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章 流民
    有了崔氏的带动崔蕴又从桐州别的世家或者望族陆陆续续获得了共一万担粮食, 这些粮食要运去西边几个郡的安置点。

    桐州西境内已有几十万灾民,这两万担粮食看似很多,但如果战事一直不平, 也挺不过多久。

    别说桐州西境了,就连清河一开始也是流民四窜,那些官府设的关卡根本拦不住所有人。

    流民刚零星出现时,崔氏家主府就已经下了命令让拥有护院兵勇的族人各家出十人整合成一支千人巡逻队守在族地村落周围防止流民涌入抢劫。

    同时让各个崔氏名下的农庄把青壮年的农人组织起来让崔和带着家主府的护院兵勇训练他们, 真要坏事了起码能有个自保能力。

    各个农庄附近村落的百姓看到崔氏这样做后, 村老里正们也开始有样学样让村里年轻力壮的轮流在村子外巡逻。

    一时间清河郡风声鹤唳, 去哪里都能看到巡查盘问的乡兵民勇,但这样的情况总是让住在这里的人稍微心安一些。

    时知从长安到清河的路上就见过流民, 可当时的情景与如今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人如犬彘,饿殍遍地乱世之苦她更深层次的体会到了, 桐州尚且如今,冀州和并州那些没逃出来的又是什么情形呢

    她已经不敢深想

    某一刻她甚至有些动摇了, 哪怕这个朝廷昏庸无能, 可如果它安稳存在至少能免除很多战乱。

    当“出门无所见, 白骨蔽平原”1成为现实, 你才会知道这世界的残酷已经远超自己想象。

    可时知还是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历史的齿轮向所有人碾压走来, 她哪怕有“金手指”也是要被推着往前走的。

    就算她能解一时之困, 可也终究救不了那早已腐烂的根基, 船已经破烂不堪了,打个补丁也不过是延迟它沉没的时间而已, 以后这种事只会越来越多, 她并没有给这王朝逆天改命的能力

    就如崔教授直言的那样病入膏肓, 非人力可为

    当清河的难民安置点刚开始在筹建时, 发生的一切,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听到郡守府已经着手布置,时知和崔教授特意派人去看了一圈儿,原谅他们对本地官员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去的人很快就回来把所见所闻如实禀报给了祖孙二人,不出所料的敷衍,他们那些人只是临时搭了一些四面透风的草棚子,连个风都挡不住。

    如今清河已经是冬日,就算这里没北边那么冷,可这里到底还是北方,如果没有取暖设备和御寒的衣物,夜晚也是能冻死人的,哪怕死不了也得冻出伤病。

    崔教授和时知都无法眼睁睁看着他们这般草菅人命,思来想去还是无奈让人去了趟郡守府,把安置点的搭建工作揽了过来,靠他们那些人,那只能眼睁睁看着流民冻死病死。

    听说郡守府的人手只有征调来的五百民夫,时知立刻把当初盖碉堡的人手调了一千人回来,这一千五百人外加流民中七千多青壮年,加班加点不出五日就搭建出一千个带火炕的窝棚。

    另外崔氏把东武城和附近县城乡镇的水缸都买了回来借给难民安置点用,每个窝棚庞都放了个,每日让官衙的人组织巡夜,若是起火能够立刻自救。

    难民中剩下的老弱病残被安排去附近的山林砍柴、挑水反正不能有闲着的,一来可以自救,二来也防止难民总聚在一起闲着会生事。

    冬日疫病传播的可能性比较低,但时知还是把空间里所有的消毒水拿出来交给难民安置点每日喷洒,说这是崔氏秘方做的药水可以祛除灾病。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难民安置点再发生传染疫病,那清河真的就危险了。

