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沐曾经想过,即便分手了也要和沈之越保持联系,可这件事在实际操作上实在太难了。
分开之后,她忽然就不知道该跟他聊什么,以什么身份聊。以前还能站在女朋友的立场,说些日常,现在再说这些,吃相就太难看了。
这就是一种,我虽然和你分手了,但我还想在你心里霸占一席位置的卑劣心理,她很清楚自己有这么想,也知道这是人性非常自私的一面。
可叶沐不想露出来,起码不希望让沈之越看到这一幕,她希望他记住的,永远是最可爱的样子。而她能做的,就是尽量控制自己,尽快度过适应期。
她想,只要她能忍住一段时间不去“骚扰”沈之越,她应该就会习惯了。
她不知道,这种突然改变某种“习惯”,进而引起的失重感,是否每个刚结束一段感情的人都经历过,她自觉之前几段都没有这样强烈的感受。
和沈之越在一起,是一种很神奇的体验。
他像是水和空气,在她的生活里扮演某种既重要,又“好像”不是很重要的位置,而当她离开他时,她才忽然明白这种无孔不入的渗透,后劲儿是多么得大。
他几乎要改变她的生活了。
叶沐一时庆幸着自己已经抽身,还好没有越陷越深,一时又不免失落。
相比之下,沈之越那边似乎表现得额外平静,当然她也不知道他的感受,只知道在分开之后没几天,他就进剧组了。
工作会转移他的注意力,他很快就会忘记这段。
一想到这里,叶沐心里就像是有小鬼在跳。
这到底是什么心理呢,人为什么一定要看到对方也难过,和自己一样痛苦,才会觉得解气呢
或许每一段感情,它会照出自己身上的东西,会令那些平时存在感不明显的缺点浮现出来,变得异常清晰。
严润评价这段感情会令她看清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
她还因此想到的另一件事,严润怎么这么肯定呢,他看得好清楚,他会不会之前也经历了
叶沐对严润是否也照到了一面“镜子”并不在意,她也没问,而且很快,她就被迫加入了一个学习班。
那是心理学的学习班,结束之后是可以考证的,是沈韵给她报名缴费之后,才告诉她的。
叶沐很吃惊。
沈韵的意思是,有些问题不能放在心理不去解决,时间长了小事不会消失,它只会变成大事,反正现在画廊的生意也不忙,刚经历一场疫情,现在都是做熟客生意,尽力维护就好,不如就趁这个机会去学个课程,第一期也就半个月。
课程是脱产的,叶沐半个月都在学校住宿,白天上课,晚上回宿舍看小黄书、刷手机,以及想沈之越因为有了浅薄的理论支持,她似乎更能明白自己对沈之越的感情了。
至于课程方面,叶沐的接受度还好,知识都有吸收,有些也能折射到自己身上,但这个学习环境她不太能适应。
同学们基本都是中年人,孩子长大了,自己也不需要工作了,有大把的时间和钱,辛苦了半辈子,积攒了很多心理问题,就来上个课解决一下。
当然,叶沐并不觉得上个课就能治好病这就像是两性专家,依然会把自己的婚姻生活过得一塌糊涂,哪怕是最精良的外科医生,也不可能给自己开刀,是一样的道理。
她来上课,似乎只是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知道一些存在的问题,以及它们在心理学上的解释和命名是什么,可是怎么解决呢,无解。
相比叶沐,这里的其他人更沉迷于课程研究,下课后总有一群人围着老师求问,而私下里,这些大了叶沐一辈的同学们也经常会聚在一起,吐槽自己的人生,他们是彼此的树洞。
叶沐待了半个月,唯一的感触就是,她还是很健康的,起码她没这么多糟心事要吐,只是不知道等她到了这个年纪,是不是也是这样
不过这个课程也是有些收获的,起码她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仅靠学习某个学科,就想解决自身的问题,这是痴人说梦。
理论仅止于理论,而做人是本能。
直到叶沐结束了一期课程,又给自己放了几天假,和黎染、严润都聚了一次,便准备投入到画廊的工作中。
沈韵和叶之鸣见她终于恢复正常,也总算松了口气。
是的,叶沐已经找回了过去的生活节奏,但有一件事她没有告诉父母,连朋友也没说其实她并非淡忘了和沈之越的感情,也没有被课程治愈,她只是从某种习惯过渡到另外一种习惯罢了。
以前她是习惯有沈之越的生活,而后变成了她不习惯没有沈之越的生活,如今因为时间足够久了,竟然变成了已经习惯了没有沈之越,但时不时会想念他的生活。
