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69章 观摩(一更)
    二楼是教室、多功能活动区、训练间以及水房和储藏室。

    我和瑶馨被带到左手第三间教室,门口站着已经得到通知的两名老师。

    她们的年龄都不大,看样子和我差不多,只比瑶馨稍稍大一两岁,站在那里充满青春活力。

    张院长介绍,两位老师一名是负责康复训练的老师,一位是生活老师。

    双方打过招呼,我很礼貌地问,“张院长,两位老师,对于孤独症患儿的情况,还有怎样治疗孤独症,我只是一知半解,完全的门外汉。而且这次来的仓促,我提前没有任何准备,所以很可能需要向大家请教。”

    她们几个都说江先生客气了,有问题可以随时和她们沟通,只要知道,一定会尽量解释清楚。

    我点点头问,“两位老师,据我所知,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好像属于那种不存在一定之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式,是不是这样的”

    见对方点头,我又问那个负责康复训练的老师,“请问陈老师,你们是怎样对孩子们进行康复训练的呢好像是统一上大课这有作用吗”

    听了我的话,张院长点点头,“江先生,很显然您对孤独症的情况有一定了解,并不像您自己说的属于什么门外汉嘛”

    “张院长过奖了,我真是只是知道大概情况,从来没有机会深入了解。”

    “江先生太谦虚了”

    张院长笑笑,“陈老师,那您就向江先生和瑶馨小姐解释一下你们平时的工作吧,江先生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啊,至少让我意识到,在我们国家,老百姓对于孤独症的了解的确太少了,是时候向大众普及普及了。”

    那个负责康复的陈老师就说好,并示意我和瑶馨等人跟她一起去教室。

    进到大门里,陈老师指着一群大概有十三四个,年龄在2岁到5岁之间的孩子,说,“江先生、瑶馨小姐,你们能看出这些孩子有什么特点吗”

    我和瑶馨便带着她的问题凝视这些孩子。

    看了几分钟,我发现这些孩子都在干不同的事情,找不到共同点。

    比如,有的孩子嘴里不断重复着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句诗,不断重复,一遍又一遍,好像永远也说不腻歪。

    还有的孩子坐在那里,始终在玩手指游戏,不断将手指头变化出各种组合和形状,我看了一会儿,竟然发现那些手势没有任何一次重复。

    又比如,一个孩子在说话,他对着另外一个孩子讲故事,具体说什么我没有听懂,因为他的话没有任何逻辑性,而且语气非常机械,不带有一点点感情和语调上的抑扬顿挫。

    我和瑶馨看了一会儿,我说,“陈老师,我没有看出有什么特点,他们都在做不同的事情。”

    陈老师就说是的,除了专业的孤独症治疗从业人员,一般人的确很难从这些孩子的表现上看出什么特点来,更抽取不出共性,因此,江先生和瑶馨小姐发现不了也很正常。

    我说是,还请陈老师介绍一下。

    “江先生,孤独症在现代西医理论中分成五种类型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症、童年瓦解性障碍、aserr综合症和未特定的dd,如果细分的话,还有威廉姆斯综合征、蓝道克里夫纳综合征等。”

    “哦,哦。”我点头,其实心里并不完全清楚这些自闭症类型有什么不同。

    “江先生,您之前说的话很正确,对于孤独症患者来说,尽管能够对他们进行大致分类,但每个个体的病状表征都不一样,对孩子们的治疗也不能一概而论的。”

    “是,所以”

    “我明白您心里的疑惑。”

    陈老师微笑,“江先生,这样吧,我先不向您和瑶馨小姐进行更多解释,我们上几分钟康复训练课吧,您看看也许就明白了。”

    我说好,知道陈老师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向我俩展示她们的日常工作。

    张院长示意我和瑶馨坐在孩子们中间,她们则站在教室门口,看陈老师上康复训练课。

    “啪啪”

