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紫灯接着道“不过我叔叔家有一个哥哥,好像还有一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妹妹,但是那位哥哥我没见过几面,那个小妹妹我更是连见都没见过。”
“是你亲叔叔”
陶紫灯点头。
她的亲叔叔和她爹都是二房的,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只有姑姑陶明珠是大房的。
元沅询问“那你叔叔他跟我三婶婶关系也么样啊。”
陶紫灯的爹跟元沅打过照面,从面相能看出来,并非是有什么阴谋诡计的人。
可能他在性格方面,也跟三婶一样有什么怪癖,但是心眼不坏。
如果真的有人不惜搭上整个陶家,改变陶家的风水。
又费尽心思从很久之前就给三婶手上的戒指下咒,为了让三婶无法生育的话,那个人肯定不是陶紫灯的爹。
哪怕陶明涛跟陶明珠只要聚在一起,就一副要吵起来的样子。
“他们关系挺好的,我叔叔经常跟姑姑在一起学习,人非常和蔼,对工坊里的大家都很好,我之前还听他们说我叔叔是工坊里的大好人,经常帮他们处理矛盾纠纷。”
元沅摸了摸下巴,那不就是和稀泥吗,这样的人应该经常出没在工坊里才对。
“我怎么没看到他”
“他不在家里住,来了就在制陶的这边忙活,今天可能有事没来,毕竟他不在家里住,我觉得他这样天天一来一回真挺麻烦的,也不知道他为啥不愿意在家里住。”
怪不得没见到她叔叔。
“不愿意在家里住”元沅重复了一下。
不愿意在家里住,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知道家里有诅咒的原因。
“是啊,叔叔跟婶婶都住在家外面,在我有记忆里他们就在外面住,而且我几乎没有见过婶婶,叔叔把婶婶保护的太好了,都不让我们见。”
元沅明白了,她还是要先在陶家里走一圈,看看有没有问题才能下断论。
这次见三婶,她身上缠绕的黑气还是不少,除了她手上的那个戒指,最大的问题就是居所。
只要周围的居所没有问题,她身上携带的诅咒就会消失,恢复正常之后,她还是能拥有孩子的。
不让她有孩子的那人,很有可能是想让她无法拥有继承人。
元沅体验过了一遍完整的工序之后,陶紫灯就带着她在家里四处逛。
元沅说想看看陶家风水,陶紫灯就非常热情的带她逛了陶家每一个屋子,就连家里的小厨房都没放过。
“沅沅,这个屋子风水怎么样”
“嗯中规中矩,还行。”
“能达到还行,那就行了这个院子呢”陶紫灯要求不高。
“把这颗树移个位置,挪到这里会更好,在这里种着有点挡财。”
“好我记下来了。”陶紫灯拿着小本本记东西,打算明天就让人按照元沅说的整理。
就这样一个不落的挨着房间走了一遍,元沅还真调整了不少地方。
两条腿都给她走细了。
特别是在三婶的院子里,元沅不辞辛苦,拿着铁铲从地里挖出来了一个瓷罐出来。
“这是什么东西”陶紫灯好奇的盯着瓷罐,还想抱过去看看。
这个瓷罐一看就是她们陶家做的。
元沅拦住了她“你别碰,这个瓷罐不是好东西。”
陶紫灯不敢乱动了,乖巧的躲在一旁看元沅画了张符贴在瓷罐上。
这个瓷罐,就是诅咒的来源。
而且这样的瓷罐,绝对不止这一个。
元沅扭头看了一下,想把埋在地下的瓷罐都挖出来,还是个大工程。
瓷罐周围环绕的黑气全都被封存在了在了罐子里,接着她才打开了瓷罐,里面躺着一个纸人,肚子的位置上还画着一个符咒。
元沅把罐子打开的时候,那张纸人还在罐子里乱飞,纸人似乎意图飞出来,但就是飞不出来。
纸人是另一种形式的符纸。
这个瓷罐有些破旧,存在地下至少有三十年,但是这张画了符咒的纸人不是,这是近些时日才刚放进去的。
