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82章 第八十二章
    乾清门外, 每天一个多时辰精神高度集中站立运动即将结束。

    绝大多数朝臣就等着康熙那句“退朝”。

    只要这句话一出来,他们就能活动膊迈开腿,各回各处或喝杯茶歇一口气,或去五谷轮回之所方便一番。

    搁谁站了一个多时辰, 还要保持标准礼仪姿势, 又一边要谨防皇上突然发问,都会想要尽快休息。

    能上朝, 代表官职够高, 挺让人愉悦。

    却不意味人人都是工作狂魔, 不会喜欢动不动听谁补充讲几句。就像上课讨厌拖堂, 拖延朝会结束时间会惹人厌。

    原以为能到点离开,近期京城没有大事发生。

    皇上与臣子们的一问一答也结束了。

    短暂的安静出现,是进入倒计时宣布朝会到此结束, 谁想到一个人突然跳了出来。

    三贝勒一句有事启奏,截断了绝大多数人马上能休息的脚步。

    众人只能停在原地,倒是要听一听有什么大事发生了。胤祉真是够可以的,他有事为什么之前不提啊!

    紧接着, 胤祉揭发了理学院的部分学生偷偷传阅不良书籍, 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昨天夜间, 十四弟、裕亲王保泰,携一名理学院学生, 及弘晖、弘昇、弘昐, 六人居然公然违抗宵禁制度,前往城西郊外的乱葬岗。必是受到妖书蛊惑,才会做出这等违制之事。”

    什么?!

    朝臣们几乎都吃了一惊。

    深夜,乱葬岗,皇室宗亲去坟头做什么?总不能是去挖宝藏的吧?

    只听胤祉继续说, “乱葬岗上,六人与民间驱邪队伍遇上,爆发了一场斗殴。这事简直荒唐至极,民间必传皇子皇孙有盗尸恶习。

    汗阿玛,儿臣恳请严厉惩戒涉事之人,以肃不正之风,决不能放任这股歪风邪气蔓延。”

    好家伙!

    十四阿哥六人的运气也太差了点,也就是说昨夜被逮了正着吗?

    人们把视线隐晦地投向顺天府府尹。

    钱晋锡有没有接到消息?平时,他行事不偏不倚,今天怎么没有及时启奏?

    康熙听了胤祉一番话,面无表情看向钱晋锡。“方来,你可接到了相关通报?”

    “回皇上的话,昨夜亥时,顺天府受理了乱葬岗一案。三贝勒所言的双方斗殴,实则是一场沟通不顺的误会,吕家已经受到责罚。”

    钱晋锡简明扼要地讲述了昨夜的案件,他的用词听起来非常客观。

    讲了十四阿哥为了不影响百姓生活考量,深夜才前往乱葬岗寻找合适的医学实验尸体。

    正因为考虑到不增加民众的恐慌与猜忌,所以身着便服,不欲表露皇室身份。

    不巧,遇上了吕家驱邪队伍。

    吕家被病痛困扰,误信闹鬼之说,这才会把十四阿哥等人当做鬼物作祟的源头。

    “昨夜,十四阿哥与吕家的误会已经解开。虽然发生过冲突,但双方都没有伤重。”

    钱晋锡的这一句没伤就说明关键了。没重伤,意味着只要没有第三方瞎嚷嚷,就不会造成恶劣影响。

    吕家得知打的是真皇室宗亲,人都被吓懵了。

    当雍郡王表态不会加码追责,吕家全部感激涕零地表示遇上了讲道理的好人,压根就不想再提乱葬岗遭遇。

    此刻,钱晋锡面上不见喜怒似乎,心里却把胤祉吊起来骂了,这人就是搅屎棍。

    乱葬岗的事在朝会上捅出来,那不就是约等于全京城的官员都知道了,然后谁会倒霉?

    吕家是升斗小民,被推到朝堂斗争中必是逃不了被冲击。

    昨天,遇上了讲理的雍郡王,不因事涉亲弟弟与儿子就过度重责吕家人。

    这头刚刚保住吕家人的命,却又被三贝勒把事情给挑了出来,这不故意找事吗!

    钱晋锡不认为胤祉大公无私,真想提意见为什么非要在早朝,不能去南书房与皇上私下讲?

