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稚月和明渊清现在所在的这条街上书坊茶铺最多,还有两所私塾,平日里也较为安静。
只是这几日别来书坊里出了这个新话本,才造就了这幅门庭若市的样子。
两人往另一条街的方向走去。
另一条街多是商铺,此时街上热闹非凡,都是为了过年出来采买的人。
往日里就热闹不已的街道上,道路两旁的商铺门前都挂上了红灯笼,看起来喜气洋洋。
另一条街人头攒动,比刚刚书坊门前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姜稚月自然是没有找到张氏他们,不过却是遇到了白逸风。
白逸风在街上游荡着,左看看右看看,也是一副寻人的样子。看到姜稚月和明渊清,他立马就跑了过来。
姜稚月看他过来,问道:“事情办好了”
白逸风笑着答了,说的倒是实话:“嗯,给我师傅他老人家去了信,打听一下他现在在哪。”
姜稚月好奇的问道:“你那个前任国师的那个师傅”
白逸风给了肯定的答案。
对于白逸风的这个师傅,姜稚月在白逸风要碰瓷呆在她身边的时候,她就听闻其人了,只是一直没有见过。
姜稚月哦了一声,提醒道:“那别忘了把你的保护费结一下。”
白逸风自闭中,勿扰
姜稚月笑着看了他一眼,没有再提这事。
“见我娘他们了吗“
白逸风摇了摇头,他也是刚递了消息来到街上,就碰到姜稚月他们了。
三人只好在街上乱转,看能不能碰巧遇见张氏他们。
这个镇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三人只沿着街走了没一会,就看到了两辆牛车,其中一辆还带着车厢。
而没有车厢的那辆牛车上,此时已经堆放了不少的东西,姜雨庆正在牛车旁看着。
其余人不在,应该是在旁边的哪个铺子里买东西。
姜稚月三人朝着姜雨庆走了过去。
中途,张氏几人又回来了一趟送东西,然后就拉着姜稚月和明渊清一起去成衣铺子选衣服。
张氏给姜稚月、明渊清和张小燕三个人选的都是红色的夹袄,说是看着喜庆。其他人也都各买了一身新年的衣服,衣服上多多少少都沾了一些红色。
看着手里的银子大把大把的就花出去了,张氏、孙氏和黄槐花三人都心疼的抽了一口气。
家里人太多了,需要的开支也大,等翻了年,还是得赶紧找些能贴补家用的活计。
不然手里的银子再多也会坐吃山空的。
张氏这样想着,就打算回去了就跟姜雨朝商量过了年来镇上私熟教书的事情。
等将一应东西都买好,就已经是下午了。
稍稍回暖了一些的温度又降了下来,姜稚月他们赶紧坐上了牛车踏上了回去的路程。
今日是除夕,姜家留在家里的人也将春联贴到了门上。
姜家和王家的对联都是姜雨朝、白逸风他们提前一天写好的,等到除夕这日,就能直接贴上去了。
崭新的门框上贴上了代表着美好期盼的对联,大门外还挂着两盏红灯笼,在寒风中飘荡着。
而姜稚月几人就在这个时候回到了古槐村。
村间小路上围了几小堆的人,中间燃着火盆,众人就以火盆为中心围成了一个圈,烤火闲聊。
姜老太太、姜老爷子、姜康德老爷子和王老爷子四个人在那群年纪大的人堆中,地上垫着一块小木板就坐在那唠闲话。
旁边还有三郎他们在一旁玩耍。
两辆牛车就这样晃晃悠悠的进了村子。
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指了指牛车过来的方向,跟身旁的姜老太太说道:“那是不是你家上镇上买东西的人回来了。”
姜老太太抬眼看去,哎呦一声笑道:“还真是我家那几个,不说了啊,我去接接人。”
姜老爷子他们也逐个站了起来,背着手朝着回家的方向走去了。
剩下的人没动,坐在火盆周围看着牛车离开的方向。
等牛车渐渐远了,这群人才找回了自己的声音。
“姜家和王家可真是让人羡慕啊,也不担心吃不饱食穿不暖衣。”
“可不是吗,除了村长家,他们这两家算是咱古槐村过的最排场的了。”
众人围在这一堆说说笑笑,嘴中虽然谈论着姜家人,可也没有很嫉妒的神色。
有人又笑着说道:“我家也是托了他们的福,年前多存了点银子,昨个就让我家那小子都割肉了。”
“哈哈,我家也是。”
众人都笑起来,笑声飘荡出去好远,倒是让这微凉的寒风变得温暖了些。
