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满满的半大车东西,幸亏来镇上的人不多,要不然都还放不下,村里的妇人哪个不眼热的看着苏金蔓买的这些东西,纷纷夸赞赵秀荷是个有福气的,看着她微微隆起的腹部,心道不宣的跟她说着喜气的话,让赵秀荷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回到家的时候,买的东西有些多,张大爷把牛车的客人送到村口后,又特意转过头来把他们送到了家门口,路上苏金蔓问起了三姐弟的身世。
“你们叫什么”
“邹妈妈说我们是奴婢,名字该有主家定,原来的名字都不作数了。”
苏金蔓没有给别人起名字的嗜好,于是又问道。
“那你原来叫什么”
“大小姐,奴婢原来叫朱巧,弟弟叫朱文甫,妹妹叫朱苗。”
“那你们还叫这个名儿,那是你们爹娘留给你们最后的爱了。我们家你也看到了,不是那些豪门大户的,只是富庶一点的农家人。本来是想请个人回来照顾我娘的,既然你们三姐弟来我家了,那也算是一家人了,我家现在爷奶和小姑都住这里,若是他们说了什么过分的话,做了什么过分的事,还请你们多多担待一些,不必理会就是了,只要把我娘顾好就行了,因为她怀孕了。”
苏金蔓的话让朱巧三姐弟连连点头,感动的一时间泪如泉涌,看得赵秀荷心都碎了。
把最小的朱苗紧紧的搂在怀中,好一顿安慰。
“以后在婶子家,有婶子一口吃的就饿不着你们。”
苏三郎也是个心软的,一副老父亲的样子看着三姐弟。
苏金蔓倒是不担心自己的父母,最担心的就是苏老爷子和苏老太太,再加上一个苏翠兰,他们的战斗力那是杠杠的。
“爹,回家您可得劝着点儿我爷奶,毕竟这三姐弟的工作我都安排好了,别让二老瞎指挥。”
“我知道了,不过我尽量,你也知道我这嘴笨,怕是”
“没关系的爹,只要您说句话就成了。”
苏金蔓可没指望苏三郎能震的住那二老,她不过是想要苏三郎一个态度而已。
几人说话间就到家了,苏三郎和朱文甫一起卸东西,苏金蔓把提前准备好的车钱和小酒塞进了张大爷的手中。
小酒张大爷本来还有些推辞的,哪有次次都要人家东西的,他有些过意不去,在苏金蔓的再三劝说下,他才收了,而且还叮嘱道,下不为例。
苏金蔓扶着赵秀荷进门了,堂屋里的人听到外面门开的声音,明显愣了一下,随后就传来苏老太太的声音。
“是三郎回来吗”
被点了名儿的苏三郎自然回应了
“那你到堂屋来坐坐,家里来客人了。”
赵秀荷听到家里有客,快走了两步,避免与客人打照面。
苏金蔓倒是好奇来客是谁,居然让爹去陪客
她一把抓住了想去后院的赵秀荷,“娘,您就不好奇客人是谁”
“好奇有什么用,你奶在那里面,我去还不是找骂。”
“娘,您又忘记了,您是这个价家的女主人,走,我们一起去瞧瞧热闹。”
说完,把厨房的位置告诉姐弟三人,让他们先把东西弄去厨房,她带着赵秀荷紧随苏三郎的步伐去了堂屋。
还没到堂屋,就听见里面传来哈哈大笑的声音。
这时,赵秀荷有些露怯了,再打嫁给苏三郎开始,她还没进过堂屋议事,心里头多少有些慌乱。
苏金蔓紧紧握着她的手,好似给了她力量。
两人同时跨步进了堂屋,堂屋里本来还谈笑风生的众人顿时鸦雀无声,纷纷把目光看向了她们母女。
苏老太太马上换了颜色,“你们赶紧出去准备晚饭,没瞧着家里有客吗”
苏老爷子这时说道“不忙,既然来了,就坐下听听,这是咱们十里八乡都出名的王媒婆,今日来给翠兰说亲了,正好也跟金蔓说个人家,明年就要及笄的闺女,哪有不嫁人的。”
赵秀荷十分后悔听了闺女的意见,要是知道是这么档子事,她是怎么都不来凑热闹的,可既然公公说了,她又不能不听,硬着头皮拽着闺女站在了苏三郎跟前。
苏金蔓可没有学三从四德,她直接牵起赵秀荷的手坐在了旁边,“娘,您这身子都重了,站着可不好,自己家哪里有那么多规矩。”
这时,苏翠兰假意咳嗽了一声,用手绢半遮着颜面,轻柔细雨的说道。
“金蔓,家里有客人,你还是注意一些,要是让人家觉得我们苏家的女儿都是没教养的,那可是对咱们名声不利的。”
对面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恨不得头上全插上花的王媒婆听到苏翠兰的话,那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翠兰小姐的声音宛如莺歌,真是好听,镇上李老爷一定喜欢这样的姑娘。金蔓小姐就是名声有些欠一点儿,但是好在你有这么大的家业,到时候老身一定也给你找个如意郎君。”
“那可就让您费心了,我家金蔓就是担着被休的名声,别的条件我们也不挑,只求一点,真心实意的对我们金蔓好就成了。”
赵秀荷是当娘的,自然是不希望闺女在家成老姑娘的,现在既然有了这么个便利,她还是很放在心上的。
“那可真是太容易了,我手上就有好几个,到时候我在过去走动走动,看看有几户愿意的。”
看到王媒婆热络的和赵秀荷说起话来,苏老太太满脸的不愿意。
“王媒婆,要你今日来是跟我闺女说亲的,怎么扯到我孙女儿头上了,她年纪还小,还要等上两年,再说被休的名声能说什么好人家,有人要就不错了。”
说出来的话是尖酸刻薄,让赵秀荷的脸都白了几分,苏三郎虽然生气,奈何是自己的老娘,他也只能低下了头。
王媒婆是什么人什么人家都去过,什么景色也看过,自然不会把苏老太太这种小儿科放在眼里。
“老太太,您是有福气的,闺女这么好看,孙女儿也是不差的,住着这么好的房子的在村里可没几户。”
三两句话就把苏老太太的那点儿不平衡给抹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