    哪怕理学院真是传阅妖书,这书也没流一张纸片到外界,怎么就为乱一方了?

    他一边取出袖中的折子,一边看似单纯地提问:

    “臣已经拟好奏折,本欲在朝会结束向皇上禀报此案,如今倒是三贝勒消息灵通为臣代劳了。

    只是有一点不明白,三贝勒凭什么断言民间必传皇室宗亲盗尸,这样的话语从何而来?”

    造成恶劣影响,前提是被人知道此事。

    吕家不说,十四阿哥等人也不会自爆,怎么会流言满天飞?

    另外,胤祉如何知晓乱葬岗事件?

    事发是在宵禁期间,宵禁后,三贝勒应是在入宫上朝的路上。

    怎么如此迅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在顺天府安插了眼线?还是在兄弟侄子处安插了眼线?

    康熙依旧面不改色,示意梁九功先把折子先呈上来。

    迅速翻阅一番,折子上清清楚楚地记录了昨晚的全部经过。

    包括顺天府把老四、老五给叫了去领孩子回家,也提到了从轻责罚吕家。

    对比朝会时的发言,钱晋锡在折子里更为不偏不倚。

    他提出了质疑,怀疑十四阿哥在顺天府内没有把实情全部说清楚。

    六个人去乱葬岗,很可能不是如其所述的是为了牛痘研究要实验体,而是为了理学院的其他课程安排。

    作为顺天府府尹,他尽到查案的职责,肯定会提醒皇上询问清楚。

    但也知道事有轻重,某些研究在不成熟之前应该保密,不适宜被所有人都知道。

    钱晋锡表明了自己无意窥探秘密,更懂兹事体大需要注意影响。是以单独上奏,不打算在朝会上谈及这个问题。

    康熙放下折子,又不着痕迹扫视一眼老三。

    不难理解为什么钱晋锡在折子上对十四等人的态度更为严厉,因为有的批评需要分场合。

    老三消息是过于灵通了,也着实不会选时间。但凡晚一天揭发此事,也能更好解释为什么他会知情。

    他挑在朝会结束时突然发声,恐怕就是瞧着平时公正严明的钱晋锡迟迟不提此事,所以等不及了。

    为什么等不及?

    康熙心里一沉,也不觉得老三的行为如其所言般正义。

    正月初十,对小一辈进行搞摸底考。

    世人都知三贝勒学识好,向他去讨教要怎么准备更妥当。

    虽然无法断定胤祉是否来者不拒,可事实摆在眼前,备考期间的三贝勒府门庭若市。

    三贝勒的好学识,却不包括理学院的那些科目。

    目前康熙尚未对外言明理学院的第一届学生要学多久,学成之后又会如何授予官职,但能肯定的是不会让他们白读一场,这就多了一条取仕之道。

    如今,三贝勒管理着编书的工作,有光明正大接触一大批读书人的机会,而他以学识被这些读书人认可。

    人却有所短。

    倘若有朝一日数理格物成为重点科目,读书人的成分都要变一变,胤祉还能被称作饱学之士的全才吗?

    “胤祉,你怎么说?”

    康熙心有怀疑,老三是按捺不住要排除异己,或是他想插手理学院的师资安排。

    “回汗阿玛的话,儿臣是心急了,但只为遏制住不正之风。”

    胤祉暗道不好,钱晋锡的一句「消息灵通」搞得自己非常被动。

    尽管是在顺天府安插了眼线,但只能做不能被点破。

    他也没法回答为什么全京城都会知道皇子皇孙盗尸的流言,这话是扯大旗瞎说,还是有意弄假成真,也是只能做不能被点破。

    这会被毫不留情地戳破了,只能摆出正义凌然的模样。

    胤祉说得冠冕堂皇,“理学院内流传妖书,儿臣前些日子有耳闻,但不能行捕风捉影之事。只能给弟弟们更多关心,防止他们走上弯路。

    十四弟带着侄子们胡闹,儿臣担忧此事因妖书而起。哪怕今日明朝没有流言四起,但也要防范于未然。第一时间站出来,不让挖尸血腥不正之行再次上演。”

    这话说的,好似三贝勒真是好哥哥了。

    “如此说来,你也是有心了。”

    康熙语气温和,似乎认可胤祉的说法,对他没有表示丝毫不满。

    随后就对梁九功说,“去乾清宫瞧一瞧,十四阿哥等人是否意识到错误来宫里请罪了。要是来了,把雍郡王叫来。”

    “嗻。”

    梁九功领旨就离开了。

    他心思活络,已经感觉到康熙的倾向。雍郡王又没去乱葬岗,要问话对质,为什么不是叫犯错的十四阿哥来?

