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时隔四年多,正值少年的袁文义,已经从当初的小少年模样,变成个高体壮,一身英气的少年,许君延还是一眼认出,那应该就是他曾在恩师家中见过的袁五少爷,因为对方的长相与他师兄如出一辙。
只是心中再怎么激动,许君延也知道现在不适合攀旧,当年袁家成年男丁都被判处流放,其他女眷与未成年的孩子都被没入奴籍。
在当时那非常敏感的时期里,幸运一些的人,若得到亲朋故旧在私底下的照应,就算被罚入贱籍,也会被人在暗地里赎出,好好安置,不幸被卖到外地,失去音讯的,就只能是生死由命,看各人的际遇。
许君延自己与恩师一家,是前后脚被发落的,因他只是一个受牵连的小人物,没有真正犯下什么罪过,得到处罚力度也相对较小,只是被罢官抄家,好歹保全了一家人,不至于像袁家那般,家破人亡、骨肉离散。
虽是它乡遇故,许君延也只能按捺住心中的激动,没有上前相认,而是带着家人上前介绍自己就是对方要接的人。
看到许君延,袁文义也愣了一下,他对许君延的名字并不熟悉,但对许君延这个曾多次出入袁府的人,还是有印象的。
只是现在的他,在经历过家庭巨变后,早已褪去当年的天真不知世事,又在李家受到过多方面的教育和历练,已经知道人情世故,心机谋略都不缺。
所以看到许君延一家,他丝毫没有与对方攀旧情的想法,只是不卑不亢的拱手道。
“见过许先生、许夫人,小子袁文义,在南江书院任后勤管事一职,奉东家太太之令,来此迎接许先生一家,诸位一路辛苦了。”
“东家太太有心了,有劳袁管事辛苦过来接我们,在下感激不尽。”
边接过许君延身上三个最为沉重的大包袱,袁文义边笑着回道。
“许先生不必客气,书院现已正式开课,却极缺先生这样的人才,我们再怎么敬重,都不为过。”
“小子先带送先生与您的家人去马车那边安置好行礼,再找地方用个饭,此地距离南江书院不算太远,请诸位再坚持一下,早点到地方,诸位才能得到更好的休息。”
许君延下意识想要拒绝让对方帮忙搬行李,却见袁文义扛起那些让他累得寸步难行的大包袱,仿佛毫不费力的样子,只得咽下未尽之言,转身接过妻女手上的包袱,帮他们减轻些负担。
许家这几年生活极其困难,来平江的那张贵宾级待遇的船票,是为他介绍这份工作的故友给资助的,家里省下的那点微薄积蓄,能省一文是一文,所以下船时,他们没请码头上的力工帮忙搬运行李,而是全家自己动手。
候在码头外的有三辆马车,将许家的行李放好后,留下一个车夫看车后,袁文义便带着许家人与其中两个车夫,一起去附近的饭馆吃饭。
“东边来的船要后天才到,袁管事今天不一起回去吗”
听到其中一个车夫这么问,袁文义摇摇头道。
“这长途客船有时到得早,有时到得晚,现在打听到的消息还做不得数,我要一直在这随时侯着才行,以免错过去了。”
“说得也是,还是袁管事考虑得周到,难怪东家太太这么信重您,就是这出门在外,实在太不方便了点,还是我们李家庄的条件好。”
出外在门肯定都不方便,不如自家自在,所以许君延没有将车夫的这话放在心上,而是注意到二人话中透露出的另一个信息。
“原来袁管事接下来,还要留在这里等着接其他先生”
不是说书院已经正式开课了吗怎么听着,除了他这个临时急聘的先生外,还有其他先生没到
袁文义微笑着解释道。
“书院本已聘请的有十来位先生,因为今年是第一次招生,没有经验,发现报名的学生远比预计的多,东家太太和高院长只好赶紧联系人,请他们帮忙多介绍些有真材实学的先生,我的任务,就是在这边负责迎接你们几位走水路过来的先生。”
这些先生都是分别从不同的地方过来的,大多都不在江南这一带,距离较远,虽然都已提前寄信给书院,通知书院自己的行程路线及大概的抵达时间,但是在这交通并不发达的大环境中,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只能靠等。
新开的书院没有底蕴,也没有口碑,招生困难很正常,在已有十来位先生的情况下,听说这南江书院的学生,竟然多到需要临时聘请多位先生的地步,让许君延感到十分意外。
“不知书院中现有多少学生”
这不是什么秘密,所以袁文义坦然回道。
“书院现有三百八十名学生,为避免浪费资源,书院采取末位淘汰制,每隔三个月,就会综合评一次,刷掉学习态度不认真、品性有缺的学生,从那些报过名,却没能获得入学资格的孩子中,选出相应的人数补上。”