另一边,牛车先是停在了王家门前,他家的东西都在朝外的地方堆放着,卸下来以后就直接赶回了姜家院子。
姜家的房子有两个门,一个是在住人的这边,另一个门就在与之相隔开的院子里了。
那院子里用稻草和油布简单铺盖了一长条形的牛棚,平日里牛车就放在那。
等回了家,张氏就有些迫不及待的问姜稚月在镇上有没有打听到什么消息。
自然是张家村人或者张家人的消息。
姜稚月安抚住情绪激动的张氏和张小燕。
她说道:“娘放心吧,我把这事拜托给阿明了,若是找到了人,他肯定就会传消息过来了。”
张氏擦了擦眼角的眼泪,点头应下。
在众人心里,欧阳明虽然是个落难的世子,可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这事有了他帮忙,能找到人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姜老太太则问道:“小明来这边了你咋没给喊家里来,明天过年,人多热闹。”姜稚月将在镇上遇到李文的这件事说了一下。
而后,她又想起李文带来的那个摸起来很有厚度的信封,从怀里拿了出来。姜稚月说道:“这是李文送来的,里面装的是那话本的款项。”
说着,姜稚月主动拆开了信封。
难怪这信封这样厚,里有两样东西,十几张银票对折成一沓塞进了信封里,银票上的落款是通宝钱庄的号。
通宝钱庄是武朝最大的钱庄。
姜稚月知道,这通宝钱庄背后的主子,明面上是四皇子母妃的母家,而实际上,真正的主子是四皇子的母妃蓉贵妃。
容贵妃母家为马家,只可惜马家后代只出了马蓉这个有本事的,成了武朝皇帝的女人之一,还坐上了贵妃之位。
马家剩下的人,真正有真正才干的没几个,一应地位全靠在后宫之中的蓉贵妃提拔。
姜稚月还知道,四皇子和蓉贵妃靠着这个钱庄,养活了不少私兵。而除了银票之外,这信封里面竟然还套了一个小一号的信封。
上面写着“稚月亲启”四个飘逸的大字。
姜家众人并不迂腐,众人多多少少都识一些字,也不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
就连姜老太太,也能认得自己的名字和家中不少人的名字的写法。
恰好,稚月亲启''那四个字,大家都认得。
众人往那小一号的信封上瞅了瞅,目光中都是好奇。
可是那上面都写了稚月亲启,大家也不好意思让姜稚月拆开给他们看看里面写了啥内容。
姜雨朝目光扫过姜稚月手中拿着的那个信封。
眼神意味不明的说道:“看起来稚月倒是与那小子关系不错。”
有几个人觉得姜雨朝说的这话颇有些阴阳怪气的。
可是姜稚月没听出来,她没将这事放在心上,直接就拆开了那信封。
里面只有薄薄两页纸,上面的字迹飘逸不凡。
姜稚月也没避着人,直接就拿在手里看了起来。
姜雨朝坐在她的一侧,刚好就可以看到那信上的内容。
他十分自然的将不怎么自然的目光投到了信纸上。
没什么出格的话。
上面写了欧阳明从这拿走的话本的一应事宜,还说了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他的日常生活。
最后还将在场的人都友好的问候了一遍。
姜稚月觉得前面都没什么可说的,就把后面欧阳明写的对众人的问候说了一遍,还有他年节不能回来拜访的致歉。
看那信纸只有薄薄两页,确实没什么东西了,众人这才将好奇的目光收回去。收回目光之后,众人又将目光投向了那一沓银票上。
姜稚月将那些银票尽数展开了,有一百两面值的,也有五百两面值的。林林总总竟有一千三百两银。
姜稚月看着这银子,想也没想的就交给了姜老太太。
家中没有分家,赚得的银子自然都归拢到一家之主那里放着。
原本逃荒路上,为防止银子丢了,大家就同意将大多数家产都放在了姜稚月那个小宝箱中储存着。
到了这安了家,该算的账目都算清楚,然后交给了姜老太太。姜稚月手中剩下的,自然就是她的私产。
比如在那林子中猴群那得来的金银珠宝,救了梁家小闺女的答谢。
而像是慕府答谢他们将慕家父女二人平安带回来的银两和明家给的让他们照顾明一兮明渊清兄妹二人的银子,都是在姜老太太那的。
可这回,姜老太太却没接姜稚月递过来的这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