“小纸人怎么会在罐子里”陶紫灯看到那纸人也不害怕,就像看习惯了似的。
元沅讶异“你见过这东西”
“见过啊,我叔叔会剪,他还教过我剪过这个小纸人呢,不过叔叔剪的会飞,我剪的不会。”
因为只见过纸人,没见过符纸,所以陶紫灯并没有把她叔叔的能力跟元沅想到一起去。
“是这样啊”元沅抓住了瓷瓶里的那个小纸人,把它从中给拽了出来。
纸人在元沅手中瞬间化成了灰烬。
看来陶紫灯的叔叔,跟陶家里的诅咒是真脱不了干系了。
“灯灯,还有那个地方,那个地方下面也有瓷罐。”
元沅跟陶紫灯合力,开始把其他埋在地下的罐子都给挖了出来。
挖出来的瓷罐子,遍布了三婶的院子。
这到底是陶家的家事,元沅不好过问太多,但是为了三婶婶的安全,元沅肯定要把这件事如实告诉了三婶婶。
总不能让她稀里糊涂的住在院子里。
诅咒,纸人,推测。
三婶婶听后也非常凝重,她只能先把这些瓷罐留下打算自己处理。
元沅又多交代了三婶婶一些忌讳,就不再多加过问她家的私事。
不同于元沅在陶家里玩玩闹闹看风水,元同月这几日在陶家里,俨然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香饽饽。
他学什么都很快,而且做的都很好,这样的天赋让陶家人都非常惊讶。
仅仅几天,他的事迹都被传遍了,瞒都瞒不住,就连陶家的厨娘都知道家里来了位天赋极高的小客人。
元同月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把陶家制陶的基本工序,都达到了可以熟练上手的程度。
这样的学习速度,让谁看了都坐不住。
众人不停地想试探他学习的尽头在哪里,就连最复杂的工艺,他都已经能上手帮忙。
三天后开窑的时候,元沅跟元同月第一天制作的东西都已经烧制了出来。
元沅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小兔子,白白胖胖的,身上带着一层光滑的釉面。
而另一个跟陶紫灯一起绘制的瓷瓶,也是特别独特的存在。
非常值得纪念。
元同月第一天就被旁人拉着做了很多东西,如今也都烧了出来,一个比一个精致。
元三叔把他做的东西单独放在一起,旁边就是他们工坊里的成品,这样对比一下,竟然毫不逊色。
“我要知道你有这手艺,早就把你带过来家里了。”元三叔拍拍元同月的肩膀。
看到他这样的作品,元三叔特别骄傲。
元三婶也是坐不住了,论天分,她自愧不如。
如果元同月姓陶,他一定是下一个陶家家主,而且毫无争议。
“小五,你有没有兴趣成为我陶家的弟子我可以亲自教导你。”陶明珠邀请。
元同月深思熟虑后拒绝了。
“三婶我还是不了,这门手艺的确很有意思,我也很喜欢,但是吧”
“我坐不住那么久,我看那些制陶的师傅,全都一坐一整天,忙不停歇的在制陶,修陶,绘陶,最后还要烧窑。”
“我就是一时的兴趣,让我长久干下去,那肯定不行。”
他对自己的想法非常明确,就是去闯南走北,绝不想只在一个地方窝着,让他天天坐在那练手艺,不可能的。
“那真是可惜了,你要是学这一门手艺,以后在这方面的造诣,恐怕无人能及,既然你不愿意,我也不强求你。”
元三婶叹息,不过她不忍让元同月的天赋浪费。
“你有这样的天赋,不如得空了就来我这里学学,我绝对会不遗余力的教导你”
就是一向跟陶明珠唱反调的陶明涛,此时也支持她的想法。
他一开始还看不惯这两个元家来的小朋友,但是在看到元同月的作品时,心里的那点芥蒂全都不见了。
在实力和天赋面前,其他的一切都是虚的。
虽然他也不太想承认陶家不行,但是有这种天赋的人,他们陶家百年内从没出现过。
“我擅长制作一些精小的东西,还有瓷器的釉料配方,这方面你要是想学,随时来问我,我可以教你。”陶明涛抛下话。
