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宫之前,管惊鸿更担心的是皇后。
毕竟皇帝儒雅和善,而且还很欣赏他,应该不会对他有意见。
反倒是那位只闻其名的皇后陛下,纵然管惊鸿不关心朝政和俗务,也知道能够掌控朝政,让所有官员都心服口服的人,肯定不简单。
虽然开明元年以来的所有善政都是出自她手,也是托了她的福,管惊鸿才没有被家里强迫加入军队,而是可以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也跟所有这一代的年轻人一样,将贺星回视为崇敬的对象,,但越是如此,想到要见她,管惊鸿就越紧张。
甚至产生了一种"岳母大人会不会嫌我没用"的担忧,让袁嘉十分好笑。
但事实上,进了宫,一直板着脸用审视的目光打量自己的,却是皇帝,反而是皇后的态度非常温和,并没有要为难人的意思。
为了避免气氛太严肃,贺星回特意将见面的地点安排在了御花园里。但是皇帝冷着一张脸,用一种类似挑猪肉的视线不停打量管惊鸿,这气氛能好得起来就见鬼了。
但贺星回也没有要管的意思。
当年在庆州,贺星回怕父母年纪太小,孩子生下来也容易体弱,所以一直约束着皇帝,所以一直到他二十一岁,才有了第一个孩子。袁嘉是长女,来得又相对比较晚,皇帝自是十分疼爱,经常抱在膝头玩。
贺星回虽然无意让孩子们疏远生母,允许他们跟生母一起住,但庆王后宅的女人大部分出身都很低,连字都是入府之后才学的,她也怕她们教坏了孩子,所以孩子长到两三岁,就统统送到府中的学堂去上课。
至于照看孩子功课,陪着孩子讲故事写作业的,当然也是皇帝。如此,父女之间的感情不可谓不深,否则当时袁嘉也不敢跟着皇帝跑到京郊的大营去。
现在亲手养大的女儿要成婚了,虽然袁嘉说是自己娶,以后连孩子都是跟着她姓,可是皇帝心里有些别扭也是很正常的。
直到眼看着管惊鸿被皇帝的视线压弯了脊背,好好一个翩翩少年郎瞬间变成了小可怜,贺星回才开了口,"听说你很擅长弹琴宫中有一把古琴,是前朝皇室所藏,传说是用凤凰木制成,音色极佳。可惜宫里都是粗人,没有能配得它上的主人,今日正好赠与知己。"
她说完,就有宫女手捧着琴盒上前,将东西放在了管惊鸿面前的桌上。
管惊鸿立刻就忘记了皇帝的视线,直起身来,目光灼灼地盯着桌上的琴盒,一副想碰又不敢碰的样子。
贺星回示意袁嘉,袁嘉便走过去替他打开了琴盒。管惊鸿这才伸出手,动作非常轻地摩挲了一下琴身的木材,最后才将指尖落在琴弦上,试了一个音,然后立刻就露出了毫不掩饰的惊喜之色。
"咳咳"被忽视的皇帝用力清了清嗓子。
管惊鸿连忙收回手,不好意思地笑,"下官失态了。
贺星回看他连耳根都红了,便道,"我不懂琴,不过在座有两个专业人士,不知道这种古琴,能不能四手联强"
6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管惊鸿微微睁大眼睛,"还未听说过这种奏琴之法。"
每一把琴都会有微妙的不同,每一个奏琴之人也各不相同,而弹琴又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有人甚至会郑重地沐浴焚香。两人一起弹奏同一把琴的事,自然是从未有过。
还在别扭中的皇帝忍不住唱反调,"试试不就知道了以前没有过,不代表以后也没有。"
贺星回就笑着抬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管惊鸿有些不安,但弹琴是他的看家本领,也不想在未来的岳父岳母面前丢脸,既然贺星回说试,那就试试吧。
旁的袁嘉松了一口气,看看皇帝,又看看贺星回,心里猛地生出一种很古怪的感觉来∶和母后比起来,父皇更像是传说中挑剔的恶婆婆当然,这话她肯定是不会说出口的。
古琴设计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过给两个人弹,琴身较窄,两个人同时动手,总觉得有些局促。不过皇帝和管惊鸿都是此道大家,倒也顺利地将一支曲子奏完了。
有了这个小插曲,气氛总算变好了很多,这初次见面,也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之后就是婚礼的流程了,不过在皇家,这些事并不需要做父母的亲自出面,会有礼部的官员接手,全权负责所有的工作连嫁妆他们都会帮忙准备。
贺星回看着礼部递上来的厚厚的嫁妆单子,不由得想起开明元年时,羯部的首领还想求娶大越的公主,就是为了得到她的嫁妆。
