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出钱出兵, 可不是让南安郡王打下地盘,然后在当地称王称霸的,要是南安郡王敢起心思, 上面那两位,就是为了找回面子,也要再次征讨茜香国,直到逼死南安郡王为止
南安郡王心下一凛, 确实,他在大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位圣人怎么可能放任他拥兵自重。
“何况,一个大国世袭罔替的爵位,和一个小国处处被掣肘的国君,自然是爵位更舒服, ”宋师爷道。
南安郡王被说服了,但他还有一点不明白, “为什么是他们”
盐商到底哪里好了, 都是一群蛀虫, 与其便宜了他们,还不如其他人呢。
他南安郡王还有一些老交情在, 送给他们,也比盐商好啊。
“当然是因为, 他们懂得怎么搜刮钱财啊”宋师爷微微一笑。
他起先还不明白,可主子传信说,让他去看看盐商们用过的手段。
他这位神秘主子,从来不说多余的话,每一个命令,都有其独到的深意。
宋师爷不解, 于是去认真询问了,然后大为震惊
好家伙,三十六计算是被他们玩明白了,什么瞒天过海,声东击西,趁火打劫那手段简直防不胜防,怪不得无论朝廷派来多少巡盐御史都没用,不是和他们同流合污,就是直接被搞下去。
美人计,反间计,连环计一套套下来,是个人都得跪下。
然而有一点很奇妙,他们是商人,把三十六计运用的炉火纯青,也只懂得用来敛财,至于打仗,那是完全不会的。
这就很好,这些计策用来对付茜香国的当地土著,搜刮他们的财物进献给大楚。且不能用到兵法上,不会对大楚产生威胁。
这法子,不可谓不高明,就是太狠了点。
茜香国的人啧,他一个大楚人,为人家操什么心。
南安郡王莫名打了一个寒颤,这个几年前投奔来的宋师爷,有点可怕啊。
宋师爷是按照军师标准培养的,原本打算派到各个军营,负责监视将领用的。
不过南安郡王为人有点刚愎自用,不太愿意听军师的话,观察数周后,宋师爷通过收买南安郡王的小妾,混到他身边当了一个幕僚。
南安郡王把他看成好用的家仆,从未防备过,又因为他善于账目,这次带来了江南,没想到果真好用
不仅助他解决了甄家及一干党羽,还能帮他清理盐商,更能出谋划策。
“你很不错,说吧,你想要什么奖励”他认为,既然是人才,那当然要好好拉拢,好让人继续为自己效力。
宋师爷道,“我是个读书人,可惜仕途不顺,就想通过军功入仕,但武力有限,也不能上阵打仗。不如王爷把后勤交给我管理,再封一个小官职,等王爷打了胜仗,我也能跟着晋封。”
“哈哈哈,小意思,等去了军营,我就封你一个八品的武职,等训练过后,出发前再封你从六品忠显校尉。”南安郡王当即表示没问题,这个条件可以满足。
“谢王爷,”宋师爷低头,嘴角微微翘起。
等打了胜仗,南安郡王是有机会提高爵位,世袭罔替也可以想一想,但军队怎么可能还让他掌管
这时候,就该轮到他接管这支水师了。
盐商们最终没受住诱惑,互相商量好,就一起向南安郡王投诚了。
他们列出了长长的名单,都是和自己有瓜葛的,牵扯朝廷重臣,宗室勋贵,多达上百人。
南安郡王看完,都不由沉默了,不安的询问宋师爷,“这么多人,真的能全部替换吗”
要是不行,这些人在背后捅他一刀怎么办
“放心吧,新帝初登基,正是要建立自己势力的时候,他绝对会支持您,这些人,一个都不会留”宋师爷安慰道。
看到这名单上那一个个有份量的名字,他心头也是惴惴的,但这个时候,绝不能让南安郡王打退堂鼓。
“可是太上皇”这里大部分都是太上皇的人,他可能同意
宋师爷微微一笑,“王爷可知道,每三年科举考试,会录取多少学子”
南安郡王一愣,不明白他为什么问这个,迟疑道,“两三百吧。”
“不,包括同进士在内,是三百五十名左右。大楚建立至今,加上恩科,总共开了三十四届科举,共计一万两千多名进士。”
南安郡王一惊,“这么多”
“另外,除了科举当官外,还有恩荫,世袭,皇帝额外赏识等方法,因此官员的人数超过一万五千多人。而这还只是文官,且进士及第最低也是从七品的通判,七品之下,还有吏员。朝廷的人数,早已超过了负荷,光是发这些人的饷银,就要花掉朝廷五分之一的国库。而朝廷也不可能不开科举,那会引起哗变的,人数越来越多,坑却越来越少,怎么办”
“自然是杀一批,”南安郡王喃喃。
“不错,京城等候空缺的进士,就有三四百人,更不用说同进士了,数量只会更大,但朝中的位置是有限的,再多朝廷也养不起。”
