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矛盾
    李慕被砸得迫不及防,碗盏结结实实落在他眉骨鼻梁,转眼便是极深的一道红痕。

    榻上人虚合着双眼,胸口起伏急剧。不知是因为骤然的动作用尽了力气,还是因为心绪的刺激。只是她面上那抹嗤笑尚未退尽,只随着直视李慕的眸光而变得愈发嘲讽和癫狂。

    到最后,她桃花眼含住欲落的珠泪,勾起唇角,吐出四个字。

    白喂刍狗。

    立在榻上畔的人,背脊微抖,面上还有残余的粥汤滴落下来,掩在僧袍素袖中的手握紧成拳却也只是为了止住发颤。

    他两眼直愣愣盯着她。

    裴朝露散着一头长发,额上缠着雪白的绷带,额角血迹一点点渗出来,将她一张瘦削的脸衬得愈发苍白。

    似从地狱爬出的修罗。

    她丝毫无惧他眼神。

    虽是无声无息,却用神色明明白白告诉他。

    他没听错。

    她说,白喂刍狗。

    在今日之前,她还会害怕,怕他或许因为裴氏的罪名而扯怒涵儿,因自己碍眼而不愿抚养他。

    然而此刻,一声“皇嫂”让她已经彻底安心。他是一定会护好涵儿,且会给她一个容身之所。

    不是他有多么心善有情,只是因为李禹之故。

    李慕便一定会担起一个胞弟的职责。

    可是,明明当年,同他称兄道弟,带着他策马炙肉,饮酒高歌的是她裴氏的手足。

    从四岁初遇后,每次随母亲进宫,她总是偷偷溜去毓庆殿看他。

    春带风筝秋携果酒,夏日捉鱼,冬来赏雪。

    让一贯阴翳冰冷的面容,也能露出两分春风化雪的笑意。

    后来大些,近十年里齐王府樱桃树结出的果子已经被她吃了不知几茬。

    吃人的嘴软,豆蔻之年的少女,于长安无数前来求娶的少年英才中,择其为夫婿。只是因守着规矩见面反倒是少了些。

    但二哥却和他走得近了。

    二人开始共立明堂,同议朝政。休沐时打马从朱雀长街过,鲜衣怒马,意气风流。

    他曾私下,随她一同喊二哥,喊阿兄。

    “作死是不是,你是皇子,少折煞人”二哥持马鞭戳他胸膛。

    “无人”他被她拉在阳光底下,任凭身上冰层一点点脱落,“就是想喊阿兄。”

    “羡之,你阿兄是东宫太子。”大哥提醒道。

    “嗯”他复了一贯的冷漠神色,然眼角却染着浓浓的笑意,同她做口型,“阿兄”