这还没算上她和皇帝,以及后宫嫔如妃们给的添妆。
想到添妆,贺星回便让可芳将内库的物品册子翻了出来,得空的时候慢慢看。看到有觉得好的东西,就让可芳记下来,回头从库房里取出来看一看,若是合用,就留给袁嘉。
当然,也不能厚此薄彼。袁嘉有了,下面两个也已经准备成婚的弟弟,自然也有一份。
袁嘉的婚事定下之后,仿佛解了什么禁似的,两个皇子的婚事也很快定了下来。人选是他们的生母提的,想必是早就选好,就等着贺星回过目,她看着没什么毛病,就交与礼部去筹备。
不过结了婚,就要搬出宫去住了。虽然皇帝为他们挑选的宅第都是现成的,只需要做一些改造,但看工部安排的工期,估计也得忙到明年,所以婚礼也只能推到那时候。
皇家的这三桩婚事不必着急,倒是另一桩婚事,已经近在眼前了。
阿喜和贺子越的婚期就定在了今年。他们的婚事拖到现在,已经成了整个烨京城里人人关注的事,今年总算要完婚了。
贺星回挑东西的时候,还特意留了两样,准备给阿喜添妆。
既然阿喜有了,其他女官自然也不能少。不过贺星回已经挑得头晕眼花了,索性等开库房的时候,叫她们自己进去随便选两样喜欢的。
陆裳被特意叫回来,本以为是有什么大事,不想竟是叫她们去库房里挑东西。她随手选了两样首饰,从库房里出来,就递给身边的阿喜,"我用不上这些,给你吧。"
"当真想好了"阿喜问她。
她没有说得太明白,但陆裳都懂,她点头,""你别劝我。为这事劝我的人已经够多了。
阿喜笑着摇头,"我不会劝你。你想要什么,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你比我们都聪明,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算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我也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
陆裳不由微笑起来,"我也提前祝你新婚美满、百年好合。"
"提前"阿喜有些疑惑。
陆裳却没有解释,将手里的首饰塞到她手里,摆摆手,走了。
两天后,礼部教育司就上了一份奏折,是关于在全国乡村之间设立学堂的建议。
建议中认为,现在各地书院兴起,读书已经成了一种风尚,正是应该大力推行教化之时。而设立乡村学堂,不仅能够帮助底层百姓开蒙,也能为书院输送更多优秀的学生,进而为朝廷培养更多可用的人才。
这个提议非但由礼部的提请,而且还有全国所有书院山长的联名。现在的蒙学教育参差不齐,导致书院招生时也困难重重。有些学生收进来,还要重新从蒙学教起,费时费力。如果朝廷能够填补上这个缺口,系统性地进行蒙学教育,想来这种情况就能大为改善。
在全国每一个乡村开设学堂,这确实也是只有朝廷才能做得到的事。
事实上,如果是以前的朝廷,就算想做也难。因为想要做成这件事,必然要从国库拨钱填补,而以前的朝廷,可以出人出力,就是没钱。
但现在,情况早就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虽然知道这是一件很费钱的事,而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这封奏折在小朝会时拿出来,依然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就连户部尚书朱明也没有趁机哭穷。
那可是教化天下之功
把学堂开到每个村子里,让所有的孩童都有机会受教育。如此几代之后,或许大越会成为人人都能读书识字的国度。
可以说,这绝对是自从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从未有过的创举,是比开疆拓土更难得的功绩,自然也是可以垂范后世、青史留名的大业。
光是想一想,就能让这些读书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既然诸卿都不反对,那就照办吧。"贺星回在奏折上批了准字,将之递还给礼部尚书陈昌,"让教育司拿个更具体的章程出来。"
陈昌满脸笑容地答应,半点没有前两年反对陆裳进入教育司的严肃了。
都知道陆裳是个人才,以前只想着她可能会桀骜不驯,到了自己的手底下不好管理,现在陈昌才明白,手底下有这么个人,身为主官有多舒服。什么都不用他做,教育司的功绩就必然会有礼部份,也会有他一份。
