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不管这事有多凑巧和可疑,能混到御书房跟皇帝对话的人都不是傻子。他们不知道四爷此时此刻是怎么想的,之后又会做出什么决定和安排,于是都纷纷对视一眼,脸上全是一副凝重和疑惑震惊的神色。
十三和弘辉隐晦的对视一眼,由十三站出来说道∶“此事诸多蹊跷之处,不如先将郭络罗氏和薛氏收监,待查明原委后再另行处决"
四爷冷着脸对十三点头,然后看向刑部侍郎叫他去刑场亲自审讯看押郭络罗氏和宝钗二人。
刑部侍郎抽了下嘴角,只得硬着头皮去了。
这会儿都快午时了,从御书房到宫门口,再从宫门口到刑场他怕是收尸都赶不上热乎的。
别说,还真叫他猜着了。
午时三刻,手起刀落。宝钗只来得及看一眼一侧被人替换回来的真郭络罗氏,便放心的闭上了眼睛
真郭络罗氏在昨夜子时过后就被人悄悄替换掉了,因宝钗就关在郭络罗氏旁边的牢房里,自是看得一清二楚。
当然,她能看见这一幕,也是因为对方完全没有想过要背着她。
能不背着她就换人的怕是只有龙椅上坐着的那一位了。
早起,看着不再挑食,吃得比她还上食的"郭络罗氏'',宝钗一边吃着自己的断头饭,一边细细品味嘴里的饭菜。
这些饭菜都是金陵口味的。
自从她搬到宗人府大牢房后,一日三餐便都是金陵口味,也是她熟悉的味道。她想,一定是她家的厨子来这边做饭了,不然不可能做得和她记忆中的一模一样。
回忆这一生,她未必是过得最苦的那个,却也是最不甘的那个。
如果没有八爷和郭络罗氏,她明明可以过另一种不一样的人生。如今却要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大口吃饭的“郭络罗氏,宝钗压下心中苦涩继续吃东西。
算了,临死还能大仇得报,老天待她也算仁厚。
人间哪都好,但若有来生她再也不来了。
宝钗一直担心不能看见真郭络罗氏伏法,此时刑台下出现一个洞口,假的郭络罗氏跳下去,不曾昏迷却全身不能动弹的真郭络罗氏被抬出来与她一样跪在那里。见状,宝钗终于松了一口气。
还好,你没掉队
侩子手手起刀落,宝钗和真郭络罗氏便彻底的结束了她们传奇的一生。
宝钗有薛家和小姑娘帮忙收殓,郭络罗氏那里却因为八爷的突然遇害而无人张落后事。
万项工队里有位手艺极好的“缝纫师傅,他可以用鱼线将人的身体和头颅缝得天衣无缝。
小姑娘本着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商人良心还将那位师傅借调过来为宝钗缝合尸身。
缝好了尸身,再擦去血迹,最后换上材质最好的寿衣,由薛姨妈亲手将一块口含放到宝钗嘴里,最后又将从寺里请下来的佛经都铺在棺材里和盖在宝钗身上。
宝钗交待的供词和自传里,这十来年宝钗沾过手的“生意不知凡已,害过的性命早就数都都不过来了。薛姨妈自知女儿罪孽深重,还是希望她能够早日投胎转世,所以按着习俗请了佛经替宝钗化冤孽。
超度的法事早在宝钗进京后便坐起来了,薛姨妈财大气粗,准备先来两个九八十一日法事,前一个给亡于宝钗手上那些无辜之人做的,后一个则是专门给宝钗一个人做的。
这边的过程多少有些血腥,小姑娘却竟然半点不惧的全程跟着了。正当宝钗的棺材盖上盖子时,邢部侍郎也赶过来了。
看一眼薛家这边准备充分的配套服务,再看一眼无人问津更无人收尸的郭络罗氏,刑部侍郎抽了抽嘴角从马上下来了。
小姑娘是从三品稽查员,但身上还背着个世子爵位,所以这位侍郎大人一到刑场就先给小姑娘请安,然后在你来我往间说起了八爷遇害的事。