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清理掉一部分人,让其他人上位,空出位置给那些进士。
至于增加官职,宋朝的冗官的例子摆在那里,朝廷不可能养这么多闲人的。
“所以即便他们是太上皇的心腹,太上皇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们吃相太难看了,把这么多人抄家入狱,朝廷能过一个肥年。”南安郡王觉得他悟了,信心又足了点。
“而且这些人”宋师爷沉吟,“或许大半都不是太上皇的人,而是众位皇子的残余势力。”
南安郡王一惊,迟疑道,“不会吧”
不是已经杀了一批,怎么会还有
宋师爷摇头,“我没在上面看到四王八公,他们才是太上皇真正的心腹,是真的没参与,还是参与了,那些盐商不敢说这谁也不知道。
“什么”南安郡王吃惊,“他们可是我的老亲,不行不行”
宋师爷似笑非笑,“是老亲重要还是南安郡王府重要”
“什么意思”南安郡王不懂。
“我已经说过了,现在朝廷尾大不掉,除了文官武将数量太多,也有勋贵的原因,他们才是占有资源最多的人,不是吗”
“可是他们是跟着打天下的老臣啊”南安郡王急了。
“王爷,如果您每年只有一万两的收益,而您的管家却要从中拿走两千两,每年都是,你会看在老臣的份上,就这么一直养着他一家吗史书随便翻翻,开国功臣到百年后,还能剩下多少”
南安郡王脸刷地白了,“难道他们不怕传出杀功臣的名声”
“新上位的陛下,是爱惜名声的人吗实惠比较重要吧”宋师爷见他肉眼可见慌乱起来,“当然了,新帝也不会把人杀绝,就像您说的,他还得要点脸,因此他只会对一部分下手,然后留下一些作为面子工程。而太上皇势必要保下荣宁二府和北静王,其他人”
他摇摇头,不再言语,告辞出去了。
南安郡王没注意到他的离开,嘴里喃喃,“会保下几个人”
那凭什么不能是南安郡王府呢
他眼里闪过一抹狠厉,看来那些老亲得派上用场了,别人牺牲了,他王府就可以保下来
走到院门口的宋师爷,转身看到这一幕,心情大好。
只要朝中那些稳固派一批批下台,他主子才能推自己人上去不是
南安郡王几乎把江南闹了个天翻地覆,导致人人自危,一时间,弹劾他的折子,如雨后春笋,都已经不是一茬接着一茬了,而是满地开花。
整个朝堂,除了少数几人,都在弹劾于他。
就连关系一向莫逆的老亲,四王八公和南安郡王太妃娘家,以及儿女亲家,都给南安郡王发来了质问信,认为他简直疯了,竟敢做这么出格的事。
南安郡王心里当然也慌,知道事情闹大了,整个王朝上下人心惶惶,都因为他而开始动荡不安。
但在清算完那些盐商的家产后,就连他也忍不住倒抽口气。
十几家加起来,居然已经超过了七千万两,其中包括了房产地产,古董字画,玉器首饰,金银珠宝,但最多的还是黄金。
这些盐商酷爱收藏黄金,有的藏在老宅的祠堂里,有的藏在祖辈的坟墓里,大部分都在宅邸隐秘的库房。
要不是宋师爷目光如炬,且严刑拷打审问了盐商们身边的心腹,问到蛛丝马迹,然后抽丝剥茧,还真找不到这些。
光黄金就超过了三百万两,剩下的白银瞧着都不显眼了。
看到这庞大的数字,南安郡王相信,两位帝王肯定不会再责怪自己。
毕竟这相当于三年的国库收入了,即便取出一半放入国库,两位陛下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南安郡王按照宋师爷的建议,率先把金银,古董玉器等方便运输的,全部装船,用自己的士兵押送,顺便还向新任江宁驻军,要了一队士兵监督,一起送往京城。
账本会提前进京,悄悄呈上去,到时两位皇帝想截留多少,都可以。
看到真金白银,他们的态度一定会坚决支持他,吏部尚书也不会再针对他。
毕竟目前这位吏部尚书一心为朝廷,且每年都因为国库不足而发愁。
现在多了这么些,国库至少宽裕好几年。
拿了好处,那些和盐商勾结的官员,就必须处理了,只有他们的罪名成立,皇上和朝廷才能名正言顺得到那笔巨款。
因此,他们获得的好处越多,南安郡王越不用担心自己会被放弃。
相通了这点,南安郡王心下放松,留下来处理剩下的不动产,像房产,商铺,地产等。
“这些可都是好东西,真要便宜了那些泥腿子”南安郡王心里有点不舍,想着是不是偷偷昧下一些。
盐商们有钱,他们的资产当然是最好的,千亩良田连成一片,商铺在最繁华的位置,宅邸,别院,园子等统统修建豪华奢靡,哪样不是好东西
“王爷,我建议您如此做,是为了帮您在京城那边加一层保障,要是到时候有人依旧攻讦您,就可以拿着万民书,彰显你的功绩。且只有让江南更多人受益了,江南才能迅速安稳下来,两位陛下也能放心。”宋师爷道。