回到礼部,他就将陆裳叫过来,好生嘉奖了一番,又让她去做一份详细的章程。
"也罢。"陈昌捋着胡子道,"明日早朝之后,你就随我去陛见。"
他倒不觉得陆裳想要当着贺星回的面陈述有什么问题,这种出风头的场合,自然是多多益善。何况陆裳并不是不能见到贺星回,她身为女官,如今虽然已经不在秘书省,要进宫还不是一句话的事请他转达,不过是对他这个主官的尊重。
既然她给足了自己面子,陈昌当然也不会让她没有面子。
不过,直到站在紫宸殿里,听到陆裳说完了她全部的章程,陈昌才意识到,自己还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陆裳之所以没有直接将奏章交给他,而是想要自己面陈,并不是因为尊重他,只不过是知道这奏章之中有一部分内容一定会被他驳回,所以才故意用这种方式绕过他。
而这个一定会被陈昌反对的内容是∶招收女性教师负责乡村学堂的启蒙教育。
此刻,陆裳正当着一屋子军国重臣的面侃侃而谈,"众所周知,女性更体贴,更细心,当然也能更好地照顾孩子。据臣所知,许多世家的开蒙教育,本来也是由女眷来完成,可见女性确实很适合这份工作,也完全能够胜任。"
说到这里,她停顿了片刻,见众人都不说话,便又补充,"当然,到时候会在全国统一进行一次教师招聘考试,女性教师也同样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职位。"
这个补丁一打,所有人的神色都微微松懈了一些,要求必须要有女教师,和只是要求一个参加考试的机会,中间的差距是很大的。
虽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反驳这个提议,但是能说出口的每一个理由,都显得很苍白。
男女授受不亲女官都有了,他们这些朝廷重臣还天天都能跟女官们打照面,现在再说这个已经没有意义。再说,这些女教师教的是几岁的蒙童,就更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而且说到带孩子,那确实是女人比男人更合适。
女性能力不足可是陆裳不仅拿出了她们适合并胜任的例子,而且还提出了统一考试,并没有在明面上偏向女性。
除此之外,好像也找不出别的理由了。
要是不答应,倒好像是他们怕了,觉得只要有女性参与,男性一定会落入下风。可现实的情况却是,千年以来,一直都是男性获得的教育机会更多,尤其是底层的男性。
所以就算同意了,应该也没有几个女性能通过考试吧
怀着这种侥幸心理,以及一些难以说清的念头,他们最终还是默许了这项提议通过。
当这个消息被刊登在世界报上,被天下人所知时,立刻就又掀起了一阵热议。
毫无疑问,从此以后,女性又多了一条出路。而且有了女老师,那么女学生的数量应该也会增加一些。毕竟还是会有部分家长不放心把女儿交给男老师教导,有女老师就没问题了。
陆裳坐在世界报的编辑部里,看着堆成小山一般的读者来信,脸上露出放松的微笑。
女性编写的启蒙教科书,女老师上课的启蒙学堂,最终教出来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呢她很期待。
"看到那么多女性读者写给你的信,很开心吧"袁嘉从外面走进来,见她面露微笑,便打趣了一句。
陆裳却没有反驳,"是很开心。"
虽然她还没有看过这些信的内容,但确实是很开心的。
从一开始,她就很清楚,女性是她的身份,也是她的立场,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既然如此,陆裳就要将它变成自己的优势。女性占据天底下一半的人数,如果所有女性都支持她,拥护她那又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呢
现在,造势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也是时候进入下一步计划。
第二天,陆裳便又进了宫。
陈大人想得没错,对她来说,进宫面见贺星回,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此刻,紫宸殿中,贺星回看着手里的奏折,也不由感叹陆裳的胆大,这种敢想敢干的冲劲,实在让人很难不喜欢。
在这封奏折里,陆裳说自己已经在礼部历练的差不多了,等到乡村学堂教师统一考试结束之后,她想申请调动一下工作岗位。就连去处,她也为自己选好了她想外放出去做一任地方官。
