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二郎来到一块巨大的山石前,搬开厚厚的一层枯枝落叶,露出下面的泥土和一块宽大的石板。
因为干旱,泥土硬邦邦的并不好清理,木渔和另外两人拿着木棍和是块一起清理了许久,终于将石板上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了。
那是一块很大的天然石板,要找到这样的一块石板不容易。
木渔心里大概猜到这石板是做什么的了,这石板下面估计是有个洞口,洞口通向他们的目的地和山村。
果然,杨二郎撬开石板一角,将石板抬到了一旁,露出一个足以让一个成年人通过的漆黑洞口。
木渔惊到,“好深”
而且看着坡度还不小,几乎是垂直的,这要怎么下去
直接下去怕不是可能直接重开吧。
杨二郎与同行的孙石头说话,让孙石头留在这里等待后面的人,等所有人都到齐了再准备带他们一起下去。
然后他看向木渔和李大有,说道,
“你们两个跟我一起下去,放心,这洞口只是看着吓人,其实并不危险。”
一向信任杨二郎的木渔这次没敢信任他,犹豫着说道,
“你确定对你来说不危险,对我们来说也不危险吗”
高高大大的李大有也有些畏惧地盯着那洞口。
杨二郎看了看洞口,认真地说道,
“放心吧,这里我熟悉,只有一小段比较陡,后面都比较平缓。
我先下去,会接住你的。”
听他这么说,木渔多少放心了些。
杨二郎坐在洞口边,然后滑了下去,眨眼间就消失在洞口里了。
木渔和李大有一时没反应过来愣在了原地。
接着杨二郎的声音便从洞口里带着一丝丝回音地传来了,
“下来吧,没事的。”
木渔坐在洞口边,深吸一口气,直接松手,也滑了下去。
骤然间的失重感、周边的黑暗、什么都抓不住的感觉带来的恐惧只存在了一瞬间,确实如杨二郎所说,后面的坡度比较平缓,速度慢了下来,而且,下面还有光亮。
她还没来得及多看看什么,就被守在下面的杨二郎一把拉了起来。
“你看,我说没事的吧”
木渔边打量四周边点了点头。
这是一个山洞,很大的天然山洞,大概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而且大半没有山石阻隔,太阳能直接照进来。
她在这里看到一个大坑,看坑底干裂的纹样,这里以前应该是个积蓄雨水的小湖泊,可惜现在干到底了。
在她打量山洞的时候,李大有也下来了。
杨二郎拍拍她的肩膀,说道,
“先走吧,这里没什么好看的。”
木渔跟在杨二郎的身后往外走。
很快,他们走出了山洞。
站在洞口处的一处山石上,自上往下看,一个古朴的山村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
那就是他们逃荒的目的地,和山村。
木渔被眼前这一幕震撼住了,这时候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桃花源
他们在这山石上站了许久,久到杨二郎从重回故地的怅惘中走出,久到木渔所有的震惊用完开始想下去探索这个山村。
杨二郎带着两人走下山石,向下面的和山村走去。
“其实半山腰的地方也有一个入口可以进来,从前村里人进出也是走那里,只是后来被村人封死了。
山顶的这处洞口知道的村人不多,我是无意间从一个做猎户的长辈那里知道的”
木渔心道,这不妥妥就是架空版的桃花源吗
村子两面环山,是高大陡峭的山石,非常安全,另外两面一面是枯林,一面是坡地,坡地面向的还不是他们来时的方向,而是层层叠叠的远山。
怪不得不会被发现,这里地形实在奇特。
不知道一开始在这里居住的人是怎么找到这么个地方的,又是出于什么心理在这里建村居住下来的。
对这个隐秘的和山村,木渔满心好奇,想立刻探索一番。
杨二郎进入村子后就没说话,估计心情复杂的很,走的越来越快。
木渔很快跟上去才没被甩掉,只简单看了看村里的情况,来不及看的太细致。
这村子和他们逃荒路上遇到的那些荒村并没有太大区别。
寂静无声,荒芜衰败,死气沉沉。
村子不算大,大约有五六十间屋子,主要是土坯房、茅草屋、石屋,小部分还有倒塌的情况。
不过这问题不大,他们人不多,这些屋子是够住的。
她想这事的功夫,杨二郎停了下来,前面有一口水井。
她便立刻观察起这水井来,这可是关系到他们以后生活的关键。
水井是有,但是井边的麻绳被杨二郎一拽,直接断开了,风化的厉害,可见这里已经许久没有活人在了。
他们三人倒是带着麻绳,但是没带水桶。
杨二郎指了指旁边一处石屋,让李大有去里面找个水桶来。
李大有去了,没多久空手出来又进了另一处屋子里,这一次倒是带了个木桶来。
木渔心道,看来这里的物资也不宽裕啊,以后还得多做些水桶来用。
这问题也不大,他们有个小木匠,村子外面有一大片枯树,等稳定下来水桶是不会缺的。
杨二郎接过水桶,绑上麻绳,放进了井里,不多时便打上一桶水来。
看到那满满一桶清澈的井水,木渔和李大有都松了口气,面上欣喜,有水就好。
杨二郎进村一来一直没有表情,情绪也很低,这时候也是如此。
时间过得很快,三人在村里转了半天,已经临近傍晚了。
在这个时代,傍晚就该吃晚饭然后找地方睡觉了。
木渔想提醒杨二郎这些,但转念一想,杨二郎提着一桶水走在前面还能去哪里就是要去找落脚的地方吧。
果然,杨二郎停在了一间土坯房前面,打开了房子的木门,提着水桶走了进去。
木渔和李大有随即跟了进去。
以木渔的眼光来看,土坯房低矮逼仄,但是在和山村里,这是正常的大小。
“我们今晚在这里休息。”
杨二郎说。
“这里是”
“这里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