他的提议很简单,有别于以往抄家来的财物悄悄变卖,一般都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家接手。
这次宋师爷建议南安郡王把良田拆开了卖,以底于市价卖给普通百姓。
当然,他们买不起太多,可一家人凑一凑,买上一两亩地还是可以的。
按照户籍来,一户只能买两亩,读书人可以买四亩,要是考上了功名的,比如童生秀才可以买六亩,举人八亩。
这可是江南鱼米之乡的上等水田了,八亩足以让一个五口之家过的不错。
可对举人来说,八亩地就太少了,实在不值得去争夺。
举人都如此,那些大户人家自然看不上了,只要严格审批购买人,这些地最后会落到百姓以及贫困的读书人手里,获益的是普通人。
然后商铺,这些也会底于市价出售,但规定每户只能购买一间。
这是给江南剩余官员,乡绅地主,富商的好处,虽然只有一两间能到自己手里,但价格低啊,等于白送。
最后是那些豪宅,会被卖给江南的其他富商,价格也比平时低,买到就是赚到,不用自己花钱建,还能住上这么豪华的宅子,想来那些富商也是乐意的。
这样一来,整个江南,获得好处的人就多了,不至于再像之前那样,对南安郡王仇恨满满。
南安郡王再宣扬一下,这都是两位皇帝的意思,百姓也会觉得,皇帝的心是向着自己的,是那些盐商们可恨,吸百姓们的血,造成的动荡会很快消弭于无形。
“好吧好吧,”南安郡王固然不甘心,也觉得宋师爷说的话有理,“就是不知道太上皇和圣人会不会同意”
“会的,”两位帝王也没反对的理由,毕竟是拿来安抚民心用的。
果然一月后,皇上下达圣旨,命他全权处理,并表示售卖这些产业的钱,一半用于南安郡王出海的军费,一半换成粮草,送到西北边境。
并派来了处理粮草和押解的钦差,这人将会看着南安郡王处理,然后上折朝堂,相当于监督之职了。
南安郡王有点不高兴,原以为能全部到手的钱,被割走一半,换谁心里都不高兴,还是宋师爷偷偷安抚了他。
“听说海上有不少海盗都很富有,训练水师自然需要练手的,”言下之意,这些已经被皇上知道的财物何必惦记,外面还有更好的。
南安郡王眼前一亮,对钦差顿时和颜悦色起来,做事也格外麻利,处理得那叫一个快。
钦差心里疑惑,可再三查验账本,都没发现问题,滴水不漏,一丝差错都没有,更别说贪污之类的了。
他也暗暗派人询问了那些购买田地和商铺的人,是否存在阴阳合同等行为,得到的答案都是没有,南安郡王竟真的没捞一分,只能按下不提。
且南安郡王非常热情,给钦差介绍了粮商会,表示他们卖粮非常公道,还能帮着运送呢。
要是西北那边着急的话,可以先和粮商会签订合同,先把一批粮食运过去,事后再付钱不迟。
钦差半信半疑,抱着审视的态度去了,发现粮商会的甄管事果然好说话,当即表示可以降低价格,帮忙运送。
“你们的粮食不会是陈粮吧”他怎么都不相信会有这种好事。
“放心,绝对是今年的新粮,送到边关后,保存得当,将士们吃到明年年底绝对没问题,”甄管事信誓旦旦,“可以货到再付款,你们到时只管让人查验,但凡有假,我们粮商会分文不取”
他得了陈景轩的示意,这是一个好机会,要是能借此承办军粮,绝对能让粮商会发展壮大,且彻底在江南站稳脚跟。
闻言,钦差倒真动心了,跟着甄管事去了几个不同地方的粮仓,查看要运走的粮食,发现果然都是今年收上来的两茬,没有陈粮,没有坏的,不由满意。
他的重心都放在了粮食上,对南安郡王这边就不再死盯着了。
南安郡王觉得舒服多了,当即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把钱一分为二,交接清楚。
钦差最后查验,依然没有问题,给京城的折子竟全是称赞,顺便还说了自己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更多的粮食,西北边军一整年都不会缺粮食吃了,明年不用朝廷再拨款。
这可是大功一件,京城那边当即下旨嘉奖南安郡王和钦差,并命南安郡王回西南,钦差押运粮食去北边。
这样一来,江南这场轰轰烈烈的盐商案落下帷幕,中途虽起了一点波折,却也安稳度过。
真正的战场转移到京城,先是近百位官员被下大牢抄家,砍头流放一条龙。
这样大规模的清洗,让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片阴霾中,在血色过后,紧接着是更加激烈的争夺战。
这百位官员,以及被他们牵连的亲友,空出一百五十多个岗位。
太上皇和新帝刚开始默契的收下那些钱,统一战线坚决处理涉案官员。
