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非常纠结“姐姐的意思是说”
又当又立。
这个词组,林黛玉在林徽的嘴巴里听到过好多次,林徽也曾经给她解释过,所以她说不出口。
林徽道“对于我来说,海瑞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海瑞在明知道自己在面对一群装睡的人的时候,还企图叫醒他们。他知道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吗他知道,但他还是在做徒劳无功的事。”
林黛玉道“怎么会是徒劳无功那徐阶又算什么”
“你是说,海瑞曾经要求退出内阁的徐阶退回一半的田地”
“没错。”
“那么海瑞的依据是什么”
这
林徽道“这就是我要说的。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国家也有国家的律法。海瑞当时右佥都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巡抚应天十府,他没有权力要求乡绅退回田地。能张这个口的人,只能是皇帝,或者是内阁。如果一条鞭法里有明文,要求乡绅退回田地,那自然两说。但是一条鞭法里有这样的条款吗”
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就是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
具体条款也就三点一,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二,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三,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林黛玉摇了摇头,道“没有。”
她记得,父亲曾经跟姐姐讨论过税制和前朝的一条鞭法,虽然那时候年纪小不太懂,但是她记住了。
一条鞭法里没有让乡绅退回田地的内容。
林徽道“而且海刚峰在这个时候犯了两个绝对不能犯的错误。”
“绝对不能犯的错误”
“是的,一个是否定了土地私有制,一个是僭越。”
“海刚峰只是年纪大了。”
他是个改革家,他只是想做点什么。
“我知道。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土地私有这种涉及国家根基的东西,更是容不得一丝差错。不然,今日海刚峰可以以地方大员之名强令徐家退回田地,来日会不会更有更多的关于土地的强取豪夺此其一。其二,说句不好听的,也许再过的一千年,那时候世界上没有了君主,土地私有制怕是依旧存在。”
不说别的,就是放在林徽的上辈子,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还是写进宪法里的。
林徽道“海刚峰想实现自己的改革理念,有且只有两条路,但是这两条路,都被他亲手斩断。”
“两条路”
“是的。一个是通过科举,进士及第,然后从翰林院开始,一步步走到内阁。成为内阁重臣之后,他就可以说服君王,借用皇权进行改革。”
但是海瑞没有过会试,他中了举人,想办法谋了个教谕的差使,做出成绩,然后被上官看重做了知县。
没有考会试,不是进士及第,就不可能进内阁。
这就是明代官场潜规则之一。
“另外一个呢”
“另外一个,就是学黄巢,起兵造反。但是这条路,也在他上了那道骂皇帝疏,也就是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时候,被他亲手、彻底斩断。”
之前做父母官的时候,没有遵循公平公正原则,没有为民做主,已经把这条路砍得差不多了。这道骂皇帝疏送上去之后,彻底断了这条路。
因为他在行文中以质朴忠臣自居,而且一来就说嘉靖皇帝的天资远胜汉文帝,只要稍微“振作”一下就能直追尧舜。
好话坏话轮着说,怼得嘉靖时怒时缓,这就是海瑞。
但是他时时刻刻不忘表忠心,就证明了,他始终没有那个觉悟,也永远都不是那块料。
旁边的方典仪都惊呆了,好半天才结结巴巴地道“郡,郡主”
这话可不是您该说的啊
方典仪都快哭了。
林徽忙道“啊,抱歉,典仪,说得忘形,以为自己还在南国子监呢。”
江南文风盛,南国子监和南太学的辩论会之精彩,总是叫人流连忘返。
“南国子监”
林徽道“是啊,我们家还在金陵那会儿,父亲就带我去过几回,南太学也去过。太学和国子监平日里就喜欢辩论这些。因为观点不合,学子们打起来的也有。李祭酒时不时地就要头疼上一回。”