    陈老师拍了几下手,声音很清脆,也很响亮。

    我观察着身边的孩子,发现十三个患儿其中有四个抬起头,停下口中的念念有词或者手里的动作,注意力被陈老师吸引。

    然后,陈老师一边拍手,一边抽空在一块移动白板上随手画着图形。

    于是,又有三个患儿向她所在的方向看。

    紧接着,那个进行配合的生活老师开始一下一下撕纸片,并且撕掉一些就向空中抛。

    陈老师又按下笔记本电脑的鼠标,开始放一段听着很舒缓的音乐,放了几秒钟,停下,又放另外一段明显变得激烈的音乐

    就这样,十几个孩子,其中十个左右的注意力终于被吸引到陈老师身上,不过却足足用了超过五分钟,并且她和生活老师使用了不下五种不同的方式。

    我看着,心里不知道什么滋味。

    太可怜、太艰难了

    这些孩子太可怜,而以张院长和陈老师为代表的康复中心教师,她们的工作太艰难。

    孤独症患儿之所以可怜,甚至我认为比那些已经确诊为智力低下的残疾儿童还要可怜,是因为,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智力并不低下,甚至远超常人。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自闭症患儿中超过百分之三十甚至更多比例,并没有纯智力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存在治愈后和正常人完全一样的可能性。

    而这种可能性给家长和老师带来的希望,却比绝望更折磨和残酷

    因为希望终归只代表一种机会,却并非一定会发生的事实。

    比起来,如果确认自己的孩子属于弱智群体,或者自闭症中的智力低下儿,家长也就认命了,并会针对这种已经确定的绝望,为孩子设计为来。

    而希望呢具有可治愈性呢具有恢复正常状态生活的机会呢

    这些不确定性,就像一点点星火在患儿亲人心里燃烧,未曾熄灭,但却始终没有真正燃烧起来,吊着你,苦着你,给你希望又不让希望轻易成真,甚至大多数就会这样一辈子耗着,并且耗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

    二楼是教室、多功能活动区、训练间以及水房和储藏室。

    我和瑶馨被带到左手第三间教室,门口站着已经得到通知的两名老师。

    她们的年龄都不大,看样子和我差不多,只比瑶馨稍稍大一两岁,站在那里充满青春活力。

    张院长介绍,两位老师一名是负责康复训练的老师,一位是生活老师。

    双方打过招呼,我很礼貌地问,“张院长,两位老师,对于孤独症患儿的情况,还有怎样治疗孤独症,我只是一知半解,完全的门外汉。而且这次来的仓促,我提前没有任何准备,所以很可能需要向大家请教。”

    她们几个都说江先生客气了,有问题可以随时和她们沟通,只要知道,一定会尽量解释清楚。

    我点点头问,“两位老师,据我所知,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好像属于那种不存在一定之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式,是不是这样的”

    见对方点头,我又问那个负责康复训练的老师,“请问陈老师,你们是怎样对孩子们进行康复训练的呢好像是统一上大课这有作用吗”

    听了我的话,张院长点点头,“江先生,很显然您对孤独症的情况有一定了解,并不像您自己说的属于什么门外汉嘛”

    “张院长过奖了,我真是只是知道大概情况,从来没有机会深入了解。”

    “江先生太谦虚了”

    张院长笑笑,“陈老师,那您就向江先生和瑶馨小姐解释一下你们平时的工作吧,江先生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啊,至少让我意识到,在我们国家,老百姓对于孤独症的了解的确太少了,是时候向大众普及普及了。”

    那个负责康复的陈老师就说好,并示意我和瑶馨等人跟她一起去教室。

    进到大门里,陈老师指着一群大概有十三四个,年龄在2岁到5岁之间的孩子,说,“江先生、瑶馨小姐,你们能看出这些孩子有什么特点吗”

