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流水一般地淌过,自宋韵知道自己是带着房子穿越,对新的人生有了更多期待,别的不说,电脑和手机里下载的小说,就够她乐颠颠地看段时间了。
再加上沈氏开始有意识地教她说话,宋念偶尔也会对着她读书,她也没之前几个月那么百无聊赖,整天都兴致勃勃地假装学说话的婴儿。
慢慢地,宋韵已经快过一岁生日了,沈氏看着女儿一日比一日健康爱笑,决定把给她起名字的事儿提上日程。
这日,宋念从外面回来,换了衣服,净了头脸,便去瞧宋韵。
沈氏也在,正侧坐在榻上缝宋韵的小衣裳。宋韵则是被青麦扶着,颤颤巍巍地支着小短腿站着。
这是宋韵近来的娱乐项目了,她前段时间一直都软趴趴的,四肢的发育跟不上脑子的发育,只能在榻上趴着或爬着,沈氏舍不得她摔跤,便没让她学站立。
可能是胃口好、吃得多,最近的宋韵强壮了很多,不再整日昏昏欲睡了,手脚也有力气了,被人扶着,还能站一会儿。
这可太令人惊喜了,宋韵早就受够了每天不是被这个抱着,就是在床榻上坐着趴着爬着的日子。
能站在高处看风景,她怎么会甘愿被人俯视呢于是一天到晚地要青麦扶着她,把青麦弄得苦不堪言,胳膊都是酸的。
宋念回来,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娇妻爱女,一派温馨,他欣赏了会儿女儿倒腾小短腿的可爱模样,对着妻子感慨道
“这孩子,终归是站住了,虽然比旁人家同龄孩子个头小些,学说话学走路都慢些,倒也算得上健康了。”
沈氏有同样的感慨,甚至感触比丈夫更深,整日在家,她更能体会到这个孩子如何从体弱多病变成活泼爱动。
见宋念也有类似的感慨,沈氏便建议道
“大姐儿眼看就一岁了,也站住了,相公还是给她好好取个名字吧,也好去衙门上户籍。等过年开了祠堂,正好把大姐儿的名字添上。”
宋韵边学走路,边竖着耳朵听他们讲话,得知自己终于要有了名字,忍不住扑到宋念怀里,想听听他会给自己取什么名儿。
宋念一把搂住她,把她托起来放到膝上,又对妻子说
“很是很是,娘子不说,我都忘了,族里也催了几次,说要上族谱,我想着大姐儿身体还不太好,就推脱了。如今看来,养得已是不错,那便等大姐儿周岁的时候,正式给她取个名儿吧,我也趁这几天功夫,好好想想。”
宋家人取名的手艺还不错,看宋策和宋箴的名字就知道了,一看就是读书人家的水平,只除了宋老太太。
当然,这也不怪她,实在是整个老田家,都挺取名废。土地里刨食的人家,近一两代才略发了家,多买了些地,有钱供男孩们学着认几个字,宋老太太却没赶上这个趟,只得了个闺名,“二丫”。
这是这个时代极为常见的名字。别说乡间地头了,城市里很多不太识字的普通百姓家的女儿,也会这么叫。
只是,放宋家从主子到下人这一溜儿名字面前,“二丫”就有些不讲究了。好在老太太年龄大了,有资格叫她闺名的没几个,倒也不妨事。
宋念对女儿的名字还是很郑重的,尤其是这个孩子养得艰难,又马上快过生日了。他便想着好好邀请亲友们来吃个饭,再把女儿的名字告诉亲近的人家。
宋韵这世的生日在农历十月底,宋家难得地给亲朋下了帖子,邀请了亲朋前来参加,也算是让宋韵认认人。
像宋姑母家、沈氏的父母,都是宋家的实在亲戚,不来就说不过去了,因此没人拒绝。
在宋筠生日前一晚,宋念终于给她取了名字宋筠。
宋大郎叫宋策,宋二郎叫宋箴,这么一看,兄妹三个的名字也挺匹配的。
从“宋韵”到“宋筠”,其实发音没太大差别,只是,好像还是有什么不一样了。
宋念对着沈氏说起选这个名字的理由的时候,念了句“绮窗唱和,指花月为题,绣阁论情,对松筠为誓”。
宋韵文言文水平一般,还是听出来,这是种含蓄的告白。
宋念的意思,宋韵听懂了,沈氏也听懂了,难得有些羞涩地低了头,对上了女儿圆滚滚的眼睛,更不好意思了。
宋念只是笑,把宋韵从榻上抱起来,低头问她
“筠姐儿,这名字,你喜欢吗”
宋韵是喜欢的,倒不是为了这个字和“韵”的读音类似,而是她真切地能感觉到她是父母爱情的的结晶,而不是累赘。
她觉得鼻子有些酸,头一次想脱离前世那些不甘和愤懑,真正地融入这个家庭,去做被父母爱着的宋筠。
宋韵点了点头,用短短的手臂搂住宋念,告诉他,把脸贴在他的胸膛,默默地说我喜欢。
晚上睡觉的时候,宋韵偷偷念了几遍新名字,忍不住有些开心,终于对那个辛苦活着的、却又不幸死去的宋韵释怀了,从此之后,我就是宋筠了。
然后,她便沉沉睡去了。
第二日,是宋筠的一岁生日,大概是宋家比较重视,亲朋也很给面子,不仅亲近的几家人都来了,连一些族人、宋念的友人,虽未全到,也托人送了礼物。
对礼物,宋筠还不算太好奇,她更好奇地是终于露面的外祖一家,大概是她穿越来的这几个月没什么重要的日子,沈家也一直没露面,
最初,她甚至以为是沈家没人了,或是和沈氏不睦。
但听沈氏的话头,又挺以娘家为傲。据说沈家世代行医,虽不到入朝为官的程度,在周围几县也算是有些根基和底蕴的医学世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