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检视你的“圈子”,贫穷也传染(1)
    尽管我们宣称人没有贵贱之分,但钱显然还是把人分成“富有”和“贫穷”两个阶层。

    钱意味着自由选择权。愈有钱,就愈有途径争取想要的地位、过想要的生活。穷人的生活封闭、变化有限。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活环境,环境和命运之间互为因果。穷人大多生活在穷人中间,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人的心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做出来的事也就是穷人的模式。穷人身边都是穷人,每天谈论着打折商品,交流着节约技巧,虽然有利于训练生存能力,但他们的眼界也就渐渐囿于这样的琐事,而将雄心壮志消磨掉了。财富观念的传播像流行感冒,贫穷也会相互“传染”。

    因此,请认真检视你的生活“圈子”,看看是哪些人、哪些观念阻碍·83·了致富之路。豳穷人表现得很讲骨气我们周围很多人的骨气大都是像陶渊明那样的清高,他们常常以陶渊明自居,不为五斗米折腰,可是他就忘了,陶渊明是有几亩薄田的,说不上大富大贵,但至少衣食无忧,方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几杯小酒,享一份清闲。这可不是什么忍辱负重,而是神仙过的日子。

    神仙日子是只有神仙才能消受的,穷人只觉得受罪,对陶令就充满了同情。想想看,陶渊明是县大老爷呀,他放着县大老爷都不做了,何等的骨气!可是县大老爷等于狗屎,对陶渊明这种纵情山水的人来说,放弃一堆狗屎需要什么骨气呢!

    穷人往往进行一些不切实际的类比,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穷人的问题不是为五斗米折腰,而是为一碗米折腰。少了一碗米,可能饿死人的!

    穷人的骨气,有时带着自戕的味道,人在屋檐下,偏偏不低头,结果头破血流了不是?螳臂挡车,头破血流,关键是你灭亡以后,人家的车还是照开,还有别的螳螂争先恐后往上爬,生怕抓不住机遇,生怕搭不上时代的快车——穷人的骨气何其可悲。秘穷人安贫乐道

    从前一个富人问一个穷人:“如果在你面前有仁义和金钱,你选择哪一样?”穷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要金钱!”富人说:“如果让我选,我要仁义而不要金钱。”穷人说:“那是因为你有的是金钱,而缺少的是仁义;我恰恰相反,有的是仁义而缺少的是金钱。”

    需要知足常乐的应该是富人,可以用来告诫他们不要太贪心了。而劝告一个穷人要知足常乐,当然初衷是好的,但是要他们知足常乐的结果却容易使他们安于贫穷,失去奋斗的动力。

    穷人必须整天为生存考虑,只要没有摆脱生存的威胁,就永远是穷人。小心翼翼过日子,饭碗再破也是宝贝。

    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84·贵,于我如浮云。”范晔又说:“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仰慕之。”朱熹还说:“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从字面意思来看,安贫乐道是让人们安于贫困的境地,乐于道德的修养。

    ’r

    “安贫乐道”,使得我们周围很多人安于贫困,不思进取。由于中国过去的经济比较落后,现在生活条件稍有好转就容易满足,这叫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家骑马咱骑驴,后头还有步行的”,这就是“知足常乐”。

    所以,在对金钱的认识上,穷爸爸坚信:“贪财乃万恶之源”,而富爸爸却认为:“贫困才是万恶之本”。结果,穷爸爸由于讨厌金钱而使财富离自己越来越远;而富爸爸因为不拒绝财富,因此变得更为富有。

    在对待消费的问题上,穷爸爸爱说“我可付不起”这样的话,而富爸爸则会说:“我怎样才能付得起呢?”这两句话,一个是陈述句,一个是疑问句;一个让你放弃,而另一个则促使你去想办法。富爸爸时常说:“脑袋越用越活,脑袋越活,挣钱就越多”。在他看来,轻易就说“我可付不起”这类话是一种精神上的懒惰。

    在教育孩子时,穷爸爸总是告诫他们:“挣钱的时候要小心,别去冒险”,而富爸爸则鼓励孩子:“要学会管理风险”;穷爸爸总是对孩子说:“努力学习将来能去好公司工作”,而富爸爸则告诉孩子:“努力学习能发现并将有能力收购好公司”。

