论今上不就好了吗

    阿一提起笔,心中有了思路,先在草纸上打一遍稿,洋洋洒洒上千字,将那位已作古多年的齐二世骂了个狗血喷头。

    他还用了巧思,毕竟论言辞犀利,谁也比不了前人的阴阳食日赋,写得再好也只是模仿前人。他之文笔,则恰似反讽,明褒暗贬,笔法春秋,叫考官读了也不得不拍案叫好原来除了死谏,咱还可以这么“夸”皇帝

    于是阿一又中了,礼部钦点。

    只可惜“夸”得太出色,枪打出头鸟,皇帝看了前几名的文章后,把他的会元撸了,御笔亲点,调到第九十一名。礼部不服,又给他调到一十九名。皇帝再调,礼部又再调。

    如此循环往复。

    最后折中,五十九名。

    名次不算太好,也是中了。殿试一般不再落第,只排名次,会试中了,可以相当于进士也中了。

    最要紧的,在你一调我再调的角斗之间,阿一那篇试论阴阳食日赋便在京师传开了。

    文名一打响,他这几日在京师饭钱都不用再愁,上一轮的席刚吃完,下一轮便又有人来请。

    郑允珏跟着他,也混了不少席这厮运气比之阿一,简直好到没话说,上天不知怎的总在他身上瞎了眼,格外眷顾这小子,解试叫他混过去就罢了,会试刚好名在孙山之后,你说他没考中吧结果,考中的举子里有一人查出舞弊,依次顺延补进。

    嗯,就叫他又中了。

    倒数第一,也是中嘛。

    原来允珏兄老家是和阿一同乡,所以解试时叫他和阿一撞上了。但允珏兄的祖父,却是在京城做大官的。

    这官有多大官至礼部尚书了。

    换言之,今年会试的主考官,便是他爷爷定的。

    阿一在他家借宿时才知道这事,便开他玩笑“允珏兄平日不显山不露水,若让在下知道还有这层关系,用得着辛辛苦苦行卷允珏兄实在太不仗义,唉”

    郑允珏摇着折扇苦笑“舟遥兄就别笑话我了。就是因为我祖父不想叫我走他老人家的后门,解试时才将我大老远地赶回老家。但也算阴差阳错,与舟遥兄结为至交啦。”

    两位真损友酒楼上对视一眼,彼此哈哈大笑。

    可咱们允珏兄,是真的不显山不露水。

    直到隔日,举子们约好去拜见座师,在那位礼部侍郎的游园宴上,今上第四子淮王殿下忽然驾临,淮王丢下围拢而来恭维的众人,独独来与郑允珏搭话时,阿一才知道,允珏兄居然还和淮王有些交情。

    这厮真的命太好。

    从小父母双全,又得祖父母疼爱,在京师本该长成有名的纨绔子弟,可又在幼时机缘巧合结识淮王。长大后,淮王劝他莫以恩荫补官,允珏兄一时被他劝得热血上头,死活要参加苦兮兮的科考,跟祖父那么一提,便被一脚踹回老家。

    郑允珏也说自己运气好。

    本该灰溜溜的老家之行,人生正是失意之时这厮理解的失意,便是在考场上抓耳挠腮写不出策论时,对月酸溜溜地念几句“销得人间半世愁”却也因此结识人生知己舟遥兄。

    别人都说,人生难得一知己。

    而咱们允珏兄,就有俩。

    游园宴上,左手搂一个,右手把一个,好不快哉,好不逍遥。

    阿一也因此和郑允珏的另一个冤种知己结识。

    淮王宗溶确实没什么大架子,他也读过那篇试论阴阳食日赋,对其作者十分感兴趣。三人在别人的游园宴上相谈甚欢,对酒时,阿一却无意瞥见淮王滑落的衣袖下,手腕处的灰色月牙胎记。

    “玄天观说,这胎记寓意着福祚浅薄、命格不善。”似是注意到他的目光,淮王淡淡一笑,不甚在意的样子。

    “舟遥兄,我作为皇子虽也有不容易,但比之天下人,我早在出生时命格便已好上他们许多,又何必在意这区区一块胎记呢”

    阿一朝他举起酒杯“殿下洒脱。”

    淮王笑着与他碰了下杯子,饮尽那杯酒。

    郑允珏有些醉了,便搂住淮王脖子,大大咧咧道“没事殿下我什么都不会,就运气贼好我把我那份好运分你一点,绝对保你一辈子顺顺利利、心想事成”

    淮王侧过头,下颌似有若无贴在他额上。

    淮王笑道“借你吉言。”

    作者有话说

    太久之前的事,害怕大家忘了;

    咱们郑道长运气之所以这么好,就是因为当初大师兄给妹妹解轻寒降下的庇佑哦;

    应该还有人记得叭、记得叭、得叭、叭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可悠儿1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