是的,当想念变成了一种习惯时,那失重感是会减轻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她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释怀,只知道通过习惯想念,她似乎又学到了一些东西,无法用理论概括,那就是感受上的,很平静,很平淡,不再疼,她觉得自己豁达了,好像她已经抚平了纠结,就像是抚平了一块布料上的褶皱一样。
至于和沈之越的联系,因为这层释怀,也变得自然起来。
叶沐不再纠结于该不该和他联系,联系了要说什么,也没有刻意“忘记”这个人,就只是每隔一段时间,问候一声,关心一下生活和工作。
“最近怎么样”
就这样,一切都点到为止。
时间一转,又过了一年。
似乎一切都没变,又似乎每一件事都在悄悄改变。
叶沐在一年后又交了一个男朋友,年纪比她小,正在上大学。
别说周围的人了,连她自己都感到很吃惊。
而她吃惊的点就在于,她一直以为自己青春无敌,即便年龄长了,心里还自以为是个小姑娘,可现实却是,她已经到了谈姐弟恋的年纪了。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弟弟还是处男。
当然也不得不说,年轻的小狼狗青春无敌,体力无限,真是能折腾一晚上,肆意挥霍着自己的本钱,完全不考虑后果,以及她这个“老阿姨”的承受能力。
或者说,那就像是某种雄性生物的炫耀。
叶沐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说出这种话“你省着点用,养养生。”
再说生活。
和年下男友在一起的这段时间,叶沐和朋友们的联系也变少了,当然以前也有过,但那是因为她太投入,而现在则是因为年下男友管得多。
叶沐一开始还有点新奇这种窒息感,也不由得代入抖的角色“享受”了几天,但之后就有点受不了了,跟他进行了一场严肃的对话。
年下男友大概是被她这一面吓着了,当即脸色就白了,进而委屈的表示,自己没有安全感,总觉得叶沐的心不在他身上,只是玩玩他。
那一刻,叶沐心里真是略过了无数草泥马。
是啊,她就是玩玩。谈恋爱不就是为了玩,为了开心吗哦,偶尔也是要学术探讨的,寓教于乐。
可这些话又不能说出来,就算它是事实,也很伤人,何况还是这个心灵还处在懵懂期,就知道肉搏的小男友。
叶沐暗叹了一声,这么一比较,才知道自己“老”了。
她甚至都已经在年下男友身上,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这特么的就是过来人的感受么
但不管怎么说,在这次长谈之后,年下男友收敛了一些。
只不过狗改不了吃好吧,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表面上是收敛了,私底下还是继续查岗,只不过是偷偷地查。
叶沐发现了几次,就当做不知道,也比较体谅他的患得患失,只要他还能克制,只要他们的关系还没有彻底失衡,她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结果事实证明了,“坏人”都是惯出来的。
第一次叶沐开始感到厌烦,是因为约了黎染见面。
因为黎染现在是公众人物,已经有一个在播剧,挣了一波流量,黎染的经纪人不希望她曝光太多私生活,要从现在开始注意营造自己的神秘感,于是叶沐就去了黎染家里吃火锅。
黎染靠拍戏赚的钱买了一套小房子,付了首付,小区是新开发的,还算过得去,住在这里的大多是中产阶级。
叶沐在黎染家聊了几个小时,却接到年下男友上百条信息,他问了七八次,怎么还不回家,见什么朋友聊这么久。
叶沐没有告诉年下男友,她的朋友是黎染,就怕说了以后,会被问东问西,年下男友嘴上没把门的,就当做八卦讲给外人。
后来叶沐回家,给年下男友回了个视频,视频中的他不仅脸色黑,眼神就跟要吃人一样。
他以为她去见野男人了。
叶沐便反过来问,他是不是查她的岗
年下男友理直气壮地反问,为什么不能查,要是不查,也抓不到实锤。
叶沐顿觉好笑,是捉奸在床了,还是拿到证据了
她只说了他两句就挂断视频,都懒得解释。
这事之后,叶沐凉了年下男友几天。
年下男友老实了,又回头来跟她道歉,说自己不该太多疑,嫉妒心太重,捕风捉影之类的。
其实叶沐根本没往心里去,她也不想抨击和批判,她知道人人都有这种时候,自己也不能免俗。
她甚至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事,令对方这么缺乏安全感
