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能否为我们带来益处,很大程度上还在于我们的选择。一个有益的朋友会让我们在一开始就远离不利,而当我们身陷麻烦时,他们更会挺身而出,伸出援助之手;反之一个不益的朋友,他们带给我们更多的可能就是麻烦,而当我们需要他们时,他们可能早已自身不保,即便是有能力更多的时候也会是持明哲保身的态度。
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时,多找一些对自己有益的朋友去交往,而不要不加选择,是朋友就交,那并不是交友的好态度。在选择朋友时没有什么要求,相互关系也不太协调,经常在一起谈些低级趣味的“信息”,这种交往有时不交也罢。那么我们怎样选择有益的朋友去交往?又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对人有什么益处,能为别人做点什么
大文豪高尔基劝诫人们说:“任何时候也不要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即认为对方的缺点多于优点。”在交往中经常会碰到对别人的态度问题。态度傲慢、居高临下的人很难与人交往;与此相反,那些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则广交好友——这是建立良好朋友关系的先提条件。人们的交往应该是主动的,这种主动性不仅应当表现在语言上,而且要体现在行动中。
2.要善于正确地了解别人行为的内在因素
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在失去听力以后曾这样描写过不理解他厄运的人:“你们认为我是个凶狠、精神失常的人,或者是个仇视世道的人……但你们并不了解,由于人所不知的原因,我才成为你们想像的那种人,我怎么向你们解释呢?我丧失了听力,而它应该比其他人的更完好,更灵敏……”生活中的确经常有人错误地评价别人的行为。人们正常的相互关系不仅应当具有合理性,而且要有理解别人、同情别人、与朋友同甘共苦的热情和愿望以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德。
3,为了在人们之间建立正常的关系,交往文明具有重要的作用
交往文明除了诸如尊重别人,友好相处,有忍耐性等特点外,还需要具备恭谨谦让和待人接物有分寸等品质。恭谨谦让是一种性格特点,其主要内容是在社交场合下维持某种行为原则,遵守礼仪。
4.不要把自己的特有爱好和习惯强加给别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树立一种信念,即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性格和行为是最符合规范的。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就能自觉地经常检查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在生活中,在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维护他人的利益是很必要的。相互关系,甚至与最亲近的人的相互关系之所以遭到破坏,往往是对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过于认真。
总之,如果我们想要找朋友办事更有效的话,就不可不注意朋友的选择,多交有益的朋友,那么你会发现自己能够找到的帮助会更多。