看来这南江书院虽是新开办的,规模却不小,管理方面也很有章程,这让许君延对自己接下来的工作环境充满好感与期待。
“看来这江南文风盛行之名,果然是名不虚传,仅高台这一偏僻县城中的百姓,竟然也都如此支持后辈进学。”
听到他的感慨,一名车夫笑着回道。
“先生有所不知,我们这些普通百姓虽然支持后辈进学,但是家境贫困,纵是有心也无力,若非东家太太仁慈,不仅让我们这些庄上雇工的子女免费入学,对庄外的孩子入学,收费也很低廉,县里能让孩子进学的人家可不多。”
想到介绍他来南江的故友提到过,开设南江书院的只是一家普通乡绅,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大户人家,许君延不禁有些担忧。
“如此说来,书院的运营岂不是都要靠东家补贴,如此规模,恐怕东家也难以承担吧。”
“许先生不必担忧,对于这些问题,东家太太与高院长早有考量,书院只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不至于出现难以维系的现象。”
袁文义听高院长提起过,在高台县创办的书院若能赚钱,肯定轮不到他们李家庄,只有像这样,所有人都知道南江书院招的学生越多,东家赔进去的钱越多,才不会惹人注意。
然而以太太的本事,就算书院明面上赔钱,她也有办法从其它方面找补回来,就像太太不惜本钱的规划出几大生活区域,建造出那么多、那么好的房子,以相当于免费的方式租赁给雇工,让他们可以带着家属入住。
这一举措不仅让本来荒无人烟的区域变得有人气,还发展成现在这热闹繁荣的李家庄,既方便家里从中雇短工,也让那些工人都对李家庄极有归属感,对东家感恩戴德。
而李家却能从中得到许多外人所不知道的隐形好处,例如那些已经变得越来越肥沃的荒山与荒地,李家低价购置的那些荒地产出越来越多,还有那些成长茁壮,已经开花,再过两年就能开始挂果的果树等,
书院外围已规划出的那些房屋与街道,乃至作坊,就是太太下一步的计划,既然不惜本钱的将书院创办起来,太太就一定能有办法将其扭亏为盈,哪怕表面上仍在亏损。
当然,这其中的具体门道,袁文义当然不会对外人说,哪怕许君延既是与他袁家有渊源的故人,还将成为南江书院的一分子,在他心中,也只是外人而已。
哪怕他和玉娘等人一起,都已经被取消奴籍,现在都是自由身,受雇于南江书院的他,也依旧将自己当做李家一分子,与东家才是自己人。
在船上住了多日,食宿都很不便,登上陆地,就能好好饱餐一顿的感觉,让许家人都很高兴,如此周到的接待,让心许家彻底抛开心中的顾虑,坐上前往南江书院的马车。
刚进入高台县内时,注意到马车行驶的方向越来越偏僻,路边田地里的庄稼都长得格外瘦小,明显是荒凉区域,许家人免不了再次提起心。
直到马车正式进入李家庄,远远的看到前方山上山下,那些看上去特别整齐的房舍,许家人的心才正式放下,车夫也在此时难掩骄傲的指向远方,向坐在他旁边的许君延介绍道。
“先生请看,那里就是我们李家庄,中间那座山中腰的大宅,就住着我们东家,那两边的房子,住的都是像我们这样的长工家庭,山下边的那片房子,就是书院。”
“东家太太特意为你们这些先生修建了一片住宅区,房子都修建得特好,我当时负责运输材料,那可都是上好的材料,院子有大有小,房屋有多有少,像您这样的一家五口,住个中等院子就足够了。”
车夫重点介绍的那片住宅区,外表看上去,都是整齐红砖墙,看上去规模不小,规划得很整齐。
等到马车正式驶入住宅区,立刻有人去通知高院长,负现管理家属区的工人客气的向许君延一家施礼过后,为他们介绍道。
“先生一家长途跋涉辛苦了,您在信上说,家里共有五口人,我们为您准备的是东三院,请随小的过来,若有什么意见,请您一定要在入住之前,就及时提出来。”
许君延客气的拱手道。
“有劳诸位费心,这里的房子看着都十分好,我们客随主便,听从安排。”
等到许家人被带到工人所说的东三院,看到那简洁大方的四合院中,已经被装修打扫好的四个卧室,一间书房,一间客厅,以及单独的厨房,干净整洁的浴室、厕所,不禁大吃一惊,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书院给他们的住宅条件竟能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