    朝会上,部分脑筋灵活的大臣也想到同一问题。

    胤禩眼神低垂,琢磨着康熙的意思。

    这会把老四叫来,是直接问罪老四没管教好弟弟与孩子吗?让他背锅,而不舍得过于严厉地惩罚小的?

    乾清门外,各有所思。

    武拂衣抵达时,只见一片鸦雀无声,直到她的请安声打破了这种沉默。

    “儿臣给汗阿玛请安。”

    “平身。”

    康熙没让人跪着,三两句概括前因。

    然后问,“这件事,你要怎么说?十四等人有没有偷偷读过什么书,又是为什么去乱葬岗?”

    “回汗阿玛,儿臣将十四弟与孩子们从顺天府带回家后,已经询问了事情始末。”

    武拂衣基本没有隐瞒,除了没讲十四的写书爱好,把其他的前因都说了出来。

    “理学院流传半册英吉利文的书籍,十四弟等人会前往乱葬岗,正是受到此书的启发去寻找实验材料。”

    短短几分钟的宫道,武拂衣却已琢磨了一大圈。

    康熙对乱葬岗之事,是恼怒?还是不予追究呢?

    为什么仅仅传召老四?是让老四担责任?还是让因为了解叫来十四等人不够用,他们辩不过胤祉。

    此事,胤禛无法给出心灵感应式远程判断。

    必须由自己做临场判断,而结合一点,不妨大胆推测康熙想息事宁人。

    十四老实交代了,理学院有半数学生都或多或少读过《心血运动论》。不是一两个学生,而是五十人左右都读过。

    不仅是参与学生的数量不少,事发时长也持续了好一段时间,是从去年冬天到今年入夏。

    以康熙的掌控力,他会毫不知情吗?

    或是早就知道,正如后世老师也知道学生会看学校不允许的闲书,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爆出来。

    当下,武拂衣坦诚了错误。

    “在未曾获得汗阿玛应允的情况下,十四弟与孩子们竟是私下行动。儿臣监管不利,理当受罚。”

    胤祉一听可不干了。“四弟,此事绝非你承认一句对弟弟与孩子的监管不利就行。

    亏你在刑部轮过职,难道不知道涉及盗墓毁尸的罪责有多重?少说是坐几年牢,重则要流放三千里。”

    “三哥,你说的是墓,不是乱葬岗。”

    武拂衣深知法律能钻空子,盗墓先得有墓,乱葬岗都是曝尸荒野。

    “何况十四弟与孩子们并未触碰尸体,只是先去观察情况,为的就是制定一套合法合理的研究计划。”

    胤祉直接嘲讽,“十四等人败坏理学院的学风,偷偷传阅血腥妖书。四弟,怎么可能主张这股歪风邪气!

    损毁尸体,挖心剖腹,断头断脚,岂是仁义之士进行的研究?简直就是侮辱天下读书人。从根子上就错了,又何来合情合理!”

    武拂衣淡淡抛出一句,“三哥称那是妖书,那么你亲眼看过吗?”

    此问一出,一霎安静。

    众人暗道问得好。三贝勒也在理学院上课,他有没有读过呢?

    读过敢认吗?

    现在也不能认了,否则就成了知情不报。没读过的话,他的言之凿凿就有失公允。

    胤祉被这一个简单的问题堵得喉间一噎。

    回答读过也不好,回答没读过也不好,老四真是问话刁钻!

    武拂衣可不认自己刁钻。

    批评或认同一本书,前提总是要看过才有发言权,要不然就是虚空打靶。

    十四报出的读书人名单中没有胤祉,但不能确定他没看过。

    也许有投靠三贝勒的学子,悄悄记下书籍内容,反手就送给胤祉了。

    胤祉却是没读过全本。

    英吉利文读起来耗时耗神,而且他本就不认为理学院的课程有多少必要学习,但不敢似直郡王与太子直接说不上就不上。

    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花时间去读一本血腥的英吉利书,只是向眼线大致问了此书的内容。

    “妖书,不值一读!”