"当真想好了"贺星回放下手里的奏折,又问了一遍。
陆裳站得笔直,直视着她,"想好了。"
不经外放一方,不知民生百态如何登阁拜相
片刻后,她们各自收回视线,贺星回双手交握,放在桌上,身体微微前倾,问道,"你应该知道自己将会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吧"
"不会比陛下当初回京时更难。"陆裳道,"如今民风已经比十年前开放了许多,可是更多还是集中在京城。这是因为只有京城有秘书省,只有京城有女官。想要让这种风气吹到全国各地,需要有人在那里点一把火。"
"臣想做这个点火的人。"
她说的是想,而不是愿意。
这件事或许很难,或许会遇到无数的困境,可是陆裳心里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必须要走上这么趟。这是她为自己规划的道路,已经准备好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走。
"好。"贺星回赞赏道,"朕期待着火焰燎原的那一天。"
陆裳微微低头,没有做出任何口头的保证。但是当然,她一定会竭尽全力,让这火能够早一天烧起来。
过了一会儿,贺星回才问,"那教育司的工作,你打算交给谁"
"这个我也想好了。"陆裳道,"阿喜不是正准备成婚吗她已经二十五了,想必生子之事也很快就会被提上日程,正好让她接手教育司的工作。反正接下来五六年的工作都安排好了,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就好,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兼顾家里。"
她顿了顿,没有将后面的话说完,但贺星回已经想到了。
等到这五六年过去,孩子长大一些,不用再费那么多心思,可以直接送到学堂里,阿喜便又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事业上,到时候正好把她调到别的岗位上去。
贺星回有些意外,但又不是那么意外,"朕没想到,你替她考虑得这样周全。
"臣也是跟着陛下学的。"陆裳笑了一下,""陛下可以兼济天下,臣却暂时只能兼顾阿喜一人,惭愧。"
陆裳要外放的消息暂时没有宣布,因为在那之前,她还要主持乡村学堂的教师招聘考试。因为打算招女教师,所以陆裳从秘书省要了十几个女官,作为巡考官的副职,一同前往各州主持考试。
试题是事先准备好的,加了火漆封印,由宫中派专人保管,确保不会有泄题的可能。
到了地方之后,女官们还要主动承担一下宣传工作,以便一些尚未得知消息的女性,不会错过这一次的考试。为此,就连报名截止日期也被定在了考试开始的前一天。
而她们的种种准备,也是很有意义的。
其实许多寒门、地主、乡绅之家,女儿都是有机会接受教育的。毕竟这已经是开明十一年了,读书已经成了风尚,即便是最偏远的地方,也多少会受到一点影响。很多人家即便是为了议亲的时候更好听,也会让女儿读书识字。
但他们却不会允许女儿抛头露面去当老师,所以确实有很多女性根本不知情。在无孔不入的宣传攻势之下,才得知消息,赶上了考试。
贺星回在京城听到各地传来的这些消息,忍不住唏嘘。
要知道在后世,教师一直被许多人认为是女性最适合从事的职业,因为假期多,事情少,结婚之后可以照顾家里。陆裳显然也是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才将它作为切入点的,即便如此,依然遭到了很多反对。
这也侧面证明,陆裳的另一句话是对的,确实需要有人过去放一把火,才能将更多开明的风气吹到地方上去。
不论如何,最终得到的考试结果,是非常惊人的。
因为女性竟然占了录取人数的三分之一。
虽然按照女官们反馈回来的说法,这是因为在读书上有天赋的男性,大部分都将科举考试当做自己的目标,除非是前程无望,否则不会愿意去当蒙师。但这也侧面说明,她们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已经有了不小的成效。
开明十一年八月。
当各地的乡村学校正在如火如荼地筹备着,准备招收第一批学生入学时,贺星回也终于公布了对陆裳的职位调动。
这件事再次在朝野之间引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