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郎愣愣的转身,“小姐长得花容月貌,怎会难看,是二郎怕唐突了小姐,这才,这才”
不等周二郎说完,石莫兰就问道,“躲着我吗”
周二郎忙到,“不是,不是躲着,就是,就是”
平日里,周家除了周三郎,就数周二郎能说会道,且以理服人,这会儿却像是被人抓着舌头一般,就是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就好似怎么说都不对。
石掌柜见女儿刁难周二郎,站出来说道,“二郎,你也算我侄儿,与莫兰之间也算熟识,就不必拘礼与那些俗礼,还进来喝口茶,歇一歇。”
周二郎就抬头看了石掌柜父女俩一眼,好一会儿后,才抬脚进了凉亭。
石莫兰动手给周二郎倒茶,“周先生,喝茶。”将茶放到周二郎面前,又将碗碟中的点心往前推了推,说道,“周先生应该还没吃早食,这是我从家里给父亲带来的点心,周先生尝一尝。”
周二郎忙说谢谢,又道不饿,并不动那些点心。
石掌柜却道,“二郎,就吃一口吧,莫兰带了许多,我一个人也吃不完。”
周二郎犹豫了一下,才伸手拿起一块点心吃起来。
喝了茶,吃了糕点,周二郎就站起来道,“石叔,我们去清点货物吧,家里三郎跟大嫂还等着用牛车,要早些回去才行。”
石掌柜知道杨氏跟周三郎要出摊,就站起来与周二郎一同走到院子中,招手叫来伙计,就开始称卤味。
卤鸡卤鸭按斤算,分别是二十五个铜板一斤,卤肉是二十八个铜板一斤。
总共称下来,卤鸡卤鸭有八十斤,总共两千个铜板,卤肉六十斤,一千七百零八个铜板,周二郎抹了零头八个铜板,总共是三千七百个铜板,换算成银子,就三两七钱。
石掌柜拿了二两银子和一吊铜板,外加七百个零散的铜钱,交到周二郎手中,“二郎,这是今日的钱,你收好。”
周二郎就接过,塞进贴身的衣物内,同石掌柜告辞,出了鲜味楼往家赶。
石莫兰眼睁睁望着周二郎坐上牛车离开,话都没来得及说一句。
石掌柜让伙计将卤味搬进厨房,出来就看到自家闺女盯着周二郎离开的方向发呆,连喊了她两声,石莫兰都没有反应过来。
石掌柜不由得伸手在闺女面前晃了晃,“兰儿,想啥呢,爹叫你几声也不见你应。”
石莫兰回神,说道,“爹,没想什么,时间不早了,马上就开门了,我先回家去了。”
说完,石莫兰就提着食盒,急匆匆的要走。
石掌柜却叫住闺女,“不急,兰儿,我们爷俩许久没好好说说话了,你坐下,陪爹说说话。”
石莫兰看了石掌柜一眼,坐了下来,有些心不在焉的道,“爹,您要同女儿说什么”
石掌柜看着石莫兰,感叹道,“一晃,你都十六了,我跟你娘一直想跟你挑个合心意的夫婿,却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兰儿,你跟爹说说,可有看中的男子”
石莫兰没想到她爹叫她留下,是跟她说这个,立时就红了脸,嗔道,“爹,我还小呢,不着急谈这个。”
石掌柜看着闺女的面容,并没有因为她的话就停下,自顾自的道,“先前二郎在咱们做账房先生的时候,我跟你娘属意过他,只是那会儿他身上有亲事,我跟你娘琢磨过后,就放下了。”
“后来他断了腿,又退了亲事,虽然腿好了,但周家情况并不如以前,爹怕委屈了你,也没有提这事。”
“如今周家又重新站起来,周二郎大哥那孩子进了县学,他们又是卖笋,又是卖菜饼,现今又做出这些个卤味,日子越来越好,爹就想问问你,你对周二郎是啥想法,要是有这个心思,爹就同你娘说,找官媒上门去提亲。”
石莫兰呆呆的看着石掌柜,“爹,您跟娘,那么早就动过这个心思,我怎么没听你们说起过”
石掌柜见闺女傻乎乎的模样,说道,“不是说了吗,那会儿二郎身上有婚约,我跟你娘就是想想,没真就决定,你这孩子,岔开话题干什么,老老实实的跟爹说你的想法就是,管那么多。”
石莫兰本身就不是扭捏之人,不然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在周二郎送货上门的时候来偶遇。
就红着脸坦然说道,“爹,我心悦周先生。”
石掌柜早就看出来这一点,不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跟闺女说这些。
所以听到她的话,石掌柜一点儿都不意外,“兰儿,你的意思爹明白了,回头爹就跟你娘说,找个时间,请官媒上周家提亲去。”
石莫兰听到这话,应该要高兴的,但却不敢表现出来。她迟疑了一下,说道,“爹,这事儿不急,女儿,女儿想先问过周先生的意思,若是他愿意,爹跟娘在请官媒上周家提亲。”
石莫兰正视自己的心意,却也不愿意让周二郎为难,想了想,还是将心底的话说给她爹听。
石掌柜是过来,在他这也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全看孩子们自己意愿,不然也不会迟迟不给闺女定亲。
“如此也好,若是周二郎愿意,咱们在上门提亲不迟。”石掌柜说道。
父女俩一番对话,暂且不提。
周二郎回到家,就帮着把卤味等一应物品搬上牛车,杨氏和周三郎就坐上马车往码头去。
老太太望着远去的马车,想了一会儿说道,“以后既要给石掌柜那边送货,还要送大郎媳妇和三郎去码头,光靠你三爷的牛车不行,咱们还得自己买头牛,拉车才行。”
这事儿周老太不说,周二郎也要提的,“娘说的事,是得将买牛提上日程,这样吧,今天我跟大哥收完鸡鸭,去牛场看看,若是有合适的,我就买回来。”
周老头周大郎对此没意见,周老太就让周二郎去办了。
吃过晌午饭,周大郎就和周二郎一前一后出门,去收鸡鸭。
经过这几天,村里的人都知道周家弄出一个叫卤味的菜,在码头受欢迎的很,还引得鲜味楼的老板亲自上门求合作,自然就想着将家里的鸡鸭卖了赚一笔。
不过大家都熟悉,周二郎周大郎给的价钱都合理,村民们都乐意将家里的鸡鸭卖给他们。
只是这年头,喂鸡喂鸭的人不多,大多都是养个几只,为了下蛋,所以周二郎他们将村里逛了一圈后,也没买到几只。
到了家门口,兄弟俩就遇上了,望着各自手里的三四只鸡鸭,周大郎道,“二郎,这村里有鸡鸭的人家,我们都买的差不多了,得想别的法子,不然可供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