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小哥哥这是见面先自报家门我们要跟着一起吗

    别了吧,咱们几百号人人家小哥哥也记不住,还不够浪费时间。

    话说回来,你们有没有觉得宋濂这名字有点儿耳熟

    怎么背后有点发冷呢这外边儿春暖花开的不会着凉了吧

    别说话都坐端正了好好听老师讲课

    前些天星网播了个纪录片,和古中华国子监相关,里面有个叫宋濂的敦厚老者,别慌别慌,老爷子脾气可好了。

    对对对,复原出来的老爷子可慈祥了,只是纪录片有点无聊,你们在论文写完之前还是不要浪费时间去看了。

    顾亭看了一会儿光幕上划过的弹幕,知道那看不见的对面对他们这儿的事情知之甚多,忍着笑意回道,“你们说的对,老师脾气很好,明日见了你们就知道了。”

    这群人闹腾的确是闹腾,却并没有什么危险,如果他们真的有办法降临到这个世界,情况也不会是现在这样了。

    老师已经花甲之年,一生著书无数育人无悔,寻常时候的确很是慈祥,只是想当他的学生却没那么容易,好脾气不代表不能成为严师。

    宫中如今皇子众多,但凡在文华殿上过课的就没几个敢在老师面前放肆,毕竟是掌管着他们假期的人,怎么敢不尊敬。

    福宁将身上沾了泥土的衣服换了,梳洗干净后乐滋滋的跑回来,“少爷,夫人说咱可以再歇两天,不用这么急着去宋先生府上。”

    一年到头除了春节端午中秋能休息,其他时间必须读书习字,只是想想就觉得毛骨悚然,更何况他还是眼睁睁的看着少爷这么学过来的。

    还好他只是个小跟班,要是让他和少爷一样天天学那些之乎者也才真是要命,也就他们家少爷这般天纵之才才扛得住了。

    “就知道躲懒,将来有你后悔的时候。”小小年纪便很能沉得住气的小少爷念叨了一句,从笔架上取了一支笔润了润,然后摊开纸落下几个大字。

    大明朝立国以来,朝廷礼乐制度多为老师所定,除了文章学问之外,在书法之上对他们也有很严格的要求。

    福宁咧嘴笑了笑,一边磨墨一边说道,“秦王殿下带了不少零嘴儿过来,怕被夫人看见直接没收,所以偷偷让人送到书房了。”

    顾亭手上动作一顿,下意识看向旁边的书架,果不其然,特制的食盒正藏在书籍里面,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城里最近多了许多外来商贩,还有不少北边来的书生,少爷天天不是闷在家里就是去宋先生府上,也该出去走走了。”福宁絮絮叨叨说个不停,他们家少爷是个话少的,他再跟着寡言少语这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顾亭早习惯了耳边停不下来的唠叨,确定了外面的丫鬟小厮们都在忙各自的事情,这才满心欢喜的将食盒取出来,就知道樉哥过来不会只带一根糖葫芦。

    福宁撑着脸趴在书案上,嘀咕了一句他们家少爷也只有这时候才像个小孩子,然后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说道,“过两天太子殿下要带人去北方巡视新归州府,秦王殿下和晋王殿下随行,听说还要带上勋贵子弟同去历练,至少要三个月才能回来。”

    顾亭

    顾小少爷默默将糕点放回食盒,觉得连吃到嘴里的糖都不甜了,樉哥刚才过来肯定是问他能不能一起随行,可他偏偏在这个时候生病,大病初愈谁敢让他跟着

    福宁敏锐的察觉到他们家小少爷的情绪,懊恼的捶了下脑袋赶紧转移话题,“少爷开春之后就要去国子学了吗”

