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二郎不好拂逆韩老头的邀请,以后和韩小娘子成亲了肯定是要叫韩老头一声“岳丈大人”,推辞不过,方二郎便表示会留下用饭。
得到方二郎的肯定回答,韩老头脸上笑容更大了,看众人都在好好干活,背着手转到前面,嘱咐韩璎好好露一手,做几道好吃的菜。主要是去瞧一瞧到底灶房做什么呢,味道这么香。
韩老头没等在前院待上几息时间,就被在灶房忙活的大婶们撵回了园子,理由是男人别来瞎掺合。
韩璎笑道“爹,你放心,菜的味道差不了。”
韩老头整理一下衣服,背着手走了。
韩璎把炒大肠盛出来,又烙了猪肉野菜馅饼,用辣椒单炒了猪心和猪肝,煮了豆腐汤,做了一锅红烧肉沫豆腐,当然,肉沫没多少,只调味用的。
正好韩二郎买酒回来了,让韩二郎把豆芽拿出来,炒了一锅豆芽。
一众大婶们在一旁洗菜包馅饼的时候,各种感叹,道“韩小娘子真是长大了,之前就那么高”伸手在腰部比了一下“现在都能张罗出一桌子菜了。偏偏好些菜色我都没见过。”
“可不是,韩小娘子出落得又俊干活又麻利,要不是我孙子才八岁,我非得把韩小娘子说回家当孙媳妇儿。”
“去你个老东西,看着韩小娘子好就开始说胡话,谁人不知道韩小娘子如今定了亲,方家二郎今日还来韩家帮忙了,诶呦,那样一个白白净净的读书人亲手盖猪圈,真是自降身段,要不是冲韩小娘子来的,我明天少吃一顿饭。”
众婶子们也不避着点当事人,就在灶房里外聊上了。
“方二郎可真是好样的,我听说隔壁村的老童生,都四十多岁了还不下地干活,里外事务半点不操心,全让他家婆娘干,叫爹娘兄弟养着,不像咱们方二郎还知道疼人。”说完还冲着韩小娘子背影扬了扬下巴。
有个大婶揣了把葵花子在韩家院子里凑热闹,道“我倒是不见得,村里人哪个不知道方二郎去县城考了两次都没考过,要我说以后也够呛,听说现在他都不去学里念书了,整天在家里闷着不知道做什么,要我是他娘,早让他下地干活了,剩的现在细胳膊细腿的连锄头都挥不动,读书有个什么用。”
韩璎一听,这是要在她家吵架的架势呀,也没参与,都是婶子辈的人在唧唧喳喳,她一个未婚少女可不好参与。手中锅铲翻飞,打算再听一会儿方二郎在众人口中的评价,反正院子里有钱氏在那主持大局呢,她很放心,乱不起来。
“再怎么说,方二郎就算一再考不中,人家还能去县城里当个账房,何况他才十六七岁,以后的事谁能说的准。方家刘氏也有家底能供得起,要我说啊,有些人就是嫉妒人家是读书人,家里两个儿子去七里村念书,不到一个月就被先生退回来了,还好意思在这磨牙呢,真是笑话。”
这大婶把嘴里葵花子皮呸呸一吐,吐沫星子喷老远,叉腰道“你个老货,你说谁呢你”
帮忙大婶也不相让,手里东西一挪,不让她喷到口水,也不起身,气势十足道“谁跳脚我就说谁。”
钱氏一个眼刀杀过去,吃葵花子的冯氏声音就小了许多。
要说这钱氏年轻时也是个厉害人,没少跟合不来的人吵架,气不过时也不惯着,就是动手时也占理,打服过许多人,来家里吃葵花子看热闹的冯氏就是当初被压着打的其中一个。
冯氏看不惯钱氏年轻时貌美,又嫁给了年轻时相貌俊俏的韩老头,总是嘴巴上给钱氏找不自在,近几年韩家低谷,让她得意忘形,今天特意来韩家看热闹的。
不知道这冯氏哪里来的胆气,怂了一下子后又挺起胸膛,准备跟院子里的帮忙大婶大吵一架,总归是想在韩家闹一闹,她看不惯钱氏很久了。
没等她说两句,冯氏她男人匆匆赶来,扯着胳膊就把她拽走了,走之前她男人还跟钱氏赔了不是。
要说为什么冯氏她男人能来的这么快,韩璎可知道,她从人群中的缝隙瞧见她娘在冯氏开口说话时,摆摆手招来一个看热闹的小孩,给了他一把炒豆子,低声交待了几句,随后小孩一溜烟跑了,很快,小男孩就把冯氏她男人领了过来。
韩璎于是很佩服钱氏的智慧,虽说钱氏只是个古代乡村妇女,但在处理家长里短问题上是够用的,没让人来自己家里撒泼打滚。
家有喜事,有人来闹,里子面子都不好看。
长久的斗争中钱氏知道冯氏她男人能管住冯氏,便用了一招釜底抽薪,韩璎心里忍不住给钱氏鼓掌。
谁说现代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一定比古人聪慧呢只不过是物质条件更好罢了。
若论头脑,还是要学习和积累经验。像韩璎她只在学校学习了知识,以及信息社会各种各样的消息充斥了头脑,偶尔短视频看多了,头脑思绪连不上,还不能逻辑自洽。
她比之稻花村甚至七里村的人,多了些见识,这见识在做菜方面超越他们成百上千年,而有些见识如各类电器交通工具则只能封存在脑海中,若跟人说出来,好的结果是被人当作说胡话,坏的容易被当成妖邪烧死,韩璎可不敢轻易暴露。
而要想更好的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韩璎必须摸清这个社会的规则,明面上的律法也好,藏在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也好,都是她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基石。
若强行仗着自己与他人的不一样,便不管不顾一味的要求创新,要移风易俗,在没站稳脚跟之前,事业容易夭折。
韩璎这段时间考虑了很多,这次做的猪下水和前些天做的豆类制品都是她经过深思熟虑后拿出来的。
这些东西看似创新,若不解释,其他人也说不出什么来,除了豆油,都是很常见,很平常的东西,进行了改良加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