    我和瑶馨便带着她的问题凝视这些孩子。

    看了几分钟,我发现这些孩子都在干不同的事情,找不到共同点。

    比如,有的孩子嘴里不断重复着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句诗,不断重复,一遍又一遍,好像永远也说不腻歪。

    还有的孩子坐在那里,始终在玩手指游戏,不断将手指头变化出各种组合和形状,我看了一会儿,竟然发现那些手势没有任何一次重复。

    又比如,一个孩子在说话,他对着另外一个孩子讲故事,具体说什么我没有听懂,因为他的话没有任何逻辑性,而且语气非常机械,不带有一点点感情和语调上的抑扬顿挫。

    我和瑶馨看了一会儿,我说,“陈老师,我没有看出有什么特点,他们都在做不同的事情。”

    陈老师就说是的,除了专业的孤独症治疗从业人员,一般人的确很难从这些孩子的表现上看出什么特点来,更抽取不出共性,因此,江先生和瑶馨小姐发现不了也很正常。

    我说是,还请陈老师介绍一下。

    “江先生,孤独症在现代西医理论中分成五种类型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症、童年瓦解性障碍、aserr综合症和未特定的dd,如果细分的话,还有威廉姆斯综合征、蓝道克里夫纳综合征等。”

    “哦,哦。”我点头,其实心里并不完全清楚这些自闭症类型有什么不同。

    “江先生,您之前说的话很正确,对于孤独症患者来说,尽管能够对他们进行大致分类,但每个个体的病状表征都不一样,对孩子们的治疗也不能一概而论的。”

    “是,所以”

    “我明白您心里的疑惑。”

    陈老师微笑,“江先生,这样吧,我先不向您和瑶馨小姐进行更多解释,我们上几分钟康复训练课吧,您看看也许就明白了。”

    我说好,知道陈老师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向我俩展示她们的日常工作。

    张院长示意我和瑶馨坐在孩子们中间,她们则站在教室门口,看陈老师上康复训练课。

    “啪啪”

    陈老师拍了几下手,声音很清脆,也很响亮。

    我观察着身边的孩子,发现十三个患儿其中有四个抬起头,停下口中的念念有词或者手里的动作,注意力被陈老师吸引。

    然后,陈老师一边拍手,一边抽空在一块移动白板上随手画着图形。

    于是,又有三个患儿向她所在的方向看。

    紧接着,那个进行配合的生活老师开始一下一下撕纸片,并且撕掉一些就向空中抛。

    陈老师又按下笔记本电脑的鼠标,开始放一段听着很舒缓的音乐,放了几秒钟,停下,又放另外一段明显变得激烈的音乐

    就这样,十几个孩子,其中十个左右的注意力终于被吸引到陈老师身上,不过却足足用了超过五分钟,并且她和生活老师使用了不下五种不同的方式。

    我看着,心里不知道什么滋味。

    太可怜、太艰难了

    这些孩子太可怜,而以张院长和陈老师为代表的康复中心教师,她们的工作太艰难。

    孤独症患儿之所以可怜,甚至我认为比那些已经确诊为智力低下的残疾儿童还要可怜,是因为,他们中间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智力并不低下,甚至远超常人。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自闭症患儿中超过百分之三十甚至更多比例,并没有纯智力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存在治愈后和正常人完全一样的可能性。

    而这种可能性给家长和老师带来的希望,却比绝望更折磨和残酷

    因为希望终归只代表一种机会,却并非一定会发生的事实。

    比起来,如果确认自己的孩子属于弱智群体,或者自闭症中的智力低下儿,家长也就认命了,并会针对这种已经确定的绝望,为孩子设计为来。

    而希望呢具有可治愈性呢具有恢复正常状态生活的机会呢

    这些不确定性,就像一点点星火在患儿亲人心里燃烧,未曾熄灭,但却始终没有真正燃烧起来,吊着你,苦着你,给你希望又不让希望轻易成真,甚至大多数就会这样一辈子耗着,并且耗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