    浑身都笼罩在不开心之中的小少爷抿了抿唇,点了点头坐回书案继续写字,明天要去老师那里,今天得把前几天耽搁的课业补回来。

    “国子学也挺好,有二少爷三少爷在,肯定没人敢欺负咱们。”福宁干笑着说了两句,怕再勾起他们家少爷的伤心事儿转身溜了出去。

    全应天府都知道他们家小少爷身娇体弱吹个风都能病上半个月,别说北边州府了,长这么大除了搬家连城都没出过几次。

    太子殿下亲自带人巡视北方,秦王和晋王两位殿下虽然有事情要处理,但是有太子在也忙不到哪儿去,他们跟着和出去游玩也差不了多少。

    “谁只想着出去玩了” 顾亭撇了撇嘴,抬头看着满屏的“哈哈哈”解释道,“老师说过,治学不可拘于书本,更要遍行天下去体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斋里读不出大贤。”

    说完,依旧有些不高兴的少年人继续写大字,任弹幕上乱七八糟讨论也没有再抬头,回应了也没有人能帮他完成作业,纯碎是在浪费时间。

    不能出去玩生气气jg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小宝贝快来姐姐带你纵横宇宙

    来哥哥这里零食糕点管够

    小哥哥是在和我们闹别扭吗老夫的少女心炸了

    一群二货赶紧拓印字迹啊啊啊啊

    你们是来舔屏的还是来学习的好不容易绑定个人类你们还不赶紧干活傻了是吗

    看字啊啊啊啊那可是活生生的毛笔字啊啊啊啊

    食盒旁边有本孝经新说小祖宗能翻开给我们看看咩咩咩

    还有周礼集说虽然没听过名字但是一看就知道很高大上小祖宗翻开给我们看看吧

    这时候知道喊祖宗了刚才干什么去了

    小哥哥我们是向着你的,别管哪本书,翻开来让我们康康

    不管弹幕怎么哭嚎咆哮,端坐在书案旁的少年人就是没有反应,福宁在外面转悠了好一会儿,探头探脑在门口哈着气,感觉他们家少爷情绪已经稳定了下来这才搓着手进屋,“少爷写完了吗”

    顾亭慢条斯理将墨迹未干的纸张放到一边,看着朝自己挤眉弄眼的家伙弯了弯眉眼,“为了能让你再感受一下老师的谆谆教诲,特意留了一张没有写。”

    福宁

    我家少爷呢我家少爷呢这被谁给附身啦

    宋先生的谆谆教诲文华殿中的皇子们最清楚不过,满头白发的老爷子平时慈祥的很,戒尺打在手上也疼的很。

    皇子们不能随便打,替他们挨揍的都是身边的小厮,他们家少爷向来听话,先生喜欢还来不及更不会动粗了。

    他虽然从来没有挨过戒尺,但是没少听别人的惨叫,戒尺打人和军棍打人一样,都是需要技巧的活儿,宋先生的戒尺在他们心中比之军棍更可怕啊。

    不管打的时候疼成什么样,一晚上过去就能好的七七八八,绝对不影响第二天惹了事儿继续挨揍。

    福宁难以置信的看着他们家少爷,似乎已经看到了凄惨的明天。

    临近年关,即便天寒地冻应天府也很是热闹,顾亭早早起来收拾好东西,还没走到前院就听见两个兄长兴奋的声音。

    国子学里的学监先生也要过年,从今天起到年后初五他们都不用去上学,心里自然开心的紧。

    “小弟,今天早些回来,二哥带你出去玩。”顾英远远看见人就快步走来,确定他们家小弟病好了这才喜滋滋说道,“今年打了好多胜仗,过年城里肯定热闹。”

    “还是别了吧,先生让你抄尚书二十遍,哪儿有时间带小弟出去玩。”顾华撇了撇嘴将人推到一边儿,看着弱不禁风的顾亭豪气万丈,“小弟快些回家,三哥绝对有时间带你出去看热闹。”

    顾英脸色一僵,咬牙切齿的看着掀他老底的臭小子,捏着拳头就要冲上去,“不就是二十遍吗,跟你没被罚过一样。”

