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8章 第七十八章
    沈昱在东留园里放飞自我,而颜楚音正在一群大佬面前老实装乖。

    休沐日,沈丞相约了个老友品茗下棋。沈昱乐意孝顺老人,主动提出陪祖父一起去。结果在半道上,沈昱身体里忽然换了人,把颜楚音换过来了。

    颜楚音不得不帮着沈昱孝顺老人。

    相约的地方在京城内的一个小道观里。城内寸土寸金,道观自然不能造得很大,四四方方的,十几步就能从道观的这头走到那头。观主是沈丞相的好友之一,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尚书、一个大理寺卿、一个常被皇上宣召的老翰林。

    观主已经准备了好茶。茶桌旁点着炉子,水壶口升起袅袅热气。

    颜楚音自我感觉已经很老实了他不能在这群成精的老大人们面前崩掉沈昱的人设但别人看他都觉得稀奇。只见颜楚音很自然地拉出椅子,扶着老丞相稳当坐下,然后扫了眼桌上的糕点,精准地挑出一样用山药和红薯做的糕点,挪到丞相面前,乖巧道“爷爷,喝茶之前先吃两口糕点,对肠胃好。”

    越是好的茶叶,品起来越容易觉得腹中饥饿。

    像丞相这种上了年纪的,喝茶时若是不注意,容易心慌乏力。但同样的,上了年纪的老人也不该去食用太过甜腻的点心,这对于养生是不利的。山药红薯糕便是正好,既能垫垫肚子,又没那么甜。而山药本身还有健脾养胃之效。

    颜楚音其实不太懂医理,但食物的相生相克还是知道的,且知道什么状态下应该吃一些什么东西,才能对身体好。古语有言,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颜楚音时常孝顺太后,知道该如何照顾老人家,大方向上肯定不会有错。

    沈丞相目光灼灼地盯着那份糕点。

    颜楚音转头看了看观主拿出来的茶叶。竟是上好的乌龙茶

    乌龙茶劲更足

    喝茶前更应该垫垫肚子

    见丞相迟迟未动,颜楚音干脆右手使筷子夹起一份糕点,用左手托着,送到丞相嘴边“爷爷,知道您不爱吃糕点,但这个味道不错的。您就试试吧”

    他在宫里劝太后吃药时也是这个口气。太后毕竟上了年纪,太医平日里会帮着开一些补药。太后不爱喝那个。尤其当着颜楚音的面,音奴不劝药,她肯定是不喝的。久而久之,颜楚音就练出了一套熟练的哄老年人吃东西的技能。

    真是相当了不起的技能呢

    沈丞相的瞳孔骤然一缩。这山犬事先也不说明下,怎么忽然就来了这么大一个动作老丞相明显是不好意思了,幸而城府够深,脸上看不出什么来。

    他乖乖吃掉了孙子喂过来的食物。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今日的山药红薯糕尤为好吃。

    见沈丞相吃得香甜,颜楚音眼中显露出几分高兴。他放下筷子,坐回自己的座位中,双脚并拢,两只小爪子乖乖地搭在膝盖上,做出一副安静听大人说话的懂事模样。希望老大人们的谈话内容别太高深,要不然我装不了多久的

    这时,颜楚音注意到大家的视线都落在自己身上。

    怎么了,难道我做错什么了应该没有吧,我这个坐姿明明很符合礼节,落座时还特意注意了一下衣摆,没有起大褶。颜楚音低头看了下自己乖乖摆放的小爪子,手也没有乱放,皇舅舅当着我的面和人商量事时,我就这样子啊。

    颜楚音又朝老丞相看去。老丞相不紧不慢地吃着糕点。

    颜楚音恍然大悟,看向观主和其他几位老大人“大家都吃都吃虽说品茶时应该口中清淡,更能品出茶的本味。但今日各位老大人与我爷爷本就是好友相聚,没那么多讲究的,自然怎么方便怎么来。大家都该垫垫肚子先。”

    你们想吃就吃啊,都盯着我看做什么

    颜楚音目光坦然地回望着大家。

    老大人们便都笑了起来。难得见到这种在他们面前如此放松自在的小辈。这一看就知道是家里管得松的。但凡家里规矩重一点,都不会这样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只是老大人们心中觉得稀奇,纷纷用眼神打趣沈丞相万万没想到啊,你这个心思深沉、老谋深算的,在家里竟然还是个慈祥的爷爷

    沈丞相“”

    哼,嫉妒你们就是嫉妒我

    今日原本是约定好了不谈国事的。虽然在场的大都是朝中重臣,但重臣们也有自己的私生活啊。难得有一点闲散的时光,只品香茗、只谈风月不好吗

    但聊着聊着,话题的走向到底还是转到了国事上。

    先是那位常被皇上宣召的老翰林,他说近来朝廷有意推广科举旧卷,那么能不能借此机会,将命令下达到各个地方上的县学,让他们选出专人负责旧卷之事,每日站在县学门口朗读旧卷和相关的文章。若有人想听,不论有没有功名,不论何种身份地位,只要每日定时出现在县学门口,都可以听此人念诵。

