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儿,姜氏和唐大石觉得还是有些亏欠她的。
女儿既沉默又不喜欢说话,在家乖巧又懂事。
后来苏家退婚后,家里看着越来越贫穷,眼看就要出去借钱过日子了,女儿这才变了性子。
女儿本该和从前一样,无忧无虑的过日子,可她如今为了做收工白嫩的手上全是伤痕,有些疤痕瞧着还很深,怕是要留一辈子。
手尖上更是有了老茧,瞧着压根不像是一个小姑娘的手。
家里的人在女儿的照顾下,这几个月越来越胖,唐大石的右臂刚刚痊愈,可整个人却胖了一圈,面色十分的红润。姜氏就不更用说了,自她有了身孕后,这家里的补品都送到她的嘴里,连新衣服都换了两套了,这村里那个妇人有她过的清闲
“之前你弟弟受伤,人家赔了我们一些银子”姜氏说,“还有之前苏就他们家退回来一些银子,加到这里一起有快二十两”
“都买地”
姜氏和唐大石一样,都是淳朴的乡下人,而他们骨子里对土地便是十分热爱的
而且姜氏和唐大石也觉得,买荒地比买良田更好,他们勤快着呢,能伺候好田地。
至于女儿说的那个地方,他们其实也知道。
如今家里靠山和竹子吃饭,若是把这里买下来,的确是好地方。
如今家里这个宅子,的确是太小了一些,女儿住的屋子里,更是小到放不下多一张床。若是姜氏生了孩子,来日住哪里呢
“爹,娘”唐宓知道父母想什么,她说,“我还是不是你们的女儿了”
姜氏和唐大石这下懵了,他们瞪圆了双眼,有些迷糊的问,“你肯定是我们的女儿,是我们的孩子啊”
“这丫头,怎么会问这样的话”
“是呀,我是你们的女儿,我孝顺你们不是天经地义吗”唐宓走到姜氏身边,用手臂挽着姜氏的胳膊,她把脸贴过去,“咱们都是一家人,为什么要分这么清楚难道我往后没有东西,爹娘不会给我吗”
“况且,女儿如今有出息了,想给家里做点事,爹娘就不要拒绝了”
她说的诚恳,而且句句发自肺腑。
姜氏和唐大石是真的疼爱她,这些日子,村里议论她的人不少,骂她癞蛤蟆、骂她泼妇的比比皆是,更是有人咒骂她要做一辈子的老姑子。可即使是这样,姜氏和唐大石依旧站在她这边,还和这些人对骂。有一次姜氏更是对着碎嘴婆子们大吼,“我女儿吃你们家米了吗管的真多”
钱财这个东西,赚了就要花,不然攒一辈子,最后也带不走。
唐宓前世太节约了一些,最后匆忙走的时候,也被享受过什么好东西,如今她倒是想的开的很。
买地,种地,赚钱
至少要有个好环境让自己居住
最后一家人商议了后,决定家里的二十两银子还是拿出来一起买地,至于修房子等秋收后再定,先买下地最重要。
等天一亮,唐大石就把葡萄酒搬到了良六郎的牛车上。
这段日子,良六郎每天都来唐家帮忙运东西,和唐家也熟悉了起来。
“哎呀”良六郎捧着个碗,里面还有一些面条,和常人不一样的是,这碗里的辣椒放了不少,“这味道可真好啊”
良六郎辣的眼睛通红,连嘴都红肿的起来,可他却是笑着,丝毫不顾及自己满头大汗。
“还是三妹妹的手艺好”良六郎跟着唐谷、唐粮一样,喊唐宓三妹妹,“这辣,够味”
唐宓笑,“良六哥喜欢的话多吃些”
这辣椒当然够味
这是她空间里的黑土地里长出来的辣椒,这种辣椒不止够辣,而且还带着香气,最重要的这种辣不是那种烧心的辣,而是让人回味无穷。
唐宓把这些辣椒做成了辣椒酱,用来做菜肴。
良六郎有时候来唐家的时候比较早,没有用早膳也会在唐家一起吃,今日他就赶上了唐家人煮面。
良六郎的母亲身体不好,家里人都不怎么用辣椒做菜,他平日里若是馋辣椒,都是去镇上的铺子里吃的,却没想到会在唐家吃了个痛快。
这味道可比镇上、不,比县里的酒楼卖的辣椒还好吃。
“谢了”良六郎一口气吃了不少的面,还放了一些辣椒酱。
他一边吃,一边看着在收拾红糖糕的唐宓。
借着微弱的晨曦的光芒,眼前的小姑娘虽然面容有一个胎记,但是却不影响她的气质。她手脚利索,身上还散发着红糖的香味,像是羊奶沾在了身上一样。纤秀的身形在粗布衣衫内,却依旧能瞧出个大概。
唐宓瞧见良六郎在看自己,还以为良六郎不好意思,便立即露出了笑容,“辣椒酱还有呢”
“良六哥,你别客气”
她这么一笑,宛若春日枝头的花徐徐绽放。
良六郎不知怎么的,突然就低下了头,心里扑腾、扑腾的跳的厉害,像是放了一只兔子一样。
他从前也没发现,唐宓笑起来居然这么好看,那双眼弯弯的宛若月牙一样,十分可爱。
或许是接触久了,他反而不觉得这胎记对唐宓有什么影响。
唐宓倒是也发现了良六郎脸红,还以为他是被辣椒辣的。
她想,下次还得再稀释一些,不然一般人也吃不了这么辣。
等良六郎用完了面条后,唐大石也把东西都放在了马车上。
这次,唐大石和良六郎说,“今儿先去仁和书局”
“好咧”良六郎虽然不解唐大石为什么要去书局,却也没好意思开口问。
毕竟唐家是有个读书人的。
等良六郎的牛车离开唐家后,唐书坐在屋子内看着姐姐带回来的书,犹如醍醐灌顶。
他想,自己一定要争气。
昨日姐姐拿出来的钱,其实是苏家赔过来的钱,说难听点,这钱刻着苏家对姐姐的羞辱,可姐姐丝毫不在乎,还为了家里的生活,低着头拿了这些钱。
最重要的是,姐姐如今忙里忙外,身形越来越瘦。
他得努力,让苏家人后悔
“姜婶”屋外响起了文修明的声音,“我送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