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知子的天赋令人惊讶,尽管是短短十几天,她构造的故事完整度却也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甚至于可以直接润色出版,但这样地、剧本形式的大纲,仍旧令人感到惊讶。
看目录的时候,整个剧本也只有四、五章的样子,她应该是一口气写完了结尾。但是我却不太能够继续地看下去。
很难说是因为什么。我并非是脆弱到连悲伤结尾的小说都会拒绝阅读的人。
或许是因为金船香知子可以如此地、面无表情地写出另一个她我并不能够确切地描述这种状态、大概是另一个剧本里的“金船香知子”的奇异人生。
如同她现在身上的那些不可以思议的谜团,用惊人的相似笔触书写着。
我甚至生出一种感觉她本身、无论是剧本里的她、还是现在确切地存在于我面前的她,都是被自己被某个自己书写着,如此地冷漠,规划着。
我不想承认,我只是自私,自私地不想相信。
书里的一切都让我有着惊惶的真实感,这是在荒诞的对比下产生的一种奇异感受。
大概类似于既然作为菠萝星球人的香知子能够出现在我的面前写下这一切,那么剧本里的“金船香知子”,度过的在旁人眼里完全是小说和电影才能展现出来的旅程,有没有可能是真实的、甚至于在某个空间里真实上演的呢
如果这一切都是演的话,可以被她的笔触轻描淡写地、怪物一般地书写出来的话,那么现在站在我面前的香知子,又该如何定义呢
矛盾的感受笼罩了我,故事本身又有着更深层次的、近乎诡异的代入感。
明明是这样离奇的故事,又怎么会存在代入感呢
当我最终把故事递给古矢凉太的时候,我甚至长久地出神,在想这些琐碎而看似无意义的问题,连他担忧地呼唤我的声音都没有听见。
他随口地问我“您事先读了吗”
尽管明白他只是想要试探我对香知子作品的客观评价态度,我仍旧没有什么多余地心情再去证明什么了。
这份剧本就已经是最好的证明,就算不合他的口味,我也由衷地相信香知子会成为了不起的偶像。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这就是香知子所渴望的,我却总是开心不起来。
面对他的提问,我沉默片刻,答道“还没有。”
年轻的导演脸上有惊讶的神情,似乎疑惑我为什么不读。他自身显然不认为在金船香知子的眼中自己能够荣幸地成为什么的“第一读者”。
我无奈地把书页放在他的手中,“我改变了想法虽然我私人还是不太愿意的,但是如果是香知子写出来的剧本的话,她有着诠释演绎它的权利。”
古矢凉太似乎更讶异于我的态度改观,带着几分疑惑地掂了掂手里的稿纸,看上去正在怀疑里头是不是什么保密协议或者见不得人的机密文件。
我对他爱演的天分不太想给予过分的关注,礼貌地告辞。
回到家后,我看到她还是趴在窗台旁边的桌台上面写着什么。
“在写什么”我问道。
“随笔,”她把笔随意地放在旁边,侧过身去,我看到那本日记本上随意写出来的文字。
桐树总有一种凄美的伤心感。
但我从来没有见过梧桐,也不知道真正的梧桐是什么样子的。
我只是从各种诗句上面读过,唯一的印象大概是被称为“三球悬铃木”的品种,它似乎很适合雨天,湿淋淋地被雨水浸染,我尝试想象它被泅上一层恍若水雾的薄膜,植物被雨水覆盖时,颜色总要比它干燥的时候更深一些,那种水润的濡湿感让人觉得安心。
我看书上说它会结像樱桃一样有着长长梗的果实,但是果子本身却是枯黄的、类似杨梅球的构造,毛绒构成的外表让我思考它会不会爆炸来来,就像满球的蒲公英一样。人类的脑袋,也会有着随着季节成熟枯萎、最后绝望式爆炸的觉悟吗
总是这么奇怪的,一些关于植物的联想。
如果可以死在梧桐树下,下雨天的时候,也是一件美事。
“好可爱,”我这样道,视线停滞在最后一段,没有再逃避地说些什么,淡然地掠过了。
她看上去并不在意“只是看到了一些很细微的东西,想要记录下来而已。一些浮游的思绪,如果不捕捉下来以后就不会再去思考了。”
我问她“就像写书一样这跟死亡又有什么关系呢。”
“很像。记录下来自己思考的过程,就是在慢性死亡中大概是精神迈入死亡,缓慢地延展出脉络。”她回答。
思考就是精神的死亡吗,把它记录下来会加快这一过程
我沉默片刻,道“可是大家都喜欢说,思考是精神的再生、再塑造什么的吧就算衰老了,高尚的精神仍旧烁烁,愈发思考,反倒愈发地朝着高阶迈入,这一类的观点。”
香知子转过头来“人们也都喜欢说“孩子的身体里长着老人的灵魂”这样歌颂成熟智慧的话。”
“将思考刻印下来的行为,有没有像制作植物标本一样
收集一棵树在不同季节的树叶,夹在书里,翻书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棵树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之中走向死亡,尽管你并没有看到它的消亡,但是你却能够窥见它的叹息哪怕是最微妙的叶脉。”
“人类的叹息遗失在空气和声道里。大家都喜欢写一些经过再思考、再雕琢的东西,觉得无营养的微渺如果不成段的话就会显得空洞。”
“但实际上最空洞的,是为了写什么而写下什么的内心。”
说这话的香知子坐在窗台旁,一盏台灯亮起在桌面上,窗外是朦胧而袭来水雾的小雨,平静地看着窗外,双腿微微晃动着,明明在温暖的室内,却让我感到随时可能会变得透明,融化在雨里。
就像写一个小小的随笔不需要去思考“该写什么”一样,做什么都不需要理由,在这样状态下的人才是最自由的。香知子是如此认知着的。
“大家嘴上说着怎么可以没有目标、不研究成败根本地过活呢,心底最憧憬的,还是一个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自己做什么都不需要给出理由的社会就连死亡也不需要理由。”
说着,她转过头来望着我。
“香知子”
看着那双翡翠的眼眸,我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来。
你也是如此憧憬着的吗
透露着毫无掩饰、甚至于天真的文字、毫无关联的前后文,还有不需要给出理由的自我伤害意识。
平静地说出这样话的香知子让我觉得陌生、遥远,这些无厘头又显得格外枯燥的内容,却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我宁静地倾听下去。
很难说出为什么我不跟着她的话题一起进行这方面的思考,有可能是我的思想告诉我这样没有意义。
她的想法就像是一座幽灵航船,在寂静的海夜上行驶,如果刻意地去追寻反而只能触到表面的海市蜃楼。
一方面暴露出自己的思想可能最后两个人也无法在同样的地点交流,一方面,我发觉我会很狼狈地去接受“我理解不了她”的这一事实。
我只得问出一些不解风情的、日常的提问,装作刚刚说的话都是稀松平常、无关死亡的话题“下午想吃点什么我今天买了新鲜的桃子或许你想喝甜桃乌龙茶吗”
她看了我一会儿,把书合上,说无论我做什么都会吃掉的。
我陡然生出不理解她的罪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