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一名身着金色铠甲。在马背上高呼
“投石车准备。”
此时。契丹兵也纷纷装入火药弹。
“预备”
“放”
数十颗火要弹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有部分落入城墙外,有部分落入城墙内,还有些正好落在城墙上。
一声接一声的爆炸
雁门关城墙上也纷纷发出哀嚎声。有些士兵直接被炸伤,还有些炸弹被坚硬的盾牌挡住,
一拨下来。大周士兵的伤亡人数明显比契丹士兵伤亡人数少很多。
也有一方面原因。因为契丹制作炸药的配方比例,份量少一些,所以火药弹的威力不如大周的火药弹。
契丹开采硝石,硫磺的工艺差,技术落后,加上大周严禁商贩售卖此等危险物品给其他国家商人,所以契丹军队使用的火药弹质量整体不如大周的。
城墙上,士兵们迅速抬走伤员,直奔后方伤病营地。
几轮下来,双方都有死伤士兵。
契丹另一名身披金色铠甲的官员大声呼喊“云梯上”。
二十多辆云梯纷纷被推上前来,每辆云梯均有六人推行,分两前,两中,两后。
每辆推行的士兵都喊着口号“嘿呦,嘿呦,嘿呦。”
“弓箭手准备”大周一名士兵喊道。
此时契丹士兵已进入弓箭射程范围内。
“放”
城墙上一排弓箭手,密密麻麻,足足几百人,齐开弓放箭,几百只箭矢,划出一道道,像雨点一样,飞向契丹前锋阵营,力气大的,居然飞到了后面云梯阵列,设中个别的推行人员。
契丹一名官员高呼,“盾牌护”
前锋阵营士兵纷纷将盾牌举高至头顶上,最后一排的士兵迅速后撤,向云梯靠拢护住推行士兵。
几批箭矢飞来后,契丹还是有些伤亡。
谭将军高喊“换火箭”
这火箭,就是箭矢的箭头处绑上麻布,发射前,将箭头麻布沾上火油点火,然后迅速射出。
这火箭射在人身上,即便是轻伤,火油也会点燃身上的战甲。如果没有其他人帮忙扑灭火苗,就活活将人烧死。
“嗖嗖嗖几百支火箭飞向契丹前锋和云梯阵列,瞬间引起一片片的火海。
契丹阵型一下乱了。
普通弓箭契丹盾牌护住,接着前进。
而火箭即使被挡了下来,箭矢掉落在地上,可火还没灭,掉落在士兵脚下,士兵也会刻意避开火种。
有些个别的火箭还不偏不倚射在云梯上,这云梯本就是木头所制,契丹兵立刻爬上去灭火,要是不去,或是晚去灭这燃烧的火箭,不一会
云梯便被烧掉一节,就算推到城墙下,士兵也无法用这云梯爬到城墙上。
一轮接着一轮的,密密麻麻的火箭像暴雨一样,砸向契丹阵列。
契丹的号令兵也一声令下,射出几百支弓箭,只是大周受伤士兵远低于契丹,因为大周是从城墙上,往地面射箭。契丹则是从地面往城墙上射箭,无疑难度会更大一些。
随着火箭越来越多,云梯下方轮子周边到处都是起火点,迅速将云梯底部的轮子点燃。
契丹士兵立刻开始灭火,在投石车后方一排提着木桶的士兵,纷纷上前,因水源紧张,他们就对着云梯着火的地方浇水。
契丹弓箭兵随着前进的步伐,射程已能够完全覆盖城墙,立即开展一轮接一轮的弓箭覆盖。
强势的火力覆盖,是救援自己方阵的最好进攻。
同时,契丹后面的人加快了推进速度。进攻的前锋方阵很快便推到城墙下。
契丹的云梯一架接着一架已经抵靠上了城墙上。
契丹军队中一名身披金色铠甲的将官一声喝令“冲啊”
契丹突然冲出几千士兵,像蚂蚁密密麻麻涌了过来。
城墙上的谭将军,大声呼喊道“投掷石头”,弓箭手立刻退后给。投掷石头的士兵腾出位置来。
云梯慢慢升上来。就像突然伸展出来的一条长长的手臂,搭上城墙。
云梯与城墙。搭建成了一个六十度的三角。
此时。城墙上的士兵,想要将云梯推翻下去已经基本不可能了。
随着谭将军一声号令,士兵们开始用石头砸。一块儿块儿巨大的石头,狠狠的砸了下去。