    “如此,也能启发民智。”老翰林说。

    大理寺卿就说,想要启发民智,找几个人念科举旧卷有什么用,应该去乡间开设学堂,不是正儿八经教人科举的那种学堂,只需要教人识几个字、懂一些道理而已,之前不是有人提议在乡间开设蒙学么,怎么后来又没有声响了

    大理寺卿话锋一转又说,身为大理寺卿,每年全国各地的各种案件宗卷都会在他手里汇总,整理这些宗卷时,他时常会感到一种无奈。很多犯罪者之所以犯罪,很多受害者之所以受害,都是因为他们不懂都是因为民智未开啊

    那位尚书老大人接话说,启发民智确实重要,但要在各乡间设立蒙学,这笔花销着实不少,如果都仰赖国库,说句实话,国库现在并不一定负担得起。

    本朝自开国以来,整体是蒸蒸日上的,但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所主张的一直都是“藏富于民”,老百姓的日子确实是好过了,但国库并没有真正“富”起来啊

    而“老百姓的日子确实好过了”,这话听上去很不错吧可细究起来,所谓的好过了,也只是肚子勉勉强强能吃个大半饱了,生养的小孩有半数能糊涂着养大了,病孩能丢去慈孤院而不是丢到野外自生自灭了百姓依旧是难的

    他们只是比前朝好过而已,只是比过去大多数的日子好过而已。如果天底下人人都能吃得饱饭、看得起病,那本朝的这几位皇上估计能直接飞升成圣

    尚书道“朝廷也难。谁能保证日子过得好好的,再没有天灾了瞧瞧这些年,不是这里旱了,就是那里涝了,国库不想办法在平时攒够储备粮,遇到灾情时不能及时把粮食给灾地百姓运过去,你叫他们怎么活西北那边又是每年都要用钱的世家呵,当皇上不知道江南那边改稻为桑的好处吗但现在朝廷敢下旨说改稻为桑吗有些事情不理顺了,一旦改稻为桑就是灾难”

    国库这样不易,哪里支撑得起一个全国性的公益蒙学

    再有,朝中反对开设蒙学者还有不少。用他们的话来说,农是国之本,老百姓们就应该安安分分地种田,什么都比不上种田重要。蒙学一开,不仅耗钱耗物,还没什么大用。教那些百姓认字,然后呢认字能够帮助他们种田吗

    肯定不能啊反而容易把心学大了,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这些反对者里头,有不少还是真心实意为朝廷着想的。叫人没法说

    大理寺卿闻言只能无奈地摇摇头。他忍不住说起了一桩神婆骗人案,一个什么都不会的神婆,靠着装神弄鬼,在贫困的山区敛财几万两要知道那地几年的赋税加起来都没个几万两啊被神婆直接或间接害死的人已有几十上百。

    要不是地方官负责,调任过去没多久就发现了问题,再加上这个地方官谨慎,直接找上级要了人马,他在铲除神婆时才没被一心拥护神婆的百姓干掉。

    这就是民智未启造成的悲剧

    这样的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那些百姓为了供养神婆,很多家里已经穷得卖儿卖女了,他们是真没有骨肉情了吗不是的,他们只是被蒙蔽了,因为无知而惧怕,又因为畏惧哪怕自己都快要饿死了,也要捧一把米去供养神婆。

    这案子背后是多少破碎的家庭老大人们的心情都跟着沉重起来了。

    老翰林说“哎,所以我的意思是不如先搭着这股推广旧卷的东风,叫各地的县学选出一个念诵官,每日不干别的,就在县学门口念诵卷子。这应该费不了什么银子。明面上也和启发民智无关,只是想要推广旧卷而已,依然是读书人的事,反对者不可能多。但老百姓守在那里时时听着,总能学到一二的。他们要是学到了,返回家中说给家人和邻里听时,家人和邻里也受益。”

    读书能叫人明礼。科举旧卷上的题目,尤其是那些策论文,往往又和国家大事有关。一个人只要学会了礼,只要知晓了家国天下,就算他们只是一个种地的农民,那也不一样了。至少至少,他们不会被一个装神弄鬼的神婆骗了。

    再有,如果治下的百姓有些眼界,某些地方官还敢懒政、暴政吗那地的土豪还敢肆无忌惮地藏匿人口、变相圈地吗只有地方官有所作为,一个地方才能被治理得越来越好。只有地方土豪心存顾忌,百姓的日子才会真正好转。

    颜楚音在一旁听得心都揪起来了。

    原来国库这么穷皇帝舅舅殚精竭虑,每日勤勤恳恳地处理政务,也无法确保每个百姓都能吃饱饭。原来吃饱饭这件事,对于很多人来说竟是这么难

    颜楚音在心里盘算着,反正自己有父母养着,私库里的那些东西尽都可以捐出去。就捐给皇帝舅舅好了,能叫国库稍微充盈那么一点点,那也是好的。

    他陷入沉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立时就丰富了起来。

    不知不觉间,老大人们停了交谈,目光落在颜楚音身上。他们原以为沈昱是那种少年老成的人,头一次知道这孩子在私下的场合会有如此活泼的一面。

    瞧他脸上的表情,明明一句话都没说,但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真是有趣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