    在投资理财上,’穷爸爸总是让自己为了钱工作,所以他努力地存钱,而富爸爸则让钱为自己工作,因此他总是不断地投资。穷爸爸总是说:“我从不富有”,于是这句话就变成了事实;富爸爸则总是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富人,甚至当一次严重的挫折使他破产后,他仍然把自己当作富人。他会这样鼓励自己:“穷人和破产者之间的区别是:破产是暂时的,而贫穷是永久的。”■穷人很欢迎均贫富的主张穷人仇视富人牢骚多,只知道生气不知道争气。总有一些穷人认为

    ·85·自己之所以贫穷,是因为富人的缘故,那么剥夺了富人的利益,就会必然增加穷人的利益。其实,一些人贫穷的原因并不是由于另一些人富有。他们只是从财富存量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没有从财富增量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富人多了不是坏事,富人的消费正是穷人生活来源的一部分,富人的投资正是穷人摆脱贫困的机会。嫉妒只会让穷人不能理智地看待问题。

    穷人不应该总是嫉恨富人,应该从自身去寻找穷的原因。

    培根说:“其实每一个埋头沉人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因为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yu,能享有它的只能是闲人。”有这么一个笑话:有一个出租司机带着三个人,一个美国人,一个日本人和一个中国人去参观富人区,参观完了后,他先问美国人的感觉。美国人说:“他们很成功,很富有,但我经过努力一定会超过他们。”他再问日本人。日本人说:“我会好好向他们学习,以后也会跟他们一样成功和富有。”最后问中国人,中国人说:“这些富人的财富都是见不得阳光的,他们那么富,我这么穷,我恨不得把他们都杀了。”三个人三种态度,我们见到别人的成功,应像故事中的美国人和日本人那样,怀有一种竞争认同的心态,虚心向别人学习,研究一下他们是怎么成功致富的,都是人,为什么他们能做到,我们就不能做到呢?如果以嫉妒的心态来推动自己致富的信念,只能长出仇恨,不但不会富,还会干出傻事,把自己送E绝路!豳穷人既自卑又死要“面子”

    穷人既羡慕富人,又对富人有种天然的抵触,他们在谈论富人时就难免用一种讥讽的语气,并且在内心藏起一把手术刀,随时准备着解剖富人的丑陋,以便让自己的优点凸现出来。这里面深层的原因其实是穷人很自卑。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上,交友、婚姻、职场、商战、社交及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谈婚论嫁,要讲究“门当户对”;职场社交,要注意“物以类聚”。穷人好像很少和有钱人能有共同语言,譬如说,20年前老同学聚会,老同学见面分外亲切,相互间嘘寒问暖,聊不到三五句,·86·就会涉及在哪高就,是不是发财啦等等之类的话题,等大家彼此慢慢熟悉了对方目前的状况,潜移默化地“以钱看人”又开始作祟。渐渐地有钱人聚成一个小群体,大聊特聊富人的话题,而穷人除了20年前的旧话重提,根本就插不上话,只好大眼对小眼。之后的同学聚会就会慢慢变成三五小聚,背景、家事、收入大体相当的老同学才会常聚常聊,才有共同的话题。正因为如此,穷人想要钱。即便穷人没有钱,也要打肿脸充胖子,装作有钱人,免得被人看不起。每月发薪水,先要把自己从里到外的重新包装一下,名牌时装,名牌手袋,隔三差五出入高档酒楼,出门以车代步,夜夜笙歌,不惜成为“月光族”、“百万负翁”。这就是穷人的无奈。

    穷人不但怕丢面子,也怕失败,特别是知识分子也许人太聪明了,做什么总是会想到多少后果,这也不可能,那也不可能,翻身也就不可能了。

    对于知识,穷人有很深的感触。但有些事实却让他们十分茫然。例如:为什么有些人没什么文化,却富了起来,一个人连请假条都写不好,他居然还办了一个很像样的公司,其资产少说也有上千万,每月固定现金收人就有十几万,他还兼做一些房地产生意。而一些大学毕业生有知识、有文化,很体面的挣钱,但挣的钱只能养家糊口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