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孙氏从韩大郎手里接过豆腐,刚刚放好,就听见大门处有声音。
原来是刘氏带着媒婆上门了。
钱氏见了来人,客客气气地请人进了堂屋,孙氏得了钱氏的授意,把看热闹的乡亲挡在了大门外,道“天气怪热的,各位回家休息吧,我们家要是有什么喜事,一定告诉乡亲们,今天就不请大家进院喝水了。”
有人道“韩大媳妇,要是你家有喜事,可得请我们吃喜糖啊。”
孙氏笑到“这我可做不了主,喜事成了,我婆婆准保张罗,您们就安心等着吧。”
“请回吧请回吧。”孙氏客客气气地撵人。
看热闹的人群见人都进了屋子,也看不到什么,就陆续地从韩家门口离开了。
要说这农闲时候大家都不忙,这时候村里也没什么娱乐项目,大家就三三两两或许成群结队凑在一起说八卦,就没有他们凑不了的热闹。
这边钱氏把人请进了屋,韩璎给递了两个凳子,上了两碗水,就出去了。
不过她也没走远,绕了房子一圈,蹲在菜园里,在敞开的堂屋窗户旁听她们讲话。
韩璎刚刚进屋时就被仔细打量了一番,前脚刚出屋,后脚媒婆就开了口,道“韩小娘子长得可真俊,我们这次啊,就是冲着你家小娘来的。”说罢又把韩小娘子好一顿夸。
韩璎在园子里听得津津有味。
这完全是在夸另外一个人嘛。
等媒婆好不容易把来意阐明了,韩璎也听出来了,这是那天和她一起落水的方二郎要娶她,方二郎的母亲刘氏还代方二郎对韩小娘子及韩家表示感谢。
听钱氏这意思,是打算应下这门亲事。
再怎么说这也是古代背景,跟异性一起落水还有了肢体接触,有良心的男方家是得提亲。
韩璎隐约记得这方二郎是个书生,托着下巴琢磨莫非他能有那个逆天大运当大官看来还得平时打听打听。
要是真得成亲,可以看看这方二郎人品如何,考虑考虑跟他谈个合作,来个形婚。
到时候再看情况是跟他过下去,还是手里有资本了再和离。
韩璎考虑了许多,站起来拍拍蹲麻了的腿,去地里找到韩二郎。
“小娘,你怎么来了”正给地里拔草的韩二郎稍稍直起腰道。
韩璎道“二哥,带我去看看大豆。”
韩二郎冲着旁边一喊“大哥。”
“知道了,去吧。”韩大郎回应。
韩二郎这才带着韩璎往大豆田里走去。
韩二郎站在地头,伸手虚虚地划了一片“小娘,你看到的这片都是了。”
韩璎看着这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植物,心里痒痒,道“二哥,咱家这是种了多少大豆”
韩二郎道“爹在大哥的口分田种了一半的大豆,约摸有四十来亩吧。”
韩璎道“有这么多那岂不是过两个月就能产很多大豆了”
韩二郎道“是很多,可是收大豆很累人,豆子又便宜,也赚不了什么钱,豆饭也很难吃。”
韩璎道“二哥,你喜欢吃豆腐吗”
“当然喜欢吃了,哪有人不喜欢吃豆腐的,就是大嫂做的没什么味道。”
韩璎道“二哥,豆腐就是大豆做的,大哥在县城换了几块豆腐。”
韩二郎眼睛发亮“真的吗太好了,又有好吃的了,总比野菜好吃。”
“小妹你还要看啥不看啥我就要回去除草了,不然大哥要捶我。”
“走吧,我也回家。”
“爹说让我这几天赶紧把木头扛下来给你打个柜子,要不就再给我加点活儿。”
“那你还是听爹的快点抗木头吧,搬一次木头总比加活儿好。”韩璎表示同情。
回到家,刘氏和媒婆早走了,钱氏的脸上也带着淡淡的笑容,显然心情不错。
一看这是谈妥了。
钱氏道“小娘,你来娘这儿。”
韩璎搬着韩老头给打的小板凳儿,坐在了钱氏身旁。
“刚刚你也见到了,方二郎的娘来咱家提亲,你也听到了不少话。”
“娘你知道我偷听啊。”
钱氏轻拍了一下韩璎胳膊,道“自己家园子里有动静娘还能不知道了”
韩璎嘿嘿一乐。
钱氏又道“娘答应了石家,虽然听说方家二郎连着两次没考中,但也是个读书人,读书人讲理,也会有个前程,何况他家条件也不差。”
“虽说刘氏可能不太好相处,但是能保你在外不受欺负,一个寡妇拉扯个读书的儿子属实不易。咱家小娘也越发懂事机灵了,能处好和婆母的关系。”
韩璎坐在一旁静静听着。
