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极为羡慕亿万富豪的辉煌成就,但对其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苦心经营的方法却不大关心。一夜暴富的故事在中国不断上演,形形色色的财富传奇对穷人有更强烈的吸引力。
13次连坐福布斯富豪榜榜首的比尔·盖茨,他用了超过25年的时间,积攒下了超过500亿美元的财富。但对于许多财富新贵们来说,这个速度并不值得过分称道。在2007福布斯富豪榜中,G00gle的两位创始人塞吉·布林和拉里·佩奇各以160亿美元位居第26位,但令人瞠目的是,他们积累这些财富只用了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人们更渴望有他们那样的致富速度。
然而,梦想一夜暴富,到头来终是黄粱一梦。因为,用赌的方式看待市场,也许你会辉煌十次但一次失败会让你所有的财富付诸东流;也许中国人穷怕了时时刻刻都在寻求大突破,但盲目冒险的代价只会让我们更穷!
暴富情结体现在一般人的心理能够承受别人的渐富,而不大能够承受别人的暴富、骤富,因而失去心理平衡,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当代中国经济体制在转型,一些人利用先人优势或改革的某些不尽完善之处,迅速富裕起来,财富效应变成了暴富效应,这不是人人可以效法的。梦想暴富实际上就是奢望不劳而获。·88·
有一则笑话,说一个乞丐询问一位慈善者:“你在十年前,每次总是给我十块钱,五年前每次只给我五块钱,而现在你每次只给我一块钱,怎么越来越少了呢?”慈善者说:“很抱歉,十年前我是一个单身汉,五年前我结了婚,现在连孩子都向我要饭吃了。”乞丐指责他:“你怎么拿我的钱养家糊口呢?”
从语意上讲,乞丐的话没有毛病。这种乞丐他认为乞讨是他的职业劳动,慈善者的布施是他心安理得的劳动所得。也就是慈善者的收人中那部分也应该是归他乞丐的,慈善者越来越少的布施,是因为生活担子越来越重,需要养家糊口,所以乞丐就认为是动用了他的钱,似乎很顺理成章,也很符合语言逻辑。但连一个小孩子都知道他这种说法是很荒谬的。
这句话究竟错在什么地方,也就是要我们不能光从句面上去理解,要从意境上去剖析。哲学观念告诉我们不劳动者不得食,生产资料是靠生产力生产的,只有生产力和生产资料才能形成合理的生产关系。应该承认乞丐的这种乞讨行为并不是他的直接劳动所得,而是一种不劳而获的依赖。
另一个故事则阐明了有播种才有收获,不奢望天上掉馅饼的道理。
一个独臂乞丐到一个庭院行乞,女主人指着屋前一堆砖说:“你帮助我把砖搬到屋后吧。”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捉弄人呢?”女主人俯身故意用一只手搬了一回砖,说:“你看,并非只有两只手才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最后,乞丐用两小时搬完了那堆砖,女主人递给他一条毛巾擦汗,又递给他20元钱。乞丐很感激地说:“谢谢你!”女主人说:“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这条毛巾留给我作个纪念吧。”几年后,一个西装革履气度不凡的人来到这个庭院,俯下身用唯一的手拉住女主人说:“如果没有你,我还是个乞丐,可现在我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人格,让我明白了·89·穷人怎样才能去致富。我要好好谢谢你。”
由此可见,贫困更多源于观念的落后,以及没有新的观念来激发这种致富的欲望。一个人要想致富,首先是要有致富的正确观念,才会有动力。当你致富的欲望越强时,你脑子里产生的致富路子就越多。
1950年,韩国的一个男孩15岁,不断升级的战争带走了他童年生活中的快乐,贫困成了他生活的主题。
他卖过冰棍,卖过萝卜,但却难以维持温饱,于是他又开始了卖报生涯。他卖报既用力、又用心。他发现,防川市场的北方人,更愿从报纸上了解北方的战况,因而报纸更好卖,并且他是先发报纸再取钱,这正是与其他报童不同的地方。
