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一个财富与梦想的时代。某一天,你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你周围有的人变得富有了起来,他们开的是小轿车,而你只能骑自行车;他们住的是洋房别墅,而你只能租住廉价的小平房;他们送孩子读私立贵族学校,而你连孩子每学期的学费都发愁。于是你不得不感叹:生活怎么像变魔术般常让人惊诧。
的确,生活变化太快,从贫困中站立起来的富人也不知怎样面对富裕的生活。有关中国富人的各种排行榜屡屡见诸报端,然而这些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穷人却很少能知晓、看透。偶尔惊鸿一瞥,见他们刷卡像刷牙一样轻松,用各种名牌武装到牙齿;有人巨款买礼物,情圣般公开送给素不相识的明星MM;有人吃腻了每周的万元大餐,成仙得道般去攀登雪山,支票上唰唰就开出几百万……《富人秀》即是一出中国富人的生活秀。这本书杜撰了迈克和迈太太两个富人阶层的代表,由他们出演一个又一个如同喜剧和寓言般的故事。
消费如何有品位?时尚杂志上的种种奢侈生活方式来源于何处?只要了解富人衣食住行的规则,一切洞明。富人圈中的尊卑如何区分?怎样身份得体?有很多关于秩序的规则,体现在种种商务和生活的细节中。
书中描写了一对富人夫妇——迈克和迈太太,一个是El进斗金的大律师,一个是时尚界的专栏作家,他们妙趣横生的精彩生活。
自从嫁给有钱人,迈太太开始不得不承认,一个人一生中能够消费的东西,是极其有限的。·244·
拿“太太团”的伊丽莎白来说,她酷爱购买高跟鞋,意大利的手工鞋、名师设计的孤品……很显然,就算一年里每天换一双不16的鞋上街,她也顶多需要365双鞋。如果她克制不住膨胀的占有欲,买了700双鞋,那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糟糕的是,伊丽莎白确实买了700多双高跟鞋,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现在只有两条出路可以让她保持心态平衡了。一是,相信自己是一条蜈蚣。二是,把这种行为称作收藏——这个说法,是富人的发明,一下子就把无计划的穷奢极欲,升华到品位的高度。
迈太太四肢慵懒,最爱赖床。新婚时,选购新居的大床,让她感到兴趣盎然。当她花重金买下了一张德国产的豪华名床后,她忽然感到非常绝望。因为这张床如此舒适,却又如此坚固,看来至少20年里,她是不会再有机会尝试另一张美丽的大床了。迈克说,你可以收藏各种大床嘛,欧洲式的、中国式的、装饰艺术风格的、简约主义的、磁疗健康床、水床、电动按摩床、带电视音响的床……然后哪一天你想换着睡,让工人搬来换一换。
所以说,收藏是富人对自己怪癖的解释。
迈太太曾经因为时尚界的采访工作,接触过一位真正的收藏家。老先生只有80平方米的房子。庆幸的是,他收藏的是不怎么占地方的字画,卷着、掖着、包着塑料布。不幸的是,他的房子前两年终于年久失修,开始漏雨。‘
于是,每次就连他老伴半夜上厕所,他也会从床上一跃而起,口中嚷嚷道,又下雨了,我的收藏怎样了?这是收藏与富人奢华浪费的区别。
我们再来看看富人对自己身份的证明:
迈克和迈太太一干人等,到香港疯狂购物,已然筋疲力尽。迈克本来打算,订头等舱机票,返程轻松一些。没想到,宏大集团的周董,半路杀将出来,提出要坐经济舱。
周董说,坐头等舱没什么意思,飞一次的价钱够飞两次,顶多也就是少排一会儿队,座位宽敞一些,多一杯红酒而已。
坐拥整个宏大集团的周董,尚且这么讲实惠,迈克和迈太太当然也·245.没话可说,只当是接受锻炼。
就在迈克夫妇被挤在经济舱的队伍中,推推搡搡地穿过头等舱时,忽然瞧见头等舱中,安闲地坐着宏大集团的副总裁,在舒舒服服的宽大坐椅上,翻着杂志。
那一刻,副总裁的脸色变得相当尴尬。这个时候,你说,他究竟是假装失去视力,还是上前打招呼呢?
周董在那一刻,尴尬的表情如出一辙。这个时候,你说,他究竟是假装自己失去视力,还是假装自己是一个貌似周董而不是周董的人呢?