    胤祉说得义正词严,“但我也没有冤枉人。探听过此书配图极为血腥残忍,是各种虐待尸体的方法,从动物到人类都不放过。四弟,你不必说那是为医学研究,那根本不是医术!“

    越说越来劲,他开始引经据典。

    “南朝时期,著名医家陶弘景就说过‘刳肠剖臆、刮骨续筋之法,乃别术所得,非神农家事’。在人身上动刀,压根不是医术,而是巫术!

    这种观点得到了历代名医支持,唐朝的孙思邈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他在《千金方》中提到华佗,单说‘用药不过二三,灸炷不逾七八,而疾无不愈者’,压根不提动刀子的手术。

    北宋校正医书局对于孙思邈的观点也给了一致肯定。在给《备急千金要方》做序就写了‘我道纯正,不述刳腹易心之异’。”

    胤祉摆出历朝历代有名有姓的行医观点,“一千五百五多年,集众人之智慧,难道琢磨不清楚该不该在人身上动刀?

    事死如事生,尸体也是同样不应给破坏。我等礼仪之邦,岂能允许残酷之术大行其道,得有多冷血残忍才会做这种事?!”

    这话掷地有声。

    乾清门外,一众朝臣不得不说三贝勒说得对。

    部分臣子更是投去赞同支持的眼神,更是暗道一句佩服。三贝勒不愧博学,这般旁征博引。

    武拂衣并非心无波澜,现在心里就一句话,「号外,号外,大清有狐狸成精了。」

    老三所引用的每一个例子,竟然全都在胤禛的意料之内。她刚刚在信上都读过了一遍一模一样的话。

    要是换个不知内情的,这场面活脱脱就像是胤禛隔空操控了胤祉的思维。

    武拂衣能面不改色地听完,也亏得她养气功夫深。

    这会先抛出一句赞美,“三哥真是饱览群书,弟弟佩服你对仁义之行的坚守。”

    胤祉差点飘起来,四弟这是被他学识折服了?

    他不由抬眸瞧了一眼康熙,只见汗阿玛微微颔首,也像是认同了这番话。

    下一刻,武拂衣却打破了胤祉的幻想。

    “三哥刚刚质问,我在刑部轮值时是否用了心。不瞒三哥,正是因为有所研究,所以我支持合理合法的实践研究。人,不能一味地故步自封,因循守旧。”

    这就也抛出了典籍,“三哥引经据典,将古人之法视作最好,却不能只见其一不见其二。不提更远的朝代,就说三哥提到的宋朝。

    宋慈的《洗冤集录》鼎鼎有名,对验伤验尸等给出标准参考,此书是刑部办案必读。写成这样一本帮助揭露罪案的书籍,难道不需要验尸动刀?若非秉持着以民为重的心,直面血腥,岂能造福百姓使得他们不蒙受无辜之罪。”

    武拂衣没有到此为止,而报出了一组数据。

    “三哥,倒也不必说古人帮我们做好了研究,现在就不必再继续,就是《洗冤集录》之中也有错误。

    我就说两个例子。「男子骨白,女子骨黑」,这就是错误一,事实上男女的骨骼颜色一样。

    对于颅骨数量,宋慈写「男子八片,女子六片,蔡州人九片」,这也是错的。男女皆是八片,更不会因为地域不同而不同。”

    前人的著作可以作为指引参考,但完全相信它是对的,反而是一种错误了。

    武拂衣接着问:“三哥觉得没必要研究,看来真的没仔细读过哈维的《心血运动论》。你认为延续了一千五年的名医之说可信,与大海另一侧的欧罗巴众人何其相似。

    他们也固守古罗马的错误理论一千年,搞祖宗之法不可变,并且一百多年前将提出质疑的人处以火刑。如今数理格物新学兴起,终是证明大火焚烧之人提出的质疑非常正确。

    此等悲剧,你想要大清也上演吗?你口口声声礼仪之邦,就是固步自封容不得更正吗!”