元三叔意外的看着他“怎么了,你这还想跟我们抢侄子不成”
“抢侄子怎么了只准你们收徒不准我收他要是愿意,我收他当义子都成”
元同月不,我不愿意
元同月没打算继承这门手艺,但是让他学习,他还是非常乐意的。
在陶家的这几天,他学了不少基础知识,就是现在把他做的东西拿出去售卖,那都有人愿意购买。
实在天赋惊人
元沅跟元同月在陶家足足待了七天,期间,元沅只见到了一面陶紫灯的那位叔叔陶明海。
他看到元沅的时候还被吸引,就如同第一次银果看到元沅的震惊模样。
陶明海本想多跟她聊几句,结果中途就被陶明珠给喊走,直至元沅离开陶家之前,就没再见过他。
回家之后不久,陶紫灯给元沅寄来了信,上面提了几句她们家的事。
“姑姑跟叔叔,还有我爹,他们举行了一场非常大的比拼,全工坊都知道,他们还堵上了家主之位,也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
“我觉得他们的行为都太幼稚了,就跟我和景苑师兄比拼一样,太没意思。”
“我在家里比不过景苑师兄一样,爹跟叔叔都比不过姑姑,真不知道他们在较什么劲。”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姑姑获胜了,不过在他们比拼之后,我们家的关系倒是变好了,叔叔也搬回来了住。”
“我也见到了叔叔家那个素未谋面的小妹妹不过她太小了,软软的,也不会说话,更不会走路,我还是更喜欢跟你聊天。”
“期待下次跟你见面你要记得想我”
元沅看着她的信件,情不自禁笑了出来,脖子上软和的兔毛领挠着她的脸颊,有些痒。
“笑啥呢,这么乐。”梅兰菊来到元家找元沅,她穿的衣服也不少,层层叠叠。
今年好像比往年冷的更快。
元沅把信件妥善收好。
“就是灯灯给我寄来的信,讲了一些她家里的事。对了表姐,田庄里的地瓜种子都种下去了”
“对啊,我就是来跟你说这件事的,不过玉米刚收割,地刚翻好,这么快就要种地瓜了吗”
梅兰菊奇怪元沅为什么这么着急,这段时间真是把田庄里的那些人累坏了,每天早起晚归,几乎没歇过,就为了抢种地瓜。
“今年天气冷的快,其实现在种地瓜都有些晚了,不过还好。”
晚了一会儿也影响不大,在灵溪水的作用下,这些都是小麻烦,只要能种在地里,就能让作物长出来。
梅兰菊搓了搓手“这天气,今年冬天恐怕不好受。”
最近一直忙活,元沅注意到,梅兰菊手都开始变糙了,最好涂涂护手霜才好。
元沅抬头看了看天,她就是知道今年冬天有雪灾,所以才要提前种地瓜。
“的确会很冷,很多地方的作物恐怕都长不出来,但是咱们种了地瓜,就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吃地瓜可顶饱了,还易储存,刚收下的玉米也很方便储存。”
不论其他东西,冬天如果真有吃不饱的人,这些地瓜也足以让他们填饱肚子。
“说起玉米,我还有事要问问你。”梅兰菊把自己带的箩筐拿来。
她来的路上带了一筐鸭蛋,打开鸭蛋上面盖的一层布,就能见到中间放了几个没剥皮玉米棒子。
“这东西怎么吃啊,刚收好,这些都是刚掰下来的,还没来及卖去霄鹤楼。”梅兰菊有些腼腆。
“我现在连怎么吃的都不知道,卖给霄鹤楼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介绍。”
元沅摸着那比自己胳膊还粗的玉米棒子,心中十分满意,这玉米长势不错嘛,还是田庄里的兄弟会照料,第一次种都能种这么好。
“其实很简单,就是这样,要先把外面得皮给剥开,才能吃里面的玉米仁。”
元沅把玉米剥皮清理干净,梅兰菊学着她的动作,清理出了一根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