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三期答疑
    比起前两期答疑,这次的其实算不上疑问,只能说是一种观念上的冲突。

    此处无意攻击或批评留言的人,我的发言仅针对评论本身。

    以下发言中任何举例都不代表我看不起举的例子,也请不要对号入座,我只是在谈论自己的一些观点。

    q我突然想让青青也收个徒弟,然后去吊打reborn的徒弟好像有点困难,要不去万能的夏威夷教工藤新一吧,再来个十年约战,十年后看工藤新一k泽田纲吉。

    a无论是以小说情节本身而言,还是以人物塑造而言,这种桥段不但是毫无必要的甚至是在拉低角色本身的档次不止拉低了里包恩、沢田纲吉的档次,也拉低了青青的档次。

    也许纯读者很难理解这点,所以我掰开来讲清楚。

    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安排通常要么为了塑造角色而存在,要么为了推动故事而存在,快餐阅读时代也可能是为了水字数恰烂钱而存在,此处不讨论最后一种。

    为了恰饭不丢人,不偷不抢愿打愿挨。

    如果以“一篇小说没有任何多余的废话和冗余情节”为前提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讨论,安排提问中的情节有什么意义

    1可以侧面显示青青的实力,弟子强则师父更强。

    2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战胜里包恩,弟子赢了对方的弟子,视为师父更强或更会教学生。类似情节可见郭靖杨康,江南七怪和丘处机的赌约。

    3没有意义就是吊打了很爽,情绪价值。

    4贬低一下沢田纲吉和里包恩。

    显而易见,4在同人写作中不但毫无价值而且最是毒点,极其容易触怒粉丝。

    3用在原创小说中写打脸情节可以,用在同人里,不是很妥当,不是说不能用,而是没有必要,因为可以写爽点的方式很多,没有必要这么干。

    2的话,双方都是正人君子来个十年之约,确实有其浪漫性,但是,这符合青青的性格吗我不说我想要塑造一个怎样的主角,只从我已经写出的部分来看,你们觉得,青青想要胜过里包恩会选择自己变强去挑战还是十年之约弟子赢不能改变她的排名,得不到游戏成就奖励,她为什么要为了这东西在游戏里硬混十年,有十年去升级不好吗

    1的话,扪心自问,有没有这种必要16岁业界第二的自由杀手、刺客大师,还需要收个徒弟烘托实力这不是主角的写法,这得是主角山门里的出窍期大能的出场前置设定,懂

    所以无论哪种可能,这种情节都是没有必要的,不合理的。

    说完情节,我们再来说人物塑造这方面。

    以青青的性格,她会不会觉得“我的弟子吊打你的弟子”是一个非常快乐而且值得她等十年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拉低格调的事情心胸狭隘和眼界低下怎么也得沾一个别说刺客大师了,马上形象就直接往下三滥去了,江南七怪和丘处机的赌约还有前因在,情理上说的通,君子之约,青青跟里包恩有什么理由需要做这种赌约吗这种情节设置看起来就会让人觉得青青输不起,打不过里包恩就想着收徒打别人徒弟。

    以现在已经塑造出的形象,青青是这种人吗

    再说侧面烘托实力,本文中的角色和读者是不是已经有了青青实力强大的印象

    我觉得我应该还没有写作水平烂到这也没写出来的程度。

    既然正面还没有写到顶,还有业界第一可以挑战,是否有必要以拉低格调为代价来侧面描写

    快餐阅读时代,很多很多小说开文初衷就是为了钱,节奏快,情节直白,情绪调动快,有时候可以舍弃逻辑,为了爽点安排一切。

    这种小说读起来快乐,但是,看多了这类小说,实质上读者的阅读能力在下降,不止是词汇量下降,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对情节的感受能力都在下降,最后连鉴赏和思考能力也会受损,变得只能读这类最简单直白的东西。

    这很可悲。

    更可悲的是一些人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这种退步,还会在已经降低了的水准上满足地去指点挑剔别的作品,其表现之一就是上次说过的山猪吃不了细糠行为,今天这种问题实际上也是这一类的,因为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下降,导致思维定势,脑中只有这种情节了,并不会进一步去思考情节和人物和主线故事的统一性。

    说回本文。

    我想要塑造的青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是一个有修养、有品格、有格调的人。

    不恃强凌弱,不滥杀无辜。

    是受人景仰拥戴的刺客大师。

    是自由孤高的独行者。

    她的强大来自于内心,和外物无关,和他人无关,她既不需要通过贬低他人的方式满足自己,也不要以侮辱他人的形式来彰显自己。

    她跟赤井秀一在四周目相处的时候,只有通过实力直接展示差距,没有过任何一次故意去羞辱对方,哪怕嘴上说暴打狗比男人,也没有真去四公里外狙人,反而还教了对方技能。她尊重对方,秀一也尊重她。

    综上所述,为了吊打某个角色而去吊打某个角色的情节不但毫无必要,而且拉低角色格调、破坏角色塑造。

    希望大家能稍微用点心想想再对情节提建议。

    不要把苍鹰拉低到母鸡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