    眼看着俩人就要打起来,顾亭赶紧将人拦下,“二哥三哥,娘还在屋里等着,别在外面耽搁时间了。”

    他们家二哥三哥是双生子,俩人从小打到大,要不是被压着不能跟着亲爹上战场,这会儿才不会在国子学待着。

    十四五岁的年纪,但凡早十年出生就是被拖着上阵的命运,身在福中不知福,军功是那么好挣的吗

    顾亭无奈的推着两个哥哥进屋,觉得爹和大哥不在他就是家里除了娘之外最靠谱的那个,“二哥怎么又被罚了”

    “先生还在上面讲课他就在后面和常茂打起来了,只抄书已经够便宜他们了。”顾三哥幸灾乐祸的走在旁边,双手背后架势十足。

    “三哥”顾亭将他们家又想挥拳头的二哥拦住,瞪了一眼挑事儿的顾华,然后才转过头来问道,“二哥,这次是只抄一篇还是抄全本”

    “小孩子家管那么多干什么,二哥很快就能抄完。”顾英不甚自在的抿了抿嘴,快走几步进屋和李氏打了声招呼,在饭桌前坐下开始埋头吃饭。

    行吧,这次是抄全本。

    顾亭在炉子边儿烤了一会儿,洗过手后才坐过来,李氏看着性子沉静的小儿子,放下汤匙对另外两个说道,“明年开春,长生随你们一同去国子学。”

    “娘放心,有我和顾华在,国子学没人敢欺负长生。”顾二哥拍着胸脯打包票,他们家就这么一个读书的种子,不捧在手心里那还了得

    “你少打几次架娘就满足了。”李氏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示意顾亭好好吃饭,然后让那两个小子说说这次打架又是什么缘由。

    顾亭不紧不慢嚼着饭菜,看着绷紧了身子想说辞的二哥,感觉旁边黑糊糊的药都没有那么苦了。

    常茂是鄂国公常遇春家的长子,和他这两个哥哥一样都是不喜诗书的主儿,国子学中大半是勋贵子弟,想好好读书的没有几个,所以他们平日里没少打架,这次估计也是口角之争演变来的,看多了就习惯了。

    想来也是,他们出生是战事正吃紧,那时候只有能打才能活下来,读书对他们来说远不如一把刀来的实在。

    如果他早出生几年,怕是活不到今天。

    顾亭眸光微暗,看着被递到手边的汤药叹了一口气,然后闭上眼睛全部喝光,顾华咧嘴笑的开心,看他乖乖把药喝完于是喂了颗糖过去,“怎么样,还是三哥对你好吧”

    “就知道钻空子。”顾英冷哼一声,低声骂了一句继续垂头丧气的站在母亲面前认错,好像刚才说话的不是他一样。

    李氏哭笑不得摇了摇头,让顾亭裹严实些再出去,然后转头在两个惯会惹事儿臭小子脑袋上一人敲了一下,“说多少回了不准在学堂打架,当耳旁风是不是”

    顾华捂着脑袋往后撤了一步,梗着脖子反驳道,“这次明明只有顾英自己惹事,为什么连我也打”

    “需要为娘去查当时的情况吗”李氏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反问了一句,端起茶杯抿了口水然后继续说道,“打架也就算了,竟然在先生讲课的时候打,你们真觉得拳头大将来就有出息吗”

    她不反对娃儿们之间打打闹闹,只是打闹也要分场合,历朝历代只有说武将打天下没有说武将治天下,即便是领兵打仗,目不识丁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

    府邸外面早早备好了马车,福宁蔫蔫儿的坐在马车里,看他们家少爷过来赶紧将手炉递过去,“今天比往日都要冷,我娘说过几天可能要下雪,少爷见过雪吗”