“再说,这是目前咱家能相到最好的亲事了,方二郎可是附近几个村里最出挑的孩子。要是拒绝方二郎,”钱氏拍了拍韩璎的手,也没把韩小娘落水名声不好了说出口,“拒绝了他家,咱家就不好说亲了。”
钱氏一个老母亲对韩小娘说了一番情真意切的话,可算是掏心掏肺。
韩璎也自己权衡过,觉得与方二郎成亲是一个好的选择。
便也没拒绝。
至于成亲,为时尚早,再刻薄的人家也不能赶在秋天农忙的时候,所以她还是先过好家里的小日子,手里有钱才有底气。
韩璎道“娘,咱家有几袋豆子啊”
“还剩不到三袋了。”钱氏道。
“娘,咱们家做豆腐卖吧,一块儿豆腐能卖两文钱呢。”韩璎看着钱氏道。
钱氏道“小娘,豆腐不是说做就做的,县里也只有一家卖豆腐的,那也人家家传的手艺。”
韩璎看着钱氏的眼睛,道“娘,你相不相信我,我能做出来豆腐。”
钱氏道“信信信,娘信你。”
韩璎一听,这就是父母辈惯常用的敷衍。
“那娘,今晚就舀出来半盆豆子吧,做豆腐的第一步要泡豆子。”
钱氏今天心里高兴,鱼卖了钱,小娘的婚事也有了着落,主要豆子也便宜,就让韩璎取豆子去了。
韩璎取了半盆豆子,把杂质和坏掉的挑了挑,余下的好豆子用水泡上放在一旁。
看天色不早了,便再次自告奋勇要做晚饭,鉴于昨天做鱼的出色表现,钱氏也答应了。
韩璎取了三块豆腐,把剩下两块放进篮子,调到井里保鲜。
考虑到家里油少,盐少,还是做清淡点的吧,来一份野菜豆腐汤,一份小葱拌豆腐。
这两份菜做着简单,颜色好,虽说料不怎么齐全,但也好吃。
一热一凉,正适合这个燥热的天气。
韩璎生了几次火之后,还是不适应,依旧想改进生火技术,这事急不来,她脑里只有菜谱,又没有百科全书,只得以后赚钱了去大地方看看别的地方是怎么生火的,或者买一些材料试一试了。
现在还是把豆腐碾碎,放入油盐和葱花,做个小葱拌豆腐吧。
生火烧水,豆腐切成小丁,水开之后加入切好的豆腐,碎野菜,锅里起泡了,水开了,加入一小勺盐,没糖就不加了,出锅。
晚饭时,大家得知方家来提亲都很高兴,他们家带着媒婆来了一趟,虽然又上了村里八卦热搜,但可算是挽救了韩小娘落水后失掉的名誉。
这一顿饭大伙儿吃的满足,又是一粒米都没剩。
韩老头还感慨,道“上次吃到这么好吃的豆腐,还是村长家儿子娶媳妇,从县里请的厨师做的席面。”
韩璎趁机提出明天要做豆腐,韩老头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还把韩二郎派给她,让帮着推磨。
睡觉前,韩璎又给豆子换了一遍水。闭着眼查了好几遍菜谱。最终确定了用醋来点豆腐,这才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鸡叫第一声,韩璎就爬起来了,扯着韩二郎到村口大石磨处,抢先占上了磨盘,洗刷干净,便开始磨豆子。
两刻钟后,豆子就磨好了,二人提着桶,端着盆就要往家走。
路上遇到了打招呼的村民“韩小娘子,这是端的什么东西啊怪好看的。”
韩璎也不认识啊,含糊地应了一声“这是豆浆,我家要做豆腐,还不一定能不能做成呢”其实韩璎已经胸有成竹了,“要是做成了就拿去县城卖,不过可着村里人近便,拿豆子换就成。”
“那我可就等着吃你家做的豆腐了。”
“好嘞”韩璎和韩二郎走了一路。
很快,韩家要做豆腐这事儿村里就传遍了。
也有人好信想看看豆腐是怎么做的。
依旧是被孙氏给拦在了门口,理由是秘方。
韩璎和大嫂孙氏用布把豆浆的渣子过滤一遍,过滤好的豆浆放入锅里煮开,撇去浮沫。
趁着这个时候,韩璎调了一碗醋汁。
韩璎把醋汁慢慢倒入锅中,不停地搅拌,这个过程可累人。
过了一刻钟,逐渐出现豆花,差不多了,盖上锅盖,静置一刻多钟。
韩璎跟钱氏要了一块干净的布,铺在了木盆底。
二人把锅里的豆花盛入到了盆中。
孙氏按照韩璎的要求找了块木板,又搬来块石头,压在了盆里的豆花上。
韩璎昨晚泡了半盆豆子,今天盛出了三盆豆花,家里盆都没够用,去邻居家许诺给人家一块豆腐,借了一个大木盆才装下。
半个时辰,豆腐成型了。
一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