“我就说嘛,以八伯爱做好人的性子,这种时候哪能不顾念一下旧情。怕影响八伯发挥,我都不敢多事。话说回来,若不是他们,薛氏也不会有今天。那些枉死的路人也不会遇害。他们才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如今郭络罗氏伏法正典了,本世子再说这些也不合适。”会让人觉得落井下石,太没品。小姑娘很是心直口快的吐槽了一句,又不屑的在心里腹诽了一回这才指向郭络罗氏的尸身,"算了,不说了,本世子的八伯没了,怎么着也得礼貌性的伤心一会儿。既然大人来了,那这里就交给大人了。”
她这边的事也忙完了,正好趁今儿有时间回去清理一下这一波的营利。
刑部侍郎那您可真有礼貌。
1vr
小姑娘快乐的翻着帐本,数着银子的同时,竟然还记得给她老子娘也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如今多有出息,就问你们骄不骄傲吧
就喜欢听人夸自己的小姑娘,那封信上是半点都不含蓄。数日后湘云收到信时,先是一脸纠结的问了胤德一回,她小时候是不是也这般臭屁。
你可比你闺女淘气多了
当年搞的那个什么盲拍,玩的那叫一个刺激。然后银子你争着,却爷给你收拾摊子背黑锅。
湘云""
哎呦喂,多早前的事了,咋还记着呢。
八么小
说起小姑娘,湘云和胤德就不得不说一回八爷夫妇,宝钗和十二了。
郭络罗氏前脚爆出八爷和十二在密谋,后脚八爷就遇害了。若说这里面没有十二的问题,看热闹的百姓都不信。
十二一口咬定是被人栽赃陷害了,四爷冷着一张脸问十二,你有什么好被栽赃的
这话多少有些打脸,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但十二也不是吃素的,他直接跪在地上说四爷名正言顺继承皇位,膝下儿女成群,即便他有异心,皇位也轮不到他坐。
四爷点头,所以郭络罗氏说你与老八商量着如何逼宫呢。
逼宫了,就自立为皇了。自然不会按顺序接手皇位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万岁爷若不相信臣弟,臣弟也无语可说。"
呦呵,连渣男语录都出来了。这是跟朕耍无赖是吧
呵呵,那朕就成全你。
四爷点头,做了一个又缺德又仿佛偏心十二的决定。
他让富察马齐,也就是十二阿哥的嫡亲岳父彻查八爷被害以及十二是否有心谋反一事。
让老丈人调查女婿这可真是缺了大德了
不光如此,四爷还扒拉了一回十二的外家,又勉强扒拉出一位在辈份上算是十二舅舅的官员共同调查此案。
这样的调查小组,无论谁看了都会对调查结果的公正性产生质疑吧。
十二被四爷的骚操作气得好悬喷出一口血来,可叫十二没想到的是四爷转天就下了一道圣旨,说八爷与十二情同手兄,如今八爷过世,特准允十二赡养八爷生母,以慰八爷遗愿。
为此,四爷还特意提了一回位份,直接将八爷生母提成了良太妃。
皇后得四爷授意亲自去了一趟宁寿宫不远处的慈宁宫,对着良太妃一顿语重心长的安抚。
未必是十二弟谋害了老八,咱们这边也没什么确切的证据。再一个,皇室的声誉总不能再被扶黑了,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挽回皇家清誉。您老先去十二弟府上小住几日,等风头过了咱们再接了您老回宫。
话里话外的意思仿佛四爷并不想深究八爷的死因,只想着为了皇家名誉和个稀泥。让良太妃住到十二府上也不过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可见死的不是你们的亲儿子了。
良太妃听说皇后话里的意思后,面上虽不曾说什么心里却是打定了主意要亲自调查一回自家儿子的死因。若真是十二干的,她定要叫十二血债血偿。
另一边,惠太妃到是进宫请安来了。