    同时为了防止小吏贪墨闹出饿死饥民的事,难民安置点的粮食都是崔教授派人和郡守府一起看着,一日一日给发放过去煮杂粥分派。

    在清河的流民虽然仍旧艰难度日,可终究没有出现饿死、冻死的情形。

    崔氏家主府做的事很多人都看在眼里,一时间清河都在传崔氏“仁厚广德”。

    这名声传入时知耳朵时,她却没有多高兴,不过是组织了些人手帮忙,就如此歌功颂德,显出的不过是那些官吏无能罢了。

    更何况这名声在此刻未见得是好事,她帮忙目的一是于心不忍,而是为了维持清河的秩序,可如今这样的情形只怕有这名声反而与她的初衷背道而驰

    果不其然,清河因为有崔氏带着安排得当,流民无人饿死、冻死的事很快就传到附近几个郡县,一些四处游荡的流民听到“逃入清河能活命”的传言都纷纷想尽各种办法往清河跑。

    一时间清河的治安和流民接收能力都到了临界点,尽管家主府已经把清河的经验快速传授给附近郡县,可还是有逃过重重关卡的流民往清河聚集。

    无论如何跟这些流民解释清河已经无力接收他们,可这些人仍旧徘徊不肯离去,没多久就有几十股流民流浪在清河地界,估计数目达到四五千人。

    这是人在对生存希望的本能执着,崔教授最近被清河郡守的“哭丧脸”弄得反胃,他知道这人是心里责怪崔氏多管闲事才把更多流民引来。

    可他也不想想,但凡他们这些人不是那么“尸位素餐”,崔氏家主府犯得着多管闲事旁的郡县但凡能把崔氏教的方法学个一半,这些流民能像不要命一样逃亡清河

    可如今多说无益,眼下最要紧的是先平安度过这个难关。

    外面的流民却不能一直放任,否则终究要酿成大祸,于是崔氏家主府很快就发出一则消息,崔氏的采石场和矿山要向招劳力做工,酬劳是一日两餐外加一身冬衣,如果能好好表现干满六个月就给半贯钱工钱。

    难民安置点里和在外躲藏流窜的流民都可报名,最近清河崔氏“仁善”之名达到鼎盛,这个消息一出,就有千人跑来报名。

    家主府派了一千护院维持秩序,报名者只要条件合适,把自己籍贯姓名报上去就可以跟着崔氏的人离开。

    三日内清河的流民就少了六千青壮年,郡内治安压力骤减,时知把这些人大多安排去了蒲尊山。

    原本她没打算这么快就开始启动开采计划,可如今形势逼人,她只好把家主府剩余的存粮拿出来安置这些人,煤矿早晚要开工,这也算是廉价劳动力了。

    清河郡守好在也不是个真笨的人,他看到崔氏的做法后,有样学样把剩下那些流民中有劳动能力的都分批组织出去修筑工事,并且讲明这些人能比其他人每日多得一个黑窝头和一碗杂粥。

    不要小看这点食物,难民安置点每日清汤寡水的两餐只不过是维持让人饿不死而已,而在外流窜的连这两餐都没有着落,所以就这条件还是很多人报名去了,留下的都是些没什么武力威胁值的。

    同时崔氏派了许多人到附近郡县散布消息,内容大体就是清河因为涌入大量流民导致现在已经无粮可以救济,已经断粮云云,忙了几日总算是把都往清河跑这个势头摁住了。

    清河的情况稳定下来后,周围几个郡县安置点也陆续开始学着清河这样,把来年的工事都组织给流民去做,有些家底的人家每年徭役都托关系花钱雇人,今年各地都表示只要出钱出粮都可免今年徭役。

    时间又过了半个月,西边传来消息,叛军开始袭扰桐州和燕州附近的乡镇,整个桐州的驻军大部分都在与冀州的边界上驻扎下来。

    驻扎在晋州的朝廷大军已经发起好几次进攻,并州已经被打下大半来,游明把队伍重新整合后死死咬住冀州西边几个城池,战况又重新陷入了胶着。

    听说西边因为涌入的流民太多已经出现上万流民冻死、饿死的事情了,如今清河的安置点能挺这么久,全赖有时知和崔教授把大祖房这棵大树强按着去支撑而已。

    时知不懂军事,可她却看得明白,只要朝廷把冀州周围几方驻军有效整合起来,这场战乱只怕早已经平息,甚至出几套招降的策略分化叛军内部,也不至于把仗打成这样。

    同时时知明白,她这个门外汉都能看明白的事,朝廷里的文武官员怎么会看不出来

    怕只怕到如今朝堂的党争仍旧不断,如果他们眼里看到的这一场“必胜”的战争所带来的东西,不是生灵涂炭而是“利益分配”,那么这场仗也许还要再进行一段时间

    如果真是这样,时知只能送他们一句短视无耻,自取灭亡

    年关将近,崔玉烟终于到达了清河的,他这次没带家眷,冀州内乱崔教授写信给他父亲时就写明了关系厉害,清河郡都尉这个官职并没那么好做。

    但崔玉烟还是很痛快的接了这个职位,入了军队就是每日在刀尖上挣前程的命运,大伯父给了他这个机会他没有不接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