    胤祉越听越面色僵硬,不可能,怎么就这么巧,那本妖书里面的内容竟是如此打他的脸?

    武拂衣却没有继续咄咄逼人,只补充了最后一番话。

    她放缓了神色,“三哥,你对仁心仁术的推崇,弟弟是认可的。但也希望你能接受不一样的声音,就如你刚刚提到了华佗。

    《三国志》写了,曹操终是后悔杀了华佗,’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若是华佗在世,曹冲有活命的可能性。如今做合法合理的研究,是为百姓谋求更多活命的生机,以及遇上罪案时破案的希望。”

    话到此处,不再多言。

    武拂衣又恢复了雍郡王一贯的冷淡表情。偏偏,最后以华佗举例是狠狠扎了胤祉一刀。

    众所周知,华佗是被曹操杀死的。

    自他死后,外科术没有再传承下来,曹操的头疾也无人可医治。

    史书记载,曹操终于愿意承认后悔杀了华佗,因为他心爱的儿子曹冲得不到医治病逝。但之前他又何尝不是死鸭子嘴硬,难道不后悔自己的头疾再无大夫可以医治。

    如果胤祉无容人之量,不允许一些必要的医学研究,是不是也会造成这样的困局?

    武拂衣表面上说的是担忧哪家孩子有病治不好了。但往深了想,与曹操同等地位,甚至更高的可不就是皇上了。

    康熙得病,却没有更好的医治方法,会不会也怨恨胤祉的这番言辞呢?

    这种事情发生过。

    康熙患疟疾,太医院给不出好方法,推三阻四到在最后病危关头,才给皇上用了西洋的金鸡纳霜。

    武拂衣希望康熙能回忆起过往,西洋之术对他有活命的帮助。

    欧罗巴的医学,其实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什么放血、什么乱七八糟的毒都当做药,但不妨碍汲取其中好的一方面。

    朝会上,再次陷入安静。

    胤祉脸色煞白,没有再往下接话。

    此刻,他也品味出了老四举例之狠毒,像是他反对让汗阿玛好好活着。

    “都说完了?”

    康熙在半晌沉默后开口,“那就退朝。乱葬岗一事,十四阿哥等人行事荒唐,且容后再议。”

    不给众人继续发表意见的机会,他眉头紧蹙,面色严肃地离开了。

    瞧上去皇上是因为这一番辩论生气了,更是对雍郡王、三贝勒、十四阿哥等等都有了怒意。

    众位朝臣也能理解,早朝爆出十四阿哥等人的离经叛道之事,而且三阿哥与四阿哥还正锋相对起来,确实会惹皇上生气。

    不久之后,宫里传出消息。

    皇上回了乾清宫,完全没搭理十四那几个来请罪的,愤怒地把人都给赶回去了。现在不见,让他们各自写一份折子,好好反省说明问题。

    正当宫内宫外气氛紧张时。

    康熙来到了书房,打开了一个新送来的大木盒。

    其中,赫然躺着一套满文书《钦定骼体全录》①。翻开,竟然是满文注释的一幅幅解剖图。

    此书正是由西洋传教士巴明多主编翻译,融汇了西洋最新医学理论,包括了胤祉所谓的妖书《心血运动论》以及其他解剖学知识等等。

    康熙四年前亲自下令,要求巴明多编译西方的解剖学理论。

    作为皇帝,他对解剖术也非常感兴趣,更是亲自参与到解剖黑熊等动物之中。此事被列为了绝密,不让任何一个儿子知道,更不提孙子。

    这个月,这套《钦定骼体全录》满语译本终于完全成书了。

    康熙看着书,又想起朝会上的一幕幕。

    他缓缓笑了。不由默念老四啊老四,真是好样的。深得朕的真传,一样敢于去探索创新,果然是深肖朕躬!

    至于老三,呵呵——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更新晚了o(╥﹏╥)o

    本章 古代对于外科术的态度,参考《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于赓哲·著

    ~~

    ①《钦定骼体全录》,是康熙要求传教士巴明多编写的。他对解剖学非常感兴趣。这套书基本都是满文,后来散落在了欧洲,目前知道单买与法国有藏本。

    详细可参考文章“康熙帝与满足第一部医学译著《钦定骼体全录》”,作者:于永敏 w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