再后来,叶沐就劝他多用心在工作上,把时间填满,别把注意力都放在她身上,这样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然而年下男友的甜言蜜语张嘴就来“可是,你已经把我的世界填满了。”
这要是换做以前看小黄书,叶沐看到男主角这样说,一定会姨母笑着满床打滚,可放在现在,她只觉得荒谬。
她看着年下男友这张帅气的脸,不由得在想,是不是自己变得挑剔了,要求高了,越来越难以满足了大家不都说,一句话是动人还是油腻,就要看是谁说的吗,大叔说就油腻,帅哥说就动人。
为什么面对这样一张脸,这样一句话,她却心如止水
这之后,叶沐花了一段时间调适自己,同时反思这段关系。
结果还没等她做出决定,就切身体会到有一就有二的道理。
就在她和严润约饭的那天,年下男友直接跟踪了她,还非常地理所应当。
事发时,叶沐和严润正在边吃边聊现状。
严润刚结束了一段感情,此时正闲得慌,竟然还抽空问起林遇。
叶沐很惊讶“你们不是有联系方式吗,你要问就问他啊,问我干嘛”
严润“那你们后来就没联系过”
叶沐想了想,说“联系了一两次,不过都是点到为止,互相问个好,也没别的。”
严润没说话。
叶沐说“行了,我知道你要八卦什么,但是我们不可能的,再说我现在有男朋友。”
严润没关系后者,只问“为什么不可能”
叶沐“不在一个行业,都没机会见面,生活节奏完全不一致,就是毫无交集的两个陌生人,哪来的可能呢”
林遇进入了金融圈,这件事跌破了所有同学的眼镜。
而且他还干得有声有色,这才吓人。
同学们私下里都在感叹,学霸走到哪里都是学霸,光环加身。
随即叶沐又问严润,干嘛突然提起林遇。
严润说“哦,没什么,我们有时候会一起聊聊。不过也不是特意约的,就是谈项目的时候,都不急着回家,就一起喝一杯。”
叶沐愣了下“所以,你们的话题是我”
严润“只能说有一小部分是你,除了项目,你就是我们的共同话题,这也很正常吧”
叶沐撇撇嘴,没说话。
半晌过去,严润又忽然开启一个新话题“对了,再说说你那个小男友吧,怎么样”
叶沐叹了口气,用几个词来形容嘴甜、活力四射、粘人。
叶沐说“你试过天天吃甜品吗,就是这种感觉,有事没事就灌迷汤。最近还在查我的岗。”
严润“怎么查,他有你手机密码”
叶沐“那倒没有,不过他试图解锁,还差点锁掉我的手机。我有时候还怀疑他跟踪我。”
严润突然笑了“以你的眼光,这次应该也是帅哥吧,长什么样”
叶沐形容了一下。
严润又追问了几句,随即扬了下下巴,示意叶沐往后看“你看那个人,是不是和你说得差不多”
叶沐下意识回头,坐在后面隔壁桌的男生立刻把头压低。
可即便如此,她也看到了。
叶沐当场石化。
后面的事发生得很快。
年下男友被抓现行,索性也不躲了,就直接来到叶沐身边坐下,开始和假想情敌严润较劲儿。
严润还是算很有风度的,笑着招呼他,对年下男友不停地发问,也照单全收。
直到结束盘问,严润先一步离开。
叶沐很过意不去,追上去和他道歉。
严润还反过来安慰她两句,最后还说了句“该分分,勉强没幸福”。
他一眼就看出叶沐的想法。
叶沐没接话,转头和年下男友换个地方,不再压抑怒气和烦躁,直接吵了一架。
年下男友义正言辞地指控,说叶沐养备胎,还说所有“男闺蜜”都是预备役,他就不信叶沐没想过和严润好,而且指不定私下里已经好过了,就是骗他
这么一说,叶沐还真有点心虚,但不是因为“备胎论”,而是因为严润是她初恋。
当然,叶沐是咬死也不会承认的。
她就问年下男友,这么给人扣帽子要得出什么结果
紧接着,年下男友就抛出来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不知道是他太自信,还是因为什么,竟然直逼叶沐的底线。
“我和他,你只能选一个。要男闺蜜,就别要我。”
叶沐“”
那肯定不要你啊。
叶沐得承认,如果今天的事易地而处,她知道男朋友有个女性的“好哥们”,也一定会心里不平衡,一定会要个说法。
说白了,这种事没有对错交朋友有对错吗
问题的关键,在立场。
立场一旦对立,那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叶沐揉揉额角,突然就冷静下来了,甚至有点下头,一个不小心就带入了被前女友女配无理取闹的霸道总裁的身上。
在这种小黄书里,男人们总会说,无理起闹的女人最丑陋,而且很烦,没有人会喜欢。
其实这种事和性别无关,换作男人身上也是一样。
