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早朝上,四爷准了小姑娘上的奏折,一是准许商部与工部的商业合作,二是同意各部设立小金库。不过四爷也说了,各部不得私下经营,一应事宜皆需与商部沟通。
也就是说无论是商业合作还是各部设立小金库的事,主动权都在小姑娘手里。
下了早朝,小姑娘就从之前人厌狗弃的商部主事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朝堂后起之秀。
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那种。
这会儿不光工部尚书和工部左侍郎一脸慈爱的靠过来说合作,其他几部的人也都在眼馋心热的看着小姑娘和工部的人有说有笑的往外走。
他们得回去想想第一桶金从哪来。
这是好事,可他们却想不到什么东西能变现。
于是兵部开始犯愁,刑部更是愁得心慌。礼部大佬抬起头,摆出四十五度的明媚和忧桑来,因为他更不知道礼部怎么坐顺风车。
吏部的大人是最不缺银子的,同时也是人脉最多的。他们都已经想到了实在不行就自掏腰包先将第一桶金给小姑娘送去,早交给她投资,也能早一天有收益。
户部的弘辉和户部尚书对视一眼,心中很是迷茫。
商部就是从户部分化出去的,凡是能挣钱的都被小姑娘带走了,这会儿就只有国库是小姑娘没搬走,也搬不走的了。
╮╰╭
利益的结合才是最牢不可破的关系
小姑娘忘记这话是她老子说的还是湘云说的了,不过她却觉得这话说得太对了。
非常自信的说,因为生意和小金库,打今儿开始她就成了满朝文武的香馍馍了。
到年底的时候嘿嘿,嘿嘿
已经想到自己年底会既招人喜欢,又招人恨,会让人不得不投鼠忌器的小姑娘心里狂笑了两声便跟着工部尚书去了工部。
在工部逛了两天,又回商部拟了一份合同和生意细则先自信满满的拿去给四爷看。因四爷早就知道小姑娘那份奏折真正的意图,此时看着一环扣一环,并且最后还完美闭环的合同也不由感慨了一回家学渊源。
下次再有什么谈判的事,就叫这丫头去。
四爷看过了合同,小姑娘才拿着合同给工部尚书解释这份合同的条条框框。还做好了工部尚书发现分成坑人的时候,她就暗示一回她的身不由已。
她也是给人打工的,老板吝啬她也没办法呐
从工部出来,小姑娘还没拿着盖了工部尚书印的合同回商部就被弘辉请到了户部。
故地重游,小姑娘还挺感慨的。
她当初见识浅薄,又傻又天真,竟然一门心思的惦记户部尚书,如今想来都要在心里说一句少不更事。
弘辉请小姑娘过来,为的也是户部小金库的事。
小姑娘可不敢唬弄弘辉,毕竟这位是她站了队的龙头大哥,挥退了其他人打开那份工部的合同,将分成几页写的各种强制性分成指给弘辉看。
弘辉见小姑娘这般态度便将合同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之后不禁摇头失笑。
虽然看着有那么点像空手套白狼,但弘辉却知道即便其他人也看出这份合同的猫腻了,最后仍会按着自家堂妹划出来的道走下去。想到签了这份合同,户部的官员也会和其他几部官员一样年底都会有份分红,弘辉便不去想那些细枝末节的事。
他索性直接问小姑娘,户部有什么能拿来做生意的。问完弘辉又补充了一句,“库银和赋税万万不能动。”
“知道,我心里有数呢。”
老话都说吏部贵,户部富,礼部穷,兵部武,刑部严,工部贱,但真要说起来,工部想要捞油水是最方便的,而最富的户部却受限很多。
“我打有了这个主意就一直在琢磨户部怎么着呢。库银和赋税瞧着是不能动,可也不是不能变着法的动。前儿我额娘给了我一把罗刹国的金帀,我当时就想要不要也弄一些金帀,银币出来”
让人用金子,银子与和田玉弄一些金镶玉,银镶玉的纪念币,每一枚纪念币都是手工制作,打上编号,配有户部发行的礼盒和证书。
先以生肖为例,每年出一款当年的生肖纪念币,每款金银各只发行一万枚
这些纪念币可以单独售卖,也可以跟其他的高档商品打包销售。是否能值回票价,这个就得看怎么炒作了。
论炒作哪家强小姑娘可以非常不客气的说大清上下他们家敢说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
说完了发行纪念币的主意后,小姑娘又想到了官铸银锭与私铸银锭的区别。
各地的散碎银子最后都会重新融炼成官银。户部名下就有银局,监铸官也是个肥差事。
官铸银锭比私铸银锭更有威信力,也更叫人信服,如果在这方面动些心思未必不能弄个来银的营生,不过这个话小姑娘并没跟弘辉提起。
怕他抢生意呢。
明白了弘辉的意思,小姑娘便在户部亲自写了三份合同,与弘辉和户部尚书各签了字,盖了印,然后才一副心满意足的离开户部。
手握工部,户部的合同,小姑娘算是打了一个开门红。之后便等着其他部门和衙门来拜访她了。
开年就在商部生意和各部小金库上忙了两三个月,等小姑娘手里的事都告一段落的时候,已经是三月里了。
罗刹国女皇的生日就在三月初,不过因为路途遥远,所以大家伙的生辰礼都是正月里就出发了的。
四月份是惜春的生日,不过惜春今年却没心思过什么生辰了。
那和尚出事了。
他在高丽盘恒了一段日子便乘船去扶桑,不想在生活经验上遇上风暴,船翻了。