副总裁不愧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在任何场合都能保持职业化的风度。他硬着头皮,起身迎向周董,一边与周董热情握手,一边说,董事长,您坐我的位子吧,我坐到后面去。
周董也保持一个董事长应有的风度,宽容地微笑说,没事,你坐着吧,我在后面可以跟朋友聊聊天。
然而.当周董终于在经济舱的位子上坐下来以后,他忽然觉得委屈得不得了。他立刻唤来空中小姐,要求升头等舱。
不一会儿,迈克和迈太太,周董和副总裁,都并肩坐在了宽敞优雅的头等舱中。大家手持红酒,言谈甚欢,好像刚才发生的一切,全都是幻象。
回到上海,宏大集团传来消息,周董召集董事会成员,讨论购买一架专用的喷气式公务机。原来,自从头等舱事件发生以后,周董对于空中公共交通的礼崩乐坏,一直耿耿于怀——花钱买秩序,比之花钱买享受。要必要得多,也有趣得多。
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这样的富人,El本电视台曾跟踪拍摄了一些镜头搬上今日焦点:
几个富太太一起去国际顶尖奢侈品牌店购物。一位太太看中了一条大红色、标价5万的裙子,试穿后并不合身,不过她还是买了,要求店家修改,过几天再来取。逛完街后日本电视台的记者随其中一位富太太到家中采访,女主人的宅邸从电视上看十分豪华,Et本电视台的记者请.246·她展示一下自己喜欢的东西,女主人一下拿出了十多只价值百万以上的欧洲名表,齐齐陈列在高级丝绒中。
而同样的奢侈故事,由于各种考虑,在中国很少能直接面对镜头,但奢侈之极致仍然在富人圈子里广泛流传。北京一位地产大亨的夫人李若(化名)认为自己不算奢侈的人,家里最奢侈的东西不过是一套价值12万欧元的欧洲品牌音响,但她不讳言自己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批奢侈品的忠实拥戴者。她告诉记者,自己有一个从事地产的朋友,喜欢买吉普车,原来开“路虎”,后来觉得不喜欢了,又买了辆‘‘悍马”,价格在200万元以上;而一个做生意的商人,车上面可以开Party,也是价值数百万:买了一辆世界上最大的吉普车,也有人喜欢赛马,一家连锁牙科诊所的老板,自己有个马场,侍弄着六七匹赛马,每匹马都在两万美元以上。
循侈流向中国》的文章曾这样描述中国富人的生活:100万元的劳力士手表,30万元的卡地亚胸针、500万元的钻石在中国的销售业绩颇佳。2006年,著名的豪华汽车品牌宾利在北京的专卖店开业9个月,就售出了29辆天价轿车,其中包括3辆定价为888万元人民币的顶级车型,这款车型在该店的销量超过了全世界任何一家宾利专卖店。
由于中国的大多富人(当然不是最有钱的那一类)习惯用财富来界定自己的地位,极少考虑自身财富与社会的关系,加之没有任何的精神传统对其穷奢极欲的资源挥霍进行制约,所以奢侈的物欲享受在富人看来就变得天经地义。
某报社编辑张晓敏是上海众多白领中的普通一员,工作了4年,月薪6000元,却因为有3个LV包,在上班的报业大楼里名声大震。张晓敏自己说,每个价值过万元的LV包都“攒”得很辛苦,全是卖字的血汗钱换回来的,一年一个。但这样奢侈消费的缘由很简单:“因为品位就是从细节中体现的”。
事实上,上述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有钱人。这些人只是在几年内迅速暴富后,被突然到手的巨大财富刺激得浑身焦躁难耐,滋生了一种摆阔显富的逆反心理。买别墅,住豪宅,乘名车,穿名牌,到酒楼挥洒千·247·金斗富不眨眼,摆万元一桌的宴席权当毛毛雨,甚至吞金箔,咬金饺,小费一给就是上千元,呐喊着:玩的就是心跳。真可谓豪气冲天。更有甚者,在街头公然掷钱找乐,巨赌寻欢,私下包养情fu,涉险吸毒蚀魂,以至于坠人罪恶的深渊。这些现象既把一种甘愿做金钱奴隶的畸形心态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同时也无情地揭露了一些人有钱之后的另一种变态心理——愚昧与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