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燕山关这边,待东戎大军向北撤退后没两天,朝廷便已经在筹划再派十万大军前去镇守了。
当初燕山关被攻陷的时候,城中守军死伤过半,如今要填这个空额,便只能选派禁军。
禁军作为全国待遇最好的军队,又生活在最繁华最安定的京城,很少有人愿意去镇守边关。以往去边关短暂轮戍倒也罢了,都是要回来的,勉强还能忍忍。
可这一次,是填补燕山关的空缺,去了说不定就会被转为边军,永远都回不来了。许多人都不太愿意去。
然而,却有很多单身汉,这次选择了积极报名,主动申请前往。
上官问起来,这些人便笑着说
“这不是戍边有额外补贴吗,年纪也不小了,想多挣点钱娶个媳妇儿传宗接代啊”
这借口完全合情合理。
如今这世道,当兵的到手的钱没几个,人还随时要上战场有丢命的可能性,一般人都不愿意将女儿嫁给他们。
再加上很多人都是流民入伍,也没有家底,一开始是单身汉后来只要没升官,绝大多数都依旧是单身汉。
有一万多的单身汉积极报名,再加上一些强制征召,五万人的很快就凑齐了。
正月下旬,筹备完毕的十万大军,便浩浩荡荡地往燕山关出发了。
步行了近十天,禁军统帅颜纲便率领着军队到达了燕山关。
一路行来,原本的燕山关守军心情都十分低落。
曾经他们被攻破城池后慌不择路弃城而逃,燕山关身后的城池便全数落入了戎族联军手中。
戎族联军一入城,其主将往往会放任士兵在城中大肆取乐,杀人,奸淫,抢劫者不计其数。这对当地没来得及逃走的百姓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甚至他们回程的时候,又顺道掳走了不少的百姓作为军奴给他们运送粮草,清道修路,然后带回戎族领为他们劳作。
如今这些城池,十室九空,幸存者十不存一,曾经繁华热闹的街道,也全是萧瑟破败。
曾经,他们的家人亲朋就是住在这些城池里的,可如今却绝大多数都寻不到了。
不用想,也知道不会有好结局。
不是被抓被杀,就是逃亡去了。
可即使是逃亡,当时到处都是冰天雪地,他们又没多少粮食,又有几人能保住性命。
统军的将领没给他们原地悲伤或者寻找家人的时间,强令众人不得停留,直奔燕山关。
一到燕山关,又下令赶紧修筑城墙,把防线重新筑起来。
哪怕有十万士兵,可这些人要操练要防守,人手也依旧不够,还是需要征用民夫。
为了节省开支,这次的守军是自己运送粮食的,并没有在京城调集民夫,这便导致如今人手严重不足。
为了快速修筑好城墙,当地好不容易存活下来的百姓,但凡是男人,都被征来帮忙。
没有工钱,吃不饱饭,只能在鞭子的驱使下干活,这样的情形几乎与沦陷于戎族手中没多大区别了。
目睹这一切的京城禁军,越发觉得心冷。
军饷永远发不足,无法养家糊口,就算侥幸得以成家,难道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像燕山关附近的百姓一样,不是随时有沦陷于戎族铁骑之下丧命的风险,就是被朝廷随意压榨吗
生活在这样的国土上,效忠于这样的朝廷,他们看不到任何一点希望。
原本这些人就是想投奔慎郡王才来的,如今更是坚定了决心。
几个不得志的营指挥使私下里一组织运作,让想要投奔慎郡王的人都签了生死状,调集到临近的营地,找了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就收拾着行装,带了五六天能吃的大饼一起往西北方向急行军跑了。
由于先前的军营被北戎人烧了,如今的驻军都是住在无人居住的民房里的,比较分散,各营地驻守的也是他们自己人。
当天晚上根本无人发觉。
又因为管操练的都是各自的营指挥使,大家各管各的人,连操练的时候也无人发觉不对劲。