宁寿宫再大,还能大过一座贝子府去更何况她还只是住在其中一处偏殿里。如今八爷府里就只有她一个主子,日子不知道多快活。
这次惠太妃进宫来,一来是告诉太后等人她一不想回宫,二不想去弘昱府上养老,她就呆在八爷府里了。
再来则是问一问太后,老八没了将来是不是还要过继个子嗣给她,她想问问能不能过继弘昱的庶子给老八做孙子。
老八就一个贝子爵位,一个贝子府,名下几处皇子开府时给的皇庄,其他的产业几乎没有。
哦不,不能说没有。
郭络罗氏的嫁妆还没有抬走呢。
安亲王府那边早就与郭络罗氏少了往来,郭络罗家待郭络罗氏也不亲,这两年更是因为这个那个的事迁回了盛京,便是两家人惦记郭络罗氏的嫁妆这会儿也不敢伸手索取。
谁知道八爷到底犯没犯事,郭络罗氏还没有旁的案子没有发呢。
惠太妃之所以惦记这个过继的事,主要还是因为弘昱的庶长子。
直郡王便是庶长子,他那一辈子成也是这个身份,败也是这个身份,最后亡也亡在了这个身份上。所以当弘昱在死了几个孩子后,排在下面的庶子成了庶长子后,惠太妃难免不会想到当初的直郡王。
和当初的直郡王相比,弘昱的这个儿子还是个没娘的。于是事赶事的,惠太妃便有了过继这个孩子给老八,然后她带着这个孩子在贝子府生活的打算。
这是事吗
这压根就不算事。
而且现在给老八过继嗣孙四爷感觉他又能赚一波好名声。
于是大笔一挥便直接将弘昱的庶长子过继给八爷为嗣孙,并圣旨言明由惠太妃抚养。
良太妃才不在意这些事呢,她现在是一门心思的想要找到杀害老八的凶手。到了十二府上更是摆起了太妃的谱。
十二福晋暗恨在心里的同时,也在想着她家爷的这个案子。
案子落在她阿玛手里,定然不会有什么冤假错案。可同样的,这个案子的公正性也会被人质疑。借时一个弄不好,还会连累她阿玛。
老八到底是被谁害的老四的葫芦里又到底卖的什么药呀。
当然是拔出萝卜带着泥,一拔一大片了。
马齐是先帝老臣,能力是有的,但四爷却知道这家伙并不服他,心里未尝没有叫自家女婿上位的想法。
对付这种还算谨慎,私心又极重的权臣,总要先做足了准备,然后需要用到的时候再发作他。
比如说徇私舞弊,包庇想要谋反的女婿这种的。
这个案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怕是没有人比四爷更清楚的了。他将那些线索和真相掩藏,怕是马齐也只能查到十二是无辜的。
你既然查出十二是无辜的,那朕就相信你的结论。等将来十二“东窗事发,也就怪不得朕连坐你了。
不愧是先帝的选中的继承人,竟然提前给朝臣挖坑,也是缺德得没边了。
其实四爷也没想过他要这么做。
以前他总以为坐上这个位置后,就可以随心所欲些,不用再各种算计。哪里想到坐上了这个位置他才知道权利是个好东西,却也没办法可着心意来。
他偶尔饿的时候也会吃一些牛肉粒,这种牛肉粒的做法都是从湘云他们家传到四爷府上的,还是先由弘辉孝敬他,他们家才有了这种吃食。可四爷入宫为帝后,却再不能像在潜邸时那般让人准备一碟子牛肉粒放在案前,夜里饿得心慌时就着茶水吃上一粒了。
牛肉粒不大,却需要嚼上一会儿。一粒嚼完,腮帮子都累到了。人也就不会想着再吃些什么了。
四爷最近吃腐竹老鸭煲很是受用,却也不敢多吃。就怕叫人知道纷效仿,再给民间造成什么不良风气。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例,比比皆是。所以处理老八和十二时,看着是小事却也牵扯到了各方各面。
一个弄不好,就会给宗室和前朝余孽,地方反贼一个造反的理由。
自古以来,打着清君侧名义造反的还少吗而古往今来,哪朝哪代不是靠造反打下来的。
所以四爷想来想去,为了不叫百姓受苦,再起不必要的纷争,也不叫自己的名声受损,影响政令推进,就只能用这种办法来料理老八和十二了。