一年半后,他成了无人不知的报童,并且成了一名卖报的领班。他一方面向其他报童收取领班费,另一方面自己也卖报,拥有双份收入。1956年,他考取了延世大学商学院经济系,24岁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后来他成了世界第46位拥有200亿资产的企业总裁,他就是韩国大宇集团董事长金宇中。他在回忆童年的生活时说,既有酸楚,也有自豪,他称自己是一位贫困而不凡的少年商人。
正是童年的艰难困苦,赋予了金宇中坚韧和聪慧,帮助他找到致富的路子,最终创造了人生的伟业。
经经》中有一句话:“你接近上帝,上帝也接近你。”其实换个说法,也是成立的。我们离财富越近,就越容易得到财富。心存感激会让我们的心态保持积极向上,引导我们关注周围美好的事物,与财富更亲近。这也使我们更容易发现、找到、甚至去创造致富的机会。
松下幸之助9岁就开始当学徒,他经过漫长的15年的磨砺,24岁创立自己的公司并开始独立创业。经过数十年的艰苦经营,终于使一个小作坊式的工厂发展成国际性的庞大企业集团,公司规模在世界500家大企业中名列第17位。·90·
在贫困的生活中寻找致富之路,是富人的一项特殊才能。被称之为“股神”的沃伦·巴菲特无疑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例子。
巴菲特1930年出生在美国西部一个叫做奥马哈的小城。他出生的时候,正是家里最困难的几年。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投资股票血本无归,家里生活非常拮据,为了省下一点咖啡钱,母亲甚至不去参加她教堂朋友的聚会。
巴菲特自小就觉得数字是非常有趣的东西,并显示了超常的数字记忆能力。他能整个下午和小伙伴拉塞尔一起,记录街道上来来往往的汽车牌照号码。到了晚上,他们又开始重复自认为有趣的游戏:拉塞尔在一本大书上读出一大堆城市名称,而巴菲特就迅速地逐个报出城市的人口数量。
巴菲特的一个朋友回忆说,5岁时,巴菲特在家外面的过道上摆了个小摊,向过往的人兜售口香糖。后来,他改为在繁华市区卖柠檬汁。
9岁的时候,巴菲特和拉塞尔在加油站的门口数着苏打水机器里出来的瓶盖数,并把它们运走,储存在家里的地下室。这可不是9岁少年的无聊举动,他们是在做市场调查。他们想知道,哪一种饮料的销售量最大。
巴菲特从祖父的食品店买来苏打水在炎热的夏季挨门挨户地去叫卖。10岁时他每天早晨发送500份报纸,一个月下来可以挣到175美元,他把挣到的钱都积攒起来。
10岁时巴菲特就对炒股入了迷。像成年人一样,他努力学习掌握股票跌涨规律。11岁时他购买了3股城建公共设施证券,每股38美元。当证券升值到40美元时他就抛了出去,除掉手续费他赚了5美元。14岁时他用自己攒下的1200美元在内布拉斯加买了40英亩农田,然后转手租给一个农田承包人。
他还到高尔夫球场上寻找用过的但可以再用的高尔夫球,细心地把它们按照牌子和价格整理出来,再发给邻居去卖,然后他从邻居那里提成。巴菲特还和一个伙伴在公园里建了高尔夫球亭,生意很是红火了一·91·段时间。
现在的巴菲特已经不用多说了,没人不知他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富豪。排列20世纪80年代以前产生的富翁,穷苦出身的人约占3/5。肥沃的土地,培育出美丽的鲜花,但枝拂天堂的大树却生长在岩缝中。我们感恩贫困,因为它在我们遭受饥寒交迫的同时,也赋予我们乐观与坚强,而这正是迎接幸福与未来的希望。
人这一辈子,不是靠人,就是让人靠。靠别人,当然轻松一些,不足之处就是常常靠不住。
在过去工业经济时代,蓝领失业率常常是随着工厂的资产变化不断地升降。而今,新经济时代,虽然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中,白领的失业状况和从前的蓝领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