直到早饭时间后,管伙食的人来汇报,说是今天有两个食堂根本无人来领饭,颜纲这个统帅才意识到了不妥,问清楚了那两个食堂负责哪几个营的伙食,然后立刻带着人去相关营地察看。
“将军,一个人都没有”
“铺盖衣物等随身行李也带走了”
“好几个营的营指挥使,虞侯都被他们绑起来了。”
亲兵一个个前来汇报道。
颜纲脸色阴沉得要滴出水来。
从营地的迹象来看,这些人绝对是自己走的。但这些人到底是去了哪里,又为何要逃
这个问题很快得到了答案,没多久,便有人来报告,说在城中告示栏里发现了一张名为“告全体同袍书”的告示。
颜纲赶紧快马加鞭赶到了城中的告示栏,然后发现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士兵,正议论纷纷。
“所以他们是投奔慎郡王去了吗”
“胆子可真大啊,不过要不是我有家室,我都想搏一搏了。”
“谁说不是呢,去慎郡王手下,再怎么比在朝廷手上无望苦熬要好啊。”
“真想能带家里人一起去慎郡王治下过好日子”
颜纲沉着脸让亲兵驱散了所有人群,然后走到了告示栏前。
只见上头赫然声讨着朝廷这些年对他们克扣军饷,无端压榨,又懦弱无能的种种罪行,赞颂了慎郡王多么神勇无双,领导有方,还爱护士兵,所以他们要去投奔明主了。希望各位同袍,看在曾经同生共死并肩作战的份上,能成全他们追求新生的机会,不要追杀逮捕他们。
颜纲脸色又青又白。
他手下竟然出现了这么多逃兵,还是逃去投奔慎郡王的,若陛下知晓,必将龙颜大怒。
可那些人临走前将事情传得满城皆知,他想瞒都瞒不住。
而且,慎郡王麾下待遇好是出了名的,叛逃者是去投奔慎郡王的事也已经被宣扬开来,只怕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一次,到时候防不胜防。若不如实禀报,让陛下有所提防,只怕将来东窗事发后果会更加严重。
如今唯一的办法,就是对这些叛逃者进行严惩,以此杀鸡儆猴。
“骑兵营立刻跟本将军一起,出城将这些逃兵抓回来但凡有反抗者,一律射杀”
他杀气腾腾地下令道。
听到这话,附近原本还议论纷纷的士兵们都不敢说话了。
将军盛怒之下,谁还敢表现出对慎郡王那边的向往,怕不是嫌自己活得太长了。
可有些事情,即使不说,也在心中埋下了种子。
颜纲顾不上这些人怎么想,召齐了骑兵营的人便快马加鞭往北门赶去。
他想得很好,如今地上的积雪还未消融,这么多人的脚步是无法遮掩的。那些人最多才走了一晚上,又是步行,骑马肯定能追上。
然而他终究还是低估了这些早有预谋的禁军,当他追到北门外的时候,赫然发现连接护城河的吊桥被人放下来了,烧得只剩下一堆残缺的木炭。
敌人进不来,他们也无法出北城门。
颜纲勃然大怒,喝骂此时看守城门的士兵们
“你们是死人吗,大晚上的吊桥被烧了,为何无人来报”
底下的一个营指挥使缩着脑袋道
“将军,昨夜正是这些叛逃者在镇守北门”
北门本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有人主动请缨,愿意住在离北门最近的街区,且负责北门的驻守,他们又怎么会拒绝。谁能想到,那些人竟是打着这样的主意。
颜纲心知只有抓回那些叛逃者,杀鸡儆猴,才能平安渡过这次危机,心急如焚地呵斥道
“还愣着干什么,立刻修复吊桥”
然而,等他们修复好了吊桥追出去的时候,却发现叛逃者的足迹已经进入了东戎的领地之中。
“将军,怎么办,要追吗”
骑兵们不敢拿主意。
那些叛逃者进入东戎领地是一回事,他们由大将军带着人跨越边界线进入东戎领地又是另一回事。
后者很容易被东戎判定为挑衅,从而引发两国战端。
哪怕这界碑处根本没有人防守,也一样要谨慎。
颜纲显然也想到了这点。
