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日,沈氏装作收到娘家来信的样子,独自去了王家。
此时沈氏再气,也能收敛自己的情绪了,所以对着宋姑母,她还是一如既往地恭顺亲近,解释道
“姑母,您有意和我娘家结亲,我爹娘兄嫂当然是惊喜的,真是做梦都没想过会有这样的好事儿。但,我娘家的情况您也知道,是有些手艺,可全家都看诊,也只是勉强吃穿不愁,旁的就没什么了。”
沈家的情况不如自家,那是肯定的,宋姑母点头,不过她不觉得沈家舍得拒绝了这门亲事,只以为对方会说聘礼不会太多。
这也在她的预料之中,毕竟上面还有一个长嫂,从乡下嫁过去,沈家不见得出了多厚的聘礼,如果给弟媳妇太多,反而会引得家宅不宁。
所以宋姑母对这方面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她更愿意换来沈家的愧疚,日后才能好好对待自己孙女。
沈氏装作没看到宋姑母自信的神色,继续说
“不瞒您说,我娘的侄孙女,嫁给我娘家侄子,现在已经开始随着我娘学医术了,日后也是要随我嫂子一起出门看诊的。我娘家,市井出身,田满那丫头,乡下人家,不在乎这些。可我爹娘他们就怕雅纤适应不了。”
宋姑母本来想说,不必让她孙女做这些,他们嫁妆不会少给。可问题是,长嫂能做的,你做弟媳妇不能做,哪怕你出身好,可但凡家中长辈不是糊涂虫,都不会同意这种区别对待。
她何尝不是如此,大儿媳妇出身好,娘家有助力,但她给大儿媳妇一样首饰,就得给二儿媳妇一样价值差不多的,不然难免让二儿子和孙子孙女觉得委屈。
听到这里,宋姑母已经明白沈家的意思了,脸色有些紧绷,她不能再挽留了,不然就被侄儿媳妇看出来问题了。
这时候,她又有些痛恨一直被她夸赞的沈氏的聪慧,如果她有陈氏那么好糊弄就好了。宋姑母不无惋惜地想。
沈氏就知道宋姑母投鼠忌器,肯定没办法强求什么,因此只说明了沈家的意向后,欣赏了一会儿宋姑母有些僵硬的微笑,才拍拍屁股走人了。
她走了,宋姑母却真有一些无奈了。她想让孙女嫁到沈家,就是觉得两家身份有差距,这样的话,即使孙女嫁过去还有些不好的地方,他们也能容忍。
但沈家既然不愿意接这个茬儿,那她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把孙女的性子彻底掰正了,或许也可以把她送去大儿子家住一段时间,避避风头,等几年以后,再谈孙女的婚事。
宋念心中愧疚,却也没办法和姑母真的撕破脸,只能对妻子保证,日后他会多留心,争取给内侄儿寻个好亲事。
宋筠真的心情复杂,穿越这几年,除了自己家,可以说她最常见的,最亲近的就是王家了,甚至比几年见一面的沈家还更熟悉一些。
她从一开始就很喜欢姑祖母,觉得她清醒,能干,讲理,一度觉得她比宋老太太更好。
但也是这么一个人,坑起沈家真是毫不手软,坑人不说,还指望沈家感恩戴德。
只能说人性都是自私的,没有影响到自家的时候,宋姑母乐得与人为善,但和自家有利害关系之后,她就耍了次心机。
可以说,沈氏但凡没那么细心,沈家但凡有一点儿被好事冲昏了头脑的不清醒,这婚事也就订下了。
宋筠倒不是说王雅纤给孙二郎写信送礼物有多不对,毕竟她的观念更多的还是现代的那套,只是,王家不该隐瞒,王雅纤做这种事又太过自私。
最起码,这事儿但凡传出去一点,王雅维怎么办呢她的婚姻,原本就是在丈夫和娘家之间被拉扯,再背负一个“王家女私相授受”的名头,还能有好果子吃
虽然亲事没成,但沈氏对丈夫的姑母一家却很有意见,连带着几个孩子都对王家不像之前那么亲近。
不知道姑祖母如果意识到她这一番算计,让她二儿子一家和她娘家人彻底起了隔阂,有什么想法呢
宋筠真的觉得她得不偿失,说实话,像王雅纤的情况,如果再等几年,她的性子被教好了,出来让亲戚们一看,也是个亭亭玉立知书达理的小娘子。
那她当年的种种,在众人心中,不过是十岁小娘子被哄骗了,原不是她的错,到时候再谈亲事,沈氏就是不同意,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弹。
不过,宋筠后来再想这件事,大概也明白姑祖母为什么会做出这种事
她做娘家的主,做自家的主,又养出了好儿子,事事顺遂,所以对自己的掌控力太自信了。
她自信孙家不会愿意得罪王家,所以觉得这事已经彻底结束了,可问题是,即使孙若瑜不对宋筠八卦,难道孙家就能一辈子彻底管住那对母子但凡有一点疏漏,那早晚会曝光的。
就是不曝光,就是婚事真订了,王雅纤但凡没被彻底教好,日后沈家对她不满意了,沈氏不会对王家有意见吗
或许她觉得凭自家对宋家的恩情,宋家不会为了姻亲而真的迁怒于王家,但说实话,一但心里把恩情当做拿捏旁人的工具,那再大的恩,也就成仇了。
宋筠有些惆怅,她在现代多数时候都是独自一人,并没有亲近的女性长辈对她进行引导。而且现代社会亲缘关系并没有古代这么紧密,所以很多人际交往上的道理,她都是来了古代后随着长辈们学的。
尤其是姑祖母,在卢夫子出现之前,宋筠一直把她当做榜样,毕竟在女性能发挥的作用几乎完全被局限在后宅的时代,她已经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影响周围人了。
但,这一刻,她突然发现,其实对方并没有那么好,私心也会重到可以漠视身边人是否受到伤害。
相比较而言,倒是自家祖母,或许嘴碎,或许没那么聪明,或许不那么能担事儿,但最起码,她是个很有原则的人。明明知道自家应该偿还王家的恩情,也没逼着儿媳妇劝审计部同意这门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