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六年 申城
唐青月的房子在华山路,临街。
整条街都是两层的楼房户型,下面是宽敞通透的门面,前面出门就是人行道,屋后有三米宽的小院子,二楼一般住家,一二楼之间有宽宽的廊檐,红色琉璃瓦配上白下红的墙,整齐、干净、漂亮。
随着东方明珠的投入使用,这一片曾经一度成为申城最繁华喧闹的地段,周围都在热火朝天的拆迁新建,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这条街因为房型整齐、典雅,没有被拆掉重建,不过是在几年前进行了统一的整改,居住起来更加舒适,并且街两头也安装了路障,成了任何车辆不能进入的步行街,房价也是一日千里。
趁着那次整改,唐青月也将房子大肆装修一番,楼下两间门面打通,开了一家中药馆,剩下那间一分为二,作为储藏室和店员休息区,后面的小院子盖了一间长长的厨房,给顾客煎药熬汤之类用的。
至于偌大的二楼现在只有她一个人居住。
唐青月姥爷是一名中医,她从小耳濡目染,又在医院的中药房上班长达十八年之久,这几年还上了夜大专攻药学,可以说是一部行动的中草药知识汇编也不为过。
这几年市场上保健品不停渗透,而中草药开始颗粒化,中药房的草药一天天减少,一些时常来开滋补之类药材的阿姨们开始抱怨来医院药房各种不便利,质量不直观,煎煮服务不能满足等等弊端。
外面倒是开了不少药房,可人家都是西药、保健品,一些年龄大的叔叔阿姨们还是更信赖流传几千年的中草药。
和中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唐青月便趁势在医院不远的华山路自家商铺上开了一间中药馆。
门面是自己的,采购渠道也是门儿清,顾客那就更不愁,店员开始找的还都是申城大学药学专业未毕业的学生,两年多时间,这么一间看起来冷冷清清的中药馆给她挣了外人想象不到的财富。
唐青月想着等到退休了,她就卖掉申城的房子,找一处青山绿水的地方,买块山头围个院子,养两条狗,种几盆花。
围个院子,盖一栋当年在山上住过的那样的房子。
毕竟大家都说这一片迟早还是要拆迁的,拆迁款一个比一个传得多。
并且,唐青月在申城南北高架新闸路口处还有套破旧的老房子。
那套老房子被棚户区围在中间,之前住不得租不了,可现在它也要被拆迁改造了。
按照目前形势看,不管怎么算唐青月都是一名拆迁大户、准暴发户
回想刚回城那些年,真的是捉襟见肘。
买了房子,她已经是身无分文,当时去山里想接石泉生父女来城里的路费还是借的。
回城头三年唐青月在药房工作都只算学徒,一个月十八块钱工资,没有任何福利,还要养活大姐家的三个孩子。
到九零年,她工资涨到九十六,各种福利也是水涨船高,三个外甥长大了,早过了当初承诺的抚养年限,便陆续回到他们爸妈身边,唐青月的日子才轻松下来。
一个人过日子,基本没什么开销,三年前唐青月将所有的积蓄拿出来修整房子、开中药店,短短三年这间药房已经盈利近百万,这还不算店里近百万的库存。
这套临街的商铺是十八年前唐青月花一千七百块钱买下来的。
而这其中有一千二百块是她大姐唐清悠给的。
唐清悠和唐青月两人当初一个下乡一个上山,都在七八年回了城。
和唐青月孤身一人回来不同,唐清悠下乡期间和同为申城的知青结了婚还生了三个孩子。
78年年底唐青月是准备离开申城的,因为她在乡下也结了婚,也有孩子。
虽然那孩子不是她亲生的,当初结婚也只是权宜之计。
但是申城已经没有她的容身之地了,她准备回到山上去,那里有她思念的人,有她一手带大的孩子。
这时候唐清悠提出给她一笔钱,这样她在申城能安一个家,可以把山上的男人接到城里来。
当然这笔钱不是白给的,唐青月必须无偿帮她养大她的三个孩子。
当时唐青月身上还有将近五百块钱,于是她再三奔走、寻摸,最终买到了现在的这套临街楼房。
这房子买的时候本就有些年月,加上几个孩子在里面住了近十年,房子折腾得破败不堪。
好在这房子整体框架还算结实,三年前政府提出改建,唐青月出了钱,在工程队修补下焕然一新。
里里外外墙面重新刷了,屋顶换成了结实好看的琉璃瓦,门窗、地面拆掉重建,卫生间、厨房一应俱全。
这些年唐青月一个人独来独往,整修后的新房子,她没有邀请任何亲人来参观、居住,甚至那几个早就搬走的孩子提出各种原因想再住回来,唐青月也是难得强硬地拒绝了。
三个孩子,十年抚养照顾,该还的她早就加倍还回去了。
当初她买这套房子是想接山上那对父女来城里安家的,毕竟那几年是他们给了她一个安身之所、给了她一个温暖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并且她回城时身上所有财物都是那个男人给的。
最后他们没有来,那这房子她就一个人住,这是她在这城里的根,是她的避风港。
甚至没有亲人知道她开了那样一间日进斗金的药房,只当是她把商铺租出去给人做生意用了。
唐青月这一辈子没有生孩子,却养过四个孩子。
四个孩子中年龄最大的许明东,唐清悠的大儿子,也是她唐青月的外甥,下个月就要结婚娶媳妇了。
这些年,大姐不停的提及当初她给的那一千二百块钱,特别是房子改造过后的几年,甚至提出过让许明东落到她的户口本上,说几个孩子本就是她养大的,落到她户口上,以后给她养老,也免她晚年孤寂。
