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宋念他们终于把七大姑八大姨接待得差不多,宋筠也顺利地通过了裴夫子的考核,在一个下着小雪的早晨,宋念和沈氏正式带着宋筠去拜访了裴夫子。
其实他们早就想拜访了,只不过裴夫子和卢夫子不同,对收徒这种事,更尊从本心,不愿意受人情关系影响,所以一直以“先和宋筠多接触接触”为由推辞。
如今接触够了,这才同意正式定下来。
宋筠都觉得有些神奇。
谁能想到呢,小说女主角穿越,是订三次婚,有三任未婚夫,而她倒好,别说未婚夫了,连适龄、无血缘关系的男孩子都没认识几个,却一个接着一个地认师父。
双手捧着送上拜师礼,敬了茶,磕了头,听了训,一整个流程走完,宋筠算是多了个需要养老的长辈。
不过裴夫子并没有搬到宋家住。
她在黎阳县有个小院子,身边有个老仆,街坊邻居都是她爹娘那辈儿就认识的,安全性挺高,她住得也自由,自然是不愿意住到学生家里,寄人篱下的。
宋筠对此没什么意见。
两家距离并不远,也就是宋筠前些年听八卦总是听一耳朵就忘,以至于完全没印象,其实裴家在宋老太太和她的老姐妹们的闲聊中,还被提及了好几次呢。
毕竟,在一众普通县里百姓之中,突然冒出一家虽然生活水平没比自家高多少,但行事风格总显得很高冷的人家,总会被人反反复复揣测。
这一点,宋筠和裴夫子混熟后,倒听她提起过。
其实哪里是裴家人高冷,主要是刚搬到黎阳县,他们一家听不太懂当地方言,又不会说,只能减少和人交流的机会了。
后来,裴夫子家里的长辈一个接一个生病卧床。
晚辈又卯着劲儿要读出书来,裴家藏书多,当年迁徙的时候,金银珠宝没带多少,书倒是没少带,家学渊源,自然是看不上县里的书院,只在家埋头苦读。
因此,也就和县里人接触得少了。
总之,两家距离不算远,哪怕天气冷,宋筠也不用坐车,早晨和白芷互相搀扶着,一边吱吱呀呀地踩雪,一边去裴夫子家的小院。
中午既可以选择回家,也可以找家小馆坐下来吃饭,到下午放学的时候,宋念如果没有应酬的话,也该回家了,就会顺路接上宋筠。
宋念最近在折腾族学的事。
真要说起来,也属于可持续发展吧,族中读出书的后辈们越多,宋念,以及日后的宋策宋箴,才会有越多的帮手。
其实原本是有族学的,但缺乏领头人,光靠族长族老的威望,不足以把学堂办好,光是花销就是个问题。
族中有族田,按理来说,拿族田的出息就能覆盖大部分花销。但真实施起来却不行。
不是每家都有需要读书的孩子,也不是每家都愿意孩子读书,反而是祭祀祖宗、准备墓地,这是家家户户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所以,族田中很大一部分是祭田和墓田。
此外,一个家族,纵使会有弱肉强食的阴暗面,也会有慕强的趋势,但怜弱、收入再分配以保障一定的公平和稳定,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还有一部分田是义田,如果要类比的话,可以看做是家族内部的低保制度。
这么排列下来,学田就成了最容易被侵占的田产,碰到年份不好的时候,总得挪去填补空缺,分拨给族学的拨款也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宋念原本是想着,自家出一部分钱置办田地,再结合族里的学田,不说实施个九年义务教育吧,不免除学杂费的三年义务教育还是有可能的。
但,等他一看账本,好家伙,要是剩下的钱都让他出,那他都不用重振族学了,直接办个“宋念希望小学”得了。
这可不行,有钱也不是这么花的,于是宋念开始和族里的长辈扯皮,决定分出一部分股权拿去募集资金。
族长有些可惜地摇摇头,他们这些老头子,的确是想试探一下宋念能不能多出钱,如今看宋念没有被好名声冲昏头脑,就只能再商量了。
宋念每天晃晃悠悠地到巷子口,看看正在施工的牌坊,也不觉得麻烦了,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地去族长家里一个条款一个条款地抠字眼。
在族长家里被好吃好喝地伺候一顿饭,还能睡个午觉,下午再把闺女接上,一起回家,倒是过得又规律又清闲的。
宋筠一度在怀疑,他是故意躲那些给他介绍环肥燕瘦小娘子的皮条客的。
没错,沈氏真是从来不食言,她说要让宋念去感受一下被人拉皮条的痛苦,就真的以极其信任丈夫的语气柔柔地对来客说
“我倒是没什么意见,只不过这种事,还得我家老爷愿意才成,你们还是问问他吧。”
宋念在家呆了两天,就把原本可以一天商量出结果的族学事宜,拖了十几天。
一开始宋念的确是为了不回家而拖延,后来则是每天和宋筠坐在车里,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办学的问题。
宋筠前世不是什么学霸,但作为读了六年、三年、又三年、四年,整整十几年书的人,她对于学校的刷题填鸭等教学方法、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等检测手段、百天誓师等激励措施,绝对要比宋念了解得多。
学生读书的时候痛恨这些东西,但离开学校,又不得不承认,的确是有点用的。
就像此时,宋筠为避免自家钱花出去打了水漂,就一股脑把前世经验倒了出来,连课间操和体测都没放过,美其名曰为“身体是治学的本钱。”
宋念越听越双眼放光,他原本只是想像其他人那样,买点学田,找个不错的夫子,就算是尽到了责任。
可听了宋筠的话,他也觉得,钱都花了,就得做出风采,做出成绩,由小及大,一族的族学可以这么做,那秦西县的县学可不可以
这不仅仅是宋氏族学的一小步,更是魏朝学院体系改革的一大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