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一章 寻托词私银过明路
    陶禾辰想了想,便又说道“要不,咱们也学村长家,用一半泥砖,再用一半青砖不过这样的话,银子肯定不少。”

    青砖贵啊,一块青砖就要三文钱,盖一栋房子再加上院子,最少也得万八千块青砖,说不定一万块青砖都打不住,这样算下来,盖一栋青砖房至少得花三四十两银子,便是只用一半儿的青砖,那也得一二十两银子。

    而且听说用到青砖的话,就要找专门的砖瓦匠,这工钱再加上每日的饭食,又是一笔支出,这么算下来,盖房子一共差不多得花三四十两银子。

    不过,只要小妹高兴就好,毕竟这银子也是小妹的功劳。

    “用青砖啊”段氏一听,心里有些打鼓,这样的话盖了房子,再加上送二郎去学堂,也不知道那一百两银子够用不够用。

    尽管心里打鼓,段氏还是转头看向千莲,这几日千莲的表现,已经让段氏不由自主的事事都想要听取千莲的意见了。

    千莲丝毫没有犹豫“不要一半泥砖的,要盖就盖青砖的。”

    段氏有些犹豫“三丫,只怕银钱有些不够。”

    “娘,就听小妹的盖青砖的吧。”陶禾辰便忙说道,回头学堂再晚些去就是了,这些日子他再努力多挣些银钱。

    千莲笑了笑“银钱的事情不用担心,咱们银钱够的,今日我又赚了三百两银子。”

    今日阿福来得正好,她正好借着阿福把卖兰花的银子过个明路。

    “今天”陶禾辰没想到不过一天的时间,小妹竟然又赚了三百两银子“小妹,你又采到几根人参”

    段氏也一脸惊讶的看着千莲,这对于段氏来说简直太震撼了,她这闺女现在赚银子都是上百两上百两的赚吗

    千莲笑了笑“只是我要帮周二公子一个忙,周二公子给了三百两银子作为酬谢。”

    段氏是知道下午阿福跟千莲单独说话的,便以为是说的这件事情,点了点头说道“原来福管事是找你说这件事情,可什么事竟是有三百两银子的酬谢三丫,不是什么危险的事情吧若是危险的事情,你可莫要答应,便是咱们不要这三百两银子,也不能让你有危险。”

    相比较于银钱,段氏更关心的是自家闺女的安危,要帮什么忙啊,竟然给三百两银子的报酬

    “放心吧,没危险的。”千莲笑了笑说道“那就这么说定了,咱们就起青砖房了。”

    “好。”既然银钱充裕,段氏和陶禾辰自然是没意见的,于是,关于盖房子的事情,一家三口便达成了一致。

    千莲笑嘻嘻的“哥,你还没看周家送来的谢礼吧,正好这会儿去看看。”

    “好。”

    周家送来的谢礼都放在了段氏的房间里,去段氏房间的时候,陶禾辰不放心的又问千莲“小妹,周二公子让你做的事情真的没危险吧你可不要瞒着我和娘,危险的事情咱们绝对不能做。”

    “真的,哥,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当看到两食盒的水果点心和四匹上好的布帛时,陶禾辰惊讶的嘴都有些合不上“周家送来这么贵重的谢礼。”

    四匹布帛都是上好的棉帛,这一点周家很细心,布帛的颜色有石青色、茜草色、淡红色和湖蓝色四种,显然是将千莲一家三口都考虑到了,那些点心都是镇上莲叶斋的,价格不菲,这些且不说,便是那水果,也不是普通农家能吃得起的。

    “这些布正好咱们能做几身衣裳。”千莲笑眯眯的跟陶禾辰说道,也是她大意了,赚了银两竟是没想到给家里人买些衣裳,如今这周家送来的布正好用得上。

    “好。”陶禾辰笑眯眯的应了。

    千莲便笑着对段氏说道“娘,那这些布就交给你了。”

    段氏手巧,一直以来家里人的衣裳都是段氏做的。

    段氏点了点头,想了想,又有些期期艾艾的问千莲“三丫,你说咱们要不要给你爷奶他们送些过去”

    “给他们送去做什么。”千莲闻言微微皱了皱眉头“娘,你今天没看到奶和大伯娘的眼神儿吗那可是一进院子眼睛就黏在这些东西上了,你甭管送多少,人家只会觉得你送得少,只有全送给他们才是对的,好不好的你高低得挨顿骂,既然左右都挨骂,为什么还要给他们送”

    “可”段氏抿了抿嘴“若是咱们不给老宅送东西,只怕村里人会说咱们不孝顺长辈。”

    千莲闻言声音便高了些“谁要说就让他说去,说咱们不孝顺的,先拿养老银子来比一比,就不说四两了,谁一年能给老人二两的养老银子”

    陶禾辰也说道“娘,你就听小妹的吧。”

    “那那好吧。”

    千莲吸了一口气,又深吸一口气,到底还是没忍住“娘,以后那些什么名声之类的,你不用看那么重,这世上只要你有钱有权,谁敢看轻了你你看看今天那村长,是不是对咱们与往日不同”

    段氏点了点头。

    “那这是为什么”

    段氏抿了抿嘴“因为周家。”

    “所以啊。”千莲说道“娘,你说要是现在老宅让咱们重新写分家文书,村长和族老会如何做”

    段氏还没说话,陶禾辰便抿嘴说道“那文书多半是改不成的了。”

    这一刻,陶禾辰想要读书出人头地的念头愈加强烈了起来。

    段氏沉吟了半晌,点头道“三丫,娘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