更何况,他就喜欢看十二有苦难言的样子。
四爷是大清的主人,是最大的赢家。不说他手里的粘杆处,只说冲他如今的身份,想要做点事情就比旁人容易太多倍了。
良太妃宫里的宫女太监,总有''忠君爱国''的。十二的府邸里也总有眼明心亮的,只要稍加运作,哪怕没有证据,只是一些片面之词良太妃也会认准谁是杀子之人。
将在后宫撕杀过的母狼放在十二府邸,四爷便将目光投向了马齐身上。
这老头要是乖觉,老老实实的给朕干活,朕也不是不可能给他一个老黄牛的位置。若是这次一如既往的不将朕放在眼里那朕不介意再吃一顿牛肉粒。
正史上马齐就曾因为不管不顾康熙命令跟着佟家一块拥立八爷为太子,而这个跑偏的时空里,八爷早早出局,太子和直郡王也齐齐陨落,到是马齐的亲女婿十二站在了台前,这不得不叫马齐喜出望外。
也因此四爷登基的那一瞬间,马齐的失望都浓郁的实质化了,四爷脸黑的同时也狠狠的在自己的小帐本上记了马齐一笔。
竟敢当众挑衅爱新觉罗家男人的小心眼和记仇天性。
哼,老头,朕记住你了
除了马齐站错了队,迎春的夫家也站错队了。
迎春的夫家仇氏一门,除了她男人是个文官,其他人都是武将出身。
他们在十二和十四中间慎重选择了一回,最终站到了十四那边。
无他,十四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可能继承皇位,而他亲哥也有三分之一的可能。
哥俩加在一起就是三分之二,概率比十二多了一倍。
虽然不确定四爷一定不会收拾他们,再十二上位后肯定会排除异已就是了。
站了队后,仇家便有儿郎跟着十四去了青海。如今十四被四爷卸了军权留在京城,又派了十爷接手这支队伍。然后仇家的儿郎又跟着十爷去找年羹尧了。
在这支军队里的正是仇家的长子嫡孙,他们早在十爷过来交接,年羹尧避而不见时查觉有异了。担心受到波及,并不敢轻举妄动,之后更是连夜去信京中想要打探些消息。
数日之后他们的家信尚未送到营中,到是四爷的圣旨和年贵妃的家书先送来了。
年羹尧“洽巧带人回营,开开心心接了圣旨和家书,转日便意气风发的带着亲信回京了。十爷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竟还派了一支人马一路护送。
仇家的长子嫡孙就被十爷派出去送年羹尧回京了。路过一处驿站时,洽巧碰见仇小五带着一家老小回京述职。
在仇家老爷子和老太太相继过世后,仇家就分家了。仇小五是仇家子弟里唯一的庶子,分到的家产自然不多,反正他和迎春也没人在意这些就是了。
分家时,迎春他们这一房就分到了一处京城内宅的五进大宅,守完孝迎春一家便搬了过去。
虽说是搬过去了,却正经没住多久,仇小五就带着迎春外放了。之后迎春再次生产,便找了些理由接了贝姨娘过去。
明面上是帮衬她照看孩子,实际上未尝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并且给自己寻求帮手的意思在里面。
不管面对谁,她和贝姨娘都是一个战壕里的,自己好了,贝姨娘自然好了。有贝姨娘做帮手,她也不用再怕仇小五起什么幺蛾子了。
大清官场,尤其是地方官场上的风气并不好。上司和下级,哪怕是平级的官员都喜欢送人美妾和清俊小厮。
迎春以前只是听说过,却从不曾遇到过。如今到了地方,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大清官场的某种不可言说的文化后,迎春多少有些厌烦。
仇小五不是来者不拒,却也不曾放弃过自己的福利。因为仇家的老太太拿仇小五做面子工程,所以仇小五压根就对嫡庶观念没有深刻的感悟。这几年,仇小五跟这个时代的男人一样,都有了通房和姨娘。