    “见过,大概是五六年前和娘亲在和州的时候见过雪花。”顾亭裹紧了斗篷,待身上的寒气儿散干净这才松了一口气儿,外面实在是太冷了,如果不是必须要出门,他甚至想在家里窝到开春。

    福宁搓了搓手,把自己团成一团然后说道,“听说北方的雪才是真好看,咱们这儿就算下也只能在地上积薄薄一层。”

    “以后会有机会看到的。”顾亭小声说了一句,太子带着秦王晋王一同去北方巡视,肯定不会只看看新归州府是什么模样。

    他们已经攻下大都,将来肯定会打下更广阔的土地,元朝皇帝被打回了草原,却不会甘心占据了数百年的江山就此让与他人之手。

    元帝妥懽帖睦尔逃离大都之后,草原上许多部落都归顺了他们,蒙古本就是从草原打出来的,重整部落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想恢复对中原的统治就必定会经常派兵南下骚扰,应天府地处江南,怎么看都不利于戍边,都城关乎王朝基业,皇帝陛下这时候让太子巡视北方州府,应该已经考虑到将来了。

    前些天听爹说妥懽帖睦尔因痢疾驾崩于应昌,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元廷内部为了政权肯定更加混乱,皇帝陛下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接下来怕是还要北伐。

    不知道爹和大哥到时候会被派到什么地方,顾亭撑着脸想了一会儿,甩了甩脑袋很快将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念头扔一边去了,打仗那么大的事情,他在这儿胡思乱想起不到半点用处。

    年关将至,天寒地冻也挡不住百姓想庆祝的心思,马车穿过热闹的街道很快到达目的地,福宁掀开帘子,将收拾好的书袋递给他们家少爷,打定了主意不跟着下去。

    “这又不是在文华殿,老师手边没有戒尺。”顾亭一手扶额对他实在没了脾气,他像是为了出气特意折腾小厮的人吗

    福宁抱紧了自己就是不下去,“我在这里看着马车,咱家马车这么好,万一被人盯上了怎么办”

    此时,人高马大的车夫默默上前一步,纵观整个应天府,宋大学士门前,哪个不长眼睛的敢打歪主意

    福宁

    大哥,给点面子好不好

    “那我去找老师,你们在外面注意安全。”顾亭抓紧了书袋,叮嘱了一句然后转身进入府邸,愿意在外面待着就待着,马车哪儿有屋里暖和

    府上门房看见马车就已经进去通报了,顾亭也不用人引着,轻车熟路朝着书房而去。

    老师是文坛大家,早早就被洪武帝请到身边供着,文人的笔杆子有时候能抵得过千军万马,皇帝陛下自己小时候没读过多少书,却丝毫不敢轻视文人的作用。

    除了担任翰林院学士、中大夫、知制诰等官之外,老师还兼任着编修元史的大任,修史是个费心费力的活儿,皇帝陛下很会用人,除了编书之外老师仅剩的那点儿时间也都用在文华殿了。

    皇子们在文华殿读书,年满六岁就开始进学,都说国子学课业繁多,和文华殿比起来什么都不是,想到提起念书就开始抱怨的两个哥哥,顾亭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就该让他们去几天文华殿,看看以后还会不会提起国子学就抱怨。

    按理来说,以他的身份并不该再文华殿和皇子们一起读书,而是长到十余岁后按部就班进国子学,只是如今在文华殿任教的几位都是当年给他启蒙的先生,再加上太子殿下的请求,所以才造就如今这种场面。

    话说回来,他一直觉得洪武帝让他在文华殿读书只是为了让他看孩子,太子殿下已经开始接手政务,秦王对念书兴趣也不大,年满十五之后就再没进过文华殿,晋王燕王和底下的皇子年纪小,闹腾起来天不怕地不怕根本管不了。

    挑来选去,年纪合适性子也合适的可不只有他一个吗。

    想开一点,能者多劳,连大将军徐达都能被压着当管理文臣的丞相,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