可到了此时,他们又开始明争暗斗起来,今天你命自己心腹上位,明天我就调心腹去到另外一个位置上。
两人虽然都有自己的心思,但也知道朝廷损失了这么多官员,虽然不至于政事停摆,但也要忙碌一阵,得尽快决定新官人选。
于是在互相争夺又互相妥协之下,他们用自己人瓜分了比较重要的十几个岗位,剩下的就提拔部门内能干的官员,或由各部门的长官名单,吏部审核,两位帝王最后通过。
等到这些都处理好,朝廷开始检拔那些考取功名后,等待候补的官员。
这一次,只要托个关系,稍微走动一下,就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官职。
于是在一大批人哭嚎过后,是另一批人的欢天喜地。
人类悲喜并不相同,这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就比如荣国府,京城这一系列的变故,都没影响到太上皇心腹荣国公,且在事情过后,他还为自己的长子和次子谋到了两个不错的位置。
长子贾赦因为先太子的情分在,被太上皇惦记,候补了一个武职,在羽林军充当正六品小官。
别看官小,但这意味着太上皇允许荣国府下一代继续接触军权。
荣国公本身掌管京郊大营,要是大儿子干的好,说不定能接他的班。
当然了,这一点荣国公内心充满了忧虑,毕竟新帝不是和贾赦关系好的先太子,而羽林军又是掌管内城防务的,新帝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心。
荣国公不能拂了太上皇的好意,又不想叫新帝忌惮上,只能让大儿子装傻,韬光养晦,不惹了新帝的眼。
于是贾赦只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副纨绔子弟的做派,时不时缺席差事。
而他的弟弟贾政则相反,进了清水衙门工部,虽然是从六品的小官,但有父亲照拂,进去后就受到上司的重视,带在身边教导。
和原著相比,他当官的时间早了好些年,也要容易得多,毕竟荣国公还在,贾家正是最鼎盛的时候,没人故意打压,升官指日可待。
荣国府这一家子,都是欢喜参半,更何况境遇更加天上地下的其他人。
而最叫人哭笑不得的,就是林家的喜讯了。
经过太上皇和新帝的角逐,新任巡盐御史竟然落到了林如海身上。
要知道林如海还在守孝期间,按理需要27个月,现在才过去一半。
林如海怎么也想不通,两位皇帝怎么想起他来
巡盐御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太上皇和新帝都不可能把这么关键的位置让出去,于是在互相妥协过后,再一次迎来了激烈的交锋。
这一次是太上皇胜了,他命自己的心腹上任,可不过半月,这人竟然死在上任的路上。
太上皇大怒,下令彻查,可结果却显示,这位是感染了风寒,病倒在驿站,因为条件有限,没有厉害的大夫治疗,才没的。
太上皇不信,认定是新帝动的手脚,而新帝也确实插手了,不过在事后。
得知那人病了,他就安排选新的巡盐御史,想趁太上皇还没反应过来,先一步抢了这位置。
然而这看在太上皇眼里,就是新帝早就知道,所以才这么行动迅速。
太上皇恼恨于他,干脆也不装了,直接明面上否决。
无论新帝提议谁,太上皇都不同意,私底下闹得很难看,就差闹出去被朝臣知道了。
最后还是新帝被劝住,再闹下去,太上皇就要不顾他的脸面了。
太上皇的身体已经好了大半,要是去上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给新帝没脸,那乐子就大了。
新帝迫于无奈,不得不妥协,但也故意恶心了太上皇一把,提议林如海。
林家因为林如海父亲身体不好,虽然是世袭的侯爷,但从未上过朝,虽有爵位,却不算太上皇心腹。
但林如海是贾代善女婿,又是太上皇钦点的探花,还被他下旨赐婚,算是他看好要培养的人。
新帝选他,是因为知道太上皇不会反对这个人选,但又因为林如海在守孝,夺情说起来是尽忠了,可对文人来说,名声会有瑕疵。
林如海是文人,还是文风鼎盛的姑苏人,比较看重这点,何况他事母至孝,得到消息后,忍不住苦笑,却不能拒绝。
而太上皇一直标榜自己看重孝道,夺情这种事,近二十年都没发生过,在林如海身上破了例,难免不痛快。
因此这个任命,三人都不怎么痛快,唯一高兴的,大概只有苏叶了,毕竟这是她一手促成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