这种事,在大家族里很常见,迎春也不曾拿这些事情与姐妹们诉苦。也因此在仇小五的庶出子女出生前,兄弟姐妹们压根不知道仇小五给迎春添堵了。
迎春不说,一来不觉得这种事情有说的必要。二来也是担心她那些想法迥异的姐妹们会为了给她出气再生出什么旁的事来。
她担心姐妹们会将失贞的仇小五浸了猪笼
不管荣国府如何,也不管仇小五这些年官做得多顺遂,仇小五都不敢怠慢迎春。一来迎春是正室太太自有体面,二来也是宝玉带头,下面的兄弟子侄没事就要刷一下存在感,让人没办法不注意他们姐弟情深。三来也是迎春的姐妹们都不是省油的灯。
迎春所求向来不是很多,日子也就这么过来了。这次跟着仇小五回京述职,偏又在驿站遇上了年羹尧一行。
不动声色的观察了一回仇家长房巴结奉承年羹尧的样子,再看到仇小五隐隐有些意动的神色,迎春心底隐隐有些不安。
另一边,送走了年羹尧后,十爷坐在帐中挠了挠头,一边觉得他九哥不够意思,一边又只能继续处理军中事务。
快一年没剃头了,十爷总觉得有些痒。想着马上就到九月份了,十爷又赶忙给四爷写了份奏折。
老爷子的周年就要到了,他这个做儿子能不能回去祭拜,还得看老爷子另一个儿子的意思呢。
巧了不是,四爷也正准备叫老爷子流浪在外的儿子们都回来呢。
一个是老十,另一个就是胤德了。
老十那里得派人接手军务,胤德那里到现在还没往草原蹦跳呢。按他们现在的行走路线,说不定给他们去信的时候,这俩兄弟能凑到一块进京。
对了,既然是老爷子的周年不妨将他去年新任命的活佛也请到京城来
一通安排后,四爷又发现他手里能用的人好像不太多,而马齐那一支的富察家却是人才济济的。
扒拉了一回富察家的儿子和闺女,再扒拉一回自家的儿子和闺女,四爷几经犹豫,直接给弘历和小富察氏指婚了。
小富察氏,就是那位被十二寄予厚望的那位。
“罢罢罢,我最瞧不上她。”跟太后逛园子的小年糕一听说这个赐婚,当即撇嘴说道∶“假惺惺的。”
太后没好气的伸出手在小年糕额头上的点了点,恨铁不成钢的说了她一回。不过太后也知道,小年糕被四爷和四福晋给惯坏了,多说两句准得嘤嘤嘤的来一顿。
人家生性节俭还有错了
还有人家那规矩,再瞧瞧你的,亏你还是个做人长辈的呢。
“可她就是好假嘛”被太后一通说,小年糕气嘟嘟的威胁道∶“您再说我,我就回宫啦”不陪你了。
太后呵,哀家好怕的呦
见太后不说她了,小年糕超特意的扬了扬下巴。
怕了吧。
明明喜欢那些漂亮手首饰衣裳还非说自己不喜欢。这也罢了,自己想过什么日子就过什么日子,她还偏偏上来说教,好像她做得就都是对的一样。
最叫小年糕气不顺的是四大爷抠门,最喜欢节俭的人和事了。虽然时常赏赐她,也会给她银子贴补她生活,却总是啰嗦她是吃金兽。
这小富察氏分明就是照着四大爷喜欢的模子打造出来的。
嘿嘿,幸好她没进后宫。
小年糕开开心心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时不时的还会收到宫里那边的赏赐,心情美美哒,气色不要太好。而四爷在这种时候给弘历和小富察氏赐婚,于十二来说并不是件好事,脸都黑成了锅底灰。
富察家从先帝所出皇子的妻族一跃成为新帝皇子的妻族富察家更进一步,而他则成了可有可无的弃子。
他当初是算计过这门亲事,也是有意促成此事,但前提并不是想要让四爷反过来利用这门亲事将他和富察家解绑。
人的悲喜自来不相通,弘历得了这门亲事后当即乐开了花。
扒拉一回手指,细细算了一回未来福晋的父兄子侄,他都恨不得跑了到御书房问一问他皇阿玛能不能尽快成亲了。
而消息传到户部的时候,小姑娘正和李卫几个跟弘辉汇报稽查进度。后所有人的眼睛都齐刷刷的看向弘辉。
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