然后,叶沐这样说道“其实你已经有答案了,为什么还要问我”
年下男友脸色立刻变了“我要听你说。”
叶沐知道,他是希望自己能说点好听的,哄哄他,将这件事翻过去,他也不是非要让她跟严润绝交,只是摆一下正宫的姿态。
但这时候的叶沐,已经觉得累了。
刚才这些指控,也等于是撕破脸了,难道还想着修复么
年下男友见叶沐许久不说话,只是用一种极为疏离的目光看着他,心里越发的慌了。
于是,他又给自己弄了台阶“我为什么会觉得你们有事,你怎么不反省一下”
叶沐笑了笑,直接抛出那句经典语录“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
她得承认,这话很渣,但它真的很有用。
而且这个时候,她几乎找不到能比它更适合的回答。
出于本能的,她甚至还在这个瞬间想到了七八句类似的“一句必杀”,保准说出来能将对方。毕竟在分手这件事情上,她是专业的,在渣语录收集上,她是经验十足的,她已经不是刚上大学时那个满口要恋爱的小女生了,而是成熟的,足以吊打所有小狼狗的大姐姐。
“你还想要我怎样”
“你冷静一下。”
“说了你也不懂。”
“这不关你的事。”
“你能不能讲点道理”
像是这样的话,她简直信手拈来。
当然,她并没有说,以上全是脑补。
但即便是这样,也够年下男友喝一壶的。
叶沐趁机提了分手,但她用的是另一句成年人都懂的渣语录“我想咱们需要冷静一段时间,好好想想这段关系,不如就先这样吧。”
年下男友彻底崩溃了,苍白着脸说,她和严润真的有事,竟然为了他抛弃自己仿佛已经占据了多么有利的道德制高点。
叶沐只冷酷地回“你是想听我说是,还是说不是呢我若说是,你还指责我有什么用,谁高谁低已经判断出来了。我若说不是,你的指责就是污蔑,倒脏水,这是我最不能容忍的,你已经过线了。”
年下男友顿时不说话了,这才意识到,一旦叶沐要跟他动真格的,那么自己在话术上根本赢不了她,而他以前之所以百试百灵,那只不过是叶沐不争辩,懒得理他,或是让着他。这就意味着他们还能继续。
而这一次,叶沐是真的烦了。
作者有话说
渣不渣,怎么渣,什么操作,怎么定义渣,这是不分性别的,说到底都是人,是人就有人性,没区别
以下作话稍长,不想看的a点右上角屏蔽作者有话说,笔芯
另外关于心理学,我是比较推荐大家去了解的,但在推荐之余,还是要提个醒,作为学科看看就好,没必要盲从和迷信。也不要因为它是个学科,就被它局限在里面,框在里面,以为这里面的东西都是真理。
有句话说得好,一理通百里明,世间万物都是相同的。
为什么西方发明了心理学,而不是历史更为悠久的东方呢
这不是西方更智慧,因为当西方人开智晚,所以这在他们看来是一个问题,非常值得研究,甚至足以成为一门学科。
比如当他们发现一个现象,就会立刻扩展出一个理论,还会传播到世界各地西方人很喜欢干这种事,发现一件事就起个名字,然后对外说这是xxx发现的xxx理论,就好像是因为xxx赋予了它生命一样,可那个现象早就存在了。
殊不知,这些现象和理论早就刻在中国古人们的思想和著作中了,只不过说法不同罢了,而且东方人从不会于去命名这些本就存在的东西,给它们起外号。我们只是对这种早就存在的事情进行解释和描述罢了,我们对“存在”的看待更为宽容,也不会修个圈给它框起来。
在东方人看来,心理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认为它就是人生,它就写在血脉里。儒释道充满了人性的解读和心灵的探索,不止如此,任何一本东方著作,主题都是向内求索的。
在古人的创作中,它一直都是主角,而角色的命运,角色发生的故事,只是一种对它展开的外部讨论罢了,我们最终要说明的还是这个“主角”本身。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学心理学因为我们学习知识,不应当心存偏见,应当对这种以学科为形式而存在的“存在”也表现出宽容。
或者这么说,心理学作为学科,更像是经过概括归纳之后的目录,捋一遍有助于理清条理。
而东方文学是对向内求索的无限展开,它没有目录,它是宇宙,你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探索,却又发现哪里都可以成为开始。
它很玄妙,所以东方才有玄学,西方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