    父亲更是爱才,将自己所书兵法倾囊相授。母亲,便索性举荐他入兵部,更将自己手下兵甲挪了十中之三由他亲掌。

    十六岁的少年,开始在大郢王朝中发光发热。

    又两年,她及笄,他便娶她为妻。

    他说,阿昙,谢你拉我出泥潭,见明光。

    裴氏,待他如半子,长者亲,同辈义。

    昨夜孤身走在风雪里,高烧伤痛让她失去思考能力,只想着大郢山河破碎,他亦同那些不明就里的人一样,会怨恨她裴氏一族。

    然这厢发了一身汗,脑子清醒了两分,她实在觉得讽刺。

    世人不知内里,不曾接触裴家人,撞门泼血于府前,她认了。

    “裳暖天”的掌柜不过数面之缘,只因父亲一个举动,便信他清正,蒙受冤情,她记在心中。

    而李慕呢,较世人,较那个掌柜,他同裴氏是怎样的牵绊啊

    可是到头来,他对她的照拂看顾,却只是因为她是他皇兄的妻子。

    这遭佛面,是承自他嫡亲手足和流着相同血脉的孩子。

    半点不是因为当年裴氏待他的情分。

    他甚至觉得,她应该死去,一殉山河才是对的。

    “太子妃裴氏以死明志,全的是忠烈。”在几瞬眸光的交汇中,裴朝露再度开了口。

    所以,跳下城楼的是何人

    她言“忠烈”,自是裴氏的忠烈,却丝毫不提大郢因她裴氏而国破,从面容到眼神,都看不见半点愧疚之情,仿若大郢合该如此下场。

    但雪鹄送来的信,包括三日前的那封,言及天子上月已安全达到蜀地,只是太子因太子妃殒身哀思过重,病了数月,将将才恢复些。

    皇兄待她,分明已是恩情双重。

    可是,她的态度却丝毫没有受惠感恩的模样。

    若她不愿以身殉国,便该随皇兄前往蜀地。这长安到敦煌的一路,随时都有险情,如此风险,到底是为了什么

    李慕回了自己的厢房,望着对面西苑尚且亮着的烛火,脑中疑问重重。只将这五年来的信倾数翻出,逐一读来。

    兴德二十一年秋,东宫迎娶裴氏女,长安盛宴,九日流水不绝。

    兴德二十二年春,太子独宠裴氏,一枝独秀,三千宠爱在一身。

    兴德二十三年初夏,太子妃有孕三月,东宫大喜。

    兴德二十三年秋,太子妃早产诞下一子,有惊无险。

    兴德二十四年春,太子体恤裴氏体弱,将皇长孙交付毓庆殿抚养,一心调理太子妃身子,其心可鉴。

    兴德二十六年暮春,裴松方携长子于潼关反叛,其次子临阵脱逃。太子磕长头护下裴氏女,虽被贬为宝林然仍居东宫承恩殿,恩宠依旧。

    兴德二十六年秋,太子妃裴氏殉国,太子思念成疾,入蜀地三月方病愈。

    李慕离开长安近六年,与皇城中人尚且保持着隐秘的联系。六年里,往来通信十余封,他细细阅过,有七封提及她的。

    平旦的第一缕霞光射入屋内,李慕收了信,捏了捏发酸的眉间。只是这样一碰,先前被碗盏砸到的地方疼意便蔓延开来。

    白喂刍狗。

    她这样骂他。

    他自然知晓,她指的是什么。

    那十余年出入司徒府的时光

    李慕压下翻涌的心绪,盘腿在榻上,捻佛珠做早课,让自己平静下来。

    辰时,他早课毕,前往西厢房看了眼,不由大骇。

    床榻上无人,裴朝露跌在地上,面如纸色,大口大口喘着气,隐忍的呻吟声更是时断时续。

    “药”她顶着一头虚汗,一手捂着着小腹,一手指着案桌上的包袱,“药”

    李慕将她抱回榻上,匆忙拿回药。

    “忍一忍,我熬开它。”他蹙眉扫过那包药渣,抄了一点闻过,一时辨不出药方,正欲起身,却不料榻上人半阖着朦胧双眼,将药抢了过去,一口干嚼咽下。

    “这是什么药,怎样这样用”他提声道。

    五石散止疼的效果极好,便是月事来临前的绞痛也能止住。未几,裴朝露便缓过了劲,她沉沉呼出一口气,也没回他。

    只是将药抓得更紧些

    “放在榻上易撒”半晌,李慕开口,从她手里拿过药,“我还给你放回原处。”

    “你且告诉我,这药如何熬法,总不是这般干咽的。”李慕将药放回包袱中,抽角系好,目光无意间落在里头一个三寸大小的白瓷坛上。

    说这个是包袱,却有些牵强。因为里头没有任何细软衣物,只有一包药,和一个突兀的坛子。

    昨夜,他从半山寻到她的时候,她已经被大雪埋了半个身子。然拂开她胸前积雪,方看清她冻僵的手中死死抓着这个包袱。

    确切的说,是握着瓷坛的轮廓。

    后来入了厢房,亦是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掰开她手指,让其松开了包袱。

    不想,她握着的竟是这么个宽口瓷坛。

    身后有翻身的细微声响,却丝毫没有话语回应。

    李慕回头望去,见榻上人亦盯着那个白瓷坛,片刻偏转了眸光,只空洞地望着帐顶。几瞬后,她合上双眼,当是累及重新睡了过去。

    化雪的晌午,即便出太阳也是冷的。

    李慕看见,日光撒在裴朝露身上,投下大片阴影。她如扇的长睫压下,将阴影染得更深。

    一滴泪,从她眼角滑落。

    作者有话要说实在手速太慢了,没法加更,等等放寒假看看能不能多写一点。但是早点更还是可以的,明天恢复晚九点。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