如今朝廷还在清河边与北戎残余势力激战,与西戎那边恐怕也会重开战事,若再惹上东戎。哪怕他是嘉佑帝心腹,也难免被人抓住这把柄攻讦。
事关两国,若朝廷主和,而东戎方面又不肯罢休,他这亲自领军进入东戎领地的一军首领,便很容易成为平息东戎怒火的牺牲品。
若形势真发展到了那种地步,嘉佑帝未必会保他。
而追不到那些叛逃者,嘉佑帝虽必然责备他,却未必会因为此事就严惩他这个心腹。
咬咬牙,颜纲下令道
“立刻回城”
事已至此,他只能如实将事情上报给陛下。
燕山关离京城很近,不过一天多时间,颜纲的折子便五百里加急送到了嘉佑帝案头。
彼时的嘉佑帝,才刚收到肃城那边的消息没多久,也正满腔憋屈无处发泄呢。
据肃城那边探子送来的最新消息,因为李洵在正月颁布了一条即将给全体士兵涨薪的政令,附近郡县,许多名下没有土地的青壮年,都拖家带口迁往肃城。
离肃城较远些的郡县尚且还好,路上重重关卡,没有通关文书那些百姓过不去,但临近慎郡王治下的那些郡县,尤其是住在城外的,根本无需得到官府允许,便能直接去往肃城,樊城等地。
最近一段时日,肃城樊城多了很多外来人口。
而肃城那边,一律接收,且重新编发户籍,分配土地,很明显是在借此吸纳大启其他地方的人口。
嘉佑帝当时就气得咬牙切齿
“逆子,他怎么敢用朕的钱抢朕的人”
他李洵之所以敢如此大手笔涨军饷,不就是仗着从西戎大军那里抢到了大启给的战争赔款么。
他养的人少,就算每人的军饷涨一倍,那些钱也足够他养兵养好多年了。
“传令下去,立刻关闭所有面向肃城等地的商道从今往后,不许让任何人前往肃城”
他气急败坏地下令,却被魏平光给劝阻了
“陛下,万万不可啊”
魏平光痛陈利弊道,他们去年底才答应慎郡王开放商贸,如今时隔不到三个月又反悔,只怕会给慎郡王借口攻伐附近郡县,到时候平添战端,受苦的还是黎民百姓。
当然,这只是为了能让嘉佑帝面子上挂得住的说法。
他真正担心的,是惹怒了慎郡王,周围郡县不堪一击。到时候就算不通商,那些郡县也会全部落入慎郡王手中。
他与嘉佑帝其实都明白,连北戎大军也不是慎郡王对手,大启的那些普通郡县的厢军,更如同螳臂当车。
慎郡王如今没有南扩的意思,他们更不能亲自打开他的谋反之心。
嘉佑帝虽然生气,却不得不承认魏平光说得有道理,只能憋着一口气在心中暗自盘算
如今北戎有李洵去对付,那么北疆真正需要防备的敌人便是李洵那逆子,北疆防线也该南移了。
如今清河战线的战事,因为有北戎汗这个人质,对面的哈丹部众变得畏手畏脚,或许可以争取和谈。
到时候,他令刘渊打开天沙城,放哈丹部众回到北戎草原,便能继续牵制住李洵的兵力。
同时,清河战线的禁军与支援边军,则可以趁机全部部署到肃城南边和西边。
一方面随时可以支援西边的西疆战线,另一方面,却也可以趁着李洵的主力军被北戎草原牵制,直接重兵夺下肃城,拿到震天雷。
不过,这个打算他一句都没跟魏平光说。
他算是看出来了,魏平光这老小子心里有几分不合时宜的正气,必然不会同意与戎族联手,他得谨防魏平光走漏了消息。
正等待着合适的时机派人去与北戎和谈,却不防提前收到了颜纲从燕山关发来的折子。
嘉佑帝猝不及防下看了折子上所写的内容,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连气都快喘不过来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李洵那一道涨军饷的政令,会让如此多的禁军叛逃投奔李洵
那可是天子直领,沐浴皇恩的禁军
他们竟然背叛他
更可恨的是,李洵拿来诱惑禁军背叛他的筹码,是他给的
他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掏空国库私库,在民间威望扫地被骂得狗血淋头,成就的是李洵万民所向
“可恶”
