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039章 折腾
    夏稻花思维散漫,性子也散漫,但抓山鸡野兔之类,还是动作很快的。

    这回打回来的猎物,姜氏给孩子们留了一只野兔,孝敬了老两口儿一只野鸡,把最肥的一只旱獭配上萝卜、土豆,炖了一大锅,给各房头送了一碗肉。

    其它的几样,都叫夏有田拿到镇上去卖了。

    夏有田对着陌生人不像在姜氏面前那么放得开,不是那能说会道的,但他长了一张憨厚老实的脸,让人无端就觉得有种信任感。

    他报的价格也不贵,是根据从前听老陆和胡屠户提过的价格,稍微加了一点儿。

    结果竟然出乎意料地顺利。

    两只旱獭,卖了一两六钱银子。两只野鸡,卖了一两八钱银子。四只野兔,卖了四两八钱银子。蘑菇都是挑的个头大、品相好的,卖了二百钱。

    跑这一趟,竟然拢共赚了八两四钱银子

    夏有田都没敢在镇上停留,空着肚子一路跑着回了家。

    把怀里的银子交到姜氏手上的时候,那银子和铜钱上头,还带着热乎乎的体温和汗渍呢

    姜氏细细地数了数银子和铜钱,反复数了两三遍。

    姜氏把银子单放一堆,散碎的铜钱,凑够一百钱就用细麻绳穿起来,凑够十串就放一堆。

    最后把银子和整吊的铜钱,都放进装着分家时候得的银子那个钱匣子里头,妥妥帖帖地藏进衣服箱子的深处。

    剩下的零头四百钱,姜氏把它们放进一个日常零用的钱匣子里头,满足地叹了一口气。

    夏有田和姜氏两口子,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决定把野味卖上了价这事儿烂在肚子里,谁也不告诉。

    就连几个孩子,也不能叫他们知道。

    毕竟孩子还小,说不定,会被人套了话去。

    两口子脸对着脸傻笑了一阵子,这一趟卖的钱,都快赶上分家得的银子了,真是让人觉得不真实啊

    再想想,村里有名的酒蒙子老陆,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凭啥

    不就是仗着他那份打猎的手艺么

    缺钱了就进山里转悠两趟,随便打到点什么野味回来,就能卖出去换酒喝。

    打猎这事儿,可真赚钱哪

    夏有田忍不住有些心动,觉得打猎比种地强

    “娘子,你说我以后经常进山里,找找猎物怎么样

    没道理稻花和梨花两个孩子能打回来那么多野物,我这一个大老爷们儿,还赶不上她们两个小丫头片子啊”

    姜氏蹙眉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反对

    “进山打猎不保准,得碰运气。

    有时候你可能转悠一小天儿,结果啥都打不着;有时候说不定会碰见野猪、野狼、黑瞎子、老虎不像种地,只要不惜力气,伺候得勤快点,怎么都能有些收成。”

    “说的也是。除非赶上老天爷要收人的年份,不然再怎么着,地里的收成也能保证一家老小有口吃的。”

    “这样的美事儿不可能老有。你呀,还是安心种地吧

    回头我就把绣活儿捡起来,得闲就做几样帕子、荷包、抹额、鞋面之类的小玩意儿,送到镇上的绣坊里去卖。

    梨花的手艺也快出师了。稻花和菱花也可以学起来。

    到时候我们娘仨儿在家里,买些好的布料和绣线,安安心心地坐在炕头上,绣点炕屏之类的大件,也能卖出不少银子呢

    这岂不比打猎稳妥”

    夏有田却不同意

    “绣活儿虽然比打猎稳妥,但到底还是太费神了,我觉得不大好。

    还不如平时我进山砍柴的时候多留意些,若是能得了新鲜的野味,拿去卖来得好。

    反正咱们也不贪心,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只要不往那林子深处去,多半碰不上什么猛兽的。”

    姜氏听得心里甜滋滋的,却更是坚定了要多做些绣活,贴补家里的想法。

    夏稻花的头发终于长起来了,两三个月过去,不但头皮上的伤口愈合得不错,就连那疤痕也小了许多。现在被长长了的头发遮住,更是看不出来了。

    只是身边的人,都渐渐察觉出了夏稻花的变化。

    但只要一考虑到她的头部受过的伤,就觉得她能捡回来一条命,已经很值得庆幸。即便性情脾气变了些,对人对事忘性大了些,也算不得什么大毛病。

    夏稻花后来又借着跟梨花一起挖野菜,还有跟五郎一起捡柴火的机会,捉了些猎物回来。

    每次夏稻花打猎回来,姜氏都会先孝敬给老两口儿一些,然后给各房头分一些尝尝鲜,剩下的才是自家吃或者卖出去。

    不过,即便这样,家里也逐步攒了些银子。姜氏用来装整钱的那个匣子,连银子带铜钱,已经塞满了一大半儿了。

    四房一家子的笑容越来越多,过了三月三,四房已经在商量要送五郎去上私塾的事儿了。

    不过,五郎自己却不同意。

    五郎当然想去念书,但他觉得,眼下这个时机不对。

    若是自己真的去私塾了,怕是全家人都会以为,四房在分家之前,就私下里藏了私房钱。

    夏稻花对这种顾虑颇不以为然,但姜氏和夏有田却听进去了。

    于是,五郎上学的计划,暂时被延迟到了今年秋天。

    虽然同样有些引人注目,但经过小一年的省吃俭用,又刚刚卖了粮食的日子,让孩子去村里的学塾启个蒙,认识几个字,倒也不是那么令人难以接受。

    在那之后,家里人再张罗着跟老两口儿或者别的亲朋借点银钱,供五郎念几年书,就显得十分顺理成章了。

    与此同时,夏有田的柳条筐、竹篮子,姜氏的绣品,也都开始做了。

    攒了几十个,就赶一趟集。

    柳条筐和竹篮子,都是正经的家伙事儿,居家过日子干农活儿都用得上的。柳条筐能卖八个铜板,竹篮能卖十五个铜板。因为后者材料不易得,而且需要的工艺也更精巧。

    只可惜这种东西的需求量没那么大,买的人也着实不多。

    倒是姜氏的绣品不愁销路,即便自己摆摊卖不掉,绣坊也乐意收。

    即便卖的不快,收入不高,两口子还是乐此不疲。很勤快地一边种地、一边养鸡养猪,一边鼓捣这些零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