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句话体现了找人办事的原则:在困难中你帮助我,在你需要时,我也会尽力帮助你。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办事都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就不愿付出,这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表现得非常突出。虽然很现实,但也是回避不了的。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也就是“以事换事”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最忌讳将人际交往和交换联系起来,认为一谈交换,就很庸俗,或者亵渎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这种想法显然是不适应找人办事的规律的。因为我们在找人办事的交往中,总是在交换着某些东西,或者是物质上的,或者是感情上的,或者是其了。假如你去找人办事,就得先估计自己能不能帮对方办事,有没有什么本事作为交换条件。不然你贸然开口去找人帮忙,那就只能是自讨没趣了。所谓交换条件,可能是物质,也可能不是,如果你的某种能力是对方需要的,那你的某种能力就是交换条件:你的近亲某甲是个有地位的人,对方若认为需要你的近亲某甲,那么某甲的财力或势力、或地位、就是交换条件;你的活动能力特别强,对方认为你的前途大有希望,这也可能就是你的交换条件。找人办事,让对方知道你也有能力为他办事,他也能从你这里得到好处,或者知道你有利用价值,或者你已替对方办了什么事,只要你开口,你想办之事,别人就会尽心尽力给你办好。反之,如果你未给或不能给别人办事,就不要奢望别人给你办事。

    你给人家办事,人家才会给你办事,你给别人以帮助,别人才会给你以帮助。现代社会主要建立在交换关系之上,有来才有往,你帮人家办事,他欠你一个情,日后你有事求他,他才会反过来帮你办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你不给别人办事,那就不要指望别人为你办事。

    在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现象:在求对方办事时,对方并不情愿为你白忙乎,他希望你也能帮他做些事情,有的甚至希望在他为你办事之前,你得先为他办成。如果了解对方的这种心理,主动满足他的欲望,他就会很痛快地帮助你。

    龙胜是供电局的办公室主任,他为一个亲戚到人事局跑工作调动,本来双方单位已经同意,只等人事局办个手续就成了,然而他跑了几次人事局,都没有什么结果,人事局方面老是推托,说办事哪有这么快的,要等一等再说。举手之劳的事却在人事局卡了壳,这让龙胜百思不得其解。

    有一次龙胜又一次跑到人事局,正值盛夏,炎热无比,但人事局的办公室里既没开空调,也没有吹电风扇,办公室里人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人的心情也因闷热的天气而变得很是烦燥,这时办事显然不会太顺利。果然,人事局的人一见龙胜,就面露难办之色。

    龙胜在人事局办公室只待了几分钟,就热汗淋淋。以前他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直到这次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因为夏季用电紧张,为了保证工厂的正常生产,在政府的倡导下,供电局就将一些非生产性单位停了电,所以人事局的空调和电风扇都转不起来。人事局的人知道龙胜是供电局的,若他要送电给人事局,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但一直龙胜没有想到这一层,人事局的人也不便直说,所以就拖着他所求的事不办。

    龙胜明白过来以后,赶紧回到供电局,跟局长说明了人事局的情况后,就马上给人事局等相关单位送了电。几天后,龙胜再去人事局办事时,那些人笑脸相迎,痛痛快快就将他所求之事给办了。

    交友办事讲究“以事换事”,某些事该不该为你办,首要的是看你能不能帮他办事,或者有帮他办事的潜力.,到时能为他所用。求人与被人求,是一笔人情债。尽管人情债无法精确地计算,但是也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时对方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此时你就要让对方精神上得到满足,表现出对对方的崇拜和尊敬,不断地夸奖对方的能力。如果你与对方关系很密切,求他帮忙时,他不会提出条件来,那你也要多为对方考虑,尽量多为对方解决一些困难。不论关系多密切,你总是求人办事,却全无回报付出,时间久了再铁的关系也就不行了。另外,如果你求别人帮助的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那么最好也让对方从中得到一些名或利。如果对方什么也得不到,而你却名利双收,只会造成对方在心理上的不平衡,那么可想而知你办事的效率会如何了!而且口头许诺引不起别人的兴趣,你最好是提前满足对方的欲望。如果确实不能提前,事后也一定要守信用。要知道如果你不能履约,以后再求对方办事就难了。要想办成事,必须事换事,能领悟和运用这一点的人,就会成为无往不胜,所向披靡的办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