“可恶”
嘉佑帝如同破风箱般喘息着大声叱骂,一边砸着触手可及的东西。
屋里的侍人吓得跪了一地,瑟瑟发抖。
还是陈旺听到情势不对,连忙跑进来提醒嘉佑帝注意身体,又让随伺的御医给他扎了针,才让嘉佑帝稍微平静下来。
“让陈太师和魏相立刻进宫。”
连禁军都背叛了,便足以说明此时的形势有多严峻。他绝不能任由事态继续发展下去,必须立刻想办法阻止。
不然,照如今的情形发展下去,他哪里敢派军队去驻守肃城南边与西边的郡县,那简直是直接给李洵送人去
没多久,魏平光和陈太师便联袂来到了勤政殿。
嘉佑帝将折子递给两人传阅,然后问道
“两位爱卿可有办法解决此事”
两人沉吟了片刻,陈太师率先出言道
“以臣之见,不如朝廷也为禁军涨些军饷。”
他的意思是,既然那些禁军是因为慎郡王的涨薪令才叛逃的,那便意味着禁军认为如今的军饷实在太低了。
但凡朝廷肯涨军饷,哪怕不如慎郡王那边,却也能让他们看到希望,有了希望,就不至于冒着被流放砍头的风险去做逃兵投奔慎郡王了。
魏平光很不赞同
“太师说得轻巧,如今全国各地到处都等着拨款,还有军中也耗费巨大,涨军饷的钱从何处来”
陈太师道
“自然是向百姓与富户加税。”
“加税最多填补国库亏空,再多,许多百姓就要活不下去了。这是在逼人造反”
嘉佑帝也深知此时再加税百姓负担有多重,再者,他不可能跟李洵比军饷高低。
李洵获得了北戎王庭的财富,还有西戎大军拿走的一千万两赔款,比整个国库几年的收入还要多,手头养的兵满打满算也不过七八万人,自然可以财大气粗,想涨军饷就涨军饷。
他手下一百多万军队,靠国库收入养着,每年都将国库税收耗费得一干一净,哪有涨军饷的余地。
“魏卿可有什么好办法”
他投降魏平光的目光充满期待。
然而魏平光却避开了他的眼睛,一脸惭愧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事根本在于士兵对如今的待遇不满,臣无能为力。”
军中为何怨气载道,魏平光不是不清楚。但这实在牵扯到上上下下太多人的利益,若由他的口说出来,不仅是他自己,整个魏家都将成为众矢之的。
他不可能完全不为自己与家族考虑。
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关键在于嘉佑帝怎么选择。
这事叫一旁的陈太师暗中捏了把汗,他陈家和姻亲袁家,都有很多族人在兵部极其相关的一条线上。真要扯出往年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陈家和袁家都难辞其咎。
他连忙道
“此事倒是老臣先前想得不对,天下军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岂可见利忘义,甚至为了区区蝇头小利便背叛陛下若是涨军饷,反而越发纵得他们越发贪婪。为今之计,最要紧的还是立威,叫他们不敢再生出叛逆之心。”
他提出两个建议
第一便是从今往后叛逃者,其三代以内的家人全部处以死刑,并且严格执行禁军家属必须留京的政策。边军家属,没有长官批准,也不许离开所居城镇。
有人质为胁,便不怕禁军和边军再次叛逃。
第一,便是绝不能再像此次一样,让那种没有任何牵挂的单身汉单独成营成队。从今往后,所有驻守边疆的军队里,必须保证每个队有两人以上是有家室者。军中若有人叛逃,全队连坐,以同罪论处。
嘉佑帝一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太师考虑得很周到,便如此去拟旨吧。”
然后吩咐他将拟好的旨意快马加鞭送到各边城要塞去,令所有守将立刻调整军中队伍编排。
魏平光闻言,有些失望,忍不住道
“陛下,堵不如疏”
嘉佑帝打断了他
