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超级富翁还有一种精神要素——执著,即不但要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目光,更要有坚持己见的执著精神。
快乐罗兰所创立的快乐公司是第一家认为7到12岁的女孩市场存在服务空白的公司,同时,它也制造了让各种肤色儿童都喜欢的黑色和西·126·班牙娃娃。快乐公司对世界的贡献在于,它清楚地证明了知识与顾客口味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捆绑销售娃娃与相关系列丛书使学与玩的结合变得时髦。随着罗兰的业务增长,在20世纪90年代,你可以看到12岁之前的女孩子们不但成为书和娃娃的中坚消费者,而且广泛涉猎音乐和娱乐业。
也许有人会认为,如果玩布娃娃的话,45岁已经太老了。但是这对于快乐罗兰却是一个历史性的开始。罗兰中年发起的向儿童玩具业的进军,不但使她成为全美小女孩心中的英雄,更让她变成了一位玩具业的巨人。每个人都认为,小女孩在超过6岁后就会抛弃洋娃娃。但是罗兰不这么想,她认为7到12岁之间的女孩是一个被玩具商忽视的消费群,而这里面蕴藏着数十亿美元的巨大商机。在推出面向这一年龄段女孩的娃娃和书的配套系列——“美国女孩”后,“美国女孩”以8200万个娃娃和’700万本书的销量成为美国市场上仅次于芭比娃娃的第二大畅销玩具。快乐公司2001年销售额3.5亿美元。
罗兰坚持认为是这些书开启了“美国女孩”的成功之门。8个“美国女孩”娃娃中的每一个都有配套的6本书来讲述她的故事。在殖民地美国的幸福生活的细节、在经济萧条时期教授女孩怎样长大……这些书和娃娃的绝妙搭配,给女孩们带去了另一个世界。在热销的同时,罗兰创办的“美国女孩”杂志也拥有了超过65万的订户。“一块富含维生素的巧克力蛋糕”——罗兰这样形容这段杂志、历史和利润的奇妙组合。她深谙母亲们正在期望这样一种产品,既能吸引女孩作为孩子的兴趣,又能容许女孩将小女孩的时光稍微延长一些。
罗兰在她45岁创办快乐公司之前,曾经做过小学教师、电视台记者、教科书的撰稿人以及一本小杂志的出版商。她这样描述这一后来影响了一代美国女孩的事业的开始:“1984年,我和丈夫参加在殖民地威廉斯堡举行的一个传统活动。本来我以为这只会是一个小小的愉快的假期,但事实上,它成了我生命中一段最宝贵的经历之一。我喜欢坐在教堂的高背长凳上,回想乔治华盛顿曾经到过这里,派瑞克亨利也在这里发表过演讲。我喜欢那里的服装、家庭、每一天的生活——所有这些都·127·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记得自己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情不自禁地想到,学校给孩子们上的历史课是多么的乏味,不能让更多的孩子来参观这里活生生的历史教室,该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我问自己能为这件事做些什么。在接下来的圣诞节,我想给自己8岁和10岁的侄女买个娃娃。但让我震惊的是,洋白菜补丁娃娃充斥了整个圣诞节市场。我觉得它们很丑,但芭比娃娃又不是我想要的那种。我相信在那个圣诞节我不是唯一感到沮丧的美国妇女。我的威廉斯堡经历与此时的沮丧结合在一起,一个念头突然在脑海里诞生了。我立刻给我最亲密的朋友写了一张明信片——它至今仍保存在快乐公司的档案室。我写道:你觉得怎么样,为9岁的女孩制作一套讲述不同历史时期的书,同时配备穿着不同时代服装的娃娃,以及一些可以让孩子们演出的附属玩意儿?我并不做新的玩具,只是把殖民地威廉斯堡的美好回忆微缩到让孩子一直喜欢的书和娃娃身上。”
在罗兰这个想法成型后,她立刻用一周的时间制作了一份包括系列图书、娃娃服装样式、生产线等规划的内容详尽的商业计划书。之后,虽然罗兰的想法如此的与众不同,但她的这一商业创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之后的4年里,只凭借邮寄广告目录和口口相传,“美国女孩”的品牌价值就上升到了7‘700万美元。为了扩大品牌,罗兰和她的快乐公司又推出面向更年轻的女孩的婴儿娃娃和配套图书,应孩子们的要求创造了更时髦的娃娃、《美国女孩杂志》以及讲述怎样进行人际交往等知识的书籍。在随后的5年里,“美国女孩”的营业额以每年5000万美元的速度增长,最终达到了3亿美元。
在目睹自己的商业计划一步步得到成功实施后,罗兰在1998年以7亿美元的价格将快乐公司卖给了MATTEL。现在,功成名就的快乐罗兰正在家里享受着她当初大胆的尝试和果断的决定所带来的安逸的退休生活。执著是一种心态,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执著是一种精神,是一个人热爱生活的体现。·128·
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一个刚刚离岗的中年人,单枪匹马一个人奔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里推销冰棍。他那时的想法就是:“我要成为一个有钱人,现在就必须苦抓实干,每天晚上回家多挣一分钱就说明我在前进,而且这样的进步就能激励我不停地赚钱。”他这样想着也这样做着,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就开始经营自己的经销部,和几个退休老教师一起干起了代销纸张、文具和冷饮的生意来。而在这时,他的心中没有失去积极向上的决心。因为他一直想着:“只要自己每天能坚持下来,未来的财富会有属于我的一份。”
就这样,他的苦干实干的劲头从来没有削减过。辛勤劳碌,日积月累,他变得更加有激情。而且他的雄心壮志一点一点地被每天小小的进步所激发起来。他的经销部业绩一天比一天好。而在不断的进步中,他没有失去持久的热情,他最终从小小的经营者慢慢成长为了一个大企业家。他就是“娃哈哈集团”的掌门人宗庆后先生。
其实谁也没有想到二十年前的宗庆后会有今天的成就。这其实已经说明一个道理:在致富的道路上,能执著于与众不同观点的人往往会成为大赢家。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富人无论是白手起家,还是继承世袭,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进取的激情比穷人更强、更持久。让我们看看那些鸿商巨贾: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李书福的吉利汽车、尹明善的力帆集团等等……这些集团的老板都是从小生意做起,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步发展,一次一次与时俱进,才发展成今天的“商业帝国”。他们的创业经历有一定的时代性,但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我们可以把他们当成心目中的创业楷模,去学习他们的优点。但我们不能总想着要高起点,大手笔,大项目。还是看看自己的资源吧!就知道很多时候我们犯了一个眼高手低的错误——总想向那些成功创业的人看齐;也总想快些发财,结果客观上误导了自己,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