有的石块儿太大太重。两三个士兵一起抬起,往下砸。
一个正在往云梯上爬的契丹士兵。突然被从天而降的石头砸中。
“咣当”,石头狠狠的砸在。这名士兵的头上。头盔都被砸变形了。当场毙命,人和石头一起从云梯上坠了下来。
可云梯下的契丹士兵。依然,不惧生死的接着往云梯上爬。
在契丹投石车的火药掩护下,慢慢有士兵已经爬上云梯顶端,纵身一跃,已飞到了城墙上。
刚撤后给投掷石头士兵让位的弓箭手,迅速对准敌人射箭。
好不容易爬上城墙的契丹士兵。身中数箭而亡,又从城墙上掉落了下来。
但越来越多的契丹士兵。已经沿着云梯爬了上来。除了被射中的又倒了下去,还有部分避开了弓箭的士兵纷纷扑了上去,与守兵们厮打在一起。
谭为平将军振臂一挥,一声号令,待战的一批士兵手持长枪,迅速冲上去一顿乱刺。刚刚爬上城墙的契丹兵们身上,被不止一支长枪刺了刺中。
献血洒满城墙,一片一片血红,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契丹士兵的,哪些是大周士兵的。
压制了第一批爬山城墙的契丹士兵后,谭为平将军一声高呼,上火油,一群手提木桶的士兵纷纷爬上城墙头,对着云梯就是一顿泼。
顺着云梯爬的契丹士兵,看到倒下来的火油,像打了鸡血一样,更加疯狂的往上爬,因为他们都知道即将要发生的事。
大周的弓箭手点燃了火箭,对着被泼上火油的云梯或士兵立刻放箭。
射中的地方如同火山爆发似的,噌的变成火柱,云梯上,多的几十人瞬间被大火点燃。
“啊,啊,啊,”
一片凄惨的叫声,如同地狱般的咆哮。
也有不幸的大周士兵,还没倒出手中的火油,便被契丹的投石车打中,瞬间变成火团。
米内,无人敢靠近。其他人急忙上去泼水都来不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同袍被火火烧死。
在契丹后方火力掩护下,又有一批契丹士兵爬山了墙头。大周士兵们也表现出了英勇而顽强的精神,立刻上去厮杀。
说到底,大家没有退路,就如同周墨辰所说,雁门关是最后一道墙,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了,退一步,契丹进入大周后,必然荼毒我国百姓,而首先遭殃的便是周阳城附近的百姓,这里面有同胞,有相亲,有妻儿。
谁都不敢说自己的妻儿能否逃过一劫,这样的紧急时刻,反而激发了大家的士气。
加上周墨晨先前的士气鼓励,大周士兵无人畏惧死亡。一个军队如果士兵都不畏惧死亡,那其战斗力便会惊人的恐怖。
契丹十几架云梯,一字排开,横向展开,足足有一百多米宽成群的契丹兵爬上了城墙,又被不惧死亡的大周士兵迅速消灭掉。
很明显,契丹士兵被消灭的速度,跟不上补上的速度。但契丹丝毫没有要停止进攻的意思。
就这样,双方在城头死磕,一个时辰过去了。
契丹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500人。重伤人数近2000人。
大周士兵死亡人数也不少,但相比契丹,差距还是很大。作为守城一方。死亡人数超过500人。重伤人数接近800人。
雁门关内,不断又人爬山城墙,将重伤和尸体抬下来,迅速搬到后方伤兵营地。
伤兵营地,全军的军医都聚集在此,早已准备就绪,从附近周阳城及周边乡村请来的郎中大夫,大约三十多人,也已经在此等候。
他们看见重伤士兵被人抬来,迅速上前迎接,一些自愿的乡亲们。提着药箱就跑了过来,一起抬。
“快,快,把他们身上的铠甲脱下来,当心伤口。”
重伤士兵有的已经晕了过去,乡亲们很容易就脱掉了他们身上的铠甲。
有的痛苦大声哀叫,身体不由自的晃动,很是要花费一番力气才能脱掉他们身上的铠甲。