“眼下人心安定为要,不可再生内乱,此事不必再议。”
他自然明白军中的问题在哪里,但眼下内忧外患,若他再严惩那些忠心耿耿追随他的人,只会动摇自己的根基。
他绝不会仅仅因为一次禁军的叛逃,便乱了阵脚自毁长城。
想到禁军叛逃一事传出去后会产生的恶劣影响,他又嘱咐两人,务必对折子上的事情保密。
只是,纸又哪里包得住火。
禁军与边关如此大幅度地调整军中队伍编排,又新增了对叛逃者的严厉惩罚军规,甚至还规定了那种有些不讲道理的连坐政策,如此大的动作,怎么能不让人好奇究竟发生了何事。
燕山关离京城只得六七百里,又有那么多禁军都看到了叛逃者的“告全体同袍书”,消息自然很快便走漏到了京城。
最先打探到这事的是那些达官贵人们。
碍于陛下的态度,没有人敢公然议论此事,可私底下,却难免与至亲或者信得过的友人说起这事。
那些捞不到油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底层文官,心中竟有几分艳羡之意。
“几万士兵啊,慎郡王都直接给他们全体涨三成以上的军饷,可见是在北戎得了多少钱财,文官数量少,肯定涨得更多吧。”
“是啊,而且听说那边文官们年终都有丰厚的腊赐,还严禁给上峰送贵重礼物,底下的小官们日子过得可好了。”
“真羡慕那些禁军孤家寡人,说走就走,不像咱们,一大家子人在京城,想跑都跑不掉。”
“谁说不是呢。”
有些人是为钱财为自己的生活,有些人却是为志气抱负,扼腕叹息不能投奔慎郡王这样英明的主君。
御史岑樘正在跟病床上的父亲说着朝廷最近的动向。
讲起燕山关叛逃,又说起朝廷拒绝西戎国书一事,岑樘脸上的笑容有些讽刺。
“朝廷难得对属国强势一回,仗的也是慎郡王的势。真是好笑,如此年轻有为的儿子,不好生重用教导,以便将来托付江山,却是处处打压大启何其不幸,摊上了如此心胸狭窄的君主”
身为御史世家,岑老爷子很明白儿子心中的愤慨,也明白儿子在京中是如何被多方势力打压,被皇帝厌弃,抑郁不得志。
只是他年近花甲,心态要平和很多,闻言只平静地道
“慎郡王错就错在,年轻,有为历代帝王有几个容得下这样的儿子”
岑老爷子抱病多日,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连说话都有些吃力。可这次他却破天荒地说了很多。
“陛下大权在握却容不下他绝不可能甘心让他继位几位皇子的外家也不可能拱手让权慎郡王又一心外扩疆土,此生恐怕都未必会回到京城了”
他紧紧拉住儿子的手,浑浊的眼睛里散发着热切的光芒,像是催促般地道
“阿樘想去投效慎郡王,就要趁早去不然,以后就走不掉了”
被道破了心思,岑樘有些不自在
“爹,您说什么呢,咱们一家人都在京城,怎么可能去投奔慎郡王。”
岑老爷子瘦得只剩下一包骨头的脸上,露出几分对儿子慈爱的安抚之意
“很快就会有机会的。”
说完又殷切地叮嘱道
“只有慎郡王这样将百姓放在心上的主君才能让我等御史施展抱负,真正造福百姓”
“阿樘,你一定要去带全家人都去慎郡王治下”
岑樘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会突然说这样的话,只心不在焉地答应了父亲,伺候他吃药歇下。
可第一天早上,当他要去上朝之前,却听到了父亲房里那个伺候的小厮的哭声。
他冲过去一看,便见父亲面色安详地躺在病床上,手腕上的血流了一地,已经没有了气息。
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了父亲所说的机会。
丁忧,扶灵回乡,他们一家都可以名正言顺地离开京城。
“爹”
岑樘跪倒在地,嚎啕大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