唐青月拒绝了,她的户口本上只有单单她一个,挺好的。
唐青月心里明白大姐和那几个孩子是惦记上了她的房子。
因着三个孩子上学,据说掏空了家产,唐青月在唐清悠诉苦下陆陆续续贴补了不少钱过去。
这些唐青月心中都有一笔账。
她最后给三个孩子准备了一笔钱,准备等他们各自成家的时候当着礼金送出去。
多的也没有了,房子更是不可能,唐青月再三同自己保证。
唐青月的的工作让她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人和医生,慢慢发现自己的性格存在一定的缺陷,或许是因为从小不被爱,她总是特别渴望别人的喜欢和在意,潜意识地去讨好别人。
这就是所谓的讨好型人格,是一种不健全的人格,所以这两年她在有意识地纠正。
这天,背着大大的帆布包,穿着一身天青色长裙的唐青月背着包坐上公交车,穿过黄浦江到达浦西一个镇上。
唐家,包括唐家另外两个女儿的婆家都在这。
九零年以来,浦西开始大规模旧区改造,棚户区、石库门都被拆除了,高楼大厦矗立四周。
可惜唐清悠和同在附近居住的唐家早就从曾经的弄堂里搬出来,住进来单位分配的楼房里。
当初让人眼红的楼房,现在却不被看好,没有电梯,没有车位,小区里脏、乱、拥挤。
拆肯定不会拆,毕竟才盖了没几年;扩建没地方建,楼间距本来就小,难得一点空地早被人圈占着盖了储物间、厨房,别说停辆车就是放个垃圾桶的空地都难找出来。
曾经最吃香的酒精厂也倒闭了,唐父以及许家许多人都下岗了。
曾经风光显赫的赵厂长一大家子现在全靠做大学老师的儿媳妇养活。
父母和两个姐姐现在过得很是窘迫,这些唐青月听得太多了。
她也就看着,听着,不吱声。
日子再难也只是稍显窘迫,不能像以前那样潇洒肆意罢了。
唐青月知道父母对她的反应非常不满意,可惜她早就不是当初那个为了寻求父母亲人关爱而委曲求全再让的小姑娘了。
岁月带走了她对生活的激情也带走了她对父母亲人的那份濡慕。
唐青月缓缓穿过几条巷子,来到晨星新村小区,这是申城酒精厂的家属楼。
唐家大女儿唐清悠回城后嫁给当初在烟厂上班的许哲,原本他们同是申城的知青,去了最艰苦的边疆援建,在那边结了婚生了孩子,因为回城离婚,哪想回城后因为种种原因又复婚了。
不过是把同属于两人的三个孩子接回来又送了出去。
当时正逢唐家二女儿唐清婉在生下赵家长孙,又成功进入申城大学成为名牌大学大学生后,取得赵家两老同意同青梅竹马的赵靖远举办了婚礼,嫁入显赫的赵家。
大女儿唐清悠的公婆和回城的丈夫许哲都在烟厂上班,因为当时烟厂的福利待遇没有酒精厂好,唐清婉就拜托她公公,酒精厂的厂长赵忠国将唐清悠婆家一大家子安排进了酒精厂。
哪想到了九十年代,各种国营厂子纷纷倒闭,工人下岗,唯独烟厂效益倒是越来越好。
而在酒精厂上班的唐父,大女儿、二女儿婆家加起来十几口人,一个不拉全下岗了。
生活质量自然显著下降,不过再不济也不至于困顿,毕竟前面那么多年也存下了丰厚的家底,不说别的,就这厂里分下来的房子,三家各有一套,并没有被收回的,都在这个小区里。
因为有赵家这层硬实的关系,虽然房子面积能动的手脚不大,选房可是紧着他们先挑的。
三家都在一楼,唐清悠家选的是八十多平的三房,在小区的最南边,屋外前前后后的空地被他们占住盖了五间小房子,原本是作为仓库、杂物间的,这两年收拾出来了,一直对外出租的,据说这是许家当前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因为房屋出租,并且是零租,许家出入的人比较杂,大门也是常年不关的。
唐青月本就沉闷的性子,以往每次来都是直接进门,放下东西说几句话就回去。
这次原本也是如此,她的背包里装了一万块钱,是她给即将结婚的许明东准备的。
许小西、许小北也有,同样是一万,等她们结婚的时候送出去。
在猪肉只要四块钱一斤的九六年,对于二十出头的年青人来说这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不过现在看来,有些人是没法子满足的。
唐青月的手还未敲到许家房间的门上,正准备张嘴打声招呼,便被房里传出的说话声打断了。
“你姐夫已经找好买家了,对方是从国外回来的,有钱人哟人家开价开到九十六万了,还说一把付清
我的乖乖,就那三间破房子,哪想到能值那么多钱。你大姐我可是有远见,当初不吃不喝也要把钱抠出来买房子
这些年就当房子租给三妹住了,自己亲妹妹,我也不收她租金了。
我同你说,共和新路那边的房子,一套两居室都花不到15万,我和你姐夫也不是重男轻女那种人,小西、小北一人给买一套,剩下的钱在浦东买一个学区房,一百四十平的大平层,我们啊就跟着东子两口子过,以后给他带带孩子,孩子上学也不愁了”
屋里传出唐清悠越发激昂的声音,能想象出对方眉飞色舞的模样。
听到这里,屋外的唐青月依然一脸平静,仿佛屋内那人说要卖的房子不是她的那套。
作者有话要说原本骰子将去年一年的收益都兑换成了晋江币,准备抽奖时来波大的,结果尴尬了,抽奖人数只能是收藏的百分之五,这文收藏太低了,只能抽24人所以小可爱们,还是评论见吧,毕竟晋江币兑都兑了,再求一个收藏啊,一个月后还是能再抽一次奖的。
唐清婉、唐清悦指的是唐家二女儿,
唐青婉、唐青月指的是唐家三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