还有的,铠甲被火药弹的弹片击中,铠甲被炸开的地方,嵌入了碎片,已分不清那是铠甲碎片还是火药弹弹片。
士兵们撕心裂肺的叫声,并未吓退这些乡亲们,反而不停的安慰鼓励,坚持住,挺住,为了家中的亲人们,家里的妻儿父母双亲都在期盼着你们回去。
乡亲们虽然心惊胆战,但眼泪却不停从脸颊滑落。大概是在想着军中自己的孩子或夫君吧。
周墨晨身为主将,加上年龄太小,自然被众将士拦住不让上城墙,此时他就在伤兵营地帮忙。
他看着满地的重伤的士兵,身体上长长的伤口,血还不住的流,心痛不已。
一些重伤的士兵。最终还是没有坚持下去,失去了生命。被盖上了白布,抬到了一旁的空地。
这些人家中,可能有孩子期盼着父亲回家,可能有妻子思念着丈夫归来,也可能有父母口中唠叨着孩子回乡。
军医和郎中大夫,忙着不可开交。
一会一声高呼“谁来帮帮我,帮我按住他”。
一会一声大叫“谁再去拿点金疮药。”
还有头也没抬,便指着周墨晨说“你去帮我打盆清水”
周墨晨迅速拿着木盆就跑了出去。
此刻,城墙上战争还在继续,城墙外,震天的战鼓声和喧嚣的喊杀声如同海浪一般,滚滚而来,像是要吞噬每个人。
又过了半个时辰,谭将军一声令下,城内士兵开始换防。
此时换兵不换将,并且城墙并不像平坦的地面,并不能容下一整批新换防的士兵。
接到换防令后,一批正在血战的士兵,慢慢的边打边退,然后缓缓下来,先下来了一部分,同时,去新换防的士兵冲了上去,又把契丹兵打了回去,然后同样的方法换第二批。
因为狭窄悠长的城墙容不下全部士兵,所以便以换防这样的方法,换兵不换将。将帅也是根据敌军进攻的势头而参战。
如果敌军势头过猛,杀上城墙上的敌人太多,便可率领一队士兵突击上城墙,彻底打退敌军。
如果敌军攻势有些疲软,便退后指挥,抓紧时间休息。
此时,刚换下的一批士兵,艰难退到了城下。
很快有乡亲们上去送水,送吃的补充体力,或是给轻伤士兵包扎,碰到受伤严重的,直接领到后方伤兵营地。有的士兵直接席地而坐,有的干脆躺在了地上,他们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力气。
城墙上,契丹的进攻似乎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仍旧发了疯一样不停进攻。
契丹后方的火力掩护也一直没有停。
雁门关城墙上,自打战斗开始,到处都是火药弹的痕迹,有的地方还燃着火,到处都是箭矢,到处都是被炸过的小缺口。
碎石块和火药弹碎片时不时还四处乱飞。
城墙上的大周士兵陆续陆续有人倒下,又陆陆续续有人补了上来。
从契丹进攻开始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时辰了。
城墙上,契丹士兵反复上来,又反复被赶了下去,反反复复,只有一点,此时士兵非彼时士兵。
关外城墙下,已经堆满了契丹士兵的尸体。
正当身披金色铠甲的契丹将军,再次下令进攻时,只见一名传令兵飞驰骏马带来了军令
“元帅下令立即退兵”
这名金色铠甲将军,怒吼一声“什么”
后方主账大营处便传来了高亢凌厉的号角声,此乃鸣金收兵之意。
金色铠甲将军黑着脸,怒吼道“撤军”
正在进攻的契丹士兵,如同海水退潮一般,瞬间全部退了回来。
城墙上,最先发现契丹撤兵的是正与契丹兵厮杀的大周士兵。
他们击杀了刚上来的契丹士兵,正准备上前继续攻击时,发现后面没人了,抬头看向远方,人群散乱的往回跑。
有人立刻高呼“契丹撤兵了”
紧接着越来越多的呼喊声“契丹撤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