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路上的行人也少了,再耽搁就买不到鸡蛋了。再说备下的肉都卖完了,篮子里带来的鸡蛋也用完了,没办法再卖了。暮玲和暮烟收拾东西,准备去集市。
“姐你真聪明,那么容易就让暮丰交出了钱。”暮烟狗腿地恭维道。
“这次是真的要去买鸡蛋,下次呢下次咱娘一定会把钱收走的,说买什么,可着数儿给留下钱,一文都不会多给。”
暮烟叹口气“真盼着冬天快点到来。”
暮玲笑着在她额头戳了一下“不孝顺”
姐妹俩推着车先去了南街,卖鸡蛋的都在那边。暮玲将车放在街边的阴凉处,才提上篮子拉着暮烟去看鸡蛋。
现在这里只剩下几个人了,见她们走过来都纷纷围上来问“姑娘买鸡蛋吗”
“多少钱一个”
暮烟在一旁说“鸡蛋有大有小,论斤更合理。”
那几个人见她们真的要买,连忙说“论斤也行,你说多少钱一斤。”
“十三文钱一斤。”暮烟抢着说。
鸡蛋论个卖两文钱一个,大个的六个一斤,小的七八个,所以给这个价钱很合理。
姐妹俩挨个篮子里看着,谁卖东西不是把好看的摆在最上面,鸡蛋当然是大个的摆在上面。
看来看去,她们锁定了一个鸡蛋篮子,篮子里的鸡蛋都很小。就是因为鸡蛋个小,送人拿不出手,所以才到现在都没有卖出去。
守着那篮子鸡蛋的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看样子就很腼腆,直到暮玲问了才回答“我愿意论斤卖。”
小姑娘没有称,暮玲她们也没有称,要去借。她们正考虑去哪里借称,蹲在一边的一个胖乎乎的妇人怯怯地问“鸭蛋你们要吗”
那篮子刚才她们看过,因为里面的蛋个个都挺大,所以就没有问。原来那是鸭蛋,不是鸡蛋,怪不得呢
“这鸭蛋怎么卖”暮玲问。
“也两文钱一个。”那妇人答道。
暮烟过来说“鸭蛋煮了炒了都腥,都没有鸡蛋香,所以你才没有卖出去。”
那妇人已经在这里蹲了半日,一听是鸭蛋,人家都不要。好不容易有人问价,妇人满脸无奈道“便宜点也行,我急着用钱。”
连急着用钱的话都能说出来,可见这妇人很实诚。暮玲道“一文半钱一个。”
“成”
卖鸡蛋的小姑娘以为她们不要她的鸡蛋了,急得都要哭了“那我的鸡蛋呢”
暮玲安慰道“都要,我们在官驿那边做吃食生意,若再有同样小的鸡蛋,送过去便可。”
从卖菜的那里借了称,称了小姑娘的鸡蛋,一共八斤多,按重量付了钱,将鸡蛋捡进自己家篮子里,小姑娘高高兴兴走了。
那胖妇人的鸭蛋也数了,正好一百个,她应该是出门前就数好的。
“大嫂,我没有空篮子了,想借你的篮子用一下。等下个集日,你再送一百个鸭蛋来,送去官驿那边。”
妇人见揽下了生意,高兴得眼泪在眼眶里转“我是下河村的,挨着河,家里有四五十只鸭子,五天都不止下一百个蛋。平日都是在附近的集上卖,这几日集上收鸭蛋的没有去,我着急用钱,便跑到这里来卖了,顺便给我男人请先生看病。”
“我们的摊子就在官驿对面,去了就能看到。”
暮玲付了钱,将一篮子鸡蛋一篮子鸭蛋都提上推车,推着又去了卖吃食的北街。烤饼油条老豆腐,饺子包子,卖的都是寻常吃食,但是随便一样都令她们咽口水。
“现宰的新鲜猪肉,剩的不多了,便宜了”这声音听着耳熟,姐妹俩看过去,那不是去过她们摊子的那个胖掌柜的。
胖掌柜也认出了她们两个,笑呵呵道“卖咸鸡蛋那两个小姑娘,看看想买点什么。
姐妹俩将肉摊打量一遍,肉案角上的一堆猪皮引起暮烟注意“姐,猪皮,可以熬肉皮冻,一斤猪皮能熬好多。”
这时候卖肉的掌柜朝暮烟点点头“嗯小姑娘有见识,肉皮冻夹饼,别有一番味道。”
暮玲问道“肉皮冻还能夹饼吃它一见热不就化了吗尤其是这大热天,能不能成冻都难说。”
从上午这掌柜的跑着去买吃的,就知道他是个吃主儿,他说好吃,味道应该不会差,再说猪皮很便宜。
让掌柜的称了,那些猪皮才一斤多,十几文钱,暮玲决定都要了。
再看看肉案上,只剩下些不规整的肉头,筋头巴脑,旁边一块白色的东西入了暮玲的眼,那是猪油。
穷人家别说吃肉了,油星都少见,若是买些猪油回去熬了,猪油炒菜,顿顿都有肉味儿,油渣还能包包子,包饺子。关键还是,猪油比猪肉便宜很多。
猪皮猪油,一共才花了三十几文钱,今日赚的钱还剩下不少,梁氏应该不会责难。
走在路上,暮烟问“姐,剩下的钱要不要再留下点”
暮玲白了她一眼“鬼丫头,在别处可不许这样算计,不然该被人说不走正道。”
“我知道,咱留下了钱也没打算就归自己,就是再想做啥生意,省的娘舍不得掏本钱,误了商机。”
暮玲思忖片刻“算了,这才头一日正经做生意,反正日后肯定都比今日赚得多。”
“姐你发现没,今日买咱东西的多是过路的。”
“发现了,多是进出官驿,客栈的,咱这生意与集市关系不大,所以日日都可以做。”
“姐你真聪明”
有件事一直困扰着暮烟,她这么聪明,漂亮,能干的姐姐,究竟是看上了谁呢
回到家,梁氏不在,准是去陆家还没有回来。暮玲将钱袋和买回来的鸡蛋鸭蛋都放在桌上,省的梁氏回来再大加解释。
熬猪皮冻还要等梁氏回来,暮玲将将猪油先熬了,盛在一个小陶罐里。油渣剩下大半碗,也等梁氏回来处置。
就着熬油的锅,将赶集剩下的一点面烙成了油饼。锅里看着还是油浸浸的,干脆添水做了一锅疙瘩汤,最后撒一点葱花在上面。
梁氏在院子外面就闻到了香味,一进大门就嚷着“这是在家里作啥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