如今虽说是生死不知,了无音信,却也是凶多吉少了。
惜春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先是不敢置信的又问了一遍入画刚刚在说什么。随即才一脸恍惚,踉跄的跑到书房放画的画缸前。
惜春书房里有三口放画的画缸。
一个画缸放她自己的画,一个放收集来的以及其他人的画,最后一个画缸放在角落里,专门盛放那和尚的画。
惜春跑过去,想从那一堆画卷里瘵那和尚最后画给她的那封画找出来。
可他们以画交流,往来的书画真的太多太多了。
将整个书缸里的画都拿出来,将画室弄得乱七八糟,惜春才抱着刚刚找出来的画哭了起来。
先是无声落泪,然后小声梗咽的压抑低泣,最后才是忍受不了的嚎啕大哭。
声嘶力歇的哭了一场,惜春便抱着画靠着墙坐在地上,失神发呆。
如果她旧年没有出京城,如果她去年没在秦皇岛逗留,如果她是不是他就不会去高丽和扶桑
入画站在不远处,被她家姑娘哭得心里发疼眼里发酸,陪着落了一会儿泪,想要去扶惜春起来,又犹豫着不敢上前。
惜春又在地上坐了一会儿,一手抱着画,一手撑着身后的墙慢慢站起来。
“收拾了吧。”惜春看着入画张了张嘴,想说给大和尚办个丧事,立个衣冠冢,可话到嘴边惜春又咽了回去。
出家人,哪还需要这些世俗的礼呢。
像游魂似的抱着画回了寝室,然后将自己埋在被褥间门,被子盖过头顶,也顾不得发髻上的钗环会压变形,会坠得头皮疼,她只想将自己藏起来。
而另一边,也刚刚收到大和尚遇难消息的湘云正想赶回城里去安慰惜春一回。不想竟在城门口遇到了出城的史三叔父子几个。
亲王规格的马车,马车上还挂着玖字宫灯,有点眼力见的都知道这马车是湘云家的。
只是胤禟也习惯坐马车,所以不太确定马车里坐着的是胤禟还是湘云。
不过也不是看不出来。
女眷出门丫头仆妇多,只要看跟车的女眷丫头仆妇多不多,便知道马车里坐着的是谁了。
此时元良骑马跟在一侧,熟悉他们家的人便都知道马车里的是湘云了。
史三叔看了儿子一眼,嫡子史骆立马便明白了他老子什么意思。于是装出一副极诧异的热情态度大声朝马车这边喊道“那边马车里的可是玖福晋”
元良眼底闪过一抹不耐烦,到底应了一声,“见过史候爷,史大爷,里面正是咱们福晋。”
听到元良的话,湘云便掀开马车窗帘朝外看了一眼。
看到史三叔的时候,湘云还没什么太大的起伏,可看到史骆,史驿几兄弟,湘云瞳孔微颤,心电飞转间门终于想起来她为什么看那和尚颇为眼熟了。
那和尚长的像史家人。
湘云回想了一回之前从惜春那里得到的关于和尚的身世,不禁猜测那和尚是史家兄弟的风流债。
史大老爷没了三四十年,史二老爷也没了,史家三兄弟就只剩下史三叔一个也不能太武断,毕竟史家在京城也有好几房族人呢。
对了,那和尚哪年出生的来着
压下陡然出现的念头,湘云与史三叔打了声招呼,便以有要事为由进城了。
进城后,湘云一心二用,一边想着大和尚的身世,一边想着惜春的情绪。等马车到了惜春私宅时,湘云才收回跑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的心思。
没错,湘云只凭一个眉眼五官相像,就在脑海里脑补了好几个身世来历了。
那爱恨情仇,各种曲折离奇的展开,要是拿到后世都能拍一部上星剧了。
“去查一下红螺寺那和尚的身世。”顿了顿,湘云又低声吩咐元良,“若实在没什么线索,那就顺着时间门查查史家。”
元良怔了一下,随即便明白湘云这是怀疑大和尚的身世与史家有关。回想了一下记忆里和尚的容貌,元良也不由心惊了一回。
不会是大水冲了龙王庙,竟都凑到了一块去了吧
湘云看了元良一眼,你查查不就知道了。
元良点头,表示明白。
“你也听说了”这边湘云前脚下马车,后脚林家的马车就到了。
见是林家的马车,湘云便站在那里等了等,等黛玉从马车上下来,两人一见面才知道黛玉也得了消息。
黛玉虽然在城里,但她的消息却没湘云灵通。等她知道消息的时候,湘云都进城了。
她俩还算好的,同住京城的迎春怕是她们不派人去说或是她不派人来给惜春送东西都未必知道这边的情况呢。
一时间门姐妹俩相携往里走,一路上竟是一句话都没说。一直走到惜春的屋子前,黛玉才轻轻叹了一声。
便是不信命,黛玉都觉得惜春的命有些苦得叫人心肝脾肾都跟着疼了。
看了一眼身侧的湘云,黛玉小声说道“你悠着点。”别说话太直。
湘云哪里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她觉得黛玉才是那个最需要叮嘱的人。
毕竟黛玉那张嘴,有时候锋利得能将人凌迟了。
俩人在门口打着眉眼官司,顺着丫头掀开的帘子走进去后,却都跟变了个人似的,又温柔稳重,又体贴知心。
惜春从前一天就开始发烧,及至今日还没退烧。烧得迷迷糊糊时,还一个劲的说什么她错了。
嗓子都烧哑了,却一直反反复复的说着这句话。灌进去的药吐了好几次,不过两三天人就熬得不成样子。
湘云有阵子没见到惜春了,到是黛玉最近一次见惜春还是在四五天前女校食堂那边见的。姐妹俩坐在一块吃午饭,惜春还淘气的抢黛玉碟子里的蒜香排骨吃。此时二人一见躺在床上,烧得小脸惨白,嘴唇都暴皮的惜春,别提多心疼了。
疼死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