又道“这便是我们家不说海公案的缘故了。一则,海刚峰并不擅长断案,海公案里很多案件,都是杜撰的。既然是杜撰,又何必听他的二则,海刚峰断案并不讲究公平公正,一样是看身份论罪,不同的是,人家是媚权贵以求富贵,他则是媚百姓以图声名,本质上并无区别。三则,便是让徐阶退田案。若是海刚峰直接上奏朝廷,说徐阶贪污腐败,理应彻查,那倒是正理。但是他偏偏打着一条鞭法的名义强令徐家退田,如此行为,已经彻底践踏了国家法度。因此,不独我们家,南面很多人家都不听海刚峰,就是茶楼里的说书先生,也多不爱说的。与其说他,还不如说包公狄公。士林中也更推崇张居正,而不是他。”
“竟然是这样。”
“妹妹才七岁,听说前朝腐败,又说海刚峰刚直,这样的话听得多了,自然就觉得他好。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妹妹不妨沉下心,多思量一回。”
林弘却放不下另外一件事“那贪腐呢父亲也贪腐吗”
“国朝俸禄低,官员连养家都不够,这是国家逼着官员贪腐。若是到此为止,那么,当时官员有错,却是小头。只是人心复杂,到如今已经不同。”
“不同如何不同”
“弘儿可还记得金陵的护官符”
“知道,就是说外祖家和史家、王家、薛家的。”外祖家得了个如此名声,林弘心里发闷。
林徽道“那只是明面上的金陵四豪强。其中贾家说的并不是外祖家,毕竟外祖家在京里,留在金陵的,不过是旁系的十二房罢了。跟这里远着呢。”又道“金陵护官符,不过是官场诸多怪相之一。至于你说的贪污,其实也有这么一张单子。”
“贪污的单子”
“是的。什么职位,能贪多少,该贪多少,官场上浸淫得久了,自然就会知道。能贪多少,超过这个数,朝廷就容不下;该贪多少,低于这个数,就别想自己的差使顺顺当当的,低于一半,说不定就是被陷害、丢官罢职。”
林黛玉道“姐姐能否举例说明。”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你可听说过”
“听说过。难道”
“没错。知府三年一任,一任要贪十万两银子。不贪,直接会被其他贪官构陷迫害。贪不到这么多,也会被人视为异类。而扬州巡盐御史,一任是一年,你可知,一年最少要贪多少”
“多少”
“三十万两。”
林黛玉倒吸一口气。
林徽道“这银子,父亲拿着不烫手吗烫可是为了盐政改革能顺利,父亲只能拿。这也是为什么父亲如此支持我的缘故。父亲也希望,能借着我的手把银子吐出来些,好让上头暂消怒火。”
“怎么会这样”
“不错,不然,你以为为什么上头只是派了内阁重臣问了话就完了而且不多不少,还是两位”
“这可是次辅却说姐姐市恩”一想到这个,林黛玉就忧心忡忡。
林徽道“妹妹可知,各朝各代,数得着的叛乱都是因为灾民集中、数量达到了二十万吗”
从汉代一直到明代,农民起义的讨论都差不多这些时代,农民大多数是文盲,跟他们说什么政治理念,他们都不会理解。只有饿肚子,才能让农民爆发强大的战斗力。
华夏自古以人口众多闻名,三万、五万的灾民,甚至不足以让地方上报中央。但是,如果二十万灾民聚集在一起,就足够汇聚成洪流,他们会冲击任何一座城市,扫荡过任何一个地区,翻箱倒柜、挖地三尺,只为了填饱肚子。
所以,在封建时代,只要君主不是疯子,哪怕不够聪明,都会知道要极力把灾民控制在二十万之内。
林徽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雇佣了十几万的流民。如果皇帝治林如海和林家的罪,这十几万的雇员立刻会失去生计变成流民。
林徽不清楚原著里,林如海到底是怎么死的。但是她不能失去父亲,她也不想成为孤儿,所以,她只能把农民起义这把钢刀架在皇帝的脖子上,逼皇帝保住林如海。
既然已经撕破脸,那她也就不必装什么腼腆小姐了。
她就是这样的人。
“这怎么会这样”
林徽道“这就是国朝。在朝廷欠俸多年的当下,说什么清廉,那都是虚的,是逼着官员饿死眼下第一要事,就是稳住百姓,让百姓不致于挨饿。第二件事,便是改革。只有国家稳定,财政日趋健康,才有资格说别的。在这个时候非要说廉洁,就是象牙塔里孔雀。”
“什么意思”
“就知道展现自己的羽毛,看不见自己光秃秃的屁股,不知道世道艰难不说,还不肯沉下心做事,也不知道竖起耳朵体察世情。”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20225